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的科技獎勵辦法已經施行多年,它充分調動了各行各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然而最近幾年,我市的科技獎勵工作卻按下了暫停鍵。
市人民醫院的王大夫擅長多種內分泌與代謝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主攻方向糖尿病、甲狀腺、痛風等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在國家級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主編專業著作3部,獲實用新型國家發明專利4項,並榮獲東營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一次。然而由於近年來不再進行科技獎勵,這讓她倍感失落。
王大夫說:「之前咱們市科技局每年進行科技成果評獎活動,2019到2020年這兩年沒有進行,我們也是特別希望市裡能夠恢復。」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其他科室的幾位醫生,發現失落的並不止王大夫自己。
通過進一步了解記者發現,科技獎勵工作的暫停不僅影響了科技工作者的人才評價,職稱晉升,同時也影響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隨後,記者來到東營市農科院,了解到在農業農村方面的科研工作者也有相同的感受和訴求。
科研人員告訴記者,濰坊、濱州等八市每年的科技獎勵工作依然在開展。雖說沒有了經費上的獎勵,但是可以繼續評審,於是記者撥通了相關市科技部門的電話進行諮詢。
濰坊科技局的工作人員說:「本身就是這個情況,基層確實有需要,醫院和學校需求很大,不讓他們評了,他們職稱就無望啊。」
濱州科技局的工作人員說:「我們出臺了市政府文件,科技獎勵辦法就是把錢去了,只發證書。」
同樣是經費壓縮,同樣的政策、同樣的情況,為什麼有的市科技獎勵工作依然在開展?有的市科技局工作人員就說沒有資金,也可以評獎,要照顧到科研工作者的實際情況和切身利益。那麼我們市為什麼就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