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劍》背後的範蠡西施故事:從於史無徵、沉殺而死到泛舟太湖

2020-08-20 林屋公子

金庸小說裡,除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還有一部《越女劍》。《越女劍》是金庸先生非常特殊的一部作品,系來自對《三十三劍客圖》中第一篇《趙處女》的改編。《三十三劍客圖》系清人任渭長繪製的一部版畫作品,為《劍俠傳》中的三十三位劍客繪製了肖像。《劍俠傳》系明人王世貞所編,輯錄了唐宋傳奇的三十三篇劍俠小說。金庸先生最初想把這三十三篇小說全部改編,但最終完成的只有《越女劍》一部。

一、《越女劍》的故事

《越女劍》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楚人範蠡、文種到越國任大夫,但越王勾踐並不聽從他們勸諫,而是任用石買興兵與吳王夫差大戰,結果在錢塘江被吳軍大敗,退守會稽山後才聽信範蠡、文種,買通夫差身邊佞臣伯嚭,使夫差接受勾踐講和,將勾踐帶回吳國之後放回。勾踐回國後臥薪嘗膽,立志復仇,採用文種的「滅吳九術」,包括贈送美人西施、鄭旦,離間忠臣伍子胥使其自殺,等等。前八術都成功了,但在第九術鑄造武器、訓練將士上卻遇到了問題。

原來吳王夫差士兵經過兵聖孫武的訓練,而且兵器非常精良,所以在吳越兩國劍士比劍中,越國劍士大敗。勾踐召來鑄劍師歐冶子的弟子薛燭,薛燭稱吳國的兵器系伍子胥聘請師兄風鬍子所鑄,勾踐的純鈞、巨闕兩劍不敵吳王的勝邪、魚腸兩劍,而且鑄劍的錫礦被伍子胥命令把守。範蠡認為可以高價去收購,勾踐認為煉劍時間太長,終究還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於是範蠡、文種決定再想辦法,範蠡也想起了自己送到吳宮的情人西施。

範蠡出宮後見到一個牧羊少女。比武勝利的八名吳國劍士殺死少女一隻羊,並且出手調戲少女,結果被少女用一根竹棒通通刺瞎眼睛。範蠡說願意賠少女的羊,得知少女叫阿青,竹棒的劍法系白公公所教。後來白公公來殺範蠡,被阿青打斷雙臂,原來是一隻白猿。之後範蠡讓越國劍士模仿阿青的劍法,同時讓薛燭督率工匠打造利劍。三年之後,越軍在五湖大敗吳軍,並攻入吳國都城姑蘇。範蠡進姑蘇館娃宮找到西施,但阿青卻因為喜歡範蠡想殺西施。

最後是阿青打敗了兩千名越國士兵,正當想用竹棒殺死西施時,卻被西施的美色震懾離去,範蠡也帶西施泛舟太湖隱居。但這一招的勁氣刺傷了西施的胸口,也就是後來「西子捧心」的出處。

雖然這個故事寫作靈感源於《劍俠傳》,但實際上在《劍俠傳》中,「老人化猿」這個故事只有一段,就是越王勾踐問範蠡劍術,範蠡向勾踐推薦了趙國有名的處女。女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自稱袁公的老人,袁公說想與越女比劍。於是兩人用竹子作兵器格鬥,越處女擊中了袁公。於是袁公飛上樹,化作白猿而去。可見,《劍俠傳》內容實際上對《越女劍》成書影響並不大,《越女劍》擁有更古老的創作元素,那就是春秋末期的吳越故事。

說到春秋末期的吳越故事,夫差、勾踐、西施、範蠡、文種、伍子胥、伯嚭……這些人物的恩怨情仇,大家似乎並不陌生。但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這些人物,到底又有多少事跡是歷史上真實的呢?當然,現代史學理論認為,真實的歷史是無法還原的。但在時間先後的史料之間,又會有個明顯的層累現象,也就是顧頡剛先生說的「時代愈後,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那麼,我們有必要在最早的史料中去尋找吳越故事的痕跡。

二、範蠡自戰國進入吳越史事

明清以後的小說、戲劇、影視之類文學作品,大家都知道虛構性很強,不能作真;但如果上溯到兩千多年前,漢代的《史記》《越絕書》《吳越春秋》這些著作呢?漢代距離春秋戰國較近,應該保留了不少可信史料;《史記》作為正史自不待言,《越絕書》《吳越春秋》在四庫全書中也被歸為雜史,那麼它們都是歷史著作而不是文學作品,這樣一來內容也就更容易被讀者接受,視為真實的歷史故事。但漢代更早的史料,又是如何敘述吳越歷史的呢?

