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凝煙(三)

2020-11-12 方外靜軒

第三章

無論是中央軍還是八路軍,在父親心裡曾經都是些名字。伯父在東北軍幹過,那不過是當兵吃糧。伯父從未想過當大兵能有什麼出息,弄不好還得衝鋒陷陣,把命送進去。從他那裡,父親也看不到這軍那軍究竟有什麼區別。

但剛剛成年的父親,心裡隱隱已有自己的政治理想。那是虞城第一高小給他留下的。那幾年是他的黃金歲月。雖然家裡窮,時常要餓肚子,他卻深愛那所學校。學校的讀書氣氛,課外活動,那裡的老師和同學,令他印象至深。幾十年後他還能記起許多老師和學生的名字,以及他們做的一樁樁事,如數家珍。


民國小學教師

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這一百年間中國從未平靜過,不是外戰就是內戰。整個國家像一隻漂浮於大洋的巨舟,總面臨濁浪排空,雖未傾覆,卻顛簸不已。巨舟上的國民無法平靜生活。清王朝的覆滅,然後是一茬茬大王旗的起落。一伙人突然雄起,轉眼間又敗亡。戰火從南燒到北,城頭不斷易幟。這種局面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獨特的紛亂政治格局。

河南地處中原,長期來是各派力量爭奪的要地。像1922年直系與奉系的戰爭,1927年馮玉祥與奉系的戰爭,1929年到1930年的蔣馮閻大戰,戰火都曾燒到河南。紛亂政治格局不可避免映射到虞城這座小小的古城,就連父親所在的虞城第一高小也牽涉其中,讓少年時的父親早早捲入成年人的塵世紛爭。

父親說,他不知道學校有什麼黨派,什麼團體,卻能感到校長們和老師們分成兩派。馮玉祥早年曾在河南任督軍,做過一些利民之事。北伐戰爭前後其國民軍還曾在河南駐紮。因此馮在河南影響頗深。第一高小的兩派分歧大約是擁護中央政府還是支持馮玉祥。學生們也跟著老師站隊。當時虞城的大戶被稱為八大家。八大家的子女大部分站在中央政府一邊。窮人家的孩子則站在另一邊。


民國小學生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學校組織了一次反日遊行宣傳。三年級到六年級近百學生參加,大都是窮人家的孩子。父親被安排當分隊長。遊行隊伍出東關,進北關,在集市人多處開演講會,宣講團結抗日,支持馮玉祥將軍,一時間很是轟轟烈烈。遊行結束後,不知怎麼隊伍被引入耶穌教堂,由教堂分發水果和糖果。原來準備第二天再次遊行,也不聲不響被取消了。父親懷疑有人從中作梗。

1934年冬季,父親上六年級,不久就要畢業。他記得在一個寒冷的日子,老師帶著近二百名學生去教育局請願,擁護孫中山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當時國民黨軍正在南方圍剿紅軍,這種請願顯然與政府相悖。師生在教育局門前靜坐示威,要求教育局長出面。直到下午三點多,局長才出面講了一通。父親不記得講了什麼,只記得自己很不喜歡局長大人的動作和表情。事後教語文的趙老師讓大家寫篇作文,寫寫參加請願活動的感想。父親就把自己對局長大人的印象描述了一番。作文被老師看中登在校報上。沒想到事情鬧大,上面要追查這篇諷刺文章的來源。為了保護父親,趙老師讓他把此文從作文簿上拆下,然後訂在自己兒子的作文簿上。後來此事不了了之,但老師的一言一行深深刻入父親心中,讓他這個14歲少年體驗到人生的是非與善惡。

祖父家裡每日只吃兩餐:早八點的早餐和下午五點的晚餐。有次為了備考,父親中午在學校複習,被袁老師發現,問他為什麼不回家吃飯。父親說家裡通常都不吃午飯。袁老師當即掏出一塊銀元交給父親,囑咐他一定要吃午飯,別把身體熬壞了。那時一塊銀元能買一袋麵粉,足夠成年人一個月口糧。

