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體制化生活,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太安逸

2020-09-05 呆萌貓仔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農民養牛,把牛從小就拴在一個小木樁上,剛開始小牛就開始努力掙脫這個小木樁,但是發現根本掙脫不了,當牛長大以後,可以掙脫小木樁了,但它並不願意掙脫,它害怕本來大牛可以掙脫小木樁上的繩子吃草的,可牛習慣了,所以就不掙脫了。其實習慣並不是只有牛才有,當人的習慣了被固化了,一樣害怕改變。

我們都看過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裡面的「體制化」是經常出現的一個詞。當我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很多人都對《肖申克救贖》裡面的男主角——安迪印象深刻,再就是囚犯中頗有聲望——瑞德有點深刻,當看到在監獄裡面待了五十年的布魯克出獄不久就自殺了,讓很多人都有所深思,為何他要自殺呢?其實他是被改造了,就如同影片中的瑞德所說「監獄的高牆很奇怪,最初你痛恨它,然後慢慢習慣它,再過久一點兒,你就離不開它了,這就叫被改造。」


今天越安逸,明天越危險

我們會看到周圍人也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有著一份安逸的工作,雖然工資低,但是工作很輕鬆,自己也沒有在業餘時間來提升自己,只想著混日子。過著安逸的日子,拿著死工資,上班就想著下班,下班就想著放假,自己平常不是玩手機就是玩遊戲,再就是玩電腦等等,當自己真正面臨被辭退或者買斷的時候就開始害怕了,害怕自己沒了一個穩定的工作自己以後可以做什麼了,或許是因為他們過得太安逸了,不懂得居安思危吧!

武鋼員工就是典型例子,以前很多武鋼員工都是吃著大鍋飯,很多人都十分羨慕在武鋼工作的人,他們認為武鋼的員工工作穩定,而且對於很多武鋼員工來說,他們認為自己只要在裡面做事就不會丟工作。然而,這幾年武鋼被上海的寶鋼收購了,大部分員工面臨著被裁、買斷、居家休養的局面,很多人不得已只能出來找工作,有些人發現自己根本不能夠適應武鋼以外的工作,而有些人找到工作卻不能夠勝任這份工作,讓他們陷入困擾。

