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評分高達9.1的《飛越瘋人院》中,所潛藏的人性弱點

2020-08-28 咪小小貓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盧梭

上世紀40年代,葡萄牙醫學博士伊格斯·莫尼茲發現將人大腦的腦額葉切除後,能顯著改變人的個性。例如,精神病患者不再有莫名其妙的行為、抑鬱病人不再受疾病困擾、多動症的孩童變得安靜等。

這一發現被廣泛應用到精神病的治療中,莫尼茲因為這一發現被授予1949年的諾貝爾獎,葡萄牙政府還發行了一套郵票表彰他的功勞。

但事實證明,這是諾貝爾委員會後來感到最後悔、也最有爭議性的獎項。

因為後來大量案例表明,那些被切除腦額葉的人,有的出現了智力障礙、有的麻木不仁、還有的像幽靈一樣四處閒逛。他們變得如同行屍走肉的植物人一樣。

腦額葉切除術是對人性的摧殘,是對病人自我意識的剝奪。

在美國作家肯·克西創作的小說《飛越瘋人院》中,就提到了腦額葉切除術,反映了精神病院濫用職權對病人進行電療及前額葉切除手術的問題。這本小說讓肯·克西一舉成名。

由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在1975年更是斬獲了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最佳電影這五項大獎,是截止目前為止,奧斯卡獎歷史上僅有的三部獲得「大滿貫」的電影之一。

影片講述了桀驁不馴的麥克·墨菲被關進精神病院後,帶領大家與不合理的體制進行抗爭,為如暮色般昏暗的醫院帶來了活力,激發了大家的意識覺醒,但他本人卻引起院方反感,最終被切除了腦額葉,成了真正的病人的故事。

電影反映了人們對專制的反抗、對自由的嚮往等主題,另外還有比較積極的現實意義,它讓當時的精神病院正視對病人濫用腦葉切除手術的問題,促使醫院改善治療方案,轉而用較為人性的方式照顧病人。

1,對權威的敬畏與服從

麥克·墨菲是位思想自由前衛的青年,為了逃避農場勞動,假裝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在這裡,病人要遵守規定作息時間,按時吃藥、睡覺等。長期的高壓管理,讓他們失去了自我意識,他們不懂也不敢表達需要,麻木地承受著制度的約束。

這裡人們的表現體現著人性中的一個劣根性,那就是對權威的服從。

人的本性中有對代表極權與勢力的敬畏,遇到代表權勢的一方下達指令,很多時候會選擇服從,哪怕是敢怒但是不敢言。

形成這種心理,一般與幼時的教育、整個社會的氛圍有關。

回憶一下小時候,如果課堂上老師有講錯的地方,你敢不敢直接提出來?基本上沒有勇氣吧。一方面在學生眼裡,老師是知識的象徵,怎麼可能出錯呢?另一方面是怕指出錯誤後,被「特殊」對待。

人們都知道挑戰權威的後果,如布魯諾、伽利略、哥白尼等等,這些先識之士追求真理,對抗權威的後果就是被火刑、被軟禁、被放逐。

人處於現實社會,很自然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這是人的本能。人們缺少勇氣去做首先質疑的那一位,不敢反抗不合理的規則。

這種種原因造成了人們面對權勢時,只能選擇服從、遵守、執行。

著名的兩個心理學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與「米爾格拉姆電擊實驗」,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代表權威的一方下達指令時,不管指令是否合理,大多數人會執行。實驗形象地反映了人們在權威面前會如何失去自我,變成被操縱被驅使的無自我意識的個體。


在影片中的精神病院環境中,大家想當然地將護士、醫生等看作病理方面的權威,不敢提出質疑,他們都知道假如不服從的後果會是什麼。例如墨菲拒絕吃藥,護士長瑞秋就說「總會有方法讓你吃下去」。無非就是用暴力手段去逼迫。

鑑於此,病人們因為怕受懲罰而選擇隱藏天性,不敢表達意願,最終變得麻木不仁喪失自我。

除此外,病人們的服從還因為缺乏堅定的意志,長期的不自信讓他們喪失自我,也即喪失自我的第一步就是不自信。喪失自我的人缺乏思考、沒有理論支撐行動。

而他們的意志薄弱、自我的欠缺與他們過往的經歷密不可分。

2,過往的烙印對現在的影響

病人們了無生氣的狀態,誠然和醫院的管理有關,除了對權威的服從外,也有各人自身存在的主觀原因。

在這裡的每個人都有著隱秘的充滿痛苦和壓抑的過去。這些過往給他們帶來了或深或淺的影響,他們認為自己有精神病,實質是掩飾自我。他們不願走出大門去面對現實世界,實質是不願面對真實的自己。

