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

2020-08-28 大碼楊礅礅

小兒愛車,不僅愛路上跑的車,還愛各種車的模型,以及花樣繁多的玩具車。唯有一種車,小兒只能在我編織的故事裡聽到,卻永遠得不著、看不見。這車子在我幼年的鄉下很尋常,土名「排子車」。大約因由一排排的竹板拼接而成,故此得名。



「排子車」屬於馬車的一種,但窄小粗蔽,竹排左右兩邊各裝上一面護欄,底端再支上兩個軲轆就能跑,不如馬車威嚴氣派。這車子前端還伸著兩根長長的手臂,可以套在牲口上跑,也能經人拉著走。那時的鄉下,物什只講究實用,顧不得美觀。「排子車」自然是醜的,但是家裡地裡都能幹,更是孩子們遊戲的好夥計。誰家有這麼一輛車,不僅大人臉上有光,就連那最慫的孩子也能在同伴面前耀武揚威、頤指氣使。


隨著路上的拖拉機越來越多,「排子車」只能以悲劇收場,要麼被主人劈了,填進了灶堂;要麼被一塊塊地拆了,搭了雞窩或茅廁。


「排子車」以外,諸如織機、條椅、桌凳此類的舊物件,也都為我的童年帶來無限的歡娛,一個個生動活潑地印在腦子裡,抹也抹不去,想起就有無限的趣味。


織機是幹細活的,不似「排子車」那般粗糙。她是純木的,沒有打過光,更沒上過漆,但是皮膚滑溜溜的,是所有女孩子神往的物件。哪個姑娘能用它織上一匹好布,那手巧的名聲遠播得十裡八鄉都要知道的。每年秋種以後,母親都要選一個灑滿陽光的日子,帶著姐姐把落了厚厚灰塵的織機從儲藏室裡抬出來,擦洗乾淨,塗上機油,搬進東屋裡上架織布。


母親愛惜著織機。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母親怕我頑皮,弄壞了她的寶貝,每逢擦洗織機的日子,她都要事先把我放在奶奶家。那時的我,總是好奇,家裡怎麼突然多了這麼一個神奇的大怪物。母親一踩腳,一擲錘,布就無端地長長一尺。


待我長到五六歲時,提前得到了母親要織布的消息,終日緾在她身邊問個不停:「什麼時候織布呀?」終於到了母親擦洗織機的日子,我就死死地跟在她身後。無論找了什麼藉口讓我出去,我都不肯。母親沒有法子,只能一遍一遍地叮囑:「看是可以的,哪兒都不能碰。」我滿口答應。母親和二姐去抬織布機,我也緊跟著。母親先把帘子掛好,兩個人搬了重重的織機往外抬,我也幫著把一些小用具往外拿,大概是看我還算穩重,母親並不責怪。可是擦洗織機就不一樣了,母親只許我遠遠地站著,不準靠前,就連二姐也只能幹些打水洗抹布的活,那織機是要母親親手擦的。


「咣噔呱啦」的織布聲,為沉寂蕭索的漫漫秋冬增添了許多暖光。二姐初中畢業以後,很快就學會了織布。那時我已十歲有餘,織機不再稀奇珍貴,母親也允我上去試上幾下。可我無論如何也學不會。村裡如我一般大小的姑娘,手巧一些的,都成了織布的好手了,唯獨就我不會。不知為何,我的手腳竟如此笨拙。到後來,那織機隨著「排子車」、條椅一起不知被丟進家裡的哪個角落裡了,我都還是沒有學會織布。


條椅是客廳中正對著房門的大擺件,雖然名字中帶個「椅」字,但並不屬於座椅一類的用具。它窄長窄長的,像是大理石一樣的硬石材打制而成的,上著棗紅色的漆。上面終年擺著一個古舊的方鏡子和兩個熱水壺。方鏡子立在中間,正對著房門,有照妖避邪的舊說法。熱水壺置於鏡子的兩端,一邊一個。父親的生意做久了,家境逐漸殷實起來。記不得具體哪一年了,父親把舊家具全都丟棄了,重新置辦了一些新奇時髦的擺設。我卻總是想起那段條椅,還有和條椅連在一起的舊桌凳。桌子的樣式古老了一些,帶著兩個小抽屜,抽屜上的小把手是打造精細的銅片做成的。

