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之後,這小子跑去幹嗎啦?

2020-10-30 老狼書評

無數人被《阿甘正傳》感動過,傻子的執著、兒時的羈絆、對愛的守候、母親的無私……這些貫穿於故事中的情感無時不在拷打著我們的靈魂!

然而,只要看過溫斯頓·葛魯姆寫的原著,這種感動將蕩然無存。原來,阿甘也是個渣男,在和珍妮的戀愛過程中也會出軌;原來阿甘的媽媽並不是那麼偉大,在被騙子騙光錢財和感情後住進了窮人老人院;原來寄託著無數童年回憶的老房子很早就被媽媽賣掉了。

作者想表達的是傻子也有自己不一樣的能力,同時情感上也有凡人的一面。而電影《阿甘正傳》被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標上了美國主義印跡,故事已經偏離了作者原有的設計。

一直覺得這事不應該這樣了結,不論是故事本身還是作者與導演之間的恩怨。所以當我看到《阿甘後傳》的出版,自然會心一笑,果然,因果報應來了。

溫斯頓·葛魯姆在書的最開頭就寫到:

記住我的話,不要讓任何人把你的人生故事拍成電影。他們把電影拍得對還是錯不重要,問題是,人們會一直纏著你,問問題,拿攝像機鏡頭戳你的臉……

哈哈,貌似調侃的筆鋒讓我讀出了作者矛盾的心態。畢竟,這個故事出名是因為電影,可能在出售圖書的電影版權過程中作者還賺了一大筆錢。這些實實在在的好處是收入褲兜裡了的。但故事被導演改得面目全非實在讓人懊惱,這超出了作者寫作本書的初衷。

有趣的是湯姆·漢克斯在書中也出現了兩次,一次是阿甘帶著兒子在紐約的名人餐廳伊萊恩餐廳就餐時偶遇湯姆·漢克斯,在書的最後又偶到了一次,第二次相遇漢克斯將出演阿甘。

湯姆·漢克斯

寥寥無幾的文字中我讀懂了溫斯頓·葛魯姆對湯姆·漢克斯的認同。回想起影片中湯姆·漢克斯演的阿甘,應該是完美的,雖然故事被改得亂七八糟,但阿甘這一角色確是被完美詮釋。

回到書中,《阿甘後傳》講述阿甘在珍妮死後,找回兒子之後的生活。不同於影片,珍妮最後的日子帶著阿甘的兒子嫁給別人,可惜命運多舛,夫妻倆死於疾病。只留下外婆和小孩讓阿甘照顧。

阿甘的蝦廠破產了。阿甘又成了窮鬼。為了生存,阿甘離開兒子,又過上了流離顛沛的生活。書中用了三條線或明或暗的展開故事。

最明顯的一條線就是阿甘的經歷。阿甘在流浪過程中,在脫衣舞會當過保潔員→然後回到老本行去打橄欖球→被趕出來後跑去推銷百科全書→無意中跑去開發新可口可樂→失敗後養起了豬→被部隊找到後莫名其妙地攙和到伊朗門事件→被監獄放出來後在遊樂園「聖地」扮演歌利亞→後來還當上華爾街老闆,之後的經歷更離奇,他打橄欖球去撿球造成了柏林圍牆地倒塌,還跑去活捉薩達姆,故事的最後回到最初養蝦的地方養牡蠣又發了財,最終和兒子、德國新女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故事非常的離奇、有趣,借著阿甘的經歷,作者把這些年來美國知名的政治事件、名人醜聞穿插其中。把政客、商人們的骯髒、無恥反映得淋漓盡致。

第二條線是阿甘和兒子小佛洛斯特的感情修復之路。小佛洛斯特很聰明,但無法接受阿甘就是自己父親這一事實。但在和阿甘一起養豬、一起養牡蠣等等一系列事件中慢慢的接受了阿甘特殊的父愛。

阿甘和兒子小佛洛斯特

兩人情感的高潮出現在阿甘養牡蠣時為了幫助被打的老兵,狠狠的收拾了忍讓很久的地痞。感動的小佛洛斯特第一次叫了阿甘「爸爸!」,這個第一次阿甘足足等了10多年……

故事的第三條線是條暗線,包含在書中的兩句話裡:

我做過許多事,但是大都沒做好。還有,我總是在事情開始好轉的時候,惹上麻煩。這些,我想,就是你們所說的,當白痴要付出的代價。

還是那句老話,有時候,一個人應該做對的事。

第一句話是阿甘一生的疑惑,第二句話是他找到的答案。在經歷的所有事情中,阿甘都在被別人利用,而且不知該怎麼找到自我。別人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結果一事無成。而書的最後之所以把養牡蠣這件事幹成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阿甘找回了自我,認識到自己靈魂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所以,不論是《阿甘正傳》還是《阿甘後傳》中,作者溫斯頓·葛魯姆最想表達的就是