少年比利有位強勢的母親,哪怕他已成年,母親對他的影響仍然沒有消散,引發了他精神上的脆弱與敏感,並且口吃,而比利表白喜歡的女孩被拒更是讓他的自尊受損。從心理學上來說,強勢的母親容易養成弱勢的孩子,因為母親安排一切、主宰一切,不允許孩子有出格行為,會讓孩子無法意識到自身存在價值,形成被支配的性格。

為了逃離這一切,比利情願待在醫院;

壯實的酋長有位忠厚的父親,因為身體優勢被很多人利用至喪命,事件帶給酋長的痛苦如此之深,以至他逃避現實社會,在精神病院中裝聾作啞,用假裝聽不懂別人的話來避免被支使被奴役;還有患者糾結於妻子對自己感情的忠誠問題而困惑不得要領。

這些人的過往都給他們帶來了輕重不一的自我毀損,於是情願安於一隅,混沌度日。

他們用身體上的禁錮來麻木混亂不堪的思想。

想起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書中所描述的所謂精神病患者很多有著強大的邏輯與價值觀,思維嚴謹環環相扣,富於想像力。當中也有人是怕自己的理論在外面嚇到人,自願申請來到了精神病院。當一個社會形態是無信仰無追求無底線的群體佔大多數,那些有著鮮明的靈魂的個體就會被排斥、被汙化。從這一點來說,不知道哪類是真的精神病才更恰當。

例如在影片中,比利強勢的母親、無恥利用酋長父親的人、過於秩序感的護士長、在大家不聽從指令時只會採用暴力手段鎮壓的醫院安保人員等。他們這些行為是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精神病?他們不會被定義為精神病,因為他們佔群體中的大多數,掌握著話語權。

而被定義的人,在長期的個體歧視中、無自尊中,不知不覺接受了精神病的身份。但在墨菲眼裡,這些人與常人無異,只是內心沒有打開,在日復一復的消磨中,喪失了離開這所牢籠的勇氣。

「你們一直抱怨這個地方,但是你們卻沒有勇氣走出這裡,你們以為你們是瘋子嗎?你們不是,你們跟街上的混蛋沒有什麼兩樣」

牢籠束縛了他們追求自由的腳步,但同時,對於意志軟弱,情感脆弱的他們來說,牢籠又成了保護體,於是以付出自由為代價,換得庇佑。

他們聲稱都是自願進來,但是逃離了外界痛苦,卻無法逃脫醫院制度對精神上的另一種束縛,對人身自由的束縛。

而其實最本質的,是他們在進行自我束縛。

3,個體領導下的群體覺醒

對於浪蕩不羈、生性自由的墨菲來說,他無法服從看似充滿秩序,實質壓抑人性的管理,他更無法忍受大家放任自流、自我放逐的態度。

在這種群體無意識中,墨菲的個體意識更為清醒與難能可貴。墨菲嘗試帶領大家進行反抗,反抗不合理的制度,喚醒沉睡的自我。

墨菲質疑為什麼音樂很吵鬧,大家要靠叫喊才能聽見對方聲音;他要求投票表決看球賽;他嘗試搬起洗手臺砸破窗戶;他偷偷帶大家出海釣魚。他引導大家爭取權益,他多少次想獨自逃離精神病院又無法拋下大伙兒。

墨菲的努力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影響與效果。

大家漸漸從剛開始的對權威的服從,到爭取合理利益。他們質問護士長,

「比利不想談這個問題,為什麼還要逼著他回答」、「為什麼門在白天夜晚都鎖起來」、「為什麼收起我的香菸,我想要我的香菸,不是你的、他的、任何人的,我只想要我的香菸」。

他們想看球賽,在首次的民意測試中,不敢舉手,但在下一次,卻能全票通過。

比利這位帶有口吃的少年,在墨菲送給他一份特殊的成人禮後,說話竟然神奇般地流利了起來。他的口吃很大問題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