記錄春秋歷史最客觀最翔實的著作,學者公認是《春秋左傳》。那麼我們就拋開後世文獻先入為主的觀念,去看看《春秋左傳》是如何講春秋晚期的吳越歷史。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去世,子夫差即位,兩年後在夫椒打敗越國,將勾踐圍困在會稽山。勾踐派大夫種通過吳太宰嚭求和,伍子胥勸夫差不接受,夫差不聽,與越國講和後罷兵。夫差隨即經略北方,於公元前484年在艾陵大敗齊國,賜伍子胥自殺;兩年後又在黃池會盟晉國,此時勾踐趁機偷襲吳國都城,夫差被迫講和。公元前478年,越國在笠澤打敗吳國,並於三年後圍攻吳都。公元前473年吳都城破,勾踐想把夫差遷到甬東居住,夫差拒絕而自殺。

《左傳》中還涉及了吳越兩國一些人物,如吳國的洩庸、徐承、胥門巢、王子姑曹、展如、太子友、王子地、王孫彌庸、壽於姚、公子慶忌、且姚、王犯、申叔儀,越國的靈姑浮、疇無餘、謳陽、諸鞅等。但要注意的是,在《越女劍》中的幾個關鍵人物,包括主角越女阿青、範蠡、西施和一起的鄭旦,以及歐冶子、風鬍子、薛燭三位鑄劍師,還有大名鼎鼎的兵聖孫武,這些人物都沒提到;另外,越王勾踐如何準備復仇的,也完全一字不提。

這個吳越戰爭的版本,是最真實的版本,同樣也是最樸素的版本。

後世的記錄就越來越詳細了。在同樣書寫春秋史料的《國語》裡,有《吳語》一篇與《越語》兩篇。《國語》是語錄體,主要記錄了吳越人物的一些言論,其中對於勾踐向吳國求和、伍子胥勸諫夫差、夫差與晉國會盟、越王勾踐勵精圖治等內容有所擴散,尤其注意的是其中兩點:一是在《吳語》和《越語上》中求和條件均包括讓勾踐女兒做夫差的女奴;二是在《越語下》這篇出現了範蠡這個人物,且以範蠡為主角。範蠡在滅吳後乘小船而去。

清華簡第七輯《越公其事》也記錄了類似《吳語》和《越語上》的一些內容,大約是介於《左傳》和《國語》之間的一個版本。在這個版本裡,同樣沒有範蠡這個人的存在。但範蠡這個人物,在戰國時確實就與越國聯繫上了,不過在有些史料記載中,結局卻與《越語下》不同。

比如《呂氏春秋·悔過》說「範蠡子胥以此流」,這個「流」可解為「流亡」,但此處應為「流殺」;可以印證的是漢初賈誼《新書》說「範蠡附石而蹈五湖」,《史記·韓信盧綰列傳》中記錄韓王信寫給柴將軍說「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那麼,範蠡、文種都被越王勾踐所殺。可見,雖然在戰國漢初有了範蠡這個人物的記載,但對於其結局卻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也偏向《越語下》的說法,說範蠡帶著私屬流亡於海上。

三、西施自東漢進入吳越史事

《越王勾踐世家》花費了大量筆墨說範蠡流亡之後的故事,說他到齊國改名鴟夷子皮,到宋國自號陶朱公,成為富可敵國的商聖。這些晚出的記載,讓範蠡事跡變得更加豐富、膾炙人口,然而矛盾也就明顯出現了。因為齊國的鴟夷子皮這個人物,在《墨子》《韓非子》都有記載,他出現在齊國是公元前481年,此時範蠡還在越地;至於陶朱公,據賈誼《新書》記載是魏惠王時期的人物,比勾踐滅吳晚了一百餘年之久。那麼範蠡事跡來自幾個人的拼湊。

當然,就算在範蠡故事較為完善的《史記》中,依然沒有提到西施。西施這個人物是什麼時候進入吳越史事的呢?

