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記錄歷史 平凡的生活不能平庸 觀看《平凡世界》有感

2020-10-03 莊裡事剛剛說

最近,看了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很早就聽說過。電視連續劇在熱播的時候,也有人推薦看一看。由於當時工作比較繁忙,對文學也沒有多大的興趣,一直未看。 現在工作輕鬆了,也逐漸對文學有了一點興趣。尤其是看了央視《故事裡的中國》,介紹了路遙創作的過程,覺著有必要看。

對於小說怎麼寫,我一直有很多疑惑。作家哪裡有那麼多的經歷?怎麼創建故事情節?怎麼塑造各種人物.......。路遙為了創作《平凡的世界》,整整用了6年時間。前三年主要是翻閱《人民日報》、《陝西日報》等報刊。開始用手指翻,由於手指都脫皮了,最有用手掌翻。這為他的創作積累了素材。路遙小時候家境貧困,小說中孫少平就是以他為原型塑造的。親身經歷的生活、報紙積累的素材,融為一體就成了活生生的小說,就像他說的一樣「人物可以虛構,生活必須正真實」。

看完了電視劇,按照慣例,我是要寫點觀後感或者什麼,但是我一直沒有動筆。一是覺著這個小說寫得太好了、這個電視劇拍得太好了,自己無論是思想境界還是文字表達水平,差距都太大,無法對這部鴻篇巨著進行評述。二是電視劇引起我的共鳴太多,感覺有些人物就是自己,有些情節就是自己經歷的事情。感觸太多,想說的、想寫的也太多,思緒有點亂,不知從哪裡下手。

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再醜的媳婦也要見公婆,不管怎樣,不能破壞我養成的習慣,還是先寫一點感受,先記錄下來,等成熟了再進行修正和完善。 小說反映了改革開放前農村的生活,可以說是一部當代史。描寫了一九七五年之後中國陝北農村轟轟烈烈的思想和改革的實踐。作為70年代初出生的我,已經開始模模糊糊的記事了,小說中的很多情節自己都親身經歷過。

雖然一個在陝北,一個在河北,但都是在農村,曾經貧窮的生活都經歷過。我沒有像劇中孫玉厚家裡那樣吃不飽飯。但是當時在生產隊,由於我家負擔重、勞力少,也基本上可以剛剛餬口。一年四季基本上就是玉米面,吃得是玉米面窩窩頭,喝得是玉米面糊糊。沒有一個肉丁,甚至沒有炒菜,如果能用蔥花嗆個鍋,能用窩窩頭蘸點香油、擱點白糖,就是改善生活,就是最好的美味了。 我經歷了農村實行承包責任制改革的實踐。當時,家裡人口多,分的地也多。農民被憋屈多年的積極性徹底迸發了,人民不只是從哪裡來的幹勁,早出晚歸、深耕細作,土地也是最公平的,你付出的多,他回報的也就多。同樣的土地,豐收了,打得糧食也就多。記得那時,打穀場上,糧食都堆得像一座一座小山似的。房頂上都是金燦燦的玉米,小院裡都堆滿了花生,堆得甚至和房頂一樣高了,空閒的屋裡也堆滿了棉花。雖然人們幹活辛苦點,但是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這是幸福的笑容,這是豐收的笑容。

劇中孫少平最後當上了礦工,我的父親1980年左右,為了吃商品糧,也通過招工成為了一個礦工。父親所在的煤礦距離我家不遠,是一個機電電工,好像在綜採面工作。當時我和弟弟、妹妹都在上學,家裡只有母親一個勞力,父親除了上班,還要幫助母親耕種地。記得那時候父親那時候經常上夜班,夜班回來之後,上午簡單休息一下,又要下地幹活。農忙的時候,甚至連休息都顧不上。那時單位會給井下工人發「班中餐」,經常發方便麵,他也捨不得吃,都給我們三個孩子吃。看著劇中少平在煤礦的工作環境,想到了父親當時勞累的工作。我們當時還小,有時候還不聽話、還惹他生氣。現在都長大了,我要對父親說:「您辛苦了。」

