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道》改編自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很忠實於原著,但是在電視劇的第三集中丁元英的父親腦出血住院,生命垂危,丁元英回家的這一段書中並沒有,應該是編劇專門加上去的。這一段十五分鐘左右,丁元英的父親從病危到去世,很短的時間,但是劇中的觀點卻值得我們深思。
加入這一段的目的,我想了一下,大概有兩條,一是為了表現出丁元英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二是為了探討孝道在現在的社會中應該放在什麼樣的一個位置。但是劇中對這個話題淺嘗輒止,再沒有涉及。可能是編劇也認為這個話題太過沉重和離經叛道了,劇中要是表現的太過深入,可能會引起許多不可言說的麻煩。
他大哥跟他商量怎麼攤錢,他卻說,如果是攤錢的會他就不參加了,他說:我只知道他是我的爹,他還是誰的爹,我不知道。
大哥氣壞了,說從來就沒從他嘴裡聽到過一句人話。接下來又說道:你幾年不回一趟家,一進門就打聽怎麼讓咱爸死,那是人話嗎?你跟人家醫生說錢不是問題,那人家還不往死了給你用高價藥,現在呼吸機,血透機都用上了,連空氣過濾儀都用上了,你以為你是誰啊?咱是不是有了倆錢就非得這麼燒啊!
(老大一方面想著要分攤責任,一方面卻又專橫地要維護所謂長子的家長地位。說出了前後矛盾的話,從中我們看到了虛偽的人性。)
丁元英解釋前面那句話的意思,如果我知道咱爹也是你們的爹,肯定就會想到分攤責任,否則心裡就會不平衡。只要你是個人就會這麼想。丁元英說他跟大哥都在外面,如果秋紅在給父親端茶倒水的時候也這麼想,她也是你們的爹,那這碗水你就端不下去了,結果就是咱爹喝不上水了。講責任本身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該是血緣關係的本來,本該如此。孝順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是美德,是非得把所有的乾淨地兒都弄髒了,才踏實的東西。
丁元英說,原則上說,父親的醫療費和可能的長期醫護,可能的後事所發生的費用,都有我來負擔。為什麼說原則上說呢?因為他也是你們的爹,這裡面有一個感情表達的問題。如果大哥覺得秋紅這兩年照顧老人挺辛苦,想放幾個錢表達一下心情也可以。
就算是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我是長子,這個家輪不到你說話。我們不能讓別人說我們做兒女的不孝順,不能讓人家背後戳脊梁骨。別說家裡還有點錢,就是砸鍋賣鐵也得保住爸的這一口氣。
(當然老大的做法是無可厚非的,即使是到社會上,讓大眾評判,也能得個孝子的名聲的。但是老大的做法只是為了自己,完全沒有考慮到躺在床上老爹的感受。而丁元英的做法看似無情,卻是完全從老爹的切身感受出發,不想讓老爹再多受一番折磨。這兩種觀點孰是孰非完全沒法分辨,因為當事人永遠無法說出他的真實想法。這就是我們在孝道上遇到的悖論。)
丁元英則認為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我就真不知道我是個什麼東西了。
他說:對於父母我很慚愧,也很內疚。我不適應家長裡短的生活,父母也適應不了我那種生活,這很矛盾。
在丁元英父親的葬禮上,秋紅和丁元英在墓園,丁元英抱著父親的骨灰盒,秋紅抱著一束花,而他們的大哥不在。這個細節很重要,我想是編劇有意為之,也是隱隱表達了對老大的批評。
秋紅說:還是老爸疼你,怕你落個不孝的名聲,自己先走了。哥,我覺得你不該那樣子說媽,養兒防老,不都是這樣子過來的嘛!
丁元英解釋道: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你看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
秋紅最後問了丁元英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已經砸鍋賣鐵,再也借不來錢了,但是還差一萬塊錢就能救活爸,那你說該怎麼辦啊?丁元英說,那他就死。丁元英回答的很快,也很決然,秋紅雖然有心理準備,知道丁元英心裡的答案,但是沒有想到會那麼直接就說出來,沒有絲毫的猶豫。最後只能無奈地表示,哥你還是一個人過吧,沒有任何人能受得了你。
畫外音:對傳統文化的成見,已滲到骨子裡去的人,自然會做出讓常人看來離經叛道之事。
辦完老爹的後事,回到古城的丁元英,提著一摞唱片,走向了孤島唱片店。
毫無疑問,在當下的社會中,孝道承載著更多的精神內涵。我們必須對這有清醒的認識。對於孝道,我傾向於丁元英的認識,認可他對孝道的批判,但是我不認可他的做法。
孝道當下的社會中應該有新的形式和變化,不能一成不變,不加區別地繼承,否則就如丁元英所說,天然地背上了一副枷鎖。至於怎麼變,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身處其中的父母和我們,感到自在和輕鬆,就是適應這個家庭的。不必太過執著於對錯,而應該執著於自己的行為,我們在生活中是選擇做丁元英還是丁秋紅。這是留給各位讀者的選擇題。
最近我想明白了一件事,自文章中我要大膽的亮出我的觀點,只要是經過我思考的觀點,完全可以大膽的講出來。任何一個觀點,都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我不應該委曲求全,因為求全的結果就是沒有了自己的觀點,到處當和事佬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不賣你的帳,因為任何一方的觀點都沒有得到充分的表達。
所以,文章的觀點可以再犀利點,直抒胸臆,不必糾結於不能討好所有人。只要有少數人覺得觀點不錯,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