「有時候,一個人應該做對的事「這一句簡單的話,但試問,有多少人敢直面它?有時候,只做對的事真的很難很難……

相關焦點

  • 《阿甘正傳》——巧克力人生
    上周,《阿甘正傳》原著作者——美國作家溫斯頓·格魯姆(Winston Groom)去世了。其中《阿甘正傳》最為知名,於1994年被羅伯特·澤米吉斯翻拍為電影,並流傳至今。《阿甘正傳》之所以可以成為經典,主要是因為此部作品中的主角人物——阿甘,他身上體現出一些珍貴的精神品質。
  • 《阿甘正傳》豆瓣9.4:母愛的偉大,成就了阿甘不平凡的一生
    《阿甘正傳》原著作者去世了,享年77歲。這部經典老劇,是一代人的回憶,直到現在還是經久不衰。得知老人家去世後,再一次重溫《阿甘正傳》,「瘋子自有瘋子的趣味,不足為外人道也,」 或許這就是別人眼中的阿甘。很多人形容阿甘,就像武俠小說塑造的人物,充滿了傳奇色彩。
  • 《阿甘正傳》一部普通人的寶典
    《阿甘正傳在為《肖申克的救贖》惋惜的同時,也不得不說一句《阿甘正傳》的實至名歸!阿甘的成功雖然不能複製,也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幻想,但是它還是告訴了我們人如果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你就必須要有的三個高貴品行!
  • 一部美國的近代史—《阿甘正傳》;去追逐屬於自己的快樂。
    在95年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上,其中呼聲最高的就是《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最終的結果,《阿甘正傳》一舉拿下七項大獎,而另外兩部都成了背景板,《肖申克的救贖》成了許多影迷心中的「無冕之王」,《低俗小說》仍被後續許多作品所致敬。
  • 《阿甘正傳》:從阿甘和珍妮看,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與弱智的阿甘相比,她漂亮又聰明,然而這樣的珍妮卻是一個悲情角色。可以說:阿甘是上帝的寵兒,珍妮是命運的棄兒。然而在阿甘和珍妮這兩個主角不同的人生軌跡背後,實則是原生家庭對他們深入骨髓的影響。《阿甘正傳》是一部關於阿甘的勵志片,也是美國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社會縮影,透過阿甘的視角,我們能窺探到這個時代美國社會的人物和歷史面貌,然而拋開這些宏大的視角而言,阿甘與珍妮兩個人不同命運背後的原生家庭也值得一提。
  • 豆瓣評分9.4《阿甘正傳》:三種感情,成就了阿甘精彩的人生!
    ——《阿甘正傳》《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主演,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小說,電影上映後,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歡迎,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多項大獎。
  • 溫斯頓·格魯姆去世 享年77歲《阿甘正傳》成絕響
    溫斯頓·格魯姆,《阿甘正傳》的作者昨日在阿拉巴馬州費爾霍普的家中去世,享年77歲。他的繼子弗雷德裡克·赫爾明說,他是在睡夢中去世的,很可能是心臟病發作。 格魯姆出版過三部備受好評的小說,還有一部非虛構小說入圍普立茲獎,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阿甘正傳》。
  • 解析《阿甘正傳》:阿甘的經歷折射出歷史變遷,影片中的象徵意義
    前言《阿甘正傳》是1994年在美國上映的勵志電影,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小說。由於阿甘先天智障,母親始終心裡認為他只是比其他孩子獨特而已,並沒有什麼不同,她去求校長收留她的孩子,阿甘也沒有辜負母親對他的期望,因為自己跑的很快,參加橄欖球隊而獲得獎項。
  • 9.4分《阿甘正傳》:沒有定數的人生,要奔跑起來
    以前常聽人提起《阿甘正傳》,他們說很勵志,一定要看一看。今天,我終於拿出時間去看了它,我卻覺得它不是勵志一個故事。阿甘在校車上遇到了珍妮,珍妮善意的讓甘坐她旁邊,他們成了一生的朋友。他們相互守護對方,珍妮在阿甘受欺負時教會了甘跑,這一跑像風一樣快。阿甘就這樣跑入了大學,他成了橄欖球明星。甘去找珍妮,看見珍妮和男朋友親熱,甘覺得有人欺負她,上去就是一拳。
  • 電影《阿甘正傳》原著作者溫斯頓·格魯姆去世,享年77歲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9月17日,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報導稱,美國小說家、知名影片《阿甘正傳》的原著作者溫斯頓·格魯姆(Winston Groom)去世。 格魯姆的的家鄉——阿拉巴馬州費爾霍普市市長卡琳·威爾遜(Karin Wilson)表示,格魯姆的家人向她的辦公室告知了其去世的消息。
  • 《阿甘正傳》:成功之路本不存在捷徑,腳踏實地方能仰望天空
