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民間文學 | 爛腳菩薩的傳說

2020-08-11 重慶巫溪

故事 ➤➤ 人物傳說

爛腳菩薩的傳說

清朝光緒年間,在巫溪縣城裡,有一個人名叫凌少柏。要說他這個名字,還沒得哪個曉得,但一提起爛腳杆、爛腳菩薩,就沒有哪個不曉得了。凌少柏很有才氣,能說會寫,愛仗義直言,是個足智多能的人。因得罪了縣官,被濫施酷刑,在獄中得不到醫治,把他整成個爛腳杆,人們便稱呼他為爛腳菩薩了。關於他的故事很多,至今還流傳幾則。

(一)父子捐生

封建時代興科舉制度,凌少柏埋頭讀書,去考秀才,終因無錢塞包袱而榜上無名,從此發誓不再進考場。但他生活無著,只好在城裡教一堂學生,混口飯吃。

當時的社會很巫教,有錢人只要出錢,不經考試靠銀兩能捐得功名,稱「捐生」,還能出錢買官做。一些目不識丁的財主、商人,請客送禮,納款捐官。十五甲有一財主姓黃,因做豆芽生意發跡?人們叫他「黃豆芽」,他認為人們喊「黃豆芽」不光彩,竟不惜花巨額銀兩,賄賂各方捐了一個監生。從此,人們便老爺前老爺後喊個不停,黃豆芽聽了,心裡甜滋滋的,覺得很榮耀。黃豆芽死後,兒子又花錢頂替了父親的功名,擺起官架子來。凌少柏見黃豆芽父子恬不知恥,便作對聯一幅譏諷道:

黃豆芽綠豆芽黃綠豆芽

父捐生子捐生父子捐生

橫額寫著:儘是卷卷

(二)官從何處來

縣城裡有家姓顏的巨商,開了一家大商號,名曰:「醬醋鋪」。生意十分興隆,賺了錢,發了財,便想打開通宦之門。老闆識字不多,硬考不行,只得納款捐官過官癮。這家財主覺得這樣拿錢買官逗人笑話,於是不惜花掉大量銀兩,先捐個監生,取得與秀才一樣參加考試的資格,想由科舉得官來炫耀自己。入試時,誰知筆頭不爭氣,滴不出幾點墨水來,考試落榜,只好乾瞪眼。凌少柏見這件事十分可笑,便寫一首歌:

清平世界,醬醋作怪。

數十銀兩,捐個頂戴。

時值清明,祭掃墳臺。

三炮一響,祖人起來。

哎呀呀,我的兒,我的乖。

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

(三)拜出日月星辰

丁酉年,時逢大旱,知縣熊芙菁大肆鋪張,打醮求雨,高搭二丈多的松枝牌樓,遍請僧道,設法堂於演武廳。知縣熊芙菁沐浴更衣,頂禮參拜,哭聲哀哀,禱告上蒼。請醮下來,攤派全縣捐款銀子八萬餘兩,高出打醮銀兩十倍之多,所餘銀兩,多數落入熊的腰包。老百姓一說起捐款,人人叫苦不迭,極為不滿。凌少柏知道後,不畏權勢,決心公開揭露這一醜行,立即寫了對聯一幅,貼於高臺牌坊兩側:

妖僧野道三令牌拍散風雲雷雨

貪官汙吏九叩首拜出日月星辰

橫額貼著:越求越旱

百姓看了這幅對聯,無不拍手稱快。熊芙菁看了,氣急敗壞,當即差人把凌少柏抓去,囚於監牢。由於牢房潮溼,蛇蠍出沒,咬爛雙腳,得不到醫治。後經鄉紳遺老保釋,熊芙菁不得不將凌放出。出獄後,人們都去拜望他,尊稱他叫爛腳菩薩。一是讚揚他敢為窮苦百姓講話;二是表示對熊的憎恨。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

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

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購心儀商品 買巫溪特產 盡在 巫朌小店

總編/鄒永武 編審/冉春軒 責編/汪大喜

編輯/唐曉洪

(投稿QQ:3316438836)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微信號:重慶巫溪(cqwxwx)