一拉開小抽屜,那裡邊更有些好玩的東西,花絲線、毛線團、頂針、小銅狗、耳環、戒指……我總要一件件地拿出來擺弄上一陣子。有時被我帶出去玩了,再回來時,東西就不見了。母親發現了,總是少不了一頓罵的。


同樣的桌子,我在奶奶家裡也見到過一個。母親說那是奶奶結婚時的嫁妝,父母和爺奶分家的時候,奶奶家裡窮,沒東西送給他們過日子,就把這其中的一個桌子留給了母親。連同桌子一起送給母親的還有一個凳子。據說這凳子是爺爺年輕時候自己做的,方方正正,結結實實,好端端地卻要在中間鑿出一個拇指粗細的洞來。不知這凳子的造型又有何舊說法,待到弟弟的孩子出世以後,母親把這凳子找出來砍壞了,說留著它不吉利。


農村能有個自己的歷史博物館倒是好的,不僅「排子車」、織機、 條椅、舊桌子、舊凳子……所有這些個舊物件都有了去處,我的戀舊的情結也有了寄託的地方。小兒再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的時候,不至於想那「排子車」是不是也跟了挖掘機一個模樣的。


相關焦點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七——瓦房院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七——瓦房院 作者:風輕月白藍帽子山臨近的一座大山叫明暗山,東地齊大曾經年夜裡在明暗山下得到過銅錢(見《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三》)。「話說瓦房院劉信,一天早晨早早起床,照例房前屋後巡查一番,忽聽得嘎嘎怪叫,仰頭一看見有烏鴉當空盤旋,那烏鴉不早不遲不偏不倚,一泡糞當頭淋在劉信額頭。劉信呸呸啐了幾口,說真晦氣,跑回屋裡洗臉。正擦洗時,聽得院門外有人打門,緊接著有護院莊丁進來稟報:「明暗山王虎王豹求見。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一——猍歹剩兒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一——猍歹剩兒 作者:風輕月白早先年藍有一天我的媽媽和二姨(母親的姐姐,媽媽在姐妹中行三)一邊吃乾麵子(小米和黃豆碾成粉,貼在鍋上蒸熟的食品,味香甜。)一邊踩在半門子上玩。半門子是大門上的一個柵欄門,門口一半高,方便觀察外面情況。她倆發現有一隻猍歹從前梁一閃而過,本沒在意,緊接著又一隻猍歹飛奔而過。她倆立即警覺起來,蹬蹬蹬跑回去和姥爺說:「爸爸,有兩隻猍歹從前梁跑過去了。」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二——小鳳兒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二——小鳳兒 作者:風輕月白錢財方面更是防賊一樣防著後娘,她平日存了體己錢十塊銀元,放在哪裡都不放心,最後在春凳(過去人家紅堂櫃前擺放的一種寬凳)腳下挖了個坑掩埋了,踩踏結實,再把春凳移回原位。過了一年多,一日忽然想看看那錢,就靠著春凳腳挖開地面,分明不見了洋錢。小鳳思來想去,家裡沒有別人,一定是後娘偷了她銀元,就和後娘討要。後娘根本不知道春凳腳下藏著銀元,也不曾拿她錢,如何給得出。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五——王鳳章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五——王鳳章 作者:風輕月白開始還聽得見兒女們哭喪的聲音,漸漸的也聽不見了。但見雲霧漫漫,陰風慘慘,四野冥忽,鬼影幢幢。不移時,到了陰曹地府,來見閻王爺。那閻王爺是個白鬍子老頭,翻開生死簿一看,說:「錯了錯了。你們抓錯人了。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三——小老賀兒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三——小老賀兒郎家兄弟都是善良的人,紛紛說:「一切聽二當家的安排。」小叫花子聽說郎家願意收留他,有了吃飯的地方,高興得嗚嗚哭,挨著肩見人就磕頭,從此郎家莊園多了一個放羊的孤兒。這孩子又瘦又小、又黑又皺,像小老頭兒,大家都叫他小老賀。小老賀很勤快伶俐,嘴也甜,莊裡人無論男人女人都喜歡他。學生屋王殿明女兒玲子丟失的那一次,就是小老賀帶著人找回來的。
