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短短兩萬字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一)

2020-09-03 千山飲雪

2019年賀歲檔,《流浪地球》的爆火,讓觀眾們看到了國產科幻電影的曙光與希望,19年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與電影同時火起來的,還有劉慈欣的原著小說《流浪地球》,電影《流浪地球》就是改編自這一同名原著。因此也有不少影迷在觀影后有種一覽原著小說的衝動

同時,在電影大火後,製作方也表示,會有後續電影跟進。那麼在這裡我們不妨大膽來猜一下,流浪地球的後幾部應該怎麼拍,拍什麼?

一,流浪地球前傳 剎車時代 側重:災難片

在電影中人們依靠轉向發動機使地球停止了自轉,而這一情節在原著小說中被稱為剎車時代。

剎車時代,人類建造轉向發動機強行停止地球自轉,然後再建造大量的行星發動機以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逃逸時代)

剎車時代註定是個災難時代,強行使地球停止自轉,會引發一系列災難。

首先,慣性方面,由於不是自轉驟停,對人類影響不算很大,但地球公轉不會停,這使得地球將變成兩個極端,面對太陽的一面白晝無夜,散熱困難,溫度急劇上升,特別是直射緯度附近,高溫足可以滅絕大部分生物。背對太陽一面溫度一直下降,冰封一切,到時候那裡或許是企鵝的樂園,但絕不會是人類的家園了。

第二,地質運動災難。隨著地球發動機的建造,人類對地質的破壞是難以想像的,它會引起板塊破裂移動擠壓等,進而引起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一系列次生災害,而這些災害是人類即使躲在地下城也難以避開的(電影裡有相關情節)。

第三,地球磁場消失,「剎車」後,地球磁場消失,大量的宇宙射線和輻射將會「乘虛而入」,直接照射到地球上的生物身上,使大量生物的基因突變,喪屍片既視感。

第四,人禍。災難會使人團結亦可使人瘋狂。此次災難面前首先會有至少兩派鬥爭,飛船派和地球派,精英們大多首選飛船逃離,留下大部分人等死。最終迫於壓力和科學論證,只得選擇帶地球逃離。而地下城食物和空間承載有限,人們只能抽籤決定去留,留下的就意味著死!有誰會甘願這樣去死呢?所以爆發流血衝突在所難免!

在剎車時代要解決的不只是誰去誰留的問題,還有技術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能源問題,地球發動機如此高功耗,電影裡「燒石頭」是理想的方法,人類在能源利用上有必須有重大突破。

此外,在這一時代,人們還必須客服食物短缺和主食轉變,電影裡出現了蚯蚓幹,這地確是移居地下城的最合適的「食物」之一。實際想想,還是挺噁心的,但或許真到那時,我們都會來一句:「哎呀,真香!」