劇中孫少平曾經在縣裡上中學,自己家裡窮,每頓只能吃黑面饃,生活很苦,但他最後克服了自己的自卑,人窮志不短。我也曾經在縣裡上初中高中,在農村能考上縣中也是一個驕傲。當時學校的條件還是很差的,雖然能吃飽了,能吃上白面饅頭了,但是住的還是大通鋪,宿舍還是四面透風,一年到頭還是糊麵湯,冬天水煮白菜、夏天水煮冬瓜,幾乎沒有一點油星。當時家裡的條件有所改善,但和城裡的孩子相比,不論是經歷,還是言談舉止都有一定的差距,也曾經自卑,但是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成績不錯,愉快的度過六年的難忘的中學時光。 《

平凡的世界》主要記錄了孫少平、孫少安兩個平凡的人,怎麼把平凡的生活,過得不平凡。小說給出的答案就是:奮鬥。不論家庭是否富有、不論你從事的工作是農民還是工人,只要奮鬥,不懈的奮鬥,終會成就美好的生活。現在我的生活過得很平凡,但不能忘掉奮鬥,不能丟掉奮鬥的意志、不能放棄奮鬥的行動,多學習、多讀書、多儲備,命運總會惠顧奮鬥的人的,機遇也總是和有準備的人做朋友。 還有很多很多需要說的,下一步計劃讀一讀原著,更加深刻的體會。畢竟有些東西,比如人物的思想活動、人生哲理和啟示等,都是電視劇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況且語言生動、清新也是路遙小說的一個重要特點,值得我們進一步學習。