  • 聽媽媽講故事
    聽媽媽講故事 周炳發 前幾天突然想再回老家玩幾天,走時很匆忙,走到電梯口,想起沒帶充電器,馬上回來拿。大約一小時到老家後, 包裡,車上到處找不到手機,手機竟然忘帶了! 坐在老母親的床頭,陪母親看電視劇《楓葉紅了》,哪裡是看電視劇,老母親在一旁滔滔不絕地向我講述之前她看過的內容,生怕我看不懂,講來不厭其煩。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玲子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十——玲子作者:風輕月白共產前後(當時人們把共產黨的土地革命叫共產) ,因為兵荒馬亂「又一遲疑:」我在金橋銀橋那裡放羊,好像聽見幾聲,好像羊羔子——媽媽——的叫聲。我也沒當回事就回來了。「眾人說:」趕快趕快,也許是玲子,先去找找。「二姥姥拿了倆乾麵子(小米和黃豆碾成麵粉,貼在鍋上蒸熟的餅子。),塞到小老賀手裡說:」一邊吃一邊走,快去看看。」小老賀帶著眾人爬上藍帽子山,走了五七裡路,半晌來到金橋銀橋。小老賀說:」好像是這地方。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三——送福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三——送福 風輕月白老婆就嗚嗚哭說:「別說那喪氣話,咬咬牙就過去了,說不準哪天咱們也能發財。宋名福,看見齊大家有燈光,就對老婆說:」齊大家每年都不過年,今年我看有燈光,鄰鄰居居的,我過去看看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九——火燒郎家溝子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九——火燒郎家溝子作者:風輕月白抗日戰爭勝利了,藍帽子山下的人們沒有高興幾天,國共開始爭奪東北,八路軍搶先一步進入,建立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地主鄉紳們把這場革命叫「共產「。降隊和大團經常來郎家溝子搜查八路軍,都是二姥爺出面應付過去。西南溝有滿洲國偽甲長龐士孝(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六——甲長龐士孝),和二姥爺素不相能,一次,大團去西南溝搜查,問有沒有八路軍,龐士孝說:「來過八路軍,我把他們送到郎家溝子郎惠春家去了。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八——大財迷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八——大財迷原創 月白風輕 詩曰: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忽聽得耳畔有金銀聲,定睛看時,分明石壁上有個縫隙,丁丁的往外掉大錢。大財迷大喜,以為潑天富貴來了,趴在地上向著石縫磕頭。跪著用手去接,轉眼接了一捧。大財迷想,須是回家拿口袋才好。站起身要走,又一轉念,我走後別人來看見,必分我錢財。就順手抓一把青蒿塞在石縫裡,那錢就不再掉。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 之一——藍帽子山上的青蛇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 之一——藍帽子山上的青蛇成婚那天彩霞死活不從,彩霞父用麻繩捆綁著送到郭家,三姑六婆把持著入了洞房,眾人一個不注意,彩霞一頭撞在門框上暈死過去,額頭撞個洞,汩汩的流血。奉訓說:「一切聽先生安排。」秦九說:「你且忍耐,三天後,我帶人來降它。」又如此如此給奉訓交代一番。
  • 故事:聽媽媽講六十年代的三則詭異故事
    聽到這,我問媽媽,姥爺那時候不怕麼?媽媽說我姥爺說他不怕,因為那時候遇到的這事多了去了,有時候晚上回家路上,從橋上走過去的時候,能聽到橋底下好多娃娃在那兒吵吖,鬧吖的,都習以為常了。異事二則:這也是媽媽聽姥爺講他遇到的異事之一哈,上則說過,姥爺是麵粉廠的正式員工,出差是經常的事,每次到家不是半夜,就是凌晨,還有就是在那個年代的人遇到這些事,好像都覺得正常,聽媽媽說,這件事也是姥爺出差回家的路上,路過我們那的大壩,然後看到岸邊上坐了一個披頭散髮,穿著白衣的女子在那掩面哭泣,看不到她的臉,姥爺看到後,依然是點了根煙,悠哉悠哉從那過去,也不好奇去看那女的長什麼樣,為什麼在那哭
