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湖南當兵的來寧德福安打工的故事

2020-09-21 壇哥50242518813

近來工作需要接觸一些打工的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湖南、貴州、四川等地人,他們在寧德打工,都有故事,今天講個湖南年青當兵小夥來寧德福安打工的故事。

湖南一個姚某當兵回來,就被他打工舅舅叫到寧德福安一個工廠幹活,他身材高大,力大無窮,幹起活來很輕鬆。常常加班,有一天早上他卻早早把鋼管堆好,豆大汗淋漓,坐在一側休息,在這次閒聊中得知今天他腿病又犯了,表情十分痛苦,他說在一次隨部隊抗洪救災中,他為了背一個200多斤胖子過河而立了個三等功,那時洪水很大,但奇怪的是背上胖子後加上自己是大個子,僅管洪水泛濫,卻衝不倒他,安然了過了河,轉移了受災群眾。

退役時正遇上了疫情,他們在一家酒店中度過了一個月,後部隊車接他們回湖南,等疫情好轉,他被在寧德福安工作舅舅叫來玩,於是就來工廠暫時打工,來了工廠後老闆很喜歡他,就安排他到車間幹活。

對於他來說打工生活還是第一次,當兵的結束,他的人生又是另一番場景,工作之餘,他喜歡聽聽歌,喝喝茶,打打遊戲,偶爾周末跑去寧德與戰友團聚,生活好像又豐富多彩了起來。

就這樣幹了三個月,他說要回湖南了,打工不是他出來的目的,只是一種體驗,就在他出來打工時,就和朋友投資一塊地種了洋芋,他們投資了二十幾萬。

另外他在部隊時考取持槍證,可以到湖南自己當地派出所工作,他考慮當民警或者經商。還有自己所在城鎮正在開發,自己家的幾十畝地正在所開發的地段,未來無限發展空間。

前幾天,他依依不捨告別了美麗的寧德福安,去福州長樂機場坐十幾個小時飛機回昆明,結束了第一次打工生活。

他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未來的故事將繼續……

再見了,福建!湖南見!

