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報恩的崔秀才,原來是只老狐狸

2020-10-28 歷史挺鬧心

奉天有個姓劉的老先生,很喜歡交友,每天都有人拜訪他。

有一天,一個叫崔元素的人指名點姓,想要拜會他,劉老先生仔細打量他,見他儀表堂堂,一看就是讀書人,便問:「你是哪裡人?」

崔公子回答:「我是山東人,是個秀才,本來想到京城考取功名,無奈屢次落榜,只好在京城住下,前幾年,父母突然病亡,我無言見家鄉父老,聽說劉老先生喜歡交友,最近我生活拮据,只得求老先生賞口飯吃,突然哭了起來。」

劉老先生很同情他,於是便和他交往,經常送他一些錢財來改變他窘困的生活。

從此,崔秀才隔段時間就會來一次,每次來都會伸手要錢,時間長了,劉家的人都看不起他,甚至有討厭他。但是,劉老先生絲毫沒有嫌棄他,每次來都儘量滿足他的要求。

轉眼過了兩年,這兩年中,劉老先生遇到了騙子,家中財產被騙得近大半,為此,他大病一場,為了治病,花光家中所有財產,從此再無人來拜訪他。

又過了三年,劉家的日子窮得叮噹響,家裡的僕人看他實在沒有錢,走的走,躲得躲,最後只剩下一個老僕人,對他忠心耿耿。

到了年終,家裡什麼都沒有。快過年了,全家人穿著破爛的衣服圍著油燈取暖,妻子埋怨他:「到年關了,吃穿一點兒都沒有,你是一家之主,還不想想辦法找點兒吃的喝的,難道讓我們餓死?」

劉老先生有點兒悲哀,無奈的說:「我有什麼辦法?難道讓我去做賊嗎?」

妻子說:「做賊也不錯,至少老婆孩子能吃飽肚子,你何不寫信求助以前的那些好友,讓他們幫你度過這個難關。」

劉老先生想了想說:「幸虧有你提醒,我幾乎忘了這些事。」

於是開始伏筆寫信,然後讓老僕人挨家挨戶送信求助。然而,那些朋友接到信之後,用各種原因搪塞過去,沒有一個願意幫助劉老先生。

劉老先生長嘆一口氣,說:「朋友是天底下最難得的,可事到如今,千呼萬喚也不應承。」

這時,崔秀才來了。進門後,看到劉老先生一家狀況,很是詫異。

他說:「劉老先生,幾年沒見,怎麼變成這樣了?怎麼會窮到如此地步呢?」

劉老先生苦笑著說:「我認為交很多朋友,應該是一輩子的關係,沒想到到今天全都翻臉不認人了,我乃一介書生,現在只能束手待斃了。」

崔秀才說:「先生過於悲觀了,您文採出眾,出去賣字,夫人做些針線活兒,也不至於現在挨餓受凍啊!」

劉老先生說:「這不是我的活法兒,太可恥了,我寧可餓死!凍死!也不會這麼活著。」

崔秀才又說:「既然如此,先生可以投機倒把,學著做點兒生意不可以嗎?」

劉老先生說:「眼睛盯著孔方兄,心中只有蠅頭小利,我從來就看不起,怎麼會去做生意呢?我的志向就是考取功名,吃皇糧。」

崔秀才看他自負清高的樣子,有點兒鬱悶,說:「趙先生的志向我明白了,當官兒不成,也要當官兒,讀書不成也要讀書。掙錢這些事兒你都不願意去辦,這樣吧,這幾年我積攢了8萬大錢可資助你一下,我改日用車給你送來。"

沒過幾天,崔秀才果然用車拉來8萬大錢,送給劉老先生。劉老先生很感動,想要準備一頓飯款待他,崔秀才婉言拒絕就走了。

沒過幾天,崔秀才又提著一個口袋來到劉家。他對劉老先生說:「先生,你最近複習功課了嗎?」

劉老先生無奈地搖搖頭說:「沒有,家裡最近雜事兒太多,實在無心讀書。」

崔秀才對他說:「我也知道8萬大錢不夠你花,不過不要緊,我回了一趟老家,找到父母留給我的一袋兒金子,今天全部送給你,讓你過個好年,希望你發奮讀書。」說完把口袋放在桌子上就走了。

劉老先生有點兒糊塗,不相信口袋裡是金子,忙打開一看,果然都是黃橙橙的純金,大概有三百兩。

從此,崔秀才再也沒來過,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劉老先生更加感動了,他用這筆錢買了新住宅。說來也巧,在新宅的宅基地,在地基裡又挖出兩壇金子。