相關焦點

  • 《平凡的世界》:我們可以平凡,但絕對不能平庸
    文/素衣姑娘看完了,終於看完了《平凡的世界》,感悟頗多。只是心口有點堵,看不到真愛的結尾,看不到幸福圓滿的結局,主人公孫少平毅然的走著自己的堅實,不卑不亢,不屈不饒,那些真心的愛沒有成為他的幸福,或遺憾,或退避,都是為了愛。
  •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世界,放之宇宙放之歷史長河你我皆微不足道。全書主線是孫玉厚一家及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他們所生活的村莊雙水村的一些人和事。一直在聽沒在意頁數,當聽到全書完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就這麼結束了?顯然孫少平最後應該選擇了和惠英嫂在一起了。
  • 《平凡的世界》:甘於自己的平凡,但不甘於命運的平凡
    「只有一個人對世界了解得更廣大,對人生看得更深刻,那麼,他才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高意義的理解;甚至也會心平氣靜地對待歡樂和幸福。」這是我第三次寫關於《平凡的世界》的書評了,對於這本書,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感嘆,每一次看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感覺,看到不一樣的人生。
  • 平凡的人看《平凡的世界》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更像是一部普通人的奮鬥史。今年春節,這個特殊的長假,我靜下心來認真的觀看了,路遙名著《平凡的世界》改編的電視劇。我看後內心非常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平凡的世界》不愧為當代文學的鼎力之作,曾被評為第三屆矛盾文學獎。路遙這部勵志作品,是他用了畢生經歷創作出來的鴻篇巨作。書中深動刻畫那個歷史時期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我。故事內容以七八十年代,陝北黃土地上的農村為背景,世代生長在哪裡的農民為線索,寫出了當代人的生存環境,歷史背景,內心掙扎,窮則思變的奮鬥過程。
  • 《平凡的世界》導讀
    正如前文所說,路遙為了使其作品儘可能地貼近實際地生活,足足花了三年的時間來準備材料,並且通過實地走訪、真實體驗等對書中人物的生活、工作有了真實細緻的認知。最開始,路遙描述《平凡的世界》為全景式反映中國近十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變遷。我們也知道的史實是1978年改革開放,鄉村最著名的就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圍繞著這個背景和主題,以1978年這個變革時間點為分界線來講述變革前後的不同,通過作者熟悉的家鄉的某個小山村為舞臺,來展示變革中城鄉人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的變化。
  • 《平凡的世界》:揭示平凡人的苦難世界和逆襲人生
    讓我們懂得在這個平凡的世界,每一個平凡的人在面對苦難和痛苦時該如何抉擇,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愛,以及勞動和奮鬥的意義。每一位看過此書的讀者,內心都會被深深地感動和震撼,並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這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仿佛一部恢宏的史詩,影響了幾代的中國人,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神話。那麼,這個神話是如何被締造出來的?
  • 平凡的世界:讓平凡之花開滿心田
    平凡的世界:讓平凡之花開滿心田2020-09-06讓平凡之花開滿心田——讀《平凡的世界》答案是不可能的,即使你站在上層社會的巔峰,即使你俯視腳下的一切,你的高興只是人們對你的恭維,你的快樂只是人們為了利益而假裝的討好,在那高興和快樂的背後,是你永遠也想不到的醜陋的嘴臉,只有生活在簡單平凡的世界,你才會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 《平凡的世界》寫的其實是我們,親情、愛情、事業、生活都在裡面
    《平凡的世界》主要以在陝北大地的孫少安、孫少平展開來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到改革開放,刻畫了當時各個階層普通人的形象,每一個都是平凡的人,每一個卻都是偉大的。路遙在長達一百萬字的巨著中向我們徐徐展開了一副歷史的捲軸。
  • 花兒碎碎念|《平凡的世界》:平凡世界和夢想世界間的較量
    《平凡的世界》就這在這時撞進了我的世界,改變了我的人生。我清楚記得,當時我僅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把這本書讀完了。當我合上書本的那一刻,四周萬籟俱寂,靜地能聽到自己的喘息聲。我枕著胳臂,沉浸在少平的故事裡,久久不能入睡。少平所處的環境和我如出一轍,他為什麼就能衝破內心枷鎖,去尋求理想天地呢?
  • 《平凡的世界》:貧寒使他自卑,卻不會讓平凡的他碌碌無為
    路遙著作《平凡的世界我在讀《平凡的世界》,一直從內心堅信,作為主人公之一的孫少平,是一個能夠成功逆襲的農家子弟,直到看完整本書的三部,也沒有看到現象中所謂成功逆襲,不免有點唏噓。讀過書,受過高等教育,畢業之後留在大城市裡工作生活,渴望能夠在城市裡找到自己的生存之地。又深深覺得壓抑,沒有希望,生活在重大壓力之下,喘不過氣來,卻又不得不埋頭苦幹,放到人群當中,就是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人。
  • 《平凡的榮耀》:生而平凡,何以榮耀?
    平凡之人進入賽場,往往不能和那些早慧者或幸運兒站在一條起跑線。《平凡的榮耀》中的孫弈秋就是這樣的平凡之人,甚至平凡得讓人有些心疼:被輕視、被嘲笑、被謾罵、孫弈秋擠進了本不屬於他的世界;在這個風雲變幻的世界裡,他是個沒有傘的孩子。
  • 從《平凡的世界》中,你看到了那種平凡?
