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各種擇偶標準,甚至爆出「娶妻不娶教師、護士、銀行女」之類的「死規」。那這些職業的女性到底是有什麼缺點嗎?讓那些人如此詬病。
找對象不能找老師,在學校裡上課、教訓學生習慣了,回家還有慣性,遇到事情就會教訓你,你受得了嗎?
找對象不能找醫生護士,天天和各種疾病打交道,倒班的上班導致沒什麼時間精力管家裡,見慣了生死,變得冷漠無情,這你也敢要?
找對象不能找金融的銀行的,每天琢磨的就是如何拉上一筆存款,如何賣掉一筆理財產品,張口就是幾個億,你永遠是她眼裡的窮人。
找對象不能找工科女,木頭一樣的工科生,沒有一點溫柔,不浪漫,愛用公理分析,天天下工地,不著家不管娃。
找對象不能找律師,沒什麼本事,光會耍嘴皮子,黑白顛倒,說破天,為了賺錢啥話都敢說,狡辯是第一名。
找對象不能IT女,每天996,睡覺都在敲代碼,隨時隨地敲代碼,電腦一開誰也不愛,敢碰電腦,打斷狗腿。
找對象不能找公務員,朝九晚五,虛度光陰,到哪都是領導做派,總想著領導全家,不想著日子咋過。
等等等等······
每行每業都有不要娶的道理。
實際上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扭曲心態。
任何一個行業的從業者都會形成一些敏感的習慣,他們的習慣會因為經常投入的工作而固化,這不是僅存於女性職業者中的,是所有職業者中的。人無完人,張嘴就找缺點,其本意就是因為想黑而黑。
而現實中,這些群體的女性都是有獨立的經濟收入,且收入遠高於一般的男性,這些女性的工作能力也都高於一般的男性,加之女性特有的細心,這些群體的女性在日常的工作中效率高,可靠性高,合格率高,是很多庸庸碌碌的男性比不上的。
庸庸碌碌,工作沒成績,地位上不去,收入提不上去,自尊心受到打擊,看到同齡的女性比自己收入高,心理不平衡,甚至嚴重失衡,於是就學會了攻擊對方,試圖以各種黑化的表現去掩蓋女性優秀的一面,好讓自己好過一點,這就是劣根深重。
同樣道理,裝修的不願意給這些行業的東家幹活,實際上是自己學藝不精,想通過抨擊東家的人格來掩蓋自己的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