一方面是母親的強勢與喜歡的女孩的拒絕導致他的自卑。在成人禮後,他感覺到被認可被喜歡。被壓制的自我得到肯定,心理壓力也隨之釋放;另一方面口吃也是他禁錮自我的表現。因為表達是對別人敞開自己的一種方式。而比利,不想坦露自己,於是無意識中以口吃形式來含糊其詞。

但是可惜的是當瑞秋威脅他,說要將這起事件告訴他母親時,比利內心裡對母親的畏懼如昨日重現,重新變得口吃。恐慌之深,讓他最終自戕。

比利選擇結束生命的手段如此慘烈,可想而知,曾經受到的無形枷鎖的折磨是有多沉重。

還有酋長,對精神病院的事情洞若觀火,他選擇身處事外避免牽涉其中。在他將墨菲舉出鋼絲網外,燦然一笑就暗示了他其實並不愚笨,他是在用痴傻來躲避外界可能的傷害。就像司馬懿裝瘋賣傻賺曹爽一樣,讓子孫篡位。曹操三馬同槽的的噩夢成真。

在天性樂觀的墨菲的感染下,酋長的自我一點點找回,積攢了走出醫院的勇氣。

4,飛越自我編織的牢籠

在影片中,護士長代表著醫院的制度與秩序,她看似工作認真一絲不苟,實質上毫無溫情與人性;她借著為病人好的名義掌控一切,看起來毫無道德瑕疵,實質是平庸之惡。

或許她沒有錯,她只是制度下的產物也是可悲的執行機器。

在比利已倒在地上沒有生命特徵時,護士長無半點反省與憐憫,還能毫不驚慌地說出「現在最重要的,是回到日常秩序」的話來。在她冷漠的心裡,人命比秩序重要。

這種冷血的態度讓墨菲忍無可忍,直接撲上去攻擊了她。事件的結果,墨菲被切除了腦額葉。比起讓一個人生命終結,更殘酷的是讓他的自我意志消亡,變成行屍走肉。護士長重新主導著精神病院的話語權,再次處於掌控者的地位。

墨菲的結局令人心痛,但他的努力打破了醫院不合理制度的虛假平衡,讓一絲光亮透了進來。

隱藏不露的酋長不再像鴕鳥一樣躲避,酋長決定走出去,他搬起洗手臺砸爛了窗戶。酋長打破了心靈的枷鎖,也逃離了身體上的禁錮之地,奔向自由、奔向全新的自我。

其實瘋人院也是一個小的集權統治下的社會縮影,哪怕再完善的制度,也難免會有束縛人們追求的障礙,只有保持熱烈自由的性情,去思索去分辨去努力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人人如此就能聚沙成塔,不完善之處才能得到重視,得以修正。

而對於我們個體來說,所要飛越的,或許就是自我的設限、定義,那些悲傷、恐懼、猶豫、自卑等等讓人軟弱的意識暗示,這些像牢籠一樣圈住我們探索的腳步。只有打破它、飛越它,才能找到真正的內在自我,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相關焦點