祖父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這麼多年的風霜,他已習慣了冷落與漠視。這種非親非故的意外相助,讓他體會到生意場之外的另一種天際與人生。想起「從善垂世遠,詩書濟慶堂」的家訓,他也多少悟得其中的別一層含義。他是知恩圖報之人,只是小戶人家無力以報。有次聽說袁老師生病在家,祖父買了點心和雞蛋去看他。兩人趁機交談一番。袁老師非常喜愛父親的刻苦與天賦,勸祖父一定要送父親去商丘上中學,不要誤了孩子的前程。他願意承擔一半學費。

只可惜,另一半學費祖父也承擔不起,沒能送父親去商丘讀中學,就連縣裡的簡易師範也只讀了半年。記得我剛上初中時,父親翻看著我的英語和代數課本,一臉羨慕,還用生硬的發音背了一遍英語字母表。我那時小,體會不到父親的心情。後來,我幾乎遇到和父親同樣的命運,初中只讀了一年便因文革而中斷,以後再無機會上中學。幸運的是,哥哥和我趕上恢復高考考上大學。看到我們的錄取通知書,父親高興得像個孩子。現在想想,但凡祖父生意有起色,必定會供父親上中學,讀大學。父親將會走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

父親只上了六年小學和半年縣辦師範,這幾年教育卻對他影響至深。尤其是虞城第一高小那些老師,讓他看到在家人和鄉鄰之外還有另外一些人。那是些和父母兄長一樣的普通人,想的卻是抗日救亡和社會正義。他們並不富裕,卻能時時關照窮苦學生。


讀這幾年書還讓父親知道了,在虞城和商丘之外還有個廣闊的大中國和更廣闊的大世界,有各種各樣的國家和民族,有的富裕,有的貧窮,有的安分守己,有的侵略成性,日本就是其中之一。那是個窮兵黷武的國家,一直在中國大地橫行。甲午之戰,日俄旅順之戰,吞併東北,強佔華北華東,中國正面臨亡國之危。

戰火已經燒到面前。1938年,日軍佔領江蘇徐州和安徽碭山後,向西進入河南,兵鋒直指商丘各縣。6月開始圍攻虞城。虞城只有國軍一個團駐守。團長郭正俊率部英勇抗擊。他親自站在城頭搖旗指揮,右臂負傷後繼續用左臂搖旗。日軍飛機輪番轟炸。北關一個連戰至一人,東西南關也傷亡慘重。郭團堅守十三小時後彈藥耗盡,於夜半向南突圍而去。

父親當時並不知戰鬥詳情,只知槍炮聲過後日軍佔領了縣城,到處掛上太陽旗,家人和鄉親從此要在日軍刺刀下過日子了。


1938年日軍進攻商丘

那年父親已滿18歲。他覺得自己也是一條漢子,怎能甘做亡國奴!正憤慨之時,聽說黃河北來了一支八路軍,正在微山湖一帶和日軍作戰。他到處打聽,終於在秋收時節遇到八路軍招兵的小分隊。父親說想參軍打日本,小分隊當即接收,還給了他兩元錢,說是留給家裡祖母的生活補助。祖母也不想看著兒子在家受罪,贊成他出去當兵打鬼子。

當年12月,父親趕到北邊單縣八路軍駐地。穿上軍裝,戴上臂章帽徽。他的一生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相關焦點