微博:@重慶巫溪

相關焦點

  • 巫溪民間文學 | 鳳凰山的傳說
    故事 ➤➤ 地方傳說《鳳 凰 山》巫溪老縣城大寧河北岸,屹立一座山峰。忙說:「請菩薩放心,這事包在我身上,萬無一失。」鳳凰一陣風似的飛向人間,立刻被沿途美麗的景色迷住了,只顧遊山玩水,早把菩薩的叮囑忘掉了。本應在城外灑三點,城內灑一點。它卻在城外只灑一點,城內灑了三點。結果城內狂風大作、暴雨滂沱、寧河水猛漲。城外卻旱情不解。鳳凰一見這情景,才猛醒滴錯了淨瓶,嚇得躲了起來。
  • 巫溪民間文學 | 七蟒峽的傳說
    一天,夫妻倆喜得一子,這孩子腳大手粗,一出生就能站立,取名寶生。他不到半歲就能行走。鄉鄰們說:「這娃兒長大後,一定不凡。」父母十分喜愛他,專為他制了一條繡有蓮花的肚兜,系在腰上,更顯得這小子英俊不凡。時間過得很快,一晃就是十多年,寶生長大成人,不是下田種地,就是上山砍柴。
  • 巫溪民間文學 | 徐家寒婆廟
    故事 ➤➤ 地方傳說寒 婆 廟徐家鄉寒坡村,很久以前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廟宇叫寒婆廟。廟內有一逼真的裸體女神塑像,不要看她光著身子,傳說她每逢農曆十月十六這天,還要上山打柴哩。據說寒婆是魯班的母親,提起他們母子,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 巫溪民間文學 | 荊竹峽懸棺的傳說
    《巫溪民間文學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
  • 巫溪民間文學 | 萬古寺的傳說
    故事 ➤➤ 地方傳說萬古寺的傳說在萬古鄉境內,有一座巍峨的大山,遠遠望去,象一尊羅漢盤腳打座,人們取名叫《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
  • 巫溪民間文學 | 龍女借碗
    龍女轉身進了洞從此人們再也借不到龍女的碗了《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
  • 巫溪民間文學 | 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峽口外一座紅色小山,形象一條鯉魚,這就是傳說中鯉魚跳龍門的地方。傳說很早以前,廟峽附近一帶,姓王的居多。有個老人,是個秀才,名叫王鹹寧。有一年,他父親死了,請陰陽先生看地。陰陽先生說:「地有一塊好地,我不能講,看真了地是要瞎眼睛的。」
  • 巫溪民間文學 | 朝陽洞羅漢送子
    要是這事被施主發覺了,不僅說我沒有誠心燒香念佛,連菩薩都照守不住,那還了得啊!他趕忙就去給主持講,主持靈機一動,悄悄地請了一個石匠師傅,陰到打了一個石頭羅漢配起,把它供在原處,就這樣瞞過了施主和眾人。過了好幾年,一天,一個道人起來燒子時香,突然又發現多了兩個羅漢,一個好像還是原來的那個石羅漢,可是另一個卻是個泥巴塑的女羅漢。
  • 巫溪民間文學 | 白龍過江的傳說
    人們傳說:這飛瀉的瀑布就是白龍的化身,飛濺的水點就是她流的眼淚。每逢暴雨水漲,飛瀑飛過河去就是白龍與漁郎相會去了。《巫溪民間文學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
  • 巫溪民間文學 | 趙巧兒送燈臺
    故事 ➤➤ 人物傳說趙巧兒送燈臺人們至今還在說「趙巧兒送燈臺一去永不來」這句話,到底是啷個一去永不來呢?據說,趙巧兒是魯班菩薩的徒弟,歲數很小,但靈醒得很。魯班做的一些東西,他只看一眼就搞得來噠,樣子也做得好看。但魯班做的木牛能夠跑,他的就是不跑。
  • 巫溪民間文學 | 糠 七 升
    有一次,在行船途中拾得一尊觀音菩薩像,王三把它擦洗乾淨後,請回家來供在家神上。每當開船前,他都要恭恭敬敬地立在觀音像前,默默禱告,求她保佑能安全地回來。一天夜裡,王三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對他說:「遇巖莫灣舟,遇油莫梳頭,鬥谷三升米,蜂蚊抱筆頭。」第二天清晨,一覺醒來,他感覺很奇怪,夢裡的話是么子意思呢?但是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就開船去了。
  • 巫溪民間文學 | 白鹿引泉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
  • 巫溪民間文學 | 紅巖鄉蛐龍坡
    故事 ➤➤ 地方傳說蛐 龍 坡在巫溪與奉節縣交界處,有一面寬闊的長坡,叫蛐龍坡。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早以前,這地方到處都是一片亂石坡,地方十分荒涼,這裡只有戶把兩戶人家居住。在一座山上,有一家姓李的,家裡只有夫妻二人,雖說日子過得不很稱心,但粗茶淡飯還是有吃的。
  • 巫溪民間文學 | 金升銀鬥
    傳說若想取走金升、銀鬥,非要千石糧、百個人頭調換不可。很多人想到:千石糧都還好弄,可是百個人頭就難辦了。所以有的人,也只有望到金升、銀鬥吞清口水。有一天,一個討米的叫化子,路過這裡望了望金升,又望了望銀鬥,忽然靈機一動,說:「有了,我來把它取走吧!」
  • 巫溪民間文學 | 尖山的來歷
    故事 ➤➤ 地方傳說尖山的來歷在巫溪縣與雲陽縣交界的尖山鄉,崇山峻岭中環抱著一塊大壩子《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
  • 巫溪民間文學 | 雲臺觀上飛來的神鍾
    他想:菩薩說話算數,趕忙起身上山,回廟來用香柏樹做了個鐘架子。就在農曆冬至那天晚上約半夜子時,突然颳起大風,吹得廟上門窗「啪啪」地響。一個小道人起來關門窗,跑出來一看,忽見天空中飛來一個黑坨坨,他趕忙把門一關,飛來的東西在門上一碰「咣啷」一聲扣在了地上。小道人走攏一看,見是一口鐘。這口鐘蠻大,黑黝黝的。
  • 巫溪民間文學 | 金盆金鵝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
  • 巫溪民間文學 | 賈半仙
    故事 ➤➤ 人物傳說賈半仙清朝年間,縣太爺的大紅官印被盜,縣衙內十分驚恐,大小官吏都束手無策。《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
  • 巫溪民間文學 | 蘭英寨忍子坪
    故事 ➤➤ 地方傳說忍 子 坪在蘭英鄉境內,有一座蘭英寨。離這個寨子不遠,有一個地方,取名忍子坪。這個名字是啷個取來的?《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
  • 巫溪民間文學 | 九龍水庫的故事
    九龍水庫的故事豐靈鄉有個九龍水庫,那裡至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