電視劇《天道》專門加戲,批判傳統孝道

2020-09-27 攝影者驚鴻Captain

電視劇《天道》改編自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很忠實於原著,但是在電視劇的第三集中丁元英的父親腦出血住院,生命垂危,丁元英回家的這一段書中並沒有,應該是編劇專門加上去的。這一段十五分鐘左右,丁元英的父親從病危到去世,很短的時間,但是劇中的觀點卻值得我們深思。

加入這一段的目的,我想了一下,大概有兩條,一是為了表現出丁元英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二是為了探討孝道在現在的社會中應該放在什麼樣的一個位置。但是劇中對這個話題淺嘗輒止,再沒有涉及。可能是編劇也認為這個話題太過沉重和離經叛道了,劇中要是表現的太過深入,可能會引起許多不可言說的麻煩。

他大哥跟他商量怎麼攤錢,他卻說,如果是攤錢的會他就不參加了,他說:我只知道他是我的爹,他還是誰的爹,我不知道。

大哥氣壞了,說從來就沒從他嘴裡聽到過一句人話。接下來又說道:你幾年不回一趟家,一進門就打聽怎麼讓咱爸死,那是人話嗎?你跟人家醫生說錢不是問題,那人家還不往死了給你用高價藥,現在呼吸機,血透機都用上了,連空氣過濾儀都用上了,你以為你是誰啊?咱是不是有了倆錢就非得這麼燒啊!

(老大一方面想著要分攤責任,一方面卻又專橫地要維護所謂長子的家長地位。說出了前後矛盾的話,從中我們看到了虛偽的人性。)

丁元英解釋前面那句話的意思,如果我知道咱爹也是你們的爹,肯定就會想到分攤責任,否則心裡就會不平衡。只要你是個人就會這麼想。丁元英說他跟大哥都在外面,如果秋紅在給父親端茶倒水的時候也這麼想,她也是你們的爹,那這碗水你就端不下去了,結果就是咱爹喝不上水了。講責任本身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該是血緣關係的本來,本該如此。孝順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是美德,是非得把所有的乾淨地兒都弄髒了,才踏實的東西。

丁元英說,原則上說,父親的醫療費和可能的長期醫護,可能的後事所發生的費用,都有我來負擔。為什麼說原則上說呢?因為他也是你們的爹,這裡面有一個感情表達的問題。如果大哥覺得秋紅這兩年照顧老人挺辛苦,想放幾個錢表達一下心情也可以。

就算是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我是長子,這個家輪不到你說話。我們不能讓別人說我們做兒女的不孝順,不能讓人家背後戳脊梁骨。別說家裡還有點錢,就是砸鍋賣鐵也得保住爸的這一口氣。

(當然老大的做法是無可厚非的,即使是到社會上,讓大眾評判,也能得個孝子的名聲的。但是老大的做法只是為了自己,完全沒有考慮到躺在床上老爹的感受。而丁元英的做法看似無情,卻是完全從老爹的切身感受出發,不想讓老爹再多受一番折磨。這兩種觀點孰是孰非完全沒法分辨,因為當事人永遠無法說出他的真實想法。這就是我們在孝道上遇到的悖論。)

丁元英則認為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我就真不知道我是個什麼東西了。

他說:對於父母我很慚愧,也很內疚。我不適應家長裡短的生活,父母也適應不了我那種生活,這很矛盾。

在丁元英父親的葬禮上,秋紅和丁元英在墓園,丁元英抱著父親的骨灰盒,秋紅抱著一束花,而他們的大哥不在。這個細節很重要,我想是編劇有意為之,也是隱隱表達了對老大的批評。

秋紅說:還是老爸疼你,怕你落個不孝的名聲,自己先走了。哥,我覺得你不該那樣子說媽,養兒防老,不都是這樣子過來的嘛!

丁元英解釋道: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你看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

秋紅最後問了丁元英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已經砸鍋賣鐵,再也借不來錢了,但是還差一萬塊錢就能救活爸,那你說該怎麼辦啊?丁元英說,那他就死。丁元英回答的很快,也很決然,秋紅雖然有心理準備,知道丁元英心裡的答案,但是沒有想到會那麼直接就說出來,沒有絲毫的猶豫。最後只能無奈地表示,哥你還是一個人過吧,沒有任何人能受得了你。

畫外音:對傳統文化的成見,已滲到骨子裡去的人,自然會做出讓常人看來離經叛道之事。

辦完老爹的後事,回到古城的丁元英,提著一摞唱片,走向了孤島唱片店。


毫無疑問,在當下的社會中,孝道承載著更多的精神內涵。我們必須對這有清醒的認識。對於孝道,我傾向於丁元英的認識,認可他對孝道的批判,但是我不認可他的做法。

孝道當下的社會中應該有新的形式和變化,不能一成不變,不加區別地繼承,否則就如丁元英所說,天然地背上了一副枷鎖。至於怎麼變,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身處其中的父母和我們,感到自在和輕鬆,就是適應這個家庭的。不必太過執著於對錯,而應該執著於自己的行為,我們在生活中是選擇做丁元英還是丁秋紅。這是留給各位讀者的選擇題。