相關焦點

  • 福安這隊男籃又雙叒奪冠
    近日,2020年寧德市中小學生運動會高中生(男子)甲級組籃球聯賽在福安一中溪北洋校區落下帷幕。福安一中男籃以7戰全勝、場均淨勝30分的戰績衛冕寧德市高中生(男子)甲級組籃球聯賽冠軍,這是球隊四年內三次奪得該項賽事冠軍,並連續四年晉級福建省高中生籃球錦標賽。
  • 隱秘而偉大:福安弄結局悽涼,楊會計家悲慘,最幸福不是顧耀東家
    這就是福安弄的鄰居們最後的結局都怎麼樣了。最悲慘的自然也不必說了,肯定是楊會計家了。至於原因不自然不必多說,楊會計被當成替罪羊被處決,然而他還有一個女兒福朵在世上。所以顧耀東家之後肯定是幸福的,但要說是福安弄裡最幸福的家,那到也未必了。
  • 故事:二表姐還是「嫁」去了湖南
    直到表姐走來彎進了路的盡頭,二舅還在田坎邊巴著眼睛看,「你說,過年她會回來不?」舅娘聽完眼淚汪汪的,這邊眼淚還沒有搽幹,表哥又說他也要去打工,二舅直接給了他一煙杆「好好讀書!」二舅知道女兒都是為了這個家,他心疼,但是又不懂表達。過完年,又託同行的親戚給捎了臘肉香腸還有爆米花,幹豇豆啥的也帶了一些,雖啥話也沒有帶,但是表姐知道他們的心意。
  • 抗美援朝中的湖南力量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彭德懷、陳賡、鄧華、楊得志、楊勇曾相繼擔任或代理過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他們都是湖南人。湖南湘潭人彭德懷,是中國人民志願軍首任司令員兼政委。
  • 故事:姐姐打工供弟上學,弟弟參軍勸姐復學,姐弟倆都考上了大學
    在河南許昌我聽到這麼一個故事。這是一個農民家庭,父親因病不能幹重活,由母親一人支撐這個家,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他們一家五口,除了父母,還有三個孩子。姐姐和兩個弟弟。姐姐和大弟弟只差2歲,都在上高中,大弟弟上高一,姐姐上高三,小弟弟上著小學。姐姐看到兩個弟弟成績非常好,但日子越來越艱難。
  • 特產故事|大自然的饋贈 原來二都蚶另有故鄉?
    這道鮮撈二都蚶,光聽名字就知是寧德二都美食,怎麼能說二都蚶另有故鄉?其實,是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二都蚶的故鄉原是浙江樂清。幾天後的一個傍晚,運蚶的船到了寧德二都灣,蚶農們正想靠岸去取桶淡水煮飯,突然一隻海鳥飛來叼起一粒蚶,然後在一片泥灘上盤旋一陣
  • 吳大爺兩個當兵的兒子
    四川省簡陽縣養馬鎮三元公社六大隊的吳大爺,養了兩個英雄的兒子,今天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吳大爺和我父親經常一起喝茶,75年我在部隊每個月都要給父親寫一封信,他們一起喝茶時總會拿給吳大爺看我的信,76年我退伍他的兒子就入伍,有時吳大爺看見我就會了解一下部隊的情況。
  • 成長的故事——第二十四篇《當兵的舅舅》
    當兵的舅舅作者:草坪兒子小時候特別喜歡解放軍叔叔,喜歡穿軍裝,喜歡舞刀弄棒,家裡的玩具槍,長槍、短槍不計其數。而他最崇拜的是當兵的舅舅,最值得炫耀的也是當兵的舅舅。平時總給自己的同學、小夥伴說「我舅舅是解放軍,是軍官」。舅舅每年都要探親回來,還沒到家,兒子已經給好多同學和小朋友說他舅舅要回來了。小朋友都期待看見解放軍叔叔的軍容。
  • 打工故事系列21:打工路上,與寫作為伴
    保安抓一個罰款兩百元,和廠裡各分一半,他們每到晚上員工下班就來抓廠牌。李經理原是羅定人,十幾年前來深圳,現在是地頭蛇,對員工極苛刻,日本人開廠時給員工的底薪是六百元,他說給四百元大把人做。 廠裡百分之八十都是湖北仙桃人,其餘就是廣東、廣西、湖南、四川人。
  • 隨筆,那年去當兵
    裡面竟然有我的初中同學馮宗福,攀談起來才知道,原來這是徵兵體檢,他要去當兵了,今天來縣城體檢身體。從小就有當兵夢想的我,突然被燃燒了,顧不得和同學們去玩耍,立馬返回學校找到班主任請假,說是要回家裡給父母商量去當兵的事,班主任也沒有過多的阻攔,就說是你要決定了就去做吧!
  • 《成長在軍營》第一回實現了兒時的夢 1、有意當兵,當兵夢破滅
