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一——猍歹剩兒

2020-10-18 風輕月白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一——歹剩兒

作者:風輕月白

早先年藍帽子山周邊多狼,當地人俗稱狼為猍歹。那些猍歹非常猖狂,大白天會襲擊人或家畜。有一天我的媽媽和二姨(母親的姐姐,媽媽在姐妹中行三)一邊吃乾麵子(小米和黃豆碾成粉,貼在鍋上蒸熟的食品,味香甜。)一邊踩在半門子上玩。半門子是大門上的一個柵欄門,門口一半高,方便觀察外面情況。她倆發現有一隻猍歹從前梁一閃而過,本沒在意,緊接著又一隻猍歹飛奔而過。她倆立即警覺起來,蹬蹬蹬跑回去和姥爺說:「爸爸,有兩隻猍歹從前梁跑過去了。」姥爺說:「快快,看看咱們家那幾個熱羔子(羊一般在冬季下羔,夏季生產的羊羔叫熱羔子。)在不在。」到羊圈裡一看熱羔子在,豬圈裡的一個半大克朗卻不在。(小公豬閹後叫 [zēng] ,長大後叫克朗)姥爺立刻帶著狗,提著鎬把,喊叫著往前梁跑,跑上前梁,遠遠的看見那兩隻猍歹正追趕豬,一隻猍歹躍起一撲把豬撲倒,前爪從豬肚子上一划,那豬便開膛破肚,看見姥爺帶著狗衝過來,一口咬住內臟,扯斷腸子,拖拉著長長的一節飛奔而去,一邊跑三口兩口把那豬腸子吞吃下去。姥爺眼睜睜看著那克朗死了。

還有一次,媽媽的一個遠房五叔耪地回來,天剛麻撒黑(將黑未黑),走到南梁場院學生屋旁邊了,突然一隻猍歹攔住了他去路,五姥爺一邊揮舞鋤頭,一邊喊叫。他不喊還好,一喊,嗚嗷叫著冒出十幾隻猍歹把五姥爺團團圍住。五姥爺嚇得破聲喇氣大叫起來,村裡人聽見五姥爺喊叫,帶著狗衝出去嚇退了猍歹群。五姥爺嚇得拉稀好幾天。村裡人說五姥爺是豬或者羊託生的,他一喊叫,猍歹聽著是豬或羊的叫聲,就衝上來。如果這個人是龍虎馬之類大牲口託生的,他一喊叫猍歹就嚇跑了。所以遇見猍歹不能隨便喊叫。

因為猍歹兇猛,孩子們上山挖野菜採黃芪採銅絲草都要結伴而行,那時候山上多有務農的大人,孩子們的活動基本上不離大人的視野,即使成年人外出也要帶上一條木棒。每當農閒年節時候,大人們就會帶著孩子一起去上廟,神像前供上年糕果品,燒上幾柱香,一邊跪拜,一邊禱告——土地姥爺,把你家狗栓住了,別讓它禍害牲口咬了孩子。

話說梁北東地鄰村叫西地,東地西地都在山腳下,中間隔著一個土山叫轉山子,轉山子下有個拐彎溝,過了拐彎溝二裡左右是水泉村,是東西地去往大營子哈達街的必經之地。西地有個孩子叫李金,十三四歲,他本是哈達街南十五里舖人,死了爹,娘便帶著他嫁到西地齊姓人家。男人也是死了女人留下幾個兒女,都已經長大成人,女兒出嫁男兒在哈達街做皮匠。小皮匠回來一次就打李金一次,而且往死裡打。李金的媽媽只會哭,也不敢攔。時間長了,估計小皮匠要回來了,就讓李金躲出去。水泉高漢臣和李金是表親,李金就躲在高漢臣家,李金媽媽根據日子多少適當給高漢臣一些糧食。村裡人都同情李金,幫著李金看著小皮匠,小皮匠從哈達街去回要路過水泉,看見小皮匠走了,就告訴李金可以回家了。

