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親的半生三十年

2020-08-28 龍鳳爸爸清雲

今天去別墅安裝一塊大玻璃,裝玻璃的地方在三樓,上樓梯時,無意間聽到一對父女在對話,可能是本能地出於好奇,我放慢了腳步想進一步聽他們在談什麼。

聽聲音,女孩約十歲左右,具體對話聽不大清,大概情況是,女孩和她媽媽鬧了點小矛盾,父親來調解矛盾。父親聲音比較大,稍微聽的比較清楚,父親說到:「為什么爸媽給你講的你做不到呢?你看,你要爸爸每星期輔導你寫作業三次,爸爸不是做到了嗎?而你呢。」說完,只聽見女孩嘻嘻哈哈地答到:「你是大人,你當然容易做到。後面還依稀聽到她用各種網絡流行語反駁。」後面兩人又聊了幾句,好像聊的不是很融洽,因為最後我聽到,那父親大聲的吼道:「當年爸爸一無所有,高中畢業拿著兩千塊錢出來闖蕩,現在的所有都是靠爸爸辛苦奮鬥來的。」

是的,我作為一個大學畢業多年,生活的苦酒喝了不少,社會上的腥風血雨也遭遇不少,三十多歲了,可是事業卻仍然沒有多大起色。對這位父親我深表欽佩。他也就四十多左右的樣子,卻很早就買下了這棟別墅,車是寶馬740。對於這樣一個成功人士,卻依然不怨其煩地和女兒嘗試著溝通,為她構建起一個完整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其實這次不經意的偷聽,勾起了我無限的回憶,從小時候到現在,我跟我父親的相處關係,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大概7歲至12歲左右,在我記憶中,父親和藹可親的,從來不打罵我們,對我們三個小孩的教育也是很上心,在外教育我們和人相處要懂禮貌,遇難事要堅強勇敢和堅持。秋收的時候,父親帶我們一起幹農活,他教育我們要吃苦耐勞。總之,10歲之前,我跟父親之間溝通還是比較順暢的,在父親眼裡,我也算比較懂事聽話的孩子。當然在我心中,父親也是高大,顧家,和藹的形象。

其中有一段特別深刻的記憶,那是2000年暑假,老爸在北京開店做門窗,作為候鳥之一的我,小學畢業後也去北京遊玩了一下。說是遊玩,其實生活條件比在家還艱苦,在北京兩個月,就是待在店裡兩個月,偶爾出去幫幹點活。暑假快結束了,叔叔和我準備一起回老家,出發的那一天,老爸把我們送到公交站臺,等了一會,公交車就到了。老爸幫我們把東西搬上車,交待幾句後,就下車了,站在那裡向我們揮手告別。此時,汽車好像開得特別快,父親的身影很快變得模糊起來。想到父親要一個人在這艱苦的條件下,為了整個家庭,辛苦工作,我的眼淚就止不住的留下來。那時畢竟也有十二歲了,怕被叔叔看到,所以眼睛總是往瞥向窗外。

此時,我和父親之間沒有任何矛盾,更多地的是互相體貼和關愛。父親天生愛護孩子,希望給孩子提供更好地條件成長,而我也聽話懂事,不給家裡添麻煩。雖沒什麼矛盾,但父子之間的溝通也是比較淺層的。

第二階段

15歲至22歲時。可能因為父親常年在外地務工,而我學習也比較忙,再加上那時通訊工具少,所以我跟我父親之間的溝通就更少。只有過年時,父親才會從外地回老家,但是在老家的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我們也很少交談,我依然忙著學習,父親也很忙,忙著在村裡打牌和嘮嗑。所以生活和學習遇到什麼問題,也從來不跟他說,只有默默地承受或自己想辦法解決。

尤其是在高中的那幾年,我每天頭疼欲裂,焦慮和強迫症如影隨行,性情大變,開朗、陽光、自信的少年一去不復返,轉而變得弱懦,孤僻,社恐,自卑。也曾向父母訴說過,或許因為這病太容易讓人誤解—病人庸人自擾,又或許他們認為時間一長就慢慢過去了,總之沒有得到他們任何積極的回應。就這樣時間長了,以致到後面,我甚至對父親有種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