  • 精彩好戲——飛越瘋人院!大家期待的話劇安排了!
    2018年中文版首次正式授權由光緯戲劇出品,上座率高達87%,獲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本劇從闖入者的眼光看向城市中不為人知的孤獨人群的隱秘心理,用全新視角定義瘋癲與正常,深層剖析人性,為戲劇愛好者們帶來一部極具話題性的另類辛辣佳作。
  • 《飛越瘋人院》:不自由,毋寧死
    《飛越瘋人院》《飛越瘋人院》作者:[美]肯·可西譯者:胡紅1959年到史丹福大學攻讀寫作學位,自願參加了政府在一所醫院的毒品實驗項目,1963年基於這一體驗出版了長篇小說《飛越瘋人院》而一舉成名,改編電影榮獲奧斯卡五項大獎。他還在好萊塢影片中出演過次要角色。1990年任教於俄勒岡大學,直至去世。他被稱為嬉皮時代的催生者和見證人,一位嚴肅的小說家,可以同菲力普·羅思和約瑟夫·海勒相提並論。
  • 豆瓣9.1《飛越瘋人院》:細說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魅力所在
    實際上,《飛越瘋人院》這部影片包含著一種理想主義色彩,正如片名中的「瘋人院」這原本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精神病人飛越瘋人院卻只是為了尋找自由和遠方。這是影片《飛越瘋人院》中的一句經典臺詞,優秀的影視作品不僅能夠給人帶來視覺上的體驗,還能夠於細微之處給人們些許啟發和思考,進而結合現實尋找精神的寄託。眾所周知,20世紀70年代美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熱潮,也正是在這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影片《飛越瘋人院》才被賦予了更加深刻的內涵。
  • 戲劇演出行業在復甦 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啟動巡演
    中新網7月27日電 歷經近半年停擺,戲劇演出行業正在復甦。記者近日獲悉,話劇《飛越瘋人院》劇組在嚴格完成自行隔離十四天後,已於7月21日開啟為期三個月的2020年全國30城巡演計劃。話劇《飛越瘋人院》海報。光緯戲劇供圖話劇版《飛越瘋人院》改編自肯·克西的同名小說,自1963年改編話劇搬上百老匯舞臺,便成為經典。
  • 卡耐基《人性的弱點》:總敗在不會說話,這3個溝通技巧一定要看
    卡耐基在經歷了人生各種磨礪之後,寫出了《人性的弱點》。其中,書裡面有關於溝通的無數精彩建議,如果你在生活中總因為不會說話,讓人際關係處處受阻,那麼,以下3個建議,你一定要看看。可是,想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想在生活和工作中,贏得更多的好感或者合作機會,我們不應該處處去顯示自己的優越,而是應該讓對方覺得自己很棒。為什麼呢?因為沒人喜歡那種「被差遣」的感覺,每個人更多的是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哪怕他是主動問你的意見。所以,想要更好地贏得合作,我們要試圖把自己的創意或者解決方案,變成對方的創意或解決方案。
  • 《飛越瘋人院》:人生的飛躍,是自由的放歌
    這兩個瘋狂的年代,一個,屬於《狂人日記》;一個,來自《飛躍瘋人院》。於我而言,比起狂人,我更喜歡《飛躍瘋人院》中那個放蕩不羈,罄竹難書的惡棍——邁克 墨菲。而故事中的瘋人院,正是當時美國社會的投射,其本質正是一個社會結構的設計草圖。護士長為首的看護人員與精神病人是一種畸形的共生關係。前者施加於後者精神的扼殺恰恰確立了後者生命的存在。精神病人是社會的邊緣群體,醫院裡,是家畜的安寧;醫院外,則要在「特殊群體」的標籤下永遠得不到真正的接納。
  • 《人性的弱點》
    關於人性善惡的定論,很難去界定,也很難辨別清楚。但是,從人類社會情感上說,我們還是相信人性本善。當然每個人的人性中自帶弱點,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被理解。畢淑敏說過「每個人都是多稜的,即使是一個高尚的人,靈魂中也潛伏著卑微。」
  • 男人一生必讀的十本書籍排行榜,《人性的弱點》幫你提高情商
    1、《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弱點》作為一本實用的人際關係著作,從人性本質的角度,挖掘出潛藏在人們體內的弱點,使人們能夠充分認識自己,並不斷改造自己,從而能有所長進,直至取得最後的成功。通讀一遍,你一定會在商場、人際交往中更加無往不利。
  • 厭惡背後很多人忽略了人性所求
    看到網上很多人為《以家之名》可惜,因為剛開播時,它的豆瓣評分高達8.6分,但是隨著劇情的推進,它的豆瓣評分下降到了7.5分。更有人評價說,好好的家庭線不走,非得扯到感情線,好好的哥哥非要發展成老公,莫名不適。
  • 《甄嬛傳》安陵容投靠皇后,源於人性的弱點
    《甄嬛傳》中的安陵容一開始和甄嬛關係好,後來卻站在了皇后的一邊,看上去這是個愚蠢的決定,但其實,這裡面透露著一個人性的弱點,那就是人往往不能接受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發達。只是安陵容已經陷入了這樣的弱點中,她開始有了細微的比較,比較甄嬛有沒有把自己當真正的朋友,比對眉莊有沒有真心對自己。
