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是本不錯的言情小說,但它配不上茅盾文學獎

2020-09-15 仲夏老家

今天整理書架,又看到了《穆斯林的葬禮》,它躺在書架的最底層,上面布滿了灰塵,在堆滿了裝在防塵袋裡的書籍的書架面前,沒有防塵袋布滿灰塵的《穆斯林的葬禮》顯得有些另類,有些落寞。它好像在無聲的控訴,為何別的書都有防塵袋,它沒有。沒有也就算了,還放在角落自生自滅。


我隨手掃了掃灰塵,書籍露出它原本的面目,翻開紙張,依然很乾淨,就像新書一樣,只是有點泛黃,但看不出來。

自小讀書的我,有不少書,擔心書籍受潮的我,買了很多書籍專用的防塵袋,給每一本書都裝上了衣服,整整齊齊地放在書架上。這樣既不擔心書籍受潮,也不害怕糧食沾上灰塵,也省了每日的打掃功夫。但《穆斯林的葬禮》是為數不多沒有防塵袋隨手一放的書。

如果不是沒有賣書扔書送書的習慣,這本名不副實的書早已經離開了我的書架。我今時今日也不會再看見它。

就像我做的那樣,這本書我不怎麼喜歡。兩年前曾寫過一篇文章,簡單的說下我對《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不滿。今天翻出來,再次看到這本書發現有些話沒有說完,那就繼續說下去,嘮叨幾句吧。


中國文學界有一個代表著作家最高榮譽的獎項,就是茅盾文學獎。1981年,茅盾先生捐出21萬元稿費,成立茅盾文學獎,意在激勵中國長篇優秀小說的創造。成立以來,確實有無數佳作摘得這項榮譽,獎項還算公正,直到《穆斯林的葬禮》的出現,讓茅盾文學獎聖潔的光輝上蒙上一粒灰塵。

霍達憑藉這本書拿到1991年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但說實話,這本書不配拿到這個獎項。不是說這本書不好,相反,作為言情小說,霍達的這本書碾壓市場上大多數言情小說,和瓊瑤阿姨有一拼。但它的分量,還不足以扛起茅盾文學獎的獎盃。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本小說。從書名來看,《穆斯林的葬禮》,穆斯林我們都知道,是個龐大的擁有著輝煌歷史的族群,再加上葬禮兩個字,顧名思義,這本書必然是關於穆斯林這個群體的興衰。從名字上可以判斷,一個恢弘的史詩般的故事將要展開。

但實際上只是一家子三代人的故事,這本書洋洋灑灑五十萬字,套用了穆斯林的名字,還加上了葬禮,只不過是寫了一家人的故事。

或許有人提出反對,如果寫得好,可以見微知著,以小見大。但抱歉,書中主角一家只反映了他們一家的磨難,沒有折射出整個穆斯林在亂世中的磨難。


全書中唯一可以和書名聯繫上的只有書中的幾個角色是穆斯林,然後女主去世了,舉行了葬禮。如果把書中角色的民族身份換一下,也可以叫《滿族的葬禮》《漢族的葬禮》甚至叫《中國的葬禮》都可以,畢竟書中故事發生在中國,書中角色都是中國人。之所以和穆斯林扯上關係,大概作者是穆斯林吧。

悲劇造就經典,《穆斯林的葬禮》也是個悲劇,且處處都是個悲劇。第一個悲劇,是愛情的悲劇,韓子奇和梁冰玉的愛情悲劇,在書中他們兩個是真心相愛,結果卻遭受了梁君璧的阻撓。結果有情人不能相守,梁冰玉無奈出國,而韓子奇也鬱鬱寡歡。

看到這裡,感覺很悲劇,對不對?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

韓子奇是梁君璧的丈夫,梁冰玉是梁君璧的妹妹,也就是韓子奇的小姨子。二人在抗戰時期於海外避難,發生感情,有了孩子,此時的梁君璧帶著兒子,以婦人之身應付日本侵略。而且韓子奇和梁君璧始終沒有結婚。

這就相當於,一個女人帶著兒子在國內吃苦受累,送丈夫和妹妹去國外避難,結果二人有了感情。女人表示不同意,結果丈夫和妹妹成了受害者,他們的愛情被人惋惜,真正的受害者卻成了施暴者,你說詭異嗎?