    今天偶然的機會無意間再次翻起了《平凡的世界 》相比高一時候讀的那一遍,如今再讀,感觸只會更多而不會少。 回想當初,這本書,算是自己的思想啟蒙的那一本,誰能知道它給對當時的我幼小的心靈給予了多大的震撼。局限在校園裡狹小的世界,我的心卻隨著書裡的內容徜徉在更廣闊的世界.... 或許,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它的情節很平淡,人物很平凡。但,愈是平凡,就愈直擊心弦;越是貼近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就越能讓人看到平凡的身份下,究竟可以創造多大的力量!! 少平與少安都是平凡的身份與背景,甚至乎說,是在一個逆境條件下。最窮的村裡最窮的家,光景本來十分落敗.....
  • 《平凡的世界》那些現實的生活的愛情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1949年12月2日生,1992年11月17日逝去。本名王衛國,出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中國當代作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黨組成員、副主席。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臺廣播。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主要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生》。
  • 路遙《平凡的世界》給我們的那些啟迪?原來生活不能等別人安排
    《平凡的世界》告訴我們,生活不能等待別人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我們都生來平凡,都生活在最平凡的世界。慶幸的是我們沒有他們當時困苦的生活環境。但他們都尚且能奮鬥出這樣一番景象,而我們更應該努力。從《平凡的世界》中我感受到了普普通通的人的情感,他們為了生活一次次的不向困難妥協,與生活做抗爭。在愛情與勞動,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中一步步匍匐前行。
  • 《平凡的世界》是我們現實和心靈的歸宿
    沒有經歷過生活困苦的人,可能不能理解當時的那種生活現狀,如今的你吃著世間最美味的食物,還覺得嫌棄和挑剔。讓生活漸漸好轉。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走著非常平凡的道路,過著最簡單質樸的生活,最平凡的人物,在這平凡的人世中有著最簡單的夢想和追求。
  • 《平凡的世界》:平凡世界裡那些恣意怒放在黃土地上的愛情之花
    沒有愛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設想。愛情啊!它使荒蕪變為繁榮,平庸變為偉大;使死去的復活,活著的閃閃發光。嚴格地說,《平凡的世界》並不是一部愛情小說,它是一部講述我國20世紀70-80年代之間城鄉生活的鴻篇巨製,反映了那個特定年代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和十年間社會生活天翻地覆的巨大轉變,作者以細膩樸實的筆觸刻畫出了眾多普通人物形象,展現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矛盾衝突、感情生活和工作勞動、幸福歡樂與痛苦悲傷,以及為了美好生活而孜孜不倦奮鬥的艱辛歷程。
  • 賞析《平凡的世界》中的中國女性命運
    特別有意義來寫讀書會《平凡的世界》最後一篇筆記。歌德曾經說過:偉大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今天我打算從《平凡的世界》中來寫一寫中國女性的命運。作品描寫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少安少平兄弟倆為主線的雙水溝農民對於命運的抗爭與尋求美好生活的奮鬥歷程。其中穿插了那一代人的感情糾葛,反映出當時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愛情觀。此文從《平凡的世界》中的主要女性角色來分析中國當代女性的真實特徵及相關命運。從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和獨特的女性視角,反窺路遙曾經那段「平凡」的農村歷史歲月中所經歷過的情感,以及那些女性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 《平凡的世界》——於平凡中鑄就不凡
    但是,在我們的世界,總有一些人,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和百折不撓的勇氣,在極端艱苦環境下,譜寫出一曲曲生命華麗的樂章。 1975年的春天,那時,孫少安還是一個吃著大鍋飯的農民,雖然有著改寫命運的理想,卻連自己的愛情都不能做主,而他的弟弟孫少平則剛剛進入高中校園,即將開始自己的一段初戀,繼而品嘗人世間諸般酸甜苦辣;1985年,改革春風讓中華大地舊貌換新顏,少安已然蛻變成著名農民企業家,卻依舊無法割捨對家鄉的熱愛
  • 路遙《平凡的世界》:孫少平,一個社會底層人的高級生活
    如果有人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世界經典著作,除了讓你想起保爾•柯察金,你還會想起誰?我的回答是,路遙《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一部嘔心瀝血之作,它講述的是陝北高原地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批農村人在貧窮中艱難的活著,隨著改革春風的到來,人們開始為各自的生活努力拼搏,文中詮釋了每個人對生活不一樣的理解。
  •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用勞動安頓身體,用文學慰藉心靈
    ——惠普爾初次讀《平凡的世界》是在二十多年前的高中時代。儘管之前已經讀了《人生》和《在困難的日子裡》,儘管高加林、馬建強面對坎坷不平的命運所做出的抉擇已經從不同的方面給予了我震撼心靈的啟迪,然而,當再次陷入到孫少平等人的故事情節中時,我的心靈依然受到電閃雷鳴般的擊打與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