第三階段

23歲至現在。畢業後在深圳工作了一年半左右,終究因為身體狀況而不得不放棄程式設計師等腦力工作,只好投靠父親,和他一起從事門窗加工製作的工作,最終我們成為了同事。

大家都無法預料到讀了十三年的書,結果還是跟同村早早出來的同齡人一樣,做著最底層的體力工作。都預想了退休計劃的父親,更是無法接受這樣一個事實。至此,我和老爸生活和工作都捆綁在一起,工作的瑣碎和生活的一地雞毛,都會波濤洶湧的襲來。現在我們雖有大把的時間溝通,但很多因素導致我們依然不能有效溝通。

在這個經濟決定社會地位的年代,父親對我總是有意無意露出藐視的眼神。他脾氣急躁而又固執,凡是都要按照他的意思來行事,一旦有違抗,就會暴跳如雷,所以我們爭吵多過於溝通,在外人面前也絲毫不顧及我面子。

他性格怪異而特立獨行,凡是不喜歡和別人商量,問他話,也是經常不響應,然後多問幾次的話,他又會嫌棄地懟你,所以有時候我很抓狂。但是,對於吃飯夾菜這些瑣事,他從不放過任何機會,他總是會說你,為什麼碗不能放近一點,湯都灑了,夾菜為什麼不夾牢一點,都掉桌上了……等等。就像大話西遊裡的唐僧一樣,嘮叨個不停。

記得鬧得最兇的一次是,我實在受不了他的嘲笑和蔑視,當著他的面,我直接把桌子掀翻。他也不示弱,抄起傢伙就向我砸來,我本能地還擊了。老婆懷著個肚子推開我們,一個不小心坐在地上,萬幸後面沒有大礙。

回想起三十年半生一路走來,從關懷備至的父子情到恍若仇人的關係,可能從各自的角度講,都認為是對方的錯,可是具體錯在哪,誰也講不清楚。只是在我的記憶中,從懂事起從來沒有跟父親平起平坐,和和氣氣的聊過。所以,上述的那對父女,在我眼中,卻是那麼的幸福,她的父親將盡所能地為她保駕護航,直至她羽翼漸豐,能撐起一片天。

最近兩年,自己也結婚生子了,一對可愛的孩子給家庭帶來不一樣的氣氛,家庭關係稍微和諧了許多。父母也好像看到了新的希望,不再那麼對我苛責。我也把精力轉移到,照顧寶寶的身心成長上,漸漸地從父母的對峙和抵抗中脫離出來。仿佛自己又重新回到一個思想獨立的自我,只是這個自我要開始慢慢接過父親的重擔,來撐起這個家。但是,我感覺自己好像是從一個六七歲的小孩突然長大到現在的我。