《左傳》亦無西施記載,戰國諸子多其人記錄,如在《墨子》《管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楚辭》都有提到,「西子捧心」的典故就出自《莊子·天運》;但西施在這些文獻中都只是美女的標誌,並未和吳越歷史扯上聯繫。值得注意的是《墨子·親士》,說「比幹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死,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那麼與我們熟悉的後世記載不同,早期傳說中的西施竟因美貌被淹死,死法與範蠡竟如出一轍。

前文所述,勾踐女兒做夫差女奴,亦可以理解為做妾,這可能符合歷史實際。上海博物院藏有一件「吳王夫差盉」,銘文是「吳王夫差吳金鑄女子之器,吉。」這位「女子」的稱呼比較奇特,因為按照金文書法,女性一般會稱姓表明身份,這位女性不稱姓,她的出身可能並沒有姓這一概念,可以排除是夫差為女兒鑄造的嫁妝。越國青銅器中未發現表明越國國姓的青銅器,那麼這位女子可能就是勾踐的女兒,那麼這就是夫差迎娶她時鑄造的一件溫酒壺。

當然,也有人認為這個「女子」就是西施。但早在《國語》中,就有勾踐嫁女於夫差的說法;而西施、鄭旦嫁給夫差,那是晚至東漢《越絕書》《吳越春秋》才有的說法。《越絕書》《吳越春秋》作為越人書寫的野史,保留了不少越地傳說;包括勾踐一度被夫差囚禁在吳國,越女教越國劍法,這些都是《越絕書》《吳越春秋》才有的說法,其實在《史記》中都沒有這樣說過。但今本《越絕書》《吳越春秋》中,西施也就此一現,並沒有交代結局。

不過在唐人《吳地記》輯錄的《越絕書》中,卻提到「西施亡吳國後,復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這也是範蠡、西施泛舟五湖的最早記載。而清人《繹史》輯錄的《修文御覽》中輯錄的《吳越春秋》裡,也提到「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這段記載一般被用《吳地記》引《越絕書》去印證,其實未嘗不能理解為西施被越人沉殺,讓她追隨範蠡(或伍子胥)而去。《東周列國志》就說西施被越王夫人「負以大石,沉於江中」。

《越絕書》《吳越春秋》相比更早的《史記》,情節更加豐富,但戲劇化也更加明顯;同理,《史記》相比《國語》,《國語》相比諸子文獻,諸子文獻相比《左傳》,亦復如是。《左傳》中沒有範蠡、西施其人的記載,諸子文獻中範蠡、西施則有被沉殺而死之說,《越語下》《越王勾踐世家》則說範蠡泛舟而去,《越絕書》佚文則說範蠡、西施共同泛舟而去。不過,大眾自然最喜歡才子佳人的美好結局,所以更多的文學題材,都是按照這種傳說發展。

至於《越女劍》的主體內容,當然也是承襲自《越絕書》《吳越春秋》,作者的發明主要在於加入越女傾慕範蠡的情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越女劍》可以算是歷代民眾共同書寫的一篇吳越傳奇故事了。

參考文獻:

金庸:《俠客行》(附《越女劍》《三十三劍客圖》)(朗聲舊版),廣州:廣州出版社,2013年。

陳民鎮:《西施新考》,《尋根》,2011年第5期。

顧頡剛著、王煦華輯:《蘇州史志筆記》,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

郭必恆:《〈 史記〉民俗學探索與發現》,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2年。

李守奎:《〈越公其事〉與句踐滅吳的歷史事實及故事流傳》,《文物》,2017年第6期。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系今日頭條籤約作者,悟空問答籤約作者,澎湃歷史專欄作者,網易歷史專欄作者,百度ta說合作作者,全歷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實體書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同舟共進》《北京晚報》《瘋狂閱讀》《醒獅國學》《百家講壇》《威海晚報》等報刊雜誌及自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越女劍》金庸筆下第一高手阿青,一支竹竿破千軍曾把西施當情敵
    又有「西子捧心」的傳說,甚至惹得東施效顰,可極少有人知道西施為何會有心疾,於是1970年1月成書成《越女劍》,金庸先生將這個傳說鋪展開來,這美麗傳說背後居然隱藏著一個少女的苦澀初戀。偶遇一隻靈猿,總在她牧羊的時候拿著竹棒和她交手,日復一日她竟用一支竹竿悟出了精妙劍法,這劍法極快,變幻莫測,當世無人能敵,後稱「越女劍」。
  • 《越女劍》一部金庸沒有正常發揮的武俠經典
    不得不說,《越女劍》這樣一個非常好的題材沒能在金庸筆下成為長篇經典,實在是有些浪費。,但春秋時期的歷史給我們留下太少的記錄,這些元素又很難讓金庸滿足,照理來說,金庸是在功課還沒有做足的情況之下開始起筆創作《越女劍》的,這主要還是西施與範蠡的浪漫愛情故事在民間流傳太廣而讓金庸為此著迷,也正是因為這一個興趣點支撐起了全篇。
  • 西施——不老的傳說
    靈巖山上有一眼清泉,夫差常讓西施對泉水梳妝,他親為美人梳理秀髮。他又與西施泛舟採蓮,或乘畫船出遊,或騎馬打獵,總之沉醉於美色,以姑蘇臺、館娃宮為家,把國家大事丟在腦後。無數史例證明,一旦到此地步,也就離亡國不遠矣。
  • 鬼谷子傳奇第48章西施範蠡
    鬼谷子心念電轉,轉念又暗道:範蠡似乎與施家之後大有緣份,莫非日後「越女合身救國」的天兆,與範蠡密不可分麼?這倒要仔細留意一二。 在這電光火閃一霎,鬼谷子腦中已掠過十八年後的天下大勢的事了。 就在此時,施全衝出來,卻傻呆呆的站住,臉上也不知是失望還是樂瘋了。接著籃丹便一步躍了出來.她懷中間抱著一位嬰兒,樂得格格大笑道:「鬼谷哥哥!鬼谷哥哥!
  • 《越女劍》:金庸名著為何無導演問津?阿青的選角難定奪
    它就是1970年出版的短篇小說《越女劍》。滄海遺珠《越女劍》《越女劍》的故事發生於春秋末年,戰火沖天時期。就是這麼一位武功高超的女俠客,還是深陷情網,情不自禁地對範蠡表達了愛慕之心,可惜範大夫早已心屬西施,斷然拒絕她的芳心。痛苦之下,阿青決定殺死西施,卻最終被對方的絕世容顏所震撼,黯然神傷地破窗而去。這篇小說有濃厚的歷史色彩,也糅雜了金庸一貫的大膽想像和江湖俠氣,因此本該是難得的佳作。
  • 為何金庸的《越女劍》自亞視之後,34年再無翻拍,導演:怕被噴
    但是可能有一部分人不知道,這幅對聯的橫批:《越女劍》。這部小說主要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末年,有一位越女名叫在後來她被範蠡引薦到宮中,傳授士兵劍術,最終在她的幫助下,越王勾踐終於一雪前恥。而在此過程中,阿青慢慢地對範蠡心生好感,只可惜他卻早已和西施約定白頭偕老。在看到西施沉魚落雁的容貌後,阿青不忍破壞他們的感情,只好一人黯然離去。
  • 「金庸武俠第一高手」,她曾1人輕鬆戰勝2000士兵,卻被西施打敗
    ,我個人認為,《越女劍》本身可以看做是一篇「故事新編」。因為《越女劍》的故事在許多古籍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記載,比如《吳越春秋》、《藝文類聚》、十六世紀古典小說《劍俠傳》等書中都有不同角度的記載。金庸先生根據這些歷史和小說,重新利用這個題材,站展開了創作。