    《成長在軍營》第一回 實現了兒時的夢1、有意當兵,當兵夢破滅丙午年農曆七月初六,我出生在湖南省中午的太陽更毒更辣,曬得大地象一個悶熱的蒸籠,沒有一絲風,地皮直冒熱氣,燻在人身上,汗水象斷了線的珠子在不停地流。「雙搶」容不得半點懶惰,農村養不起懶漢。農民都深知,「春插日爭日,『雙搶』時爭時」,土地歷來不虧待勤耕苦做者,許多人幾乎天天摸著田頭上岸,煮好早飯天亮,哪怕中午的太陽曬破腦殼,也不肯休息一刻鐘。
  • Vlog·坐著高鐵看湖南|網際網路春風吹起的未來之城:婁底
    ,京廣、滬昆兩條高鐵大動脈交會於湖南,讓湖南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每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個生動的「旅行故事」,縱橫田野阡陌,穿越繁華都市,今年國慶中秋,紅網邀您共同體驗一趟特殊的旅程——坐著高鐵看湖南。讓我們一起感受旅途中的動人風景,聆聽大美湖南拔節生長的聲音。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區塊鏈產業園、直播小鎮......它們與高鐵站相擁環抱,這裡就是婁底。
  • 國慶逢中秋 這一幕刷屏湖南人的朋友圈
    湖南日報記者 辜鵬博 攝 作為疫情過後的第一個超長假期湖南主要文旅場所火爆 接待遊客超百萬人次久違的「人從眾」模式刷屏大家的朋友圈▽湖南日報記者 唐俊 通訊員 葉子君 攝影報導 10月1日,長沙市韭菜園路「湖南米粉街」,市民在打卡拍照。
  • 故事:集市有人高價賣銅鏡,眾人說他騙錢,我買下鏡子卻意外發財
    這一舉動逗得虎妖低笑一聲,抬頭向空中大喊一聲:「鬼耳,你自家兄弟來了,不聽聽故事嗎!」空中不知從哪兒傳來鬼耳的聲音,飄浮在眾妖腦袋上:「不聽!」待聲音消散後,再不能得知它的動靜。「好了好了,快再學一遍再學一遍。」綺雯不耐煩地甩甩尾巴,「不管它。」
  • 抗洪戰士還是孩子,也許他們也曾猶豫,但他們明白為什麼要當兵
    陸飛更起勁了,滿場跑,又來了幾個漂亮的跳投,他成了重點關注對象,幾個人一起防守他,投籃沒那麼容易了,陸飛心裡笑了一聲,想攔住他可沒那麼容易,他做了一個假動作,晃過幾個人,跳起來投籃,命中!陸飛心裡樂開了花,想攔住我,你們還太嫩了,樂極生悲,他忘了自己穿的不是幾千塊的名牌球鞋,而是彈性稍遜一籌的皮靴,落地的時候,腳崴了,鑽心的痛,冷汗一下就出來了。
  • 當兵3年,家沒了
    當兵3年,終於今天退伍了。臨走時,班長低沉著:何亮,給你說件事,你不要激動。看著班長嚴肅的樣子。我笑了:怎麼了,捨不得我。班長看著我:你媽在半年前去世了…當時你爸…不讓我們告訴你……」這消息如晴天霹靂,我懵懵的看著班長:班 ,班長,開玩笑的吧…班長和隊友們都沉默著…我媽才五十多歲啊!那麼厲害的一個人,怎麼可能說沒有就沒有呢?
  • 一個打工女人的宿命傷感
    她個子中等,肌膚微豐,膚白端莊,不怎麼像一個進廠打工的人。也許用不了三天就走的吧。抱著這種想法,我面談時隨意敷衍了幾句,看她簡歷上字跡工整娟秀,又是湖南老鄉,就安排她去做一個相比操作機器而言較輕鬆的一個輔助工作。她一來就安排上夜班,半個月夜班後,我問班長,這個女人怎麼樣?班長笑著咧了咧嘴,很好,勤快,接受力強。
  • 【連載二】我的打工第一站深圳寶安西鄉鎮
    後面就有在深圳當兵的朋友,復員後被港澳臺企業或者老闆聘請為公司保安或者私人保鏢!在部隊湖南籍的「兵」人數相對佔比也較大,再加上湖南人的重情義,敢打拼的性格,也獲得很多老闆的青睞。哥哥也就通過這層朋友關係進入了這個圈子。
  • 綠色年華之生命中有當兵的經歷
    剛早上八點鐘多,媽媽就要房外喊,睡意正濃的張海林,伸著懶腰,真的不想起來,但一聽到接兵幹部要來家訪,他一蹦就從床上跳下來了,趕緊問媽媽:「接兵幹部要來,誰說的?」「剛才村長過來了!」。當兵有希望了,好高興!好緊張!
  • 哪個最聊得來的湖南同事就這樣不辭而別了
    走出地鐵站,穿過一個街心花園,走到馬路對面就是公交站臺,還是來到熟悉的站臺後面的花壇邊沿,這兒正好有一處陰涼的樹蔭,每天走到這裡,還是會習慣性的朝前張望,仿佛穿著一身紅色短襯衫的阿偉仍然蹲在原地,一如既往的和我打招呼,熟悉的花壇前面的空地空空如也,阿偉已經離職了,再也不會看到他和我打招呼了,悵然若失看著眼前一輛輛小車在馬路上來回穿梭,幾輛拉客的麵包車仍舊停在路口,「上車就走,上車就走」,司機大聲吆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