最近我想明白了一件事,自文章中我要大膽的亮出我的觀點,只要是經過我思考的觀點,完全可以大膽的講出來。任何一個觀點,都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我不應該委曲求全,因為求全的結果就是沒有了自己的觀點,到處當和事佬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不賣你的帳,因為任何一方的觀點都沒有得到充分的表達。

所以,文章的觀點可以再犀利點,直抒胸臆,不必糾結於不能討好所有人。只要有少數人覺得觀點不錯,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天道,王志文:在天道第3集中,丁元英這樣來解釋,什麼才是孝道!
    有一部電視劇叫《天道》,這部電視劇改編於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劇中,丁元英口中的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到底是什麼丁元英在第三集的時候,這樣來解釋,什麼才是孝道,先來看一個片段,丁元英的父親,已經身患重病,丁元英找醫生資訊父親的身體情況,問醫生還有沒有救,醫生認為可能會變成植物人。這時候丁元英深思熟慮了一下,說出了一句駭人聽聞的一句話:醫生,我怎樣做,才能讓我的父親死?
  • 看完電視《天道》再讀原著《遙遠的救世主》淺談——民主與孝道
    前幾個月,不斷在手機上刷到14年前王志文主演的電視劇《天道》的片段,有不少對白特別吸引我。後來把電視劇整個看了一遍,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也有可能是相見正好,如果十年前就看了,未必能理解裡面的關於傳統文化、儒釋道、文化屬性等內容。其實現在也還有不少難以理解的地方。
  • 《天道》丁元英關於孝道的思考,對我們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可憐而悲劇地人生,但是丁元英的悲劇我們能看到,我們自己的悲劇我們自己卻看不到。丁元英關於孝道的思考:第一、孝順的口碑不是父親尊嚴換來的,為了成就自己孝順的名聲,讓父親活得生不如死,這樣的孝順他寧願不要。
  • 《天道》,原著沒有的一段,發出了攥心的孝道拷問
    《天道》這部電視劇在以前遇到,我未必會有所收穫,但很幸運,在我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遇到這部值得深思的電視劇這種長子的威嚴,我起初是不明白的,但讀了海波那本《我所認識的路遙》,我才明白了長子這種文化傳統。但是生活中太多人只是在逞長子的威嚴,卻承擔不了長子的責任。家庭出現了各種矛盾,長子有時候只顧自己,倘若佔了理,就開始借著長子的威嚴大加指責。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我就真不知道我是個什麼東西了。
  • 電視劇《天道》賞析
    《天道》這部電視劇根據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的巔峰之作,她是山東聊城人,這本小說就是以聊城作為背景。聊城又叫做北方水城,裡面有陽穀縣、臨清縣等,市區叫做東昌府。這裡面有一個演員就叫做東昌,就是從這裡來的。
  • 簡單談談我心中的國產電視劇神作《天道》
    電視劇天道改編自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由張前指導。個人認為天道是神作的理由如下。天道是一部可以引人思考個人,社會,文化的影視作品,臺詞和演技讓人折服,其次是對於人性的探討引人入勝。看完天道我思考了以下幾點,第一,讓人心痛的小丹為什麼做出了無疑自殺的選擇?第二,人性,佛教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求佛到底求的是什麼?第三,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哪些是我比較認同劇中的觀點的?
  • 為什麼一定要推薦你看《天道》這部電視劇
    我建議你一定要抽出時間看一下《天道》,有條件的同學最好讀一下小說原文。你想要的答案,《天道》都會給你,裡面不僅有魚,還有漁!電視劇《天道》,根據《遙遠的救世主》一書改拍成電視劇,電視劇《天道》裡面只有一個主導的思維模式,就是逆向思維的多米諾布局,點透了就會發現你也完全可以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用兩個字說:顛倒用三個字說:果導因用四個字說:倒行逆施用五個字來說:多米諾布局劇中主角丁元英
  • 知道《天道》與《天幕紅塵》,可作家豆豆又是怎樣的一位女子呢?
    喜歡《天道》的都知道電視劇是改編於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作者豆豆的還有一部長篇小說《背叛》,同樣被拍成了同名電視劇由許晴和巍子聯袂主演。文末有《天道》三部曲。《遙遠的救世主》、《背叛》和《天幕紅塵》,合稱為豆豆三部曲,很多讀者都很遺憾《天幕紅塵》沒能拍成電視劇。三部曲的男人公各有千秋,同時又具備驚人的布局能力,被無數讀者所喜愛。李雪:筆名豆豆,年輕的女作家之一。
  • 《天道》劇情解析2——丁元英為什麼敢以一賠五賭寶馬?