  • 範蠡與西施的愛情感動世人?言情小說濾鏡下,也拯救不了愛情謊言
    從越王勾踐最為重視的謀士到富甲天下的商業理論家,角色轉換的過於快,但不管怎樣,他都註定成為一個傳奇。他叫範蠡,被後人奉為文財神。他們註定會是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有關他們的故事家喻戶曉,可是他們之間真的有所謂愛情嗎?
  • 故事:我讓負心漢國破家亡
    待天亮,範蠡特地去找西施,看著愁容滿面的西施,問道,昨夜為何而愁?西施便把自己的心事告訴範蠡,範蠡聽完並沒有急於表態,安撫西施,叮囑她不要著急,一切他來想辦法。05夫差把所有的寵愛都給了西施,可西施的臉上就是不見笑容。夫差想,美人到底都是不愛笑的,西施就是這般。可是夫差不知道,西施不笑,是因為對夫差的心已經死了。
  • 夢遇西施,作者:方守根
    老朽見西施陷入思鄉之情,便轉換話題讚許道:「 真是因為有你的故事,薴蘿村早就改名為浣紗村,與江對面的鷺鷥灣村也改造成景點了,你的家鄉可熱鬧著呢,現在是暨陽城百姓休閒的好地方,從外地來的遊客也是絡繹不絕,經常看到一些上海來的老翁老嫗,嘴裡嚷嚷著:『西施故裡風景叫關好,空氣老新鮮。』我想他們一定是衝著你來的吧,你粉絲多多呢。」
  • 甄嬛傳分集劇情分析(38):西施與甄嬛
    果郡王開始調戲甄嬛,說和甄嬛同舟,讓他有和西施泛舟太湖的感覺又是綠茶招數,一來讚嘆甄嬛美貌,二來,和西施泛舟共遊的是誰?是範蠡啊。甄嬛拒絕果郡王拿她和西施相比。大家瞧瞧果郡王的表達藝術。果郡王以為甄嬛把西施當成亡國禍水,才拒絕被類比。雖然和他的三觀不符,他卻說「貴人也同那些俗人一樣麼」,就算是批判,人家還不忘捧著甄嬛,說甄嬛脫俗。甄嬛看得很通透,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 金庸筆下最慘的配角,沒做過一件惡事,教會女主神功後被打斷雙手
    《越女劍》中,有一個配角人物,沒做過一件惡事,卻在教會了女主阿青越女劍法後,被其打斷了雙腿。因為和他的其他武俠小說不一樣,越女劍的故事以範蠡西施等歷史人物為主人公,架構了一個全新的故事。歷史上,以勾踐臥薪嘗膽為藍本衍生出的故事不計其數,金庸筆下的《越女劍》無疑是從全新的視角向世人展開這段傳奇故事。同時,金庸是從《三十三劍客圖》這本版畫中吸取靈感,創作了這篇短篇小說。
  • 金庸筆下唯一不會武功的男主,卻到武學最高境界,歷史上更不簡單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越女劍》是歷史背景最早的一部,定在了春秋末年。而這部篇幅相對短小的小說除了第一主人公是女主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男主居然不會武功。而且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範蠡。​ 金庸先生女主作為第一主人公的小說除了《越女劍》,還有《白馬嘯西風》。
  • 金庸唯一沒有被翻拍的小說,因兩位女主描述太美,至今無人敢演
    ,在1986年時,《越女劍》第一次被搬上了熒幕,由香港女演員李賽鳳主演阿青,然而很可惜,在這部劇中,少了一個女主角的存在,那便是西施。《越女劍》女主阿青(劇照)西施在《越女劍》屬於畫龍點睛的角色,整部小說,描述了單眼皮、柳葉眉的鄉間女孩阿青,金庸毫不吝嗇的描寫出她單純而又柔情的美
  • 金庸《越女劍》為何是唯一一部從未被翻拍過的劇?選角太難選
    正是因為如此,《越女劍》這部小說在當時幾乎很少有人知道。問題在於,越女劍的選角非常困難。越女阿青,是一個非常單純直白的人,她的身上有著俠氣,也有著飄渺劍氣,更體現其讓人沉醉的地方,便是她暗戀範蠡的那種感情。其中的一往情深,以及無怨無悔,都讓人感覺到心疼。1986年的《越女劍》中,阿青是李賽鳳飾演的,角色還比較符合,但現在的話,選擇一個符合角色形象的演員太難了。從某種程度來講,越女阿青似乎比小龍女更加出塵。
  • 吳女恨(民間故事)
    正是陽春三月,勾踐率大軍伐吳,手下將士人人悍不畏死,奮勇爭先,很快大敗夫差大軍,吳國主動求和。之後的九年間,勾踐幾次伐吳,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滅吳雪恥,吳王夫差自盡身亡。這伐吳的九年間,越王宮早已經修建完工,奢華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