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會》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60集系列三國連環畫的第26集,繪者凌濤。凌濤1919年出生,是49年建國前後時期,上海知名的老連環畫家,一生創作連環畫百餘本,有古典題材、現代題材、外國題材,是個高產連壇大師。
《群英會》一段表述了蔣幹盜書離間計、孔明草船借箭誆詐計、黃蓋苦肉計,龐統獻連環計,可謂是整部《三國演義》原著中鬥智謀略最集中的諜戰高潮一節。歷來單本的評書、戲劇也多有展現,內中每一段起伏,都令後世百姓津津樂道,彰顯了文學傳記演義的藝術魅力。
連環畫《群英會》內頁。
整部《三國演義》以史為託,筆力陽剛,但笑點極少。這段群英會章回中,說客蔣幹算是承接了笑點,請纓過江去說服周瑜、打探軍情,前後去了兩趟。結果第一趟回來,曹操中計,殺了水軍統領蔡帽;第二趟回來,引來龐統設連環計,把戰船用鐵索、木板連結,便於東吳下一步火攻。這曹操不是欠嗎,用了這麼一個損色。
後世留下俗語:蔣幹盜書一一上了大當。各種由《三國演義》洐生出的文章、戲曲、影視,無不把這一角色,定性為丑角、諧角。
周瑜知道蔣幹來訪,暗中挖了坑,只待蔣幹來跳。
文學演義提煉於生活,高於生活。那麼真實史籍中,蔣幹的原型是什麼樣的呢?
現在唯一可查到有史料記載蔣幹的古籍,是由西晉人虞溥所著的《江表傳》。
《江表傳》主要記敘了揚州、荊州一帶的一些人物、名士。現在原書早已佚傳。人們知道有此書,是因為裴松之在評註《三國志》時,多次引用了《江表傳》中相關內容,作為註腳。
在《三國志-周瑜傳》中,裴松之引入《江表傳》點評,提到了蔣幹。
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有儀容,長的帥;有才辯,口才好。這兩點已是現今央視主持人影像了。這與演義中的形象大相逕庭。
受演義影響,後世的文字、圖形作品中,蔣幹形貌多以丑角出現。
蔣幹也確實過江勸降過周瑜,但是是在赤壁之戰兩年後的事了。有史學愛好者分析,曹操派蔣幹去說降周瑜,實際不在周瑜接不接受,而在於給周瑜與孫權之間&34;,讓功大的周瑜與孫權產生間隙,這還是有一定邏輯道理的。
但周瑜也不是白給的,一見到蔣幹,便當面指出了蔣幹此行的目的。接著,請蔣幹吃飯喝酒,請蔣幹同去軍營採風,將原本秘密的探訪完全公開化;並明確表示自己忠於孫權,絕不會二心。蔣幹見此情形,始終笑而不語,沒再提勸降之事。
《江表傳》原文:&34;密信",曹操頭腦一熱,斬了水軍統領蔡帽,令讀者讀來趣性滿滿。
這也是文學手法。蔡帽本人於荊州投降曹操後,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爵為漢陽亭侯。善終而亡。
演義中,曹操中了周瑜離間計,把水軍統領蔡瑁、張允推出去斬了。
蔡家是荊州世家大族。蔡帽的姑父張溫做過朝廷的太尉,現今國防部長級別。董卓當過張溫的副手,孫堅做過張溫的小弟。在那個士族相互聯姻的時代,荊州蔡家勢力絕對不小。蔡帽二姐嫁給了荊州一把手劉表。大姐嫁給了名士黃承彥,這黃承彥是誰呢?是諸葛亮的丈母爹也。
沒錯,諸葛亮得叫蔡帽一聲大舅。這也說明諸葛亮家裡不是平民階層,是有一定勢力的,說是住著茅廬,卻只讀書不耕地,實是鄉村小別墅的級別。
曹操勢大下荊州,蔡家為了保全家族利益,歸附有天子牌的曹操,情理上也沒什麼錯。不然去投奔劉備嗎,劉備連個房產還沒有。
曹操一向對歸附的世家,採取懷柔政策,沒做過翻臉之舉,官照給,侯照封,只是實權上不會放手。蔡帽投了曹操,權勢可能小了,但家族榮華沒有受損,也是時勢所趨。
我是愛看古書愛侃古事的散發弄舟,歡迎關注賜教賞連環畫、品三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