  • 坐在打穀場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兒,那些幼時的記憶。
    記憶中幼時的夏天都是在打穀場上度過的,有螢火蟲和滿天的繁星相伴的夜晚,輕羅小扇撲流螢,依偎在媽媽的身邊,聽媽媽講著過去的事情……那是我童年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眨眼間,幾年過去了。江氏以為是磨下空了,趕緊跑過去看。 當她一進磨坊,完全驚呆了!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四——白先生(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四郭玉驚魂甫定,說:「一切聽夫人安排。」夫人便安排一個老成的夥計說:「這事耽擱不得,近日聽說,梁北東地有山東白先生看得好風水,驅邪降妖手段了得,你連夜去走一遭,務必請來。」夥計快馬加鞭而去。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二——保家仙白蛇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 之二——保家仙白蛇她坐在炕上,說著說著突然打個長長的哈欠,神仙便附了體,只見她拉著長聲說:「東西院的人(莊園裡把太姥爺一家叫東西院)聽好了,我是帽子山上的小白龍,我今天是來報恩的,我們今天派了十萬天兵來給你們救火,為什麼大火燒了南又燒北,唯獨留下你家?是因為我們來救的火,不信你們看看你家缸裡還有沒有水,看看滿缸的瓦盆殘片,再看看你家瓦盆少沒少?」
  • 聽公婆講那過去的事情
    周末,去公婆家陪他們倆人聊天兒,老人興致極高,有聲有色地給我和丈夫講過去的事兒聽得我都想穿越到那故事中的過去,親自體驗那些原生態了。首先聽的婆婆講的故事。早些年,多山林的嫩江農村,野生動物非常多,冬天天冷,天亮也晚,貓冬的人們,醒了躺在被窩裡,就能聽到村子周圍說不上哪一個方向傳來的嗚嗚女人哭聲,其實,那不是誰家的女人在哭,而是野狼在嚎叫。所以,誰家的小孩兒一鬧人,只要拿狼一嚇唬準立刻叫停。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四——白先生(下)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四——白先生(下) 且說白先生自從替關東道郭家解了狐魅以後,一時在梁南梁北聲名大振。白先生行走梁南就住義兄郭玉家,行走梁北,就住東地齊家。因為在喀喇沁名頭更響亮,所以住郭家時間為多。郭玉待白先生雖是結義兄弟,卻比親兄弟還親。妻妾子女也不避諱,把白先生當親叔叔看待。
  • 聽我媽媽講她的往事
    前幾天我開車陪我媽媽去縣城買東西,那天她跟我講了好多她年輕時候的故事,有一件事讓我記憶特別的深刻。我媽媽說在她二十歲左右的時候,也是一個喜歡到處玩的小姑娘。有一天她約了兩個好朋友去縣城玩,那時候公共汽車還沒有通到村子裡面。村子離公共汽車的站點大概要走六七裡路的樣子,所以她們年輕的時候也不怎麼去縣城。
  • 原創對話體:聽媽媽講小時候的故事——我怕公雞
    喜寶:「媽媽,蟋蟀會咬人嗎?」媽媽:「呀,真把我問住了,應該是不咬。我小時候捉過那麼多蟋蟀,從來沒有被咬過!」喜寶:「你幫我查查百度唄。」媽媽:「嘿,你還知道查百度。」喜寶:「媽媽,到底咬不咬嘛!」媽媽:「不咬的,不要怕。」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二)
    我媽媽慫恿我舅舅:哥,你立到板凳上,我扶著,把饃籠取下來。我舅舅遵守規矩,膽子也小,不敢,怕被他們的六嬸教訓。我媽媽鼓勵我舅舅:不咋。咱達給六嬸拿了好多白面呢。她要說咱,你甭管,有我呢。兄妹倆吃到了香甜細膩的白面饃,餵飽肚子,又把饃籠掛回原位。六嬸回家發現了,罵了兄妹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