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咧咧、簡簡單單的鐘曉芹,竟然當了作家,得了一百多萬的版權費,給婆婆買了房子,讓陳嶼做了喜歡的工作,也同意了陳嶼繼續養魚,還說陳嶼出差的時候她再也不回娘家了……如果說一開始她是一個依賴父母的小女孩,那麼結局之時,她已然一副「完美妻子」人設。
這裡,我說的是「完美妻子」,而不是「完美自己」。
她的閱歷和條件是否能當得上作家,這個合理性暫不去深究。
但是:
之前陳嶼一出差,鍾曉芹就回娘家,可以寓意著她還沒斷了父母的依賴。但是,後來鍾曉芹想明白了,也成熟了不少,這個時候和回家,和之前的回家含義一定是不同的。何以如此死板?
對於這個結局,我感覺不是很完美。
又或許,缺憾也是一種「美」。
《三十而已》前半段,看到陳嶼與鍾曉芹「合租式」生活,冷暴力相處時,我和朋友說:「確實應該離婚,換了我也忍不了。」
可是,朋友卻說:「現實中,這樣的男人很多。都是瑣碎之事,沒有什麼本質問題,不至於離婚。」
周圍這樣的男人多,這樣的婚姻多,就是女人繼續忍受的理由嗎?
我的人生,我的感受最重要。
別人的人生(婚姻),與我何幹?
涅槃才能重生。
如果不離婚,鍾曉芹選擇忍著,那麼她面對的絕不是現在這個美好結局,而是兩看相厭、整夜無話、越來越冷漠的幾十年。
又或許,遇到其他事件,讓他們在其他形式的痛中得以成長。
陳嶼確實默默做了很多事,但是依然無法抵消「合租式」生活的冷暴力。所以,即使看到了大結局,我依然贊同鍾曉芹當時做出離婚的選擇。
因為:
大家都說陳嶼是個直男,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事:
我不認為因為他是直男,所以他才如此選擇。我覺得,他是不夠愛,才不願去改變。
(1)吃飯:
在外面有拼桌的可能,在家裡也有人拼桌嗎?沒必要因為一次要求,就數年堅持吧。
再說,即使做到對面,影響聊天嗎?
(2)洗衣服:
那麼複雜的養魚系統都能搗鼓得賊明白,簡單的洗衣服,搗鼓不明白?
真絲不能機洗,那麼每次洗衣服之前挑出來就好,也不至於一次洗壞,一次要求,就數年都只洗自己的衣服吧?
傷不傷感情暫且不說,浪費水是一定的。
洗衣服這件事,大多數家庭都是女人在做。如此要求一個男人,有些人可能覺得有些過分。對這些人來說,事件或許不太合適,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伴侶說出一句話,就完全按照這個來,沒有錯。
但是,為什麼伴侶喜歡的不按要求來,不喜歡的卻嚴格按照要求做?還有,有的事嚴格按照伴侶說的做,有的卻當耳旁風?
在這部劇中:
鍾曉芹喜歡吃飯的時候聊聊天,陳嶼不按要求來;
鍾曉芹喜歡聚會結束他能來接她,他也不按要求來;
鍾曉芹不讓他照顧魚,他依然在廢寢忘食地照顧。
可是,鍾曉芹有一次讓他坐到對面,他就次次坐到了對面;鍾曉芹對他說了一次不用他給她洗衣服,他就次次只洗自己的。
所以,說到底:選擇哪個聽,哪個不聽,全在自己。
就是不夠愛,或者還沒發覺自己有多愛,才會如此選擇,如此面對婚姻,面對伴侶。
我一個朋友,說她婆婆特別有趣。
她喜歡吃什麼,她婆婆從來都記不住;可是不喜歡吃什麼,她婆婆記得非常清楚。
所以:
這種感受,相信沒人會喜歡。
用在夫妻之間,也是如此。
選擇記得什麼,聽從什麼,都是自己主觀意識決定的。
愛或者不愛,就體現在這些瑣事的「選擇」中。
婚姻中,如果真心為了對方開心而主動改變的那一方,一定是更愛的一方。一個人在伴侶數次抱怨之後,絲毫不為所動、依然故我、不管對方喜怒的人,一定是不夠愛的那一方。
遇到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婚姻,不是我們一個人決定的事。所以,如果遇到一個願意為你主動改變的人,我們一定要珍惜。
我老公是個特別挑剔的人,我第一次給他買衣服是在結婚後,他毫不留情地批了我一頓:「顏色不好、款式難看、長短不合適……趕緊退了吧,以後別給我買衣服了。」說了好大一段話,沒有一句謝謝。
平時他的嘴很甜,經常誇我,說出的話甜得都能溢出來。所以,當我頭一次聽到他如此直接的否定,非常難受,也在心裡想過再也不給他買衣服了。
可是後來我變了。
既然我不了解他的喜好,那麼我就去琢磨去了解,多買幾次,慢慢就能知道他喜歡什麼了。
所以,結婚十幾年,我現在買衣服的命中率越來越高,有的衣服他非常喜歡,翻來覆去地穿,穿到破都捨不得扔。
每每看到他穿著我買的衣服去上班的時候,我和他的心情都是愉悅的。
如果我真的按照他說的,再也不給他買衣服了,我確實不會再因此事被他批評,也不會給自己找不痛快。可是,如此一來,婚姻中的幸福和快樂就少了很多,兩個人的距離也不會越來越近。
我愛他,所以我願意為他花費心思去改變。同時,他也是如此待我的。
他對我說結婚的時候,我壓力蠻大的,有些遲疑。因為我的媽媽做了一輩子家務,而我不太喜歡做這些。但是責任感告訴我,結婚了這些事情就是我應該做的。所以,當他問我為什麼遲疑時,我說:
他這樣說了,也真的做到了。
結婚十幾年,無論我幾頓沒做飯,家務做得是否及時,他從沒說過半句不滿。只要他在家,都會在廚房陪著我一起做飯,陪著我一起洗衣服、做家務,經常比我還勤快。
比如結婚前幾年,我沒擦過一次地,都是他擦。這幾年他工作越來越忙,我才慢慢做得多了。
如果真的愛對方,應該愛他的全部,包括優點和缺點。
愛他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願。——這句話我去年第一次在網上看到,非常非常喜歡。
如果那個人非要按照你的要求去改變,你才會繼續愛他,那麼你的愛是有條件的,是會對給對方壓力的。
當我們對伴侶不滿的時候,可以嘗試這樣做:
愛他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願。——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但是,我們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如此,我們才能真的做到看著伴侶的眼中有光,心裡有愛。愛只要一直在流動,幸福就不會走得太遠。
加油!
——END——
作者:皓月長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講師。家有兩隻神獸,挑戰不斷,成長不息。所寫文字皆出自個人學習與實踐,或有局限性,請大家建設性參考。如果你喜歡,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繫,侵立刪,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