    這也是《阿甘正傳》所要講述的成功和人生的哲學。為了讓阿甘能夠正常行走,阿甘母親為他訂製了一雙笨重的腳箍,這是阿甘記憶裡人生中的第一雙「寶鞋」,母親說這雙「寶鞋」會帶他走遍天下,但卻在邁出嶄新的一步時很快跌倒,並遭遇街邊路人的冷眼嘲笑。
  • 《阿甘正傳》原著作者去世,紀實傳記還原赫赫戰功背後的人性動搖
    和歷史打照面,我們無法跑得遠遠的26年過去了,《阿甘正傳》依然是影迷心目中的經典之作。為什麼一部電影可以超越時空,輻射全球不同時代的觀眾?因為,格魯姆傳達的,不只是」傻人有傻福「的笑淚真情,更是通過個體的荒誕命運折射時代大背景及其背後埋藏的社會問題。
  • 《阿甘正傳》作者溫斯頓·格魯姆去世,享年77歲,死因尚未證實
    說到《阿甘正傳》,相信大家都知道,非常勵志的一部電影,特別是裡面的一些句子太經典了。而今天上午,來自外媒消息,《阿甘正傳》原著作者溫斯頓·格魯姆去世了,享年77歲,77歲對於現代人來說不是特別的老,不知道死因是什麼,目前尚未證實。
  • 重溫《阿甘正傳》,它究竟有何魅力,能在1994年獲得奧斯卡大獎?
    於是他媽媽又找到校長,與校長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詳談之後,阿甘得到了去公立學校上學的資格。到了開學第一天,阿甘第一次登上校車,別人感覺他腿上戴的矯正支架顯得特別怪異,沒有人願意和他坐在一起,就在這時,他聽到了一生中最甜的聲音,看到了他認為這一生中最美的女孩。後來,每次上學他們都坐在一起,成了最好的朋友。
  • 重看《阿甘正傳》丨年少不懂為何經典,長大以後才看懂深意
    電影《阿甘正傳》 改編於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 的同名小說,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導演進行拍攝。該影片獲得了第48屆英國電影,第52屆金球獎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頒發的眾多獎項。在生活中阿甘同學許都瞧不起阿甘,但他母親鼓勵阿甘要堅持不懈,自強不息。主人公阿甘有一次在躲避同學們追打的時候,意外跑掉了自己的支架。在一次逃跑中阿甘意外跑進了橄欖球賽場,被橄欖球教練發現了阿甘跑步極快的潛能,特批進了橄欖隊。隨後阿甘成為了一名全美運動明星,更是受到當時總統甘迺迪的親自接見。
  • 《阿甘正傳》:直面現實,方可一往無前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1995年,該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
  • 《阿甘正傳》帶來的不僅是感動,人生還需要一種勇往直前的傻氣
    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和《低俗小說》。關於《肖申克的救贖》我已寫過影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在寫《阿甘正傳》影評時,上網查了一下,關於它的影評有5000多篇,這超了我的想像,可以看出觀眾對這部影片的認可,一千個人有一千種認知。
  • 《阿甘正傳》:於非理想國中掙脫束縛,於命定中觀望未知
    《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踢美式足球時只顧前方,目標唯一且堅定;軍營從軍時,一心一意,專注認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組合槍枝;兩年的跑步時光,他無需為自己的行為尋求精神依託,只是跟著心走,只是因為自己想跑,所以腳步不停。
  • 《阿甘正傳》:先天殘缺小人物,勵志故事背後的一些人性反思
    《阿甘正傳》是一部經典的勵志電影,它根據美國作家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由導演羅伯特艾澤吉米執導,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阿甘學會快跑後,媽媽支持他進橄欖球隊;阿甘畢業後要去參軍,媽媽為他祈禱並叮囑他要平安回來;當阿甘退伍後,想去完成布巴的捕蝦遺願,媽媽也依然支持。阿甘媽媽之所以這樣做,她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打破世俗的偏見,用對待正常人的方式引導阿甘,讓他親身去體驗和感知這個世界,勇敢地面對生活,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行成長。
  • 最終,阿甘的「父親」,也拿起了最後一塊巧克力離開了這個世界
    「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哪種」這句話是《阿甘正傳》中阿甘的母親在臨死前向阿甘說的,阿甘在問到自己的命運會是什麼時,他的母親說出了這句話,之後,她的母親平靜安詳的死去了一年後,日後暢銷世界的小說《阿甘正傳》誕生,小說中阿甘的家鄉是阿拉巴馬州,這也是格魯姆年幼時記憶最深刻的地方,而阿甘的出生,註定了他的不幸,但又預示了他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