劉老先生一夜就暴富起來,他認為這一切都是崔秀才帶給他的好運。從此他拒絕再交朋友,對待訪客也是冷若冰霜,整天閉門讀書。

一年後,劉老先生再次參加科舉考試並一舉高中,當上了翰林。好多以前不願意理他的親戚和朋友也都送來禮物對他表示祝賀。

劉老先生嘆息道:「太幸運了,諸位全來了,送給我這麼貴重的禮物,遺憾,單單少了崔秀才一個人,他才真正懂我的朋友啊!」

以前的那些朋友聽了之後,沒有不感到慚愧的,就偷偷離開劉家,劉老先生假裝沒看到。也不去挽留。

突然有一天,有僕人通報,崔秀才來了。

劉老先生大喜,急忙出去迎接,慌亂間連鞋都沒有穿,一瘸一拐一拐地把崔秀才請進來。

劉老先生真誠地對崔秀才說:「近幾年您搬到什麼地方去住了?怎麼好久不來呢?我很是惦記,我要好好的報答您呢!」

崔秀才笑了笑說:「當年我什麼都向你要,您也想要我報答嗎?」

劉老先生說:「我實在沒有這個意思!」

崔秀才又說:「那麼,難道我有這個意思嗎?」說完,倆人哈哈大笑起來。

劉老先生又說:「不知道先生家裡還有什麼人?」

崔秀才回答道:「家裡有好幾十口人呢,先生為什麼要問這個?」

劉老先生說:「我的女兒還沒有出閣呢,給你們將家當媳婦兒,咋樣?」

崔秀才說:「先生的好意我心領了,這可實在不行。」

劉老先生追問:「那是嫌棄我女兒愚鈍配不上你的公子?」

崔秀才支吾了半天說道:「先生,實話告訴你,我並不是人類,而是一隻老狐狸,只因仰慕先生的才華才不遠千裡來結識先生,至於貧困之後的富貴,那是命中注定的,不是我所為,我不過是因人成事而已,現在我倆緣分已盡,今天是來和老友辭別的。」