  • 歲月凝煙(二)
    下晚自習回家後,還要幫祖母幹兩三個小時的手工,做煙盒、點心盒那些東西,一直做到半夜,因此天天睡不夠覺。星期天學校沒課,父親要去郊區拾柴草。每年麥收和秋收時,跟祖母去鄉下拾莊稼。父親說,幹這些活幫爹媽減輕負擔,他不覺得多麼苦,每天興致勃勃去上學,一心想的全是祖父的囑託:學好本事,光宗耀祖。
  • 歲月凝煙(十一)
    1949年5月,解放軍開進上海母親才28歲,好不容易熬過了戰爭的艱難歲月(上部完)
  • 歲月凝煙(八)
    新四軍三師進軍東北
  • 致我那青春的歲月(三)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大約不長時間後(具體真的記不清了。) 他又恢復了以前的常態,不過在班裡人說到他的這個媳婦的時候,他就不做聲了。只是用眼睛瞪著那個說話的。這時他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你說你都有對象了,還再跑過來跟我說這些幹嘛? 這時我是再聽到那樣的話真的是「呵呵」兩聲了!他還會不時的就蹦出一句:「×娜,你真狡猾!」
  • 【歲月有痕】「睡鬼」逍遙_九十年代,書信裡的大學和友情(1)
    上次我一同給你們三個寫信,怎麼只有MH 回信。 XX ,我很佩服你,你有著比較強的自制力。在這裡我先祝你學業有成,生活充實快樂。 你們現在也在半期考試吧!我由平時學習不太認真,這次可能考得不好,下半期我想好好學一學,我想考試起來會順手一些。
  • 宋文斌 年關夜話(歲月回眸)
    年關夜話 (歲月回眸) 宋文斌2013年農曆臘月27日,我家女兒瀟瀟從北京回邯鄲過年。她乘高鐵到邯鄲是晚上九點半。並且是在與我家遙距30華裡的東郊車站。我當晚臥於床第,回想二零一三年過來的歲月,卻使我有好長時間不能入睡。這一年裡,我們家發生了巨大進步,我個人工作收入,首創十四萬元人民幣的破紀錄,九月份,我們買上邯鄲市一套九十多平方的新住房,到年底,我們家僅我們老夫妻結餘儲款,仍然進帳十八萬元。我們女兒從工作單位,又向我們上繳五萬元。這是我們家史無前例的大變化。
  • 小 胡(歲月)
    小胡是我青年時代在鄉鎮企業工作時,一個車間的工友,他個子比我稍矮,小我三歲,聰明機靈,也非常帥氣。 我們倆一起工作了一段時間,成了形影不離的小夥伴,一起吃,一起睡,閒暇時一起出去玩。我們倆在上班工作時都肯吃苦,手腳也快,很受車間領導的器重。 但兩人都年輕,經常喜歡搞點搗亂手段。
  • 那年花開月正圓——(上篇)青蔥的歲月
    那年花開月正圓——(上篇)青蔥的歲月靜站在粉紅的桃花樹下
  • 《水滸》雜談(三)
    另外還有三個王婆、三個虔婆、一個閻婆。外加一個李逵老娘。還有個別女子在書中只是提起,但既未露面,又無言語的,在這裡咱就不提了。(死得有點怨,在現在只是道德敗壞,牢房都不會進的。)閻婆惜與張文遠通姦,最後死於宋江之手。(用一封梁山的書信來詐宋江,這婆娘是自己討來的死。)賈氏與管家李固通姦,最後死於盧進義之手。(這婆娘心術不正,與管家偷了情,還想謀奪家產,死得不怨。)
  • 難忘的青春歲月(2)
    最有意思的是,每年的冬天,在開水房與宿舍中間的路上(剛好哪裡有一個大斜坡)都會上演各種精彩的舞蹈。因為天冷路滑,每年在那裡摔倒的學生都有很多。各種POSS,各種歡笑聲,以及摔壞的各種各樣的暖瓶都有。當然,也有膽大的男生,滑著冰吹著口哨嗖的一聲,就消失在人群中了。而我們女孩則像小腳老太太一樣沿著路邊慢慢的走著。就害怕萬一滑倒了,引來周圍男孩的口哨聲與笑聲。
  • 我的姥姥(三)
    那是饑荒的歲月,動亂的歲月。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比起來簡直不可想像。不知道他們那個時代有心理疾病的人多不多?上到國家,下到普通百姓,都在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姥姥家這種情況更是苦不堪言,常常斷頓。誰家也沒餘糧。可能礦上的幹部和食堂的職工還能吃飽飯。就這樣苦熬著姥姥他們挺過來了。
  • 艱難歲月