    經典電視劇的情節,從來沒有多餘的。越是莫名其妙的安排,越是神奇的存在。電視劇《天道》中,韓楚風擺下五糧液配譚家菜的酒局,向丁元英請教如何面對總裁競爭的局面?丁元英提出的策略是:退出總裁競爭。這一策略正暗合了傳統文化中,不爭是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的文化思想。既然丁元英已經提出很靠譜的策略了,為什麼韓楚風還要提出打個賭?真的如韓楚風所說,僅僅將來是個段子嗎?
  • 從《遙遠的救世主》中人物的刻畫:理解天道強勢文化屬性思維
    先來說說小說的作者豆豆,豆豆十分低調,即便在其小說《遙遠的救世主》被拍成電視劇《天道》引起一時轟動之時,她仿佛也沒怎麼露面,網上也罕見找到關於她的任何消息。在百度上搜索作家豆豆,介紹也是極其簡略。從簡介中可以看出,豆豆學歷不高,豆豆是遇到了奇人李紅英,在她的啟發下才寫出好的作品,作者創作源泉本身就具有一些傳奇和神秘的色彩,竟與小說本身的神秘色彩相映成趣。
  • 《天道》人物之丁元英:是魔,是鬼,就是不是人
    《天道》後,由王志文飾演。他要拔管子的選擇,看似離經叛道,實則飽含對傳統養兒防老的功利觀念的批判,以及對傳統倫理道德中生育、母愛和孝道的思考。丁元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不被常人所理解,所以他與世俗格格不入。
  • 《天道》之如何開天眼?
    《天道》這部電視劇中提到文化屬性,那文化是什麼?怎麼追溯文化?如我之人怎麼學習文化?什麼又是政治?這些東西從哪裡學? 感覺每個問題都能寫成一部鴻篇巨著,我這個腦袋哪能裝的了這麼多東西,但承蒙這位朋友看得起,我就硬著頭皮隨便聊聊。 我們先來看看這位朋友提的問題,其實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文化,一個是政治。
  • 電視劇《天道》精彩部分啟發的人性思考
    自從看了豆豆這部改編為《天道》的電視劇之後,裡面有許多人和事發展的規律頗有興趣,尤其對裡面的主角丁元英這個人物也感到好奇,總之,電視劇中諸多引人深思不明白的地方不一而足,於是在工作休閒之餘,找來原著《
  • 《天道》:一部讓你站在眾生之外觀察這個世界的神作
    important}《天道》改編自小說如何一個民族從骨子裡散發出的就是弱勢思維,則不可能去承載強大的文化,政治,五千年上下文化的確是國之瑰寶,但不能過於傳統,固步自封。一個民族的思維可以影響整個國家,丁元英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選擇擺脫俗世思想,獨自一人參悟文化。
  • 天道關於孝道
    以下摘自《天道》第三集臺詞,改編自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丁元英的父親病危,送進醫院搶救。其連夜趕回。)  醫生:這是出血點,面積非常大,我們已經做了引流手術。結果怎麼樣了,現在還很難說。  丁:您指得結果是什麼,怎麼個很難說?
  • 永恆的《天道》與《遙遠的救世主》
    前幾天接受了朋友的推薦,認認真真地看完了電視劇《天道》。餘興未了,於是又找了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來看。小說寫得不錯,電視劇演得也不錯,還真是難說誰更優秀,誰更成就了誰。但毋庸置疑,《天道》拍出了原著的味道,符合了大多數人心中的丁元英和芮小丹的形象。這,真的很難。丁元英這個人很特別,他有才也有痞氣,特別具有文人氣質。
  • 《天道》丁元英:醫生,我如何才能讓我父親死?
    《天道》第二集關於丁元英父去逝這一段,原著裡是沒有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中對於丁元英只是從肖亞文的口中交代的。肖亞文特地從北京飛到德國就為讓芮小丹給丁元英在古城租套房子。小說可以這樣寫,可是拍成電視劇卻如何來體現他的說鬼話辦鬼事呢?於是就有了丁元英父親去逝的那一場戲。丁元英接到秋紅的電話說他爸出事了,他趕回去見醫生,聽到醫生說他父親是腦溢血,有可能會變成植物人。丁元英問:「確定嗎?」醫生:「不能確定。」丁元英:「那我怎麼才能讓我父親死呢?」
  • 傳承經典,突破傳統!不一樣的「西行路」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啦……」每到暑假,這部經典神話電視劇便會迎面而來,陪著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愉快的暑假。十萬八千裡的取經之路,一路上妖魔作祟,鬼怪阻攔,十分艱難。
  • 深讀《天道》3,丁元英論孝道惹人生氣,芮小丹聽音樂痴迷入坑
    丁元英父親腦淤血病危,這一段原著裡沒有,電視劇中加了這一段,可能是是讓他的人設更完整,或是加入家庭衝突能讓連續劇更好看吧。恐怕老爺子是不行,搶救過來也可能是植物人。丁元英卻說想讓父親死。很多人留言,丁元英說了他們不敢說的話。但他心裡卻是充滿著文化自卑感的。
  • 市統計局舉辦優秀傳統文化專題講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為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11月27日,壽光市統計局邀請原壽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志強同志為統計局全體機關幹部講授傳統文化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