梁君璧不但成了施暴者,小三和渣男成了真愛,梁君璧還要撫養丈夫出軌親妹妹生下的閨女。一旦梁君璧對這個人見人愛的閨女表示不耐煩或者偏心就會得到來自丈夫的指責和不滿以及滿腹的牢騷,還有眾人的鄙視。說真的,看這部小說,我真的挺佩服作者的筆力的,我從未如此心疼一個角色,梁君璧是第一個。


像這樣類似的三觀,書中還有很多,在這裡,不建議大家去讀。最讓我接受不了的是,小三也就是梁君璧的妹妹梁冰玉多年後回國,指責她的姐姐沒有愛心,容不下丈夫出軌和小三妹妹生的女兒。

一開始梁冰玉極為生氣,後來醒悟了。自己的姐姐成了愚昧、麻木、自賤、持家的奴僕、生育的工具、男人的服用等中國女人。而她確實懂得追求真愛和自由和生活的新時代女性。

一個在戰爭時代送丈夫妹妹出國避難,獨自留在國內撫養兒子,後來丈夫出軌妹妹出走又不計前嫌撫養私生女長大的女人,卻被作者用「賤、奴僕、工具」等詞侮辱。

而一個明知對方是自己姐夫且沒有和姐姐離婚,打著愛情的幌子當小三,生下孩子後一言不合離家出走,把孩子全然不顧的扔給別人撫養,轉頭來,卻成了新女性的代表。

這比咪蒙,還要厲害。

最後,再說說霍達的文筆。其實我對文筆要求不高,不管是網絡小說還是傳統文學,文筆都是其次,能把故事講好才是王道。

但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不同,對文筆還是有一點要求的。如果拿網絡小說的寫作方式套用在傳統文學上,或許可以成名,但拿不到茅盾文學獎。

作為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我們對霍達的要求不能太低。


事實上,霍達的文筆一言難盡,這本書用了大量的排比,讀起來尷尬十足,還有一些比喻,就像中學生一樣。

這本書號稱五十萬字,其實把那些排比比喻去掉,將近有二十萬字,絲毫不影響閱讀。如果說傳統文學也可以說水字數,這個作者算是至高神。

其實我對穆斯林的這個族群很好奇,因為他們有著恢弘的歷史,輝煌的過去,他們的經歷肯定很精彩。所以我在看到《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書名時,腦子就出現了那副史詩般的歷史畫卷,可惜卻是本言情小說,還有點狗血毀三觀。

不知道會不會有那麼一個作家,真真正正寫一本關於穆斯林的故事,讓大家了解一下這個群體輝煌的過去。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如果覺得不好,請划走略過,實在想罵,還請盡興。