    那時候我才三歲,我也不記得,只是我爸現在在車上輕描淡寫的一句:「你媽幾乎是撿了一條命回來。」這話在美滿的當下似乎鍍上了一層笑談的意味,很難體會到背後藏著的硬邦邦的堅韌和辛酸。 我記得有一次聚會上,一個前輩帶著過來人的態度評價我:「我看你就知道,你肯定一直都挺順的。」潛臺詞是你不懂人生的甘南苦楚,(而他懂)。
  • 小小說:古鎮如歌的歲月(原創)
    街兩側,歷經百年歲月滄桑的民居商鋪,林林總總、千姿百態,從鎮首一字兒延至鎮尾。古鎮依山臨水。水陸通衢:上溯兩江,下通三省。客商販夫,匯聚於此;舟車騾馬,絡繹不絕。鑑此,古街便成了古鎮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成了古鎮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古鎮最獨特的風景是古街的茶館。品茗聊天,奕棋推牌,算命卜卦,吹拉彈唱……把個古街鬧騰得活色生香,鬧騰得市井氣兒煙火味兒十足。
  • 小小說 | 記憶中的歲月(曹石峻)
    白鹿塬上的故事 《記憶中的歲月》文/曹石峻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全世界人民團結緊,把帝國主義連根拔,那個連根拔……每當這熟悉的旋律和歌詞在耳邊響起,便將我帶回到抗美援朝的那個歲月。大家三個一堆,五個一群,談論著國內國外的形勢,都在為國家操心擔憂,一直聊到半夜裡,都悶憂憂的各回各家去了。大地脫掉了枯黃的外衣,幾場秋雨過後,種下的小麥已吐出了翠綠色的新苗。陰曆的十月,天寒雲淡,一陣陣的秋風,吹得柿子棗兒紅透了小臉,井房門前的洋槐子樹,換上了藤黃色的新裝。
  • 重生日新月異的歲月——再推幾本完本九零年代文佳作
    《九零悍媳巧當家》作者:紫雪凝煙分類:現代言情 婚戀情緣狀態:連載中 43萬字
  • 知青歲月(之二)夜獵
    再後來,我們知道南屋的四哥(就是剛來時吆喝狗的那青年,我們隨著莊裡的稱呼喊他四哥)經常夜裡帶著狗「出坡」,就是上山行獵,逮兔子、逮獾。這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於是,都和四哥套近乎,以爭取跟著四哥去出一趟坡。四哥怕我們白天幹活太累,如果晚上「出坡」影響我們第二天幹活,那隊裡肯定要找他,所以,有些不太情願。但後來禁不住我們再三纏磨,也就答應了。
  • 小說《金水灣》(三)
    他回城找到一個滇戲玩友的金姓企業家,推介王二,說你家大業大,把錢撒一點在他頭上,支持我們共同喜好的滇戲,功德無量約見聚會,很是歡暢,三個知音,惺惺相惜。王二為老嚴和金老闆唱起《三祭江》,胡琴襄陽絲弦三下鍋,在孫尚香哀悼劉備、關羽、張飛的角色中唱得悽婉動人。金老闆說,服了服了,聽著紮實過癮。
  • [我,誤了娘半世的幸福](三)
    (娘一手字極漂亮!可惜1978年,成都難得的發一次大水,很多衣物與書信照片都被水衝走了)而我的娘,就在那偏遠的小縣城,一日復一日,孑然一身,苦守孤燈。工作,是她日常的寄託。娘窗下的地被王叔叔開了,種上的細細的小樹,原來是竹子。娘說:」寧可吃無肉(ru),不可居無竹」。娘很少種花,冬天養一兩株水仙,是從成都帶回去的球莖。據說秋天會種一些菊花。暑假,我去梓潼。
  • 王老師的故事(三)
    王老師的故事(三)文/王靜江王老師就解了「趙就是煩燥,錢就是賤骨頭,孫就是酸溜溜,李就是修理一頓,周就是走來走去,吳就是糊裡糊塗,鄭(繁體字:奠加耳朵旁)這個字比較複雜,就是在耳朵邊說要死了,因為棺材頭寫著的奠字表示死了,王就是我王老師。」班裡年齡最大的學生徐理高站起來說:「老師我能倒過來解。」得到老師的同意,他大聲地解:「王老師,快死了、糊裡糊塗、走來走去、拉來修理一頓,酸溜溜的賤骨頭、煩燥。」
  • 智利1973:激情燃燒的歲月 (中)
    由於阿爾塔米拉諾沒事就跑到海軍基地去串聯、煽動上下級對立(上篇提到),這令海軍高層嚇尿了... ...他們似乎看見了俄國革命中,水兵造反,排隊槍斃軍官的可怕幻象將發生在自己身上... ...(最後這句話算是又把老阿給裝進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