有一次看見小皮匠走了,高漢臣就說:「李金,你回去吧,別在路上玩,小心猍歹。」李金說:「好的大哥,我走了。」李金過了拐彎溝,來到轉山子下,很快就要到西地了,從溝裡竄出一隻猍歹,把李金撲倒在地,李金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又瘦又小,哪裡鬥得過那猍歹,便哭喊救命。恰好東地齊大在轉山子上摟柴火,聽見孩子哭喊,便知道遭了歹。齊大放下耙拖子(一種摟柴草的工具),抄起扁擔大叫著衝過來,那猍歹看見齊大來勢兇猛,在李金屁股上撕下一口肉掉頭跑了。齊大衝到跟前,見李金屁股鮮血淋漓,屁股蛋子已經被那歹吃了一半。齊大趕忙把李金褲子撕了幾條,包裹了創口,送到高漢臣家。李金在高漢臣家養傷三四個月才好,屁股上永遠留下了一個大坑。上下村裡人從那時起,把李金叫猍歹剩兒,時間長了,李金也默認了這綽號,叫他猍歹剩兒,他也答應,李金這名字似乎漸漸被人們忘記了。

共產後,猍歹剩兒也長大了,分了土地,娶妻生子,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聽說他兒孫還挺爭氣,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後考上了大學,在哈達街政府部門做事由兒,給猍歹剩兒在街裡買了樓房。猍歹剩兒如今在赤峰養老賦閒,這人現在應該有八十多歲了。