安逸的生活雖然舒服,但也需要居安思危

《左傳·襄公十一年》記載這樣一句話「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即使自己有一個安逸舒服的工作,也需要在業餘時間來提升自己,不論是學什麼、做什麼,對自己有用的一定有用。技多不壓身,有些人趁著業餘時間讀書、學習ps、辦公軟體、寫文章、報考各種類型培訓班,來提升自己,甚至在工作之餘成為了他們的副業,有些人則是趁著工作通過報考各種類型培訓班,考上了各種資格證,便到其他地方工作了。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人都是自我局限,在朋友、親戚身邊可能經常聽到的話是「這個我不擅長」「這個我不知道」「這個以前沒有做過呀」等等,然後就覺得和自己沒什麼關係了,不願意嘗試。其實,很多人需要擺脫安逸,即使自己有著安逸的生活,也需要自我提升,這樣才不會與社會脫節,不會面臨危險。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生命中的奧秘:是該體制化,還是該救贖?
    多年後的今天,《肖申克的救贖》以9.7的高分,位列豆瓣排行榜的第一名,成為當世無可爭議的「無冕之王」。那它為何能夠成為現當代的「無冕之王」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那個時代,走近《肖申克的救贖》,走近安迪,探討其中的奧秘。
  • 《肖申克的救贖》:你還在被體制化嗎?
    這句話想必大家很熟悉,這是多年來在IMDB以及豆瓣網評分雙雙第一《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的話,國內外兩大較權威的網站都給出了這部電影第一名主人公銀行家安迪被冤枉判無期徒刑,關押在肖申克監獄。在這個高牆裡,每個人都不得不接受「體制化」的煉獄,忍受獄卒的殘暴與欺辱,提防其他犯人的欺凌,緘默這裡的一切黑暗與絕望。
  • 《肖申克的救贖》:懷抱希望,逃離體制化「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感到熟悉,它也一度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該電影背後的同名書籍。首先,我想先介紹這部書的作者——史蒂芬·金。作家史蒂芬·金一生最愛「恐怖」,他幾乎只寫「恐怖小說,並以一己之力開創了「社會恐怖小說」這一類型閱讀。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
    我們的運行及管理遵照EF全球統一模式。50年專業英語教育經驗值得信賴,關注英語,關注孩子。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今天跟大家一起重溫的就是電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贖》:在豆瓣電影Top250中排名第一,評分9.7分!
  • 重讀《肖申克的救贖》:大多數在編教師,都在圍牆之內體制化了
    文|汶河先生01 體制化還記得在《肖申克救贖》中,雷德和她們的囚友們那段經典對話嗎?大體意思是:監獄是個奇怪的地方,開始你恨它,之後你會慢慢適應它,最後你將離不開它。我在上大學的那年看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當時年輕的自己那看的是熱血沸騰,工作後又了買史蒂芬.金的書,通過文字重溫了《肖申克的救贖》。可以說電影和書籍高度的吻合,均是經典之作!重新讀完,我在思考一個問題:體制內的教師像不像身處一座無形的「肖申克監獄」呢?
  • 《肖申克的救贖》:自由如風
    —《肖申克的救贖》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時,還太年輕,還不懂什麼叫「三姐妹」,還不理解什麼叫「體制化」,更不明白老布在離開監獄後為什麼要自殺。時隔好幾年再次看這部史詩般的巨作後,我開始漸漸明白體制化對人性的改變,體會到老布最後自殺的迫不得已和無奈。當瑞德說著「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時,我的心不禁跟著也顫抖了一下,那種絕望與無奈讓我對當時的自己有著一種莫名的憐憫和悲哀。
  •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而要說到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部,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肖申克的救贖》,無論是豆瓣還是IMBD榜單,它都一直高居榜首,而據說名演員摩根弗裡曼也正是因為在這部影片中獻聲擔任旁白而成為了被好萊塢公認的&34;。時光荏苒幾近26載,今天我想從個人的角度來為大家重新解讀這部或許再過50年也仍舊會被奉為經典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從高牆下的眾生相,看體制化禁錮下自由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上映於1994年,在次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七項提名卻顆粒無收,但在豆瓣電影TOP250和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電影影迷評選中,多年來卻是穩居第一的寶座。小偷湯米因盜竊入獄,他把安迪妻子被害的真相告訴了他,安迪希望典獄長能幫自己申訴。為了控制安迪,典獄長設計害死了湯米。安迪得知湯米的死訊,從事先挖好的地道逃離,並與隨後假釋的瑞德重逢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灘上。從上流社會的銀行家,成為肖申克監獄裡的階下囚,身份上的巨大反差,尊嚴和自由的喪失,都讓安迪陷入人生的絕境,自由對於他來說,似乎只是&34;。
