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裡面多是男人們的爭鬥,但是女人們的鬥爭也不遜色於他們,不得不說有一位很厲害的女人就是靜妃。靜妃是林燮送去宮中給宸妃調理身體的醫女。後來林燮,祁王等被夏江陷害說密謀造反,林氏、祁王和宸妃都因為這個事情不得善終,靜妃還在宮中生活。
靜妃沒有因為逆謀受牽連,而且也沒有有背景的家世,卻還能在宮中生活20年,靜妃絕對是有智慧並且有自己的一套處事之道。
來看看靜妃的外部環境,靜妃沒有強大的娘家背景,在後宮裡面只是一個六品次妃,很容易要人忽視她的存在。但靜妃有一個兒子靖王,雖然靖王是一個不受寵的兒子,但是在皇宮裡面有了兒子也就有了一個依靠。當時赤焰軍案件,靜妃能夠活下來,應該也是念在她為皇家生了兒子的緣故。
可以看見靜妃是一個不被皇帝看在眼裡的妃嬪,兒子也不受皇帝的喜愛,並且沒有有勢力的外戚。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靜妃最後還可以升為一品貴妃,那就來看看她是如何逆襲的呢?
靜妃一出場就顯示了沉著聰慧,靜妃陪被皇后罰去先太后宮中點燭的惠妃時發現宮中要用情絲繞,情絲繞是一種催情藥,這個東西出來就是有人要遇害。惠妃膽小不知道怎麼辦,靜妃安慰惠妃說在宮中明哲保身最好,咱們就當沒聽見吧。但是靜妃並沒有不理,而是通過繡藥包的方式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蒞陽長公主,也因為這個舉動在選駙馬的郡主倖免於難。
因為一個善意的舉動而救了人,靜妃這樣做不是為自己,而是因為善良,不想看見有人被害,用迂迴的方法救人,也不讓自己陷於麻煩,是她的智慧,可見她並不怕事,也足夠沉著,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當靖王對靜妃說自己要奪嫡,靜妃就開始在後宮給兒子做助力了,她深知後宮和前朝是相通的。第一步就是自己要與皇帝拉近關係,但是已經二十多年受皇帝冷落,怎麼才能要皇帝看見自己呢?
靜妃是醫女會很多草藥,所以就要用自己擅長的來引人注目。一日皇帝煩悶在後花園散步時聞見了清新的藥香,皇帝因此來到了靜妃的宮裡。靜妃是笑臉相迎,主動給皇帝疏鬆筋骨,這時候皇帝對靜妃說這些年冷落你了,也不知道拿什麼補償你,但是景炎孝順,你還是有後福的。
接著皇帝說不要景炎外出帶兵了,刀劍無眼,多在京城。如果是一般的嬪妃一定會高興的謝皇帝,但是靜妃說該去還是要去的,景炎作為皇子維護江山也是應盡的職責,如果不讓他去反而覺得不受重視了。這樣一說皇帝一刻覺得景炎心實,與其他的皇子不一樣,另一方面顯示靜妃寬心,什麼都不在乎。
皇帝周圍的人多是為自己爭奪,看得太多了,尤其是皇后和越貴妃都會維護自己的兒子,但是靜妃卻不一樣,不爭,對於皇帝來說是一股清流,很安靜。
如果拿靜妃跟《甄嬛傳》裡面的沈眉莊來說,靜妃就聰明變通,沈眉莊因為皇帝對自己不信任,而對皇帝多加冷淡,即使皇帝有意接近示好,也不給面子。但皇帝就是皇帝不是一個普通的男人,他們都很要面子。
這段對話的信息量很大,最後皇帝問靜妃你覺得譽王怎麼樣呢?靜妃其實是知道什麼意思的,但是她回的是譽王的外表很氣派,臣妾不知道譽王是什麼樣子,知之甚少,但後宮議論說是賢王。這個話一出皇帝就說什麼賢王,無非是人們多議論,哪裡賢了。靜妃接著說,這還不是陛下的愛重,以前太子在朝的時候不也是這樣嗎?就這一句話,說到了皇帝的心裡,皇帝對朝廷多是制衡,太子和譽王就是制衡。
皇帝沒多久就把太子從東宮放出來,與譽王又對立了,這樣做是給靖王掙一些時間,好韜光養晦,助力了景炎奪嫡之路。而且皇帝把靜妃的妃位從嬪位晉升到妃位,真是一舉兩得。僅僅是靠話語就把皇帝的心拿住了,真是厲害。
靜妃不僅聰慧而且還懂得說話,並且用了作為一個女子最有利的武器,那就是溫柔貼心。一個男子面對一個溫柔似水的女子都是很喜歡並且有想要保護的欲望。
不僅靜妃會和皇帝相處,而且也善於調節皇帝和景炎的關係。靜妃生日那天皇帝去靜妃宮中看靜妃,皇帝看見靜妃和景炎母慈子孝的場景很暖心,靜妃給景炎做了各種吃的,說你不能實時來我吃飯,來了就多吃些。
皇帝說景炎近來做的幾件事都不錯,當著你母親的面給你獎賞,景炎想皇帝赦免在嶺南服流役的罪人,皇帝一下就生氣了,覺得景炎是收買人心。這時候靜妃說這位平民是以前臣妾學醫的老師,覺得不忍心看著他老死異鄉,實在是不忍,跟景炎感慨了一下,如果皇上怪罪,那就怪罪我吧。
皇帝立刻臉上開心了,覺得景炎不濫用皇權,很是欣慰。幾句話就化解了父子的矛盾,是很好的調節角色,景炎也沒有之前要皇帝厭惡了,有很大原因是靜妃在給景炎化解矛盾。
前朝皇子們的權勢大小,在後宮妃嬪是可以看得見的,後來太子被廢,越貴妃的貴妃之位也就保不住了,隨著景炎受皇帝賞識逐漸加重,靜妃在後宮也就越受皇后刁難。
靜妃給皇后請安的時候,皇后要惠妃抄佛經,靜妃主動說自己幫惠妃抄,但是皇后說你是醫女出身沒有資格抄佛經。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皇帝意識到越貴妃要降位了,給靜妃再晉升,因為景炎已經是最高級別的親王了,一般都是子憑母貴。靜妃問了一句太子被廢,越貴妃就一定要降嗎,這給皇帝感覺靜妃是一個不在乎地位的人,不會因為權力套路自己,對靜妃很放心,是真心待自己的。
就這樣靜妃成為了貴妃。
不爭就是爭,就很好詮釋靜妃這個人物。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