本文由仲夏老家原創,圖源網,侵聯刪

相關焦點

  • 我因為愛你才愛你,此外沒有任何目的 |《穆斯林的葬禮》
    原文摘錄1.愛情常會對錯誤視而不見,永遠只以幸福和歡樂為念,它任意飛翔,無法無天,打破一切思想上的鎖鏈。2.虔誠本身就具有感染力。任何一位真正的而不是偽裝的宗教信徒,也不管他尊奉的是什麼教義,當他心口如一而不是陽奉陰違地祈禱跪拜時,也足以使毫不相干的旁觀者肅然起敬。
  • 《穆斯林的葬禮》:女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一部《穆斯林的葬禮》有人讚譽,有人貶低。讚譽的人在裡面看到了韓子奇對玉器的執著與喜愛,韓新月的純潔與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韓新月與楚雁潮悽美的愛情。這本書獲得了茅盾文學獎。但有人說這本書配不上這個獎項,故事太過狗血老套,一個小姨子嫁給姐夫生下孩子的故事,有什麼值得傳頌。
  • 《穆斯林的葬禮》:文人筆下女人的葬禮從婚姻開始?
    五月下午,陽臺上的多肉在懶懶的陽光裡,顯得格外青翠,女兒在上網課,我在默默讀一本書。「滴滴」,微信的提示聲打破了寧靜,原來是單位的小薇妹妹,「姐姐姐姐,我媽媽爸爸又催婚了,說是我再也不去相親的話,就要上公園相親角了,切,我才不要結婚呢。賈寶玉都說了,女兒結婚時是顆無價寶珠,嫁了人,就成魚眼睛了,才不要呢。」
  • 從《穆斯林的葬禮》愛情悲劇反觀梁君璧性格和命運的多變性
    《穆斯林的葬禮》中有一個重要人物梁君璧,顯然就屬於後者。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她多變的性格,主導和改變了三代人的命運,並由此而產生了本書最大的構思線索之一——是天災,更是「人禍」的愛情悲劇。一、固執、隱忍,極強控制力引發的第一輪悲劇穆斯林的葬禮,一場愛情的葬禮。
  •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生死愛情(三)——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情真
    《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裡,真正聚焦韓新月的時間跨度其實只有三年,從1960年她考大學、上大學一直到1963年。這個生於1943年倫敦戰火中的小女孩,一共只活了20個春秋,但是,她的愛情以及她的葬禮確是小說中著墨最多的篇章。
  • 活著,笑著,愛著,也折騰著——《穆斯林的葬禮》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書評 第一次聽說這書名時,深信這是一本外國著作,後來得知是中國人寫的小說,心中揣摩著可能是一位中國作家以外國生活經歷作為基礎寫的故事。歸根於原因,都是被「穆斯林」三個字誤導,看完小說後得知故事真相,與自己想像中的內容情節相差甚遠――一個穆斯林大家族子女的紛亂雜復的愛恨情仇,但實際上卻是對一個以玉為生計的普通家庭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生活點滴描述。
  • 3分鐘讀懂《穆斯林的葬禮》,愛情也許就是兩顆心的重逢
    我想了一下,就給他推薦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小說。今天,我們也花三分鐘來讀懂這本優秀的小說。01《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書中主要講述了男主人公韓子奇去朝聖路過梁亦清的玉器店,因不小心摔碎了梁亦清的玉碗而留下做了學徒。梁亦清有兩個女兒,梁君壁和梁冰玉,他是一個回族的手工匠人,多年來靠製作玉器經營著奇珍齋。
  • 《平凡的世界》寫了6年100萬字,稿費3萬,卻沒車費領茅盾文學獎
    就算後面寫書出名了,獲得了茅盾文學獎。但他卻窮得沒錢去領獎。我至今忘不了,孫少平拿著饅頭蘸大家吃剩下的菜汁,在煤窯裡和光著屁股的安鎖子打架,和田曉霞熱烈悽慘的愛情故事。我小時候家裡也沒有錢,上初中時住宿,在學校吃食堂,一年交100斤大米,我每次都先賒帳,分一個月一個月拿。食堂的菜只有黃豆,豌豆,大白菜。
  • 《穆斯林的葬禮》:一個民族的歷史回眸
    死亡,遠不是結束,它更像一個全新的開始。 那一年國家、民族風雨飄搖時,梁君壁、梁冰玉兩姐妹初識韓子奇,從此貽誤終身。 那一年山雨欲來前,未名湖畔,韓新月初見楚雁潮,兩人緣定今生。年紀輕輕就已經愛情、事業雙豐收,意氣風發之時,卻逢亂世之秋,日軍入侵,為保住畢生收藏,遠走英倫,不料異國他鄉,錯上加錯,與小姨子展開一段不倫之戀,親手摧毀自己幸福美滿的家庭。韓子奇的悲劇,表面是因為社會動蕩,根源在於他的優柔寡斷,他用傷害一個至親的代價,狠心去傷害另外一個至親,到晚年,連為之奮鬥一生的玉石都未能保住。所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豪言,早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未能激起一絲浪花。
  • 《穆斯林的葬禮》:很多媽媽都在以愛之名毀孩子