  •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稱之為救贖?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有罪的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鳥是不能關在籠子裡的,他們的羽毛太漂亮了我們每個人都是血肉之軀,我們有靈魂,當生活給我們加罪時,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掙脫束縛。我們不能因為懦弱而放棄一切有可能重獲自由的機會。
  •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很早英語老師就推薦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但是涉及越獄,似乎與我平時所接受的觀念不一樣。最近抱著練習英語的態度,看了看這部電影。看完後給我很大的震撼。電影的主人公——安迪是一位銀行家,可是卻被冤枉殺害了妻子和她的情人而入獄。故事從這裡開始,他進入了肖申克監獄。瑞德——後來成為安迪好友的犯人,認為這個文質彬彬的書生,會禁受不住監獄的折磨,第一個晚上就會哭泣。
  • 《肖申克的救贖》|一場越獄背後是一種永不妥協的人生態度
    這便是被「體制化」的悲哀之處。2、被體制化背後是「習慣」肖申克監獄也代表著現實社會,而我們都生活在各種無形的高牆之中。生活何嘗不是一場越獄。>體制化無疑是可怕的,當依靠並適應體制化生活時,最終會失去自我,而我們每個人又或多或少的沉浸其中,難以主動脫離。
  •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不同抉擇,很好的解讀了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
    因為安迪走進肖申克大門那一刻,就決定自救,他知道哭鬧無用,只想觀察環境審時度勢;反觀瑞德救贖自己的方式,只剩與人賭煙這樣的無聊趣味。瑞德此時還察覺不到安迪會給肖申克帶來改變,哪怕自己對逃避有著清醒的認識:「起初你討厭它(肖申克監獄),然後你逐漸習慣它,足夠的時間後你開始依賴它,這就是體制化。」
  • 肖申克的救贖次要人物篇
    人生需有意義[救贖之道 就在其中]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影片改編自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 影片以第三人稱瑞德的口吻,講述了一段肖申克監獄的故事,講述了一段救贖的故事。
  • 《肖申克的救贖》因為有希望在,生活在前進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關於人性主題的勵志電影,被評為「美國十大經典影片」之一。然而,安迪並沒有被多舛的命運毀掉,他經過10多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從500碼長的汙糞管道中爬出,重獲自由,在墨西哥海邊過上了自由人的生活
  • 豆瓣9.7《肖申克的救贖》從瑞德的三次假釋,看普通人的救贖之路
    這部電影裡,我最喜歡的角色是摩根·弗裡曼飾演的瑞德,因為他包含了《肖申克的救贖》所講述的救贖之道以及什麼樣的人會被救贖。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了解自己才能走上救贖之路瑞德1927年因謀殺罪被判無期徒刑,長年的監獄生活讓他摸清了肖申克監獄中的門道,找到了能在地獄活的舒服的方法。
  • 《肖申克的救贖》|奧斯卡無緣的它憑什麼是豆瓣電影TOP250第一?
    「,對於這種說法美國教授託馬斯·福斯特在《如何欣賞一部電影》這本書中是這樣舉例的:」不要直接告訴我們,也不要讓其他角色告訴我們某個人對動物很好,以他她並不寬裕的口糧餵流浪狗呈現吧。在劇情呈現思想的方面,《肖申克的救贖》就做的十分不錯。
  • 《肖申克的救贖》排名第一:為什麼只有安迪逃出了肖申克監獄?
    看《肖申克的救贖》時,囚犯瑞德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打一進入監獄,他就不哭不鬧,用了一個月像逛公園般了解並掌握監獄生活的規則後,運用自身的知識和技能,不動聲色地收集越獄所需的工具,最終成為肖申克監獄中唯一成功出逃的犯人。為什麼只有安迪成功逃出了肖申克監獄?首先肯定離不開他自身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及身為銀行家的專業技能。
  • 影壇奇蹟之作:肖申克的救贖
    (二)靈魂的救贖雖然在監獄中安迪失去了身體自由,但是他的靈魂並沒有停止追求自由的腳步。在電影中,有兩個因素限制了囚犯的自由,一個是肖申克監獄,一個是監獄的體制化。肖申克監獄壓抑的環境是物質環境上限制了人們的自由,而監獄的體制化直接從人們的精神與內心上限制了自由。「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 《肖申克的救贖》解析:身陷囹圄,人性對自由的渴望
    前言《肖申克救贖》是導演弗蘭克·德拉邦在1994年的作品,這一年,「肖申克」橫空出世,直到目前依然是影史上評分最高的電影,即便當年錯過了奧斯卡獎,但是這部影片也一直以來都有著很高的評價,雖然當年被阿甘遮住了光芒,不過在我心中他的地位已經超越了前者,每當翻看這部影片時,就會讓我產生無窮的力量感。
  • 《肖申克的救贖》:3個角色,3種人生抉擇,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
    《肖申克的救贖》,一個幾乎沒有女主角、講述一個被冤枉的年輕銀行家通過19年的努力終于越獄成功、重獲自由的故事。為何它能夠長期蟬聯榜首、獲得豆瓣9.7的高評分?該片根據史蒂芬·金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改編而成,由弗蘭克·達拉邦導演,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