相關焦點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八——大財迷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八——大財迷原創 月白風輕 詩曰: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要避兇。」眾人就慫恿大財迷,:「你該當算算,看幾時發財。」那大財迷做夢都想發財,就說:「算命的,你給我算算,什麼時候能發財。」那先生聽見有人叫他,就駐足路邊摸索著坐了,「老朽能算皇極先天數,知人生死貴賤。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七——瓦房院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七——瓦房院 作者:風輕月白藍帽子山臨近的一座大山叫明暗山,東地齊大曾經年夜裡在明暗山下得到過銅錢(見《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三》)。劉信開始還隱忍著,一兩年過去,那王虎王豹吃慣了嘴兒,跑熟了腿兒,來得越發勤,終於忍無可忍。一日,劉信和帳房先生說:「王虎王豹看起來是不想讓咱們過清閒日子了。與其讓他們把咱們折磨死,還不如和他拼個魚死網破。「帳房先生說:」王虎王豹馬快槍疾。咱們家丁莊客恐怕奈何他不得。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二——小鳳兒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二——小鳳兒 作者:風輕月白王財老婆嫁到畢家壩,那禿瘡男人雖然醜陋,但知疼知熱,日子過得還安然。但禿瘡男人前妻有個姑娘小鳳,十六七歲,是個厲害角色,半個眼看不上後娘,每日在後娘面前一扭三歪掄風使氣。錢財方面更是防賊一樣防著後娘,她平日存了體己錢十塊銀元,放在哪裡都不放心,最後在春凳(過去人家紅堂櫃前擺放的一種寬凳)腳下挖了個坑掩埋了,踩踏結實,再把春凳移回原位。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三——小老賀兒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三——小老賀兒夥計們把他拉進莊園長工屋裡取暖,喝令他住嘴:「小兔崽子,東家那是在救你命,不打你現在已經凍死了。」先讓他喝點熱水,再讓他吃點熱粥,因為這孩子餓了許久,就不敢讓他多吃,怕撐死他。每次讓他吃一點,過一會再讓他吃,一下午吃了六七餐,小叫花子慢慢的飽暖過來。晚上二姥爺和莊園裡的人都來看小叫花子,小叫花子一見二姥爺,眼淚就流下來,趴在地上磕頭:「謝謝老爺救命之恩。」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五——王鳳章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五——王鳳章 作者:風輕月白開始還聽得見兒女們哭喪的聲音,漸漸的也聽不見了。但見雲霧漫漫,陰風慘慘,四野冥忽,鬼影幢幢。不移時,到了陰曹地府,來見閻王爺。那閻王爺是個白鬍子老頭,翻開生死簿一看,說:「錯了錯了。你們抓錯人了。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玲子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玲子作者:風輕月白共產前後(當時人們把共產黨的土地革命叫共產) ,因為兵荒馬亂正擾攘時,給郎家放羊的羊倌趕著一群羊回來,那羊倌姓賀,只有十幾歲,長得又瘦又小又黑又皺,大家都叫他小老賀。眾人就問:「小老賀,你在山上放羊,看見玲子了嗎?「小老賀說:」沒看見呀,玲子也走不了路呀。「又一遲疑:」我在金橋銀橋那裡放羊,好像聽見幾聲,好像羊羔子——媽媽——的叫聲。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三——送福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三——送福 風輕月白老婆就嗚嗚哭說:「別說那喪氣話,咬咬牙就過去了,說不準哪天咱們也能發財。宋名福,看見齊大家有燈光,就對老婆說:」齊大家每年都不過年,今年我看有燈光,鄰鄰居居的,我過去看看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九——火燒郎家溝子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九——火燒郎家溝子作者:風輕月白抗日戰爭勝利了,藍帽子山下的人們沒有高興幾天,國共開始爭奪東北,八路軍搶先一步進入,建立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地主鄉紳們把這場革命叫「共產「。降隊和大團經常來郎家溝子搜查八路軍,都是二姥爺出面應付過去。西南溝有滿洲國偽甲長龐士孝(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六——甲長龐士孝),和二姥爺素不相能,一次,大團去西南溝搜查,問有沒有八路軍,龐士孝說:「來過八路軍,我把他們送到郎家溝子郎惠春家去了。
  • 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
