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頭大俠
【作者簡介】石津安,筆名,石頭大俠。1959年出生,1976年下鄉,1978年入伍。歷任戰士、副班長、報導員、營部書記、副指導員、新聞幹事、教導員、宣傳科長、政治部副主任,2001年自主擇業。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
新兵連會完餐,就意味著要結束新兵連的生活,準備下到老兵連分配工作。
我會過餐後臉有點紅。這也許是血液的緣故,只要喝一點酒就容易面紅耳赤,所以我也就索性不喝酒了。
我紅著臉去找排長大哥,商量著下連的事情。
我們是地炮部隊。那時的老編制基本上是三三制,一團三個營,一營三個連,一連三個排,一排三個班。營部當時有個指揮連。團裡有個指揮連,特務連,汽車營。大體就是這麼個編制。
根據我的情況,我們認真地分析了我的優勢和劣勢。
我的優勢,幹什麼比較仔細,比較愛寫點東西,從外表上看像是個文化人,學習精神比較強。忠厚老實,待人誠懇但不冷不熱。
我的劣勢,吃苦精神比較一般,屬於大腦發達,四肢一般。排長大哥還特別提出,說我有點傲氣,不愛搭理人,一定要注意克服。
這一點他說到點上了,從上學,下鄉到新兵連結束,兩大問題一直未能克服,一是傲氣二是比較懶。
分析完我的利弊,我們就琢磨著可能要分的兵種。首先排除了去炊事班當炊事員。後來熟悉了部隊的工作,我認為當時要能分到炊事班應該是不錯的,比較單純。其次是排除了下炮班。炮班當時認為是沒有技術的兵種,比較單一。再次就是營部指揮連了。指揮連下設偵察排,無線排,有線排,炊事班和司機班。炊事班和司機班排除,最次也進無線班。司機都是在部隊幹上一兩年後,從連隊挑選的優秀人員經過篩選考試後才能去的。
我們的分析只不過是個預測,那時很少有走後門的事情。請客送禮的也不多,就更談不上送錢和貴重物品了。
我還趕上了每月津貼6元錢。但那時在部隊除了香皂,牙膏,肥皂等,沒有什麼需要花錢的。買衛生紙還要悄悄的,說只有女兵一個月比男兵多點錢是買衛生紙用的,男兵在當時一般擦屁股都是用報紙。
後來排長大哥又說,下連分派的事是大事,帶我又去找那個班長一起商量商量再定。
蘇式老營房(資料照片)
我們來到那個班長的宿舍。這是一個排住在一個房間的大屋子,全是上下鋪。班長住在裡邊。
我們見到他時,他正在跟別人說話,看我們過來,就讓那個人先走了。
他愛笑,好像總是那麼陽光。他讓我們坐在床上,排長大哥坐在他的床鋪上,我規規矩矩地從他的床鋪底下拿出一個馬扎坐了下來。
排長大哥向他說明了我們的來意,重點是研究關於我下連的問題。
他的看法,只要是不分到炊事班,分到那個班排都無所謂。
他以自己在炮班的經歷給我們兩上了一課。他是1977年入伍的,僅一年時間就入了黨,當上了班長,而且還是連裡重點培養對象,說得透徹一些,就是準備提幹苗子。
我們原來在排長大哥那預測的方案,全部被他打亂了。
照這樣說下去,只要不進炊事班幹什麼都可以。而我分到炊事班幾乎是零。
說了一會分配的事情,又聊了部隊的一些情況,也算是在部隊以後生活的注意事項之類的常識。
論歲數班長比我還小一歲,但他比我早一年入伍,是老兵。蘿蔔長在輩上了。兵老一級壓一級。
我們呆了有半個小時,要走了,他說再坐一會,從床兜裡拿了幾塊糖分著吃了。他還有點存貨,不像排長大哥那裡什麼也沒有。他對我們說,今天他在排裡值班出不去,這個周六晚上,帶我們倆去總機班,總機班班長跟他一年入伍的,也是部隊子弟。
這個消息還是鼓舞人心的。在那閉塞幾乎沒有女人的兵營裡能夠見到女兵,而且是近距離的接觸,在當時是很高的待遇了。女兵在團一級野戰部隊,不是誰想見到就能見到的事情。
按班長的說法,我就是分到炮班也無所謂的。他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排長大哥還是主張我分到指揮連,說是在那裡成長進步快。
實際上都差不多。研究了半天也沒有所以然,分到那也不是「戴帽」下去,還是靠自己努力。
排長大哥是指揮分隊出身,班長是炮班出身。我順其自然吧。
我回到新兵連,河南兵追著我問究竟分到哪裡好,我也舉棋不定。但我還要跟真的似的對他說:分到指揮連最好。
新兵下連(資料照片)
我們終於等到了下連那一天。
起床後沒有出操,每個人都打好了背包,準備好自己的物品,文書打開儲藏室,大家把自己的大包拿出來,吃過早飯就要下連開始兵營新的生活。
一位老兵說過這樣一句話,新兵連是兵營生活的序曲,只有分到了老兵連才是一個兵的生活開始。
早飯是油條大米粥小菜,大家知道是新兵連的最後一頓飯,都吃了不少。唐山兵吃的直打飽嗝。
分配原則基本是新兵在哪個老兵連,就留在哪個連,個別的做調整。所以我跟排長大哥商量的第一方案實現了。炮班是徹底排除了,我留在指揮連。指揮連有偵察排,無線排,有線排,司機班和炊事班。司機班是不可能去的,得在老兵連幹上一年後才能考慮。
吃過早飯,我們背著背包,拎著大包,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我忽然想起了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很顯然我們也是「金榜題名時」吧。
實際上,進炊事班也不是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我們連炊事班長是河北兵,個頭不高,胖乎乎的有點禿頂,總是笑呵呵的。他早就挑好了人。部隊子弟不要,城鎮兵不要,說不能吃苦。他的兩個不要正合了我們的心意。
新兵下連(資料照片)
剩下就是三個排的分布。先是偵察排挑人。挑過之後,是無線排挑人。我想這下肯定能挑上我。這時,新兵連一個幹部在營長面前嘀咕著我的事情。
營長是南方人,中等個頭,胖胖的,大眼睛大耳朵。那個幹部嘀咕的就是我的「殺手鐧」。
在連隊吃飯時,有飯堂讀稿的活動。主要內容是好人好事的表揚,對一切事情的評議。我的特長,幾乎天天吃飯時有我的聲音。大家都叫我文化人。
營長聽那個幹部介紹我之後,反倒笑了一聲,叫我出列。他看了看我說,這麼大個子,是幹有線兵的材料。正好有線排缺個文化人,小夥子好好鍛鍊鍛鍊有發展前途。
營長的一句話,一錘定音了我下連分配到有線排。
我聽說分到有線排,要不是早飯吃油條吃得多,真有可能暈倒。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