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賀歲檔,《流浪地球》的爆火,讓觀眾們看到了國產科幻電影的曙光與希望,19年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與電影同時火起來的,還有劉慈欣的原著小說《流浪地球》,電影《流浪地球》就是改編自這一同名原著。因此也有不少影迷在觀影后有種一覽原著小說的衝動
同時,在電影大火後,製作方也表示,會有後續電影跟進。那麼在這裡我們不妨大膽來猜一下,流浪地球的後幾部應該怎麼拍,拍什麼?
一,流浪地球前傳 剎車時代 側重:災難片
在電影中人們依靠轉向發動機使地球停止了自轉,而這一情節在原著小說中被稱為剎車時代。
剎車時代,人類建造轉向發動機強行停止地球自轉,然後再建造大量的行星發動機以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逃逸時代)
剎車時代註定是個災難時代,強行使地球停止自轉,會引發一系列災難。
首先,慣性方面,由於不是自轉驟停,對人類影響不算很大,但地球公轉不會停,這使得地球將變成兩個極端,面對太陽的一面白晝無夜,散熱困難,溫度急劇上升,特別是直射緯度附近,高溫足可以滅絕大部分生物。背對太陽一面溫度一直下降,冰封一切,到時候那裡或許是企鵝的樂園,但絕不會是人類的家園了。
第二,地質運動災難。隨著地球發動機的建造,人類對地質的破壞是難以想像的,它會引起板塊破裂移動擠壓等,進而引起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一系列次生災害,而這些災害是人類即使躲在地下城也難以避開的(電影裡有相關情節)。
第三,地球磁場消失,「剎車」後,地球磁場消失,大量的宇宙射線和輻射將會「乘虛而入」,直接照射到地球上的生物身上,使大量生物的基因突變,喪屍片既視感。
第四,人禍。災難會使人團結亦可使人瘋狂。此次災難面前首先會有至少兩派鬥爭,飛船派和地球派,精英們大多首選飛船逃離,留下大部分人等死。最終迫於壓力和科學論證,只得選擇帶地球逃離。而地下城食物和空間承載有限,人們只能抽籤決定去留,留下的就意味著死!有誰會甘願這樣去死呢?所以爆發流血衝突在所難免!
在剎車時代要解決的不只是誰去誰留的問題,還有技術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能源問題,地球發動機如此高功耗,電影裡「燒石頭」是理想的方法,人類在能源利用上有必須有重大突破。
此外,在這一時代,人們還必須客服食物短缺和主食轉變,電影裡出現了蚯蚓幹,這地確是移居地下城的最合適的「食物」之一。實際想想,還是挺噁心的,但或許真到那時,我們都會來一句:「哎呀,真香!」
關注我,下期繼續,流浪地球第三部,逃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