相關焦點

  • 我和老媽持續三十年的秘密
    原定的家庭聚會上要有祝壽詞,老爸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我。因為計劃有變,加之我偷懶,這祝壽詞就遲遲沒有寫,不過任務總是要完成的,心裡一直記著。幾次提筆,萬語千言,卻又無從下手。之前已經有當總編的妹妹和文採過人的大姐寫過老媽的小傳和故事。
  • 三十年前的秘密
    三十年了,難道她沒出國,難道她不在北京,依她的條件,相貌她應該過得很好很好.......一定有一位高富帥陪在他身邊吧。就這樣猜測著,與京生已經酒過三巡,明成加了玫瑰的微信卻沒給她打電話。 第二天,微信對話框出現了玫瑰的問候語:老同學你好!美女,我以為我們今生無緣再相見了,世界不大,總會再見,回首依舊是昨日,記得當年是前後桌,轉眼已經三十載,都還好吧。
  • 三十年後 阿玲來兮
    而阿玲是我三十多年一直未曾謀面的同學,突然間衣錦還鄉,榮歸故裡,我怎敢不去?之前,我和幾位高中同學曾組織過兩次同學聚會,能通知的都通知到了,「呼啦啦」竟聚集三百來號。至於阿玲,沒人知道她的去處,有人說她出國了,有人說她在廣州,反正沒人聯繫上她,不免有點遺憾。阿玲是我高中的同班同學,我對她印象特深。1977年,我們在文革中首次通過考試去上高中。
  • 《我的前半生》:獨立,是女人的尊嚴和底氣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就是講了一個前半生活得極其失敗的女人,在「被」離婚之後,經過重重壓力,成長起來的故事。這在《我的前半生》裡表現得淋漓盡致,羅子君以為她的婚姻是最完美的,卻在正幸福的時候離婚了,唐晶覺得她和賀涵的感情很穩定,卻沒想到一個疏忽,賀涵就愛上了她的閨蜜。
  • 三十年前的車站 時光隧道
    風吹時節因為疫情,今年高考延遲了一個月,正好跟三十年前高考的日期,一樣了。八十年代末那個七月,我收到了北京高等學府的錄取通知書。爸媽高興地去省城西安,給我買大學生的大學生優惠火車票。回家後,爸媽說,在學生售票窗口碰見了一個女學生買票,一問,碰巧她是和我一個大學的同學。媽當時就給人家囑託,請人家方便照顧我。
  • 一個坐牢的父親,有資格對女兒教育嗎?這讓他想起三十年前的舊事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女兒那時才五歲女兒還不大會寫字,我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她,終於歪歪扭扭地寫好寄了。 不久收到回信,說經查是某某同志。那名字我沒記住,可能該信也沒保留。後來此事就忘記了,似乎寫過感謝信,心就安了。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又忽然想起來了。 既想起來,不禁有些後怕。世界上許多事故的避免,是由看似普通的一個個環節組成的,只是由於事故沒有發生,我們便看不出這些環節的珍貴罷了。
  • 父親的魚塘,毀了我半生
    秋風颯颯,父親的魚塘水波漣漣,水光閃閃,水裡卻只有些許野生的不知名小魚,早已荒廢多年了。 九十年代初,當我還是小學生時,父親是鎮上炙手可熱的大人物,鎮上唯一建築公司的總經理,開著吉普車、手執大哥大、還是黨員標兵、遠近聞名的萬元戶、和鎮長交朋結友,小鎮上無人不知曉其赫赫有名的綽號,仿佛父親跺兩下腳,地皮都會震幾下,一時風光無限啊!
  • 三十個口罩和兩斤豬肉
    強子從村長手中接過三十個口罩和兩斤豬肉似有千斤重,張了張嘴,終究沒有說出「謝謝」二字,他恨不能扇自己兩耳光,自己真不是個人,如果時間能倒流,他決不會那樣了。二十年前,強子家在村裡算是富裕,蓋了兩層小洋樓,買了小車,雖不是寶馬奔馳,但至少是村裡的第一輛小車,大家圍觀了好久,挺是羨慕。
  • 我和我的前半生(流水帳)
    1985年,秋,我降臨到了這個世界。178天後媽媽和爸爸離婚了(什麼原因我不清楚,他們也沒用告訴我)。1987年冬天,我兩歲剛過,令人介紹,爸爸給我娶了後媽,還帶了個小妹妹。1988年,我三歲,姑姑帶我。1989年,我四歲,奶奶帶我。
  • 等了三十年的姻緣
