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水流年
圖:來自網絡
大嬸連續生了四個女兒。
第一個女兒的降生,給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帶來太多的歡喜和希望,大叔給女兒取名明美,大叔和大嬸都相信,明天會更美好。
第二個孩子出生,心懷希冀的大叔大嬸一看還是女兒,頓時有點失落。孩子出生幾天了,也沒有名字。因為大叔早就在心裡默默地想,如果是男孩,一定要取一個響亮的好名字,可這又是個女孩,大叔想了想說,就叫向美吧,他一直在嚮往美好的生活。
一年後,盼兒心切的大嬸,很快又懷孕了。可孩子出生,讓他們沒有想到的居然又是個女孩子。大叔搖搖頭,嘆口氣,不再說話了。
大叔大嬸雖然知道「生女兒好命,生兒子好聽」的道理,但深受「養兒防老」傳統思想影響的他們,在已經有了三個女兒的情況下,依然有太多的不甘心:別人家裡能生三、四個男孩,我就不相信我們不會換換樣?
於是,在三妹還不到三歲的時候,大嬸又生下了八六。八六是大叔家的第四個女兒。報戶口的時候還沒有名字,大叔說,她是八六年生的。於是戶口簿上就出現了「八六」這名字。
自此,大叔大嬸再也不提生兒子的事情,他們似乎已經從沒有兒子的苦惱中走了出來。大叔經常說:「生女兒好命,生兒子好聽,一點都不假,將來我66歲的時候,四個女兒每人買一大塊豬肉,合起來就是四塊;73歲時,女兒們每人買兩條大鯉魚,合起來就是八條,吃不完的!」
不久,有親戚告訴大叔,他在西安工作的姐姐,聽說附近的一落後的農村,有家已經有五個孩子了,這不,又生了一個兒子,實在養不起了,想把剛出生的小兒子找個好人家送了。大叔聽後思考了一夜,第二天,把正在吃奶的八六交給母親,然後和大嬸一起匆匆趕往西安。幾天後,他們抱來了一個男嬰,取名為家興。
家興和八六是同年出生的,他比八六小七個月,自從家興進家後,這個大半歲多的八六就徹底完成了蛻變,她從家裡的小妹,一躍成為四姐,也把正在吃的母乳慷慨地讓給了剛進家的弟弟。
在大叔大嬸的意識裡,只有兒子才能使家振興,只有兒子才能為將來的自己養老,也只有兒子才能延續後代,因此,他們把更多的精力和愛放在兒子身上。
吃母乳的是兒子,喝米糊的是小女兒;出門大嬸抱著的是兒子,拎著的是小女兒;穿新衣服的是兒子,拾姐姐舊衣服穿的是小女兒;兒子和小女兒有了矛盾,得到袒護的是兒子,挨批評的是小女兒。
其實,大叔大嬸還有一種心理:兒子是抱養的,理應得到更多的關愛,萬不能讓左鄰右舍說自己不疼別人家的孩子。
隨著五個孩子漸漸長大,吃飯、穿衣、上學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兒女雙全的大嬸和大叔更辛苦了,腳步比別人更匆忙了。經常天還不亮,大叔就已經在地裡開始忙活了。他要好好伺候自己的責任田,莊稼要比別人的多收一些;他要多餵幾頭豬,提前準備好五個孩子的學費。
日子就這樣在匆忙中悄悄溜走,轉眼間,五個孩子長大了,幾個女兒都挺乖巧聽話,嫁人的嫁人,打工的打工,老四八六學習很好,準備報考縣裡最好的高中。可提到兒子家興,大叔大嬸的臉上頓時布滿陰雲,默默不語了。
家興讀書到初二,就再也不想上學了,按照大叔的意思,無論如何也要把初中讀完,好歹也是初中畢業生啊。可父母苦苦的勸說也絲毫打動不了他的心,無奈的父母只能任之聽之,毫無辦法。面對從小沒挨過棍棒和拳頭的家興,此時的大叔和大嬸怎麼捨得動他一指頭?