劉老先生恍然大悟,難過的說:「先生這次走了,當然自有去處,希望別讓我成為打到魚丟了網,捉到了兔子丟了夾子的蠢人啊!」

崔秀才笑了笑說:「我可不是貪功之人,你不必感激我。今後您的前程會很順利。」說完,他就起身告辭了,從此以後再也沒來過,也沒有人再見過他。

果不其然,劉老先生後來果然當了大官,多年之後,他告老還鄉,心裡卻一直非常感激崔秀才的情誼,每逢初一十五,必定燒香上供,至死不變。

參考資料《夜譚隨錄》

文/灰鴿

相關焦點

  • 故事:秀才救老狐狸一命,老狐狸許配女狐給他,保他一生平安
    幾百年前,書生孟南語出外郊遊,忽然看見山上下來一個獵人,肩上扛著獵叉,獵叉上倒掛著幾隻死狐狸。孟南語和獵人打招呼,笑著說:「今天收穫不錯啊!」獵人停下來搭話,說道:「還行吧。」 這時,一隻狐狸忽然抬起頭來哀叫一聲,又無力地垂下了頭。孟南語嚇了一跳,繼而心生憐憫,說道:「還有一隻狐狸沒有死透,怪可憐的,你把它放了吧。」獵人哈哈大笑著說:「真是一個酸腐秀才,哪有獵人放掉獵物的?
  • 故事:樵夫搭救老狐狸,老狐狸報恩,幫他延續香火,中了進士
    這一天,劉大郎進山砍柴,發現兩個年輕人,捉住了一隻老狐狸他們把老狐狸拴在樹上,用鞭子抽打著,逼它繞著樹轉圈。繩子纏滿樹身後,再抽打著它反向轉圈。老狐狸的右後腿受了傷,還在流著血,跑起來一跳一跳的,很是滑稽,逗得兩個年輕人哈哈大笑。 劉大郎駐足,問兩個年輕人,老狐狸是怎麼捉獲的?年輕人得意地說:「我倆閒得無聊,製造了一個鐵夾子,上山捉動物玩。鐵夾子上面夾著半隻雞,這老傢伙嘴饞,上當了。」
  • 故事:他兩度投生到秀才家,先是為了報仇,後是為了報恩
    郎秀才好酒,最羨慕李白鬥酒詩百篇,常常喝得大醉,嬉笑怒罵,玩世不恭。知他者說他滿懷抱負得不到施展,不知他者說他就是一個借酒撒瘋的酸秀才。山頂寺廟裡有一個老和尚法號了塵,是個得道高僧,常常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卻暗藏玄機,與郎秀才交情不錯。郎秀才趕緊上山,把他接到家裡。
  • 故事:銀狐精報恩嫁給窮秀才
    陳秀今年三十,是個窮秀才,除了一肚子酸腐學問,再無別的長處。家裡僅有兩畝薄田,靠年過六旬的老母徐大娘打理。誰曾想,他最近竟娶到一個美嬌娘,名叫白珍,看起來身段柔弱,過門後卻包攬了所有農活。人們無不惋惜感慨,真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
  • 報恩的故事:玉蘭樹報恩
    清香撲鼻的玉蘭花會報恩嗎? 如何報恩呢?  媒體又說,這棵玉蘭樹天生是來報恩的,因為一般的玉蘭樹,大都是高聳入雲,越長越高,以致於採摘玉蘭花極其不易。原來玉蘭樹的花期,大約自每年三月到十一月。  主人說:在玉蘭花開時期,幾乎是全家幾十人總動員,趕在凌晨時分,採摘香氣撲鼻的玉蘭花,然後趁著新鮮嬌嫩之際,及時送到市場批售,而賣花所得,幾乎可以充作一日三餐的開支。
  • 聊齋故事:崔生娶女鬼遇不測,妻子一個舉動讓崔生鍾愛一生
    自從染布坊開起來後,崔衍賺到的錢果然比原來多出很多,這讓他燃起了重振崔家的幻想。通過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染布坊越來越大,他們終於有了自己的染布工,吳氏再也不用任何事都親力親為。經過交談吳氏終於知道為何崔衍會無端冒出納妾的想法,原來崔衍的公子朋友個個都納了妾,有的甚至已經納了兩房,在他們看來男人就應該三妻四妾。崔衍也受到了這種觀念的荼毒,這才有了納妾的想法。吳氏這次不像以往那般順從,她奪門而出,以此表達她的不滿。
  • 聊齋:狐仙為報滅門之仇,挑唆秀才造反稱王,最終秀才九族被誅
    用火點燃,火焰直衝天際,如同一團黑靈芝一樣,焦臭刺鼻,不能近身;只聽到動物哀鳴之聲,十分嘈雜。火滅之後到裡面查看,就看到死了一地的狐狸,焦頭爛額的不計其數。這才明白過來那個老頭就是老狐狸,因為族人被他殺了,來報仇來了。異史氏曰:「夫人擁妻子,閉門科頭,何處得殺?即殺,亦何由族哉?狐之謀亦巧矣。而壤無其種者,雖溉不生;彼其殺狐之殘,方寸已有盜根,故狐得長其萌而施之報。今試執途人而告之曰:『汝為天子!』未有不駭而走者。明明導以族滅之為,而猶樂聽之,妻子為戮,又何足雲?
  • 重讀《知否》才懂:淑蘭留給孫秀才一半嫁妝,完全是為了報復
    導語:重讀《知否》發現,淑蘭留給孫秀才一半嫁妝,遠遠沒有那麼簡單,這是盛家兩位老太太定下的計謀,為的就是替淑蘭出氣,淑蘭的前半輩子,都被這個孫秀才毀了,明明是攀高枝娶了淑蘭,卻從未愛過淑蘭,還明裡暗裡欺負淑蘭,甚至還娶了一位妓女,打了淑蘭,作為「老狐狸」一般的盛家老太太,怎麼可能輕易放過他。
  • 民間故事:秀才狂妄自大,害人害己,終究被判死刑