    引言:《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展現回族人民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說!小說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內涵描寫了一個穆斯林家族的三代人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衝突與融合中艱難前行,同時針對政治和宗教問題對三代人的影響進行深刻剖析。這篇小說,有很多值得深挖的「點」,今天主要想說說其中的一條感情線。
  • 《穆斯林的葬禮》見證美好的愛情
    霍達在《穆斯林的葬禮》中講述了一段至純至美的愛情故事,使新月這個物的悲劇達到了高潮可以肯定,沒有這段愛情故事,整本小說的藝術效果一定大打折扣。新月,一個眉清目秀的女孩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全國最好的大學,心中懷有的只有對知識的渴望。她品學兼優、熱情善良,遇到一位以真誠、淳樸,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的好老師,楚雁潮。老師欣賞學生,學生敬重老師。
  • 路遙因《平凡的世界》,被評論家批評:江郎才盡,遭茅盾獎打臉
    他躺在好友航宇的幹木板床上,一支接一支的抽菸,眯縫著眼睛微笑著說:有些人一滿看見我不順眼,這下怕是再也張狂不起來了···為什麼路遙會如此激動?因為《平凡的世界》這本耗費了他6年心血,以他的生命為代價創作的小說,發表出版之路,實在坎坷崎嶇,在最開始寫完第一部時,就被多個編輯退稿,即使發表之後,都還有不少評論家評論,遠遠比不上他之前的作品。
  • 《穆斯林的葬禮》從拆散兒子的那刻起,梁君碧便再不值得同情
    相比《活著》,《穆斯林的葬禮》似乎更悲慘,沒有一個人得到幸福。相比福貴對妻兒的想念,只求來生再相見。《穆斯林的葬禮》裡的人怕是求來生再不相見。《穆斯林的葬禮》誰最可憐,毫無疑問,新月。可說來新月也沒那麼慘,至少爸爸和哥哥,還有老師對她的愛都是真誠的。而梁君碧,姐妹反目,丈夫的心也不在她身上。她的日子就是熬,熬到死即可。相比新月,她好像更可憐。可可憐不是你作惡的理由。
  • 穆斯林的葬禮:執念太重悔恨越深,放下執念放過自己
    穆斯林的葬禮裡幾個主要人物中,最可悲可恨的卻也是最可憐的,她就是梁君壁,人生中本可以有更多可能,卻還是敗給了執念。當我們一頭扎進執念裡時,不妨回過頭來看看來時的路,捋順心思,勿忘初心,想想自己想要的。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的,我們如果過於執著,那麼必定遭到反噬。想想來時的路,想想最初的你,不必追趕他人,不必委屈自己。對外在不必過於追求,調養身心才是最重要的。
  • 《都挺好》,《穆斯林的葬禮》:愛情可以治癒的痛
    在《奇葩說》中,儲殷說:「對大多數人,結婚是一個不壞的選擇」後,遭到現場一大群人的攻擊。去年,阿耐的小說《都挺好》拍成了電視劇。在劇中,由姚晨主演的蘇家小妹蘇明玉,從小不受父母喜歡。有一次,她問母親要錢買學習練習冊,母親以沒錢為由拒絕;可同一天,她的二哥蘇明成要和同學出去遊玩要錢,她母親卻毫不猶豫的給了。蘇明玉考上大學後,靠勤工儉學養活自己,並與家裡斷絕聯繫;直到十年後母親去世,她才回去參加葬禮。
  • 相比新月,天星才是《穆斯林的葬禮》裡最讓人心疼的人
    看過《穆斯林的葬禮》,大多都心疼美麗可愛的新月,覺得她沒能跟老師一起走下去,真是遺憾。然再讀一遍,就會發現,天星才是最最讓人心疼的孩子。韓子奇遠走國外的時候,天星還不滿周歲,那麼小的孩子並沒有多少記憶。
  • 一個在母親葬禮上不哭的人有罪嗎一一解讀加繆的《局外人》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以上是法國存在主義文學大師一一加繆創作的小說《局外人》的開篇第一句話。小說開始寫了莫爾索的母親死了,他去參加葬禮,在葬禮上他沒有哭,他親眼目睹了眾人在葬禮上的表現,他顯得格格不入,但他並不覺得自己奇怪。
  • 七本經典的官場小說力薦,《滄浪之水》可穩居榜首
    但是苦於自己沒有任何的官場人脈,於是愛屋及烏的對官場小說也著迷起來。於是就把受到評價比較好的官場小說讀了幾本。故此在此鬥膽給各位書友們推薦一下。我之前那段時間讀的官場小說主要有以下幾本:張平的《國家幹部》《抉擇》,張潔的《沉重的翅膀》,黃曉陽的《二號首長》,小橋老樹的《侯衛東官場筆記》《侯海洋官場筆記》,閻真的《滄浪之水》。
  • 好物分享|董卿看後流淚,莫言讚嘆不已,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新作驚豔眾人
    麥家小時候被暴打:「已經受傷的鼻梁被打歪了,鼻血頓時像割開喉嚨的雞血一樣噴出來,流進我的嘴巴裡,流到胸脯上,一直流到褲襠裡。」這次毒打後,麥家恨極了父親。雖然之前他也多次挨打,但這次徹底傷了麥家的心。童年是麥家的噩夢。他總是一個人,自卑而敏感。在麥家老師印象裡:他總是有點受人欺負,很自卑,不敢抬起頭來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