關注我,下期繼續,流浪地球第三部,逃逸時代!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短兩萬字的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
    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短兩萬字的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二)上回說到了流浪地球之剎車時代,這部分內容,如果打造成電影的話,應該側重的是末日災難片。這裡就來說說原著中的其它片段及如果拍成電影,將是怎樣的故事。
  • 流浪地球:科幻之路的裡程碑之作
    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觀的感受是:太空真美,人類真渺小。劉慈欣的科幻作品,核心特質是將極致空靈的想像力與厚重的現實結合,對人類發展和未來命運始終飽含著深沉的關切。而《流浪地球》是一部關於死亡與希望的電影。對每個人說,死亡是最終極的哲學命題。
  • 《流浪地球—求生之路》:宏大的科幻類桌遊,純正的本土科幻佳作
    作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世紀之作,「小破球」流浪的新故事也一直是大劉書迷和電影影迷們迫切關注的事情。曾經的《流浪地球》在立意上不同於國外個人英雄主義的讚歌。當初為了呈現最好的視覺效果,電影的製作團隊為全片打造了2003個特效鏡頭,每個鏡頭最少改動幾十版,而這背後還有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10000件道具製作、100000延展平米實景搭建,極具匠人精神。
  • 「原創」《流浪地球》的文化淵源
    「流浪地球計劃」,在地表建起無數臺行星發動機,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流浪地球》導演組前後製作了相關設計圖超過3000張,關鍵鏡頭還被還原成一格格的8000多張草圖。3吐槽(1)劇情硬傷(舉例)A男主劉啟(屈楚蕭飾)為什麼跑到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還帶著妹妹?
  • 《流浪地球》的文化淵源 「原創」
    (3)電影的精神內核:對故土,家園的眷戀。在科幻電影中,這樣的情懷被放大到了整個地球上,這也是為什麼要把地球裝上發動機一起帶走的原因。因此科幻題材是中國電影很少涉及的領域,據報導《流浪地球》劇本形成到拍攝完成歷時4年。
  • 《流浪地球》不是裡程,而是起點,「中國科幻」電影該如何定義?
    《流浪地球》改編自劉作家的同名小說,但看過電影和原著的網友都認為,電影只取了原著的一些核心部分,基本上是一個原創故事。就連電影本身亦有《2012》的末世冰冷,《星際穿越》的宇宙奇觀,也有《地心引力》的太空人太空漂流的一幕,所以把所謂的「硬要科學」的東西,做成「硬科學」,有多誇張就多誇張,做出前無古人而後有新貴的東西,沒它,科幻就是科學幻想,隨你怎麼設想
  • 讀劉慈欣《流浪地球》,掩卷後的思考
    看過吳京主演的電影《流浪地球》恢弘大氣的畫面而佩服,也為人類面臨毀滅時,那種敢於犧牲的精神,那種不到不到最後時刻決不放棄的精神而感動。在劉慈欣筆下,當太陽面臨毀滅,人類為自救,在地球一側安裝發動機,將地球化為巨大的諾亞方舟,開啟了四百年的逃離太陽系,前往半人馬座三體世界。電影《流浪地球》講述就是逃離太陽系過程中,地球是被木星吸引而相撞,還是跑脫木星引力的故事。
  • 北歐版《流浪地球》,拍出了我們最怕的未來世界
    19年的春節檔,一部《流浪地球》大爆特爆,不但收穫了國產片的現象級票房,還開啟了中國科幻的元年。《流浪地球》,但它講的卻是跟《流浪地球》完全相反的故事——《安尼亞拉號》電影改編自同名科幻小說《安尼亞拉號》,原著雖然是小眾科幻,但卻來頭不小——原著小說用詩歌寫成,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獎的詩歌小說,被稱作太空版的「浮士德」。
  • 我竟不知道小狼的讀書品味如此獨特 | 流浪地球
    這兩天,我在看《流浪地球》的漫畫。漫畫是忠於原著的,和電影版非常不同。電影版的人物和情節很多都是原創的。我斟酌了一下,原著比電影更難,小狼應該看不了。(漫畫作者的手稿)小狼開始自己一頁一頁的翻書(地球發動機)於是,聯合政府選擇了帶著地球一起逃亡。
  • 《流浪地球》漫畫版:劉慈欣授權,比電影更宏大,結局令人心碎
    2019年初,改編自大劉創作的同名小說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國內上映,電影的呈現方式降低了讀者理解科幻作品的門檻,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都能輕鬆理解電影劇情。電影最終在國內取得46億票房,位列國產影史第三,獲得廣大觀眾一眾好評,更是被譽為「開啟了國產科幻新紀元」。事實上,這部電影只改編自劉慈欣原著小說中的一小部分內容,原著要比電影更宏大、更引人深思。
  • 《流浪地球》:吳京讓中國的科幻片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由郭帆指導,吳京、吳孟達等演員主演的影片。 其故事設定在2075年,由於太陽的急速老化,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生存,因此聯合國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全世界人民共同合作,耗費幾個世代,「大興土木」,人類在地球上裝上12000座行星推進器,並將地球推離太陽系。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劉啟,李一 一等人開始行動。這一去就是17年,劉啟對他是怨恨的。從「流浪地球」計劃啟動的第一天起,劉培強就知道再也回不去了。引爆空間站,就能引燃木星。這是最後一個辦法。
  • 《流浪地球》:去貝加爾湖釣魚嗎?2500年以後那種
    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 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
  • 流浪在地球,科幻所預知的世界
    流浪在地球,小說中提到的地球表面到處是冰雪,所有城市被冰雪所覆蓋。人們所生活的地方在地下城。當看電影時,這些場面所給的震撼遠不及對原著小說中的解讀。流浪在地球,是一種科幻的悲劇。流浪在地球,科幻所預知的世界,一點兒也不好玩。
  • 《流浪地球》後,國產科幻終於又出黑馬!我要第一個安利
    《流浪地球》重映,Sir前兩天說過。評論裡還是能看到影迷們對國產科幻的期望。這事有好有壞。我們火了劉慈欣,火了《流浪地球》,證明目前在文學和電影兩個領域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下一個劉慈欣,下一個《流浪地球》?不一定。但Sir希望,他們至少應該被更多人看到。
  • 《流浪地球》:如果地球真的快要毀滅,你牽掛的人是誰
    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領航員空間站,和國際同胞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
  • 觀《流浪地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今天,我重溫了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被稱為「中國科幻片的裡程碑之作」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人類為了自救提出了「流浪地球」計劃,傾盡全球之力將地球推離太陽系。為了完成這個宏偉的計劃,中國太空人劉培強(吳京飾)在兒子劉啟四歲時候離開,前往國際空間站,跟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的重責。
  • 《三體》之外,劉慈欣最大科幻IP,不是《流浪地球》,而是它…
    說起《三體》,大家一定不會陌生,畢竟這是近年來我國最能拿的出手的科幻作品了,而《流浪地球》的爆火,也是在影視界掀起了一股科幻潮。相信熟悉科幻作品的人都知道,這兩部神作皆是出自劉慈欣之手。大劉確實是個科幻鬼才,但他的實力還遠不止如此,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部大劉的科幻力作,其IP價值不輸《流浪地球》!
  • 幾本不輸於流浪地球的科幻網文,設定腦洞讓人眼前一亮,燃爆了
    擁有無窮計算力的蕭宇開始以一己之力推動科技的發展,不斷發展自己的艦隊,開始在宇宙之中不斷歷險,不斷強大……地球紀元:從第一個文字出現在人類文明之中開始,偉大的人類文明就開始了傳承,並發展出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但這個宇宙不是為了人類而生的,人類文明註定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的挑戰,遭遇到一個又一個的危機。
  • 《流浪地球》:我們都被電影中痴情的劉培強騙了
    ,人類為了生存做出大膽的逃亡計劃:第一步,剎車時代,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飛出太陽系;第三步,流浪時代I,在外太空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流浪時代II,使地球重新自轉,開始減速;第五步,新太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