    李秀才聽他這麼說,心裡想:「這真是一件好事,這房子空置久了,現在我有租可收。」第二天,李家門前來了一輛馬車,由車上下來了很多的人,他們拿了東西往裡面搬。村民們見了很奇怪,心想:「他家的房子不大,怎麼能住這許多人呢?」正在這個時候,李秀才回來了。大家於是上前問他這是怎麼回事。李秀才淡淡地說:「我們把房子租出去一部分,他們今天搬來了。」
  • 拐「老狐狸」出洞,「小狐狸」幹什麼了老狐狸說敗家,小狐狸對嗎
    而且還要求老狐狸陪同,讓我很驚訝,他能讓他出行!後面行程一多半是牙疼感覺,因為老狐狸是一個不愛旅行的人。我看他們父子如何鬥智鬥勇。只負責記錄他們。 小狐狸說:爸爸,你明天陪我去潭柘寺。」 老狐狸說:「你和媽媽去吧,明天我有事。」 小狐狸說:「不行,你要去,你十年都不陪我去玩一次,你也好意思。」
  • 崔三和孫家媳婦
    茶鋪打雜的崔三還沒有就寢,他聽到門外有人敲門,就問:&34;有人答道:&34;崔三一開始以為是東家來了,他就急忙去開門,沒想叫竟然是一個少女,容貌特別美麗。 崔三有點緊張,說:&34;那少女說:&34;崔三一聽,說:&34;我一個人睡不習慣,想和你睡一起,你看咋樣?&34;你一月得的工資也不過千錢,肯定不夠用的。
  • 酒鬼老狐狸
    在我們農村,有個人叫老狐狸,因為愛喝酒,又叫酒鬼老狐狸。因和我們村毗鄰,他老上我們村來,一般都是喝多酒後。身材高大,雙眼迷離,斜著走路,嘴裡罵罵咧咧:我靠,又喝多了。誰敢惹我,你嗎?你嗎?我日你媽的,我殺你全家。每當這個時候,村裡的放學娃都會大聲的喊叫:老狐狸來了,酒鬼老狐狸來了。於是全村人都知道了。
  • 小紅小王,是報恩的紅;小王小紅,是復仇的紅
    小劇場第二個故事關於報恩,一般的套路是一個小妖怪年幼的時候被一個凡人救了,長大了就來報恩,完了又惹出一個又一個來抓妖的人,最後被一條人妖不可相戀分開。最後要麼是那個妖,舍了一身修為變成凡人,要麼是那個凡人憑藉努力,倆人雙雙飛升上仙。
  • 故事:拾柴順手給凍僵的小狐狸搭窩,為報恩,老狐狸保護他一生
    原來大石頭下有一窩小狐狸。由於天氣太冷,小狐狸的窩又很簡陋,幾隻小動物在裡面抱成團,凍得瑟瑟發抖。韓立滿看著小狐狸,小狐狸們也看到了他。這群小狐狸驟然看到生人,自然十分害怕,抖得更厲害了。我是來報恩的。你保護我的孩子,我保你一生平安。」說完,狐狸噌的一下跳起來,不見了。韓立滿嚇得一激靈,睜眼一看,才發覺是個夢。韓立滿也沒往心裡去,轉眼一年過去了,他甚至忘了這件事。有一天,他到井邊打水。提水時一使勁,把井邊的護欄撞斷,然後連人帶扁擔掉到井裡。他絕望地大叫,閉上了雙眼,耳邊呼呼生風——這口井似乎非常深,怎麼也掉不到水面。
  • 小區裡的畫家崔大師也把老胡打了
    老胡醉成一灘,只咕噥出兩個字:「賤貨!」除了光頭劉,另一個帶頭支持找阿混麻煩的是小區裡的畫家崔大師。崔大師年齡和阿混相仿,身塊卻比阿混大很多,把阿混放進他的體內,至少還能餘留三指的空隙,平時對外示人以一身正氣的形象。崔大師擅長國畫,最拿手的梅蘭竹菊,很多人都說他的功力已經爐火純青,即便沒有官方認可的頭銜。
  • 聊齋故事:多事的秀才
    柳氏勸丈夫去廟裡感謝土地公公,但裘秀才不僅不去還對妻子發起了脾氣。柳氏感覺丈夫不可理喻,就不再搭理他,然後又拿著貢品再去代替丈夫感謝土地公公。裘秀才攔住妻子並且把貢品奪了過來,妻子也知道他的秉性,所以也沒有再敢招惹他,轉身出去幹活了。
  • 《知否》原著:劉、向、祁、房、崔媽媽五大忠僕,有善終,有惡報
    最後她的一個兒子考了秀才開了私塾,一個兒子開了好幾家店鋪,還有一個置辦了田產當起了小地主,而她則因為放不下盛老太太,又回到盛府陪伴老太太,只等著什麼時候做不動了,就回鄉抱孫子。05明蘭忠僕崔媽媽崔媽媽原來是盛老太太身邊的老人,明蘭從王氏那裡搬進壽安堂後,盛老太太瞧著明蘭和小桃一個比一個傻,所以便把崔媽媽和丹橘賜給了明蘭。崔媽媽雖然相對其他幾位媽媽沒有那麼突出,可是確實是一心一意為了明蘭著想。
  • 聊齋故事:秀才娶妻
    在很早的時候,有位秀才,三十多歲了還沒有討到老婆,不為別的,只因他找媳婦的要求太苛刻:知書達理,長相漂亮,不要聘禮,每餐飯只吃三粒米。忽然有一天,秀才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到了頭上,這樣的老婆還真的有,而且是「送貨上門」。她長得漂亮,簡直是「絕色」,不要男方分文聘禮,知書達理,一看就是大家閨秀,更神奇的是還不用吃飯,連那每頓的「三粒米」都省下了。
  • 故事:諸城李秀才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18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第三次科考時,李秀才又未中榜。屢屢失敗的李秀才欲要棄筆從田。一晚,李秀才坐於院中。他眼望蒼穹,連連嘆息。後拿起杯盞,一飲而下:「雖有雄心,奈何才華不如他人。考取功名,想來是天方夜譚了!」李秀才自言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