本以為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家興,輟學在家會想著學一門手藝或者能去田地裡幫父母農耕,可大叔大嬸完全想錯了。家興在家只是睡覺,吃飯,看電視。即使是吃飯,也是想吃就吃,不想吃了無論父母怎麼叫,理也不理。飯菜不合口味,也經常吼著母親重新做。
在農忙季節,父母常常累得喘不過氣來。十六七歲的家興似乎完全看不到父母的辛苦,也想不到去幫幫父母。他雖然沒有打爹罵娘,但是完全沒有體恤父母的心。
有鄰居看大叔大嬸如此辛苦,實在忍不住會問:「家興呢?也這麼大了,讓他來幫忙啊!」此時的大叔和大嬸,面對鄰居們的詢問,總是搖搖頭,嘆口氣。
面對叛逆的兒子,有時親生父母都無能為力,何況養父母呢?他們只能打碎牙齒往肚裡咽。時間久了,總有鄰居們背地裡議論:「瞎養個兒子。」「到底不是親生的,說不得打不得。」「這孩子算是白養了。」
就這樣一年多,慢慢地,家興比以前有了少許好轉,再加上長相清秀,二十歲不到的他很快找到了女朋友。大叔大嬸傾盡多年的積蓄為兒子翻蓋新房,準備結婚。孩子能結婚生子,父母的任務也算完成了一大半。
家興結婚後,明顯有了一定的好轉。婚後不久就帶著媳婦去南方打工,確實讓大叔和大嬸鬆了口氣。開始兩年,每年春節他們都會回家過年,只是和大叔大嬸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總覺得多了些客氣,少了小時候的親密。
可能因為時間越久,隔閡越來越深的緣故吧,後來有了孩子,他們就再也沒有回家過。這個生活了20多年的家,這對養他20多年的老人,似乎從他的生活中消失,被他淡忘了。
大叔大嬸只是聽在南方打工的鄰家孩子說,家興用打工幾年的積蓄,開了家不小的超市,生意非常紅火。聽到兒子生活很好,大叔大嬸也就放心了很多。可畢竟精心養育這麼多年的兒子,哪能不想?兒子不聯繫他們,他們怎麼好打擾兒子的生活?這麼多年大叔大嬸只能把對兒子無限的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默默地祝福他們。
生活本就像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河,可一場突然而來的意外,給這條小河激起了一個不小的漣漪。
一天晚上,剛吃過晚飯的大叔,突然感覺一陣頭暈,緊接著嘔吐,不省人事。鄰居們急忙撥打120,大叔被送進醫院急診室,醫生診斷為重度腦梗,並告訴聞訊趕來的女兒,大叔很可能會留下一定的後遺症。
女兒和大嬸驚呆了,大嬸年齡大了,哪有體力照顧身體不便的大叔?雖然有四個女兒,可處在三四十歲的女兒們家家都有一大攤事,哪個能長期住下來照顧父親?
正在大嬸眼淚汪汪,一家人一籌莫展的時候,兒子一家回來了。兒子在父親的病床前長跪不起,那一行行熱淚掩蓋了聲聲斷斷續續的「對不起……」
原來,正在忙碌的家興在姐姐那裡,聽到父親生病住院的那一刻,他腦海裡突然出現了一個蒼老的老人無助地躺在病床上的情形。
他想到了20多年前,父母不遠千裡把自己從那個貧困的山村抱來,想到了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想到了父母傾其所有為自己準備婚事,想到了情同手足的姐姐們,想到了自己曾經的叛逆、無情和對父母的傷害……
他慚愧極了,為自己的無知和絕情,為自己喪失的良知。於是,他義無反顧地轉讓了經營得正紅紅火火的超市,然後帶著妻子和孩子回到了闊別十年的家,回到了十年不見的父母身邊……
而且他決定:父母在,不遠遊!你養我小,我要養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