    唯有一種車,小兒只能在我編織的故事裡聽到,卻永遠得不著、看不見。這車子在我幼年的鄉下很尋常,土名「排子車」。大約因由一排排的竹板拼接而成,故此得名。誰家有這麼一輛車,不僅大人臉上有光,就連那最慫的孩子也能在同伴面前耀武揚威、頤指氣使。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二——保家仙白蛇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 之二——保家仙白蛇一膀子的抗,一轉眼,小蛇鑽進一塊大石頭底下,那石頭巨大,小羊倌們掀它不動。眾人眼睜睜看那火從南北兩邊夾擊太姥爺家,卻束手無策徒喚奈何。那火卻燒的蹊蹺,太姥爺家住的是草房,崩個火星也會轟轟烈烈燃燒起來。但無論南北怎麼燃燒的劇烈,燒到太姥爺家那火便往回卷。忽的一陣風來,眾人都吃一驚,說這回完了一點也保不住了。只見兩邊的房子分別向南向北坍塌,堪堪的留下了太姥爺家。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四——白先生(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四郭玉說:「我聽先生是山東口音,老家哪裡?「白先生說山東省管同縣。郭玉說我老家也是管同縣。兩人都歡喜,重新作揖。郭玉便把前後故事如此如此說了,又帶著白先生房前屋後踏勘了一回,路過倉房,房門虛掩著,白先生突然打了個冷戰,推開房門,一條火紅的狐狸正掛在房梁,那血一滴一滴的滴了一地。先生掐指一算,大驚說:「糟了,糟了。「郭玉說:」先生請講。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 之一——藍帽子山上的青蛇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 之一——藍帽子山上的青蛇成婚那天彩霞死活不從,彩霞父用麻繩捆綁著送到郭家,三姑六婆把持著入了洞房,眾人一個不注意,彩霞一頭撞在門框上暈死過去,額頭撞個洞,汩汩的流血。奉訓說:「一切聽先生安排。」秦九說:「你且忍耐,三天後,我帶人來降它。」又如此如此給奉訓交代一番。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四——白先生(下)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四——白先生(下) 且說白先生自從替關東道郭家解了狐魅以後,一時在梁南梁北聲名大振。白先生行走梁南就住義兄郭玉家,行走梁北,就住東地齊家。因為在喀喇沁名頭更響亮,所以住郭家時間為多。郭玉待白先生雖是結義兄弟,卻比親兄弟還親。妻妾子女也不避諱,把白先生當親叔叔看待。
  • 坐在打穀場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兒,那些幼時的記憶。
    記憶中幼時的夏天都是在打穀場上度過的,有螢火蟲和滿天的繁星相伴的夜晚,輕羅小扇撲流螢,依偎在媽媽的身邊,聽媽媽講著過去的事情……那是我童年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眨眼間,幾年過去了。 那江氏一看,確實有些為難,借給她磨吧,她的紅薯幹真的太髒了,不借給她磨吧,自己曾經說過磨屎都不會嫌棄的話。
  • 聽公婆講那過去的事情
    周末,去公婆家陪他們倆人聊天兒,老人興致極高,有聲有色地給我和丈夫講過去的事兒聽得我都想穿越到那故事中的過去,親自體驗那些原生態了。首先聽的婆婆講的故事。早些年,多山林的嫩江農村,野生動物非常多,冬天天冷,天亮也晚,貓冬的人們,醒了躺在被窩裡,就能聽到村子周圍說不上哪一個方向傳來的嗚嗚女人哭聲,其實,那不是誰家的女人在哭,而是野狼在嚎叫。所以,誰家的小孩兒一鬧人,只要拿狼一嚇唬準立刻叫停。
  • 聽媽媽講故事
    聽媽媽講故事 周炳發 前幾天突然想再回老家玩幾天,走時很匆忙,走到電梯口,想起沒帶充電器,馬上回來拿。大約一小時到老家後, 包裡,車上到處找不到手機,手機竟然忘帶了! 坐在老母親的床頭,陪母親看電視劇《楓葉紅了》,哪裡是看電視劇,老母親在一旁滔滔不絕地向我講述之前她看過的內容,生怕我看不懂,講來不厭其煩。
  • 故事:聽媽媽講六十年代的三則詭異故事
    聽到這,我問媽媽,姥爺那時候不怕麼?媽媽說我姥爺說他不怕,因為那時候遇到的這事多了去了,有時候晚上回家路上,從橋上走過去的時候,能聽到橋底下好多娃娃在那兒吵吖,鬧吖的,都習以為常了。異事二則:這也是媽媽聽姥爺講他遇到的異事之一哈,上則說過,姥爺是麵粉廠的正式員工,出差是經常的事,每次到家不是半夜,就是凌晨,還有就是在那個年代的人遇到這些事,好像都覺得正常,聽媽媽說,這件事也是姥爺出差回家的路上,路過我們那的大壩,然後看到岸邊上坐了一個披頭散髮,穿著白衣的女子在那掩面哭泣,看不到她的臉,姥爺看到後,依然是點了根煙,悠哉悠哉從那過去,也不好奇去看那女的長什麼樣,為什麼在那哭
  • 聽奶奶講那過去的事
    還有幾天就到了立冬時節,那戶韋姓人家的女主剛從帶著滿月的四女兒從娘家回來。一大家子加上左鄰右舍大大小小十幾個人,圍在土灶房裡做立冬粑粑。男人用力的搗鼓著蒸好的糯米,女人則把搗鼓好的糯米做成立冬粑粑。幾個小孩嬉戲著,不時吃幾口香糯糯的糯米。剛把粑粑做好不久,遠處出來叫喊聲,原來日本鬼子準備進村了。還沒來得及去享受那剛做好的粑粑。大人們就準備東西逃跑...
  • 聽奶奶講那過去的故事一一古樟樹下的傳說
    那時候沒有電,每天晚上,一大早就洗好上床,躺在床上,無事可做,奶奶就給我講故事,聽著聽著,我就慢慢入睡了。有一天晚上,奶奶跟我說:很久以前,我們家祖屋後面的老樟樹下,有一叢很大的細竹,外面還長滿了各種帶刺的植物。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二)
    我媽媽慫恿我舅舅:哥,你立到板凳上,我扶著,把饃籠取下來。我舅舅遵守規矩,膽子也小,不敢,怕被他們的六嬸教訓。我媽媽鼓勵我舅舅:不咋。咱達給六嬸拿了好多白面呢。她要說咱,你甭管,有我呢。兄妹倆吃到了香甜細膩的白面饃,餵飽肚子,又把饃籠掛回原位。六嬸回家發現了,罵了兄妹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