  • 《隱秘的角落》裡,竟然潛藏著這樣的危險
    《隱秘的角落》是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0的國產懸疑網劇,全劇共12集,劇情跌宕起伏,演員演技全程在線正如劇名《隱秘的角落》,每個人心中也有自己隱秘的角落,潛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有些人選擇把秘密壓抑在心底,努力維持良好的表面形象。當壓力越來越重時就會爆發,釀成可怕的悲劇。
  • 《弱點》:我們所堅信的善,總會以一種方式來得以成全
    》影片根據麥可.路易斯的原著小說《弱點 比賽進程》(真實事例)所改編,這部披著體育片外衣的電影,向我們展現出跨越種族的溫情,發自內心的善意舉動最終成全他人,也成全自己的勵志溫情片。沒有華麗的誇張手法,沒有情節跌宕的故事情節,就是這樣平淡的敘述裡,讓我們感受到影片中濃烈的善與溫情。整部影片將麥可與陶西夫婦一家的溫情為主,輔以橄欖球的體育外衣,使得影片故事更加完整並更具吸引力。接下來,我會從「善」的角度出發,解讀善帶來的人性光輝與自我救贖,同時我也會結合電影談談自己對善的理解以及現實意義。
  • 十本堪稱網文界巔峰之作的小說,被書友奉為經典,評分高達9.9
    大家好,我是無心,本次為大家帶來了十本堪稱網文界巔峰之作的小說,被書友奉為經典,評分高達9.9,希望大家看完本篇文章後能有所收穫!:9.9字數:186萬字如果我們的城市裡真的存在著妖怪,那麼它們的故事可能就像作者所寫的那樣。
  • 從《人性的弱點》中體會到的一點夫妻相處之道
    這幾天看了《人性的弱點》第一章,我覺得也許我可以從中學到一點我們相處的方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在期望他人讚美認同自己的同時,卻忘記了讚美他人。自從腰間盤突出後,我就不怎麼擦地和收拾家務了,害怕彎腰時稍有不慎就又會腰疼,我真的是疼怕了。所以,我就希望孩子爸爸能主動擦地收拾家務,但是,每每都很失望。
  • 五本不輸《慶餘年》《唐磚》的歷史小說,評分高達9.5!本本精品
    阿文今天推薦的這5本書,評分高達9.5!全部精品。此書大氣磅礴,整體環節設計比較合理,人物設計得比較有個性,比較出彩,將戰場的殘酷、愛情的悽美、人性的狡詐、政治的沉重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從容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讓人慾罷不能!
  • 淺析《廊橋遺夢》中弗朗西斯卡的情感歷程及現實思考
    電影儘管有著細緻入微的婚外戀情體現,其所表現出了仍然是一種較為正統的維繫家庭的主題。反映出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愛情與倫理道德、精神與責任的衝突。影片 以這個既苦澀又甜蜜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為載體,用倒敘的方式來展開故事的講述,剖析了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關心的人性問題, 表現了人們對&34;的追求。因而,影片中的主人公也贏得了很多觀眾的同情和喜愛。
  • 《人性的弱點》沒有人喜歡被批評,所有人喜歡被讚美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書中,講到了人性的弱點。沒有人喜歡被批評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夏天的中午一家鋼鐵廠的董事長看見廠子裡幾位工人正在一個角落裡蹲著吸菸
  • 豆瓣評分高達9分網劇《隱秘的角落》火了,它的背後是《壞小孩》
    最近,《隱秘的角落》火了,不僅是演員秦昊的演技,而且有劇本本身所傳達出來的家庭關係、人性、社會環境等內涵。《隱秘的角落》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分,可以說是一部受到大家認可的優秀網劇。只是,這份完美中有點瑕疵——有三個孩子拍攝到了他的犯罪過程,還以此要挾他拿出30萬來交換相機。張東升沒有錢來交換相機,即使有錢,他也不想交換那個相機。他想的是,處理掉三個孩子,銷毀相機,讓一切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 凡人修仙傳:動漫的原著差距如此大,為何豆瓣評分高達8.1分?
    目前B站播出的《凡人修仙傳》僅更新了14集,評論兩極分化,儘管由書改編而來的動漫都有這個問題,但是對比《鬥羅大陸》和《鬥破蒼穹》,其評分卻凌駕於上,豆瓣評分高達8.1分,B站評分9.3,甚至高過最近爆火的《天官賜福》。為什麼這部漫改跟原著差距如此大,卻仍然有這麼多人買帳呢?臉部逼近真人,有點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