    王生知道這少女必定不是人,然而對少女很滿意很喜歡,也來不及多問就和她接著親熱起來。少女好像受不了了,說:「你這麼狂暴,別怪人不敢告訴你啊。」  王生這才詢問女子身份。女子答道:「我叫伍秋月。先父是名儒,精通易理(算卦)。他非常疼愛我,卻又說我壽命不長,所以沒有許人。
  • 《我的前半生》原著:子君成功二婚靠賀涵和運氣?這麼想就錯了
    馬伊琍靠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這篇文章,就是帶你回到亦舒的小說原著《我的前半生》,一探子君的真實故事。翟有道沉默而有才華,是個讓洋人老闆和史涓生都心生讚嘆的男人。於是社會上又開始流傳起子君的傳奇:三十多歲的離婚女子竟然又尋得金龜婿。
  • 17歲放牛娃山上放牛,誤入時光隧道,三十年後居然回來了
    於青雲是河北一個山村的孩子,青雲的名字是他父親取的,父親希望青雲能夠平步青雲走出這個山村。於青雲的家住在和山西搭界的深山裡,家裡的條件很苦,甚至連飯都吃不上。對方回,我就是我,我就在這。於青雲大罵,別逗老子,小心老子過去揍你。對方回,你往前走99步就看到我了。你來呀17歲,叛逆的年紀,也是爭強好勝的年紀,於青雲在山村裡是孩子王,當然天不怕地不怕。於是他向前走,一邊走一邊數著步子。等到98步的時候也沒看到任何一個人,於是他罵道,你個王八蛋,你要是叫我看見你了我非揍你。
  • 三十年前的秘密——懷念我的親家公
    敬請關注:古都名苑,隱藏三十年的秘密……三十年前的秘密——懷念我的親家公 文/趙有成 親家公昨天走了,今天火化,明天下葬!我得去把親家公送送—— 說是親家公,其實是我侄子他丈家爸。他今年八十七歲,善終!我親家公給我講這個故事是我侄子結婚的頭一年我村過古會,我大哥讓我陪親家公喝酒,親家公飲到高興時,多眠了幾口,故事就倒了出來。這個謎在我肚子裡藏了近三十年,今天他不在人世了,我就把這個秘密公布於眾。
  • 三十年前,我成為了一名中專生
    那一年,我初中畢業,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地區中專學校,也就是當年赫赫有名的「農校」。從農校畢業的校友,有的人已經混到了局長大崗位,也有好幾個處級幹部了。能夠在這樣的學校求學,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拿到錄取通知書那天,父親在門口放了一掛鞭炮,也就是告訴全村人,我們家裡也有人要「跳出農門」了,以後就是有「鐵飯碗」的人了。
  • 借君三十年,繁華萬裡好江山-張居正
    不過英俊的容貌帶給丞相的是完美之上的更加完美到不真實的「人設」,和傳說中面貌醜陋的妻子「黃月英」一生相守,不曾有其他女人,不管是兩千年前,還是現代,位高權重至此,這樣的可貴品質,能有幾人?諸葛亮與張居正最大的相似之處在於他們都是「輔佐幼主」的「託孤重臣」,劉禪尊稱諸葛亮為「相父」,將國事全權委以諸葛亮,對於劉禪而言,諸葛亮確實就是父親一般的存在,沒有人比相父更有能力、更靠得住了。
  • 我的前半生:凌玲對陳俊生說的一句話,扯下全體「小三」的遮羞布
    導語:《我的前半生》裡突出了許多婚姻、愛情、倫理裡的尖銳問題。劇中的凌玲,一度作為熒幕上小三的代表,當年也算是走到了峰頂浪尖。凌玲在一次爭吵的時候,激憤之餘說的一句話,可謂真正撤下了天下所有小三的遮羞布了。
  • 《我的前半生》:婚姻不幸的女人怎麼活?羅子君的做法值得借鑑
    最後,她在事業和愛情上獲得了幸福和美滿的故事。由馬伊琍、袁泉等主演電視版《我的前半生》播出後便大火。而亦舒的《我的前半生》不僅僅是愛情小說,她主要是想通過小說:表達女人依靠丈夫有可能身價百倍,但一旦離開丈夫,就會頓時會被打回原形,所以女人無論何時,能依靠的永遠都是自己。而唐晶這個人物正是她想展示的獨立新時代女性。
  • 亦舒:《我的前半生》結局不是「爛尾」,而是別出心裁,原因有三
    白光和羅子群夫婦離不了合不攏,貧賤夫妻百事哀演繹的淋漓盡致。老卓和洛洛互有愛意卻生錯了年代,若是彼此年齡相仿該有多好。……《我的前半生》有一個算一個沒有一個人稱心如意,與美好嚮往的合家歡題材相比這部戲扎紮實實「爛尾」,是小說作者亦舒的有意而為之,還是另有隱情呢?
  • 三十年前,那個未婚生子的川妹子怎麼樣了?
    三十年前,一家棉紡廠,出過一個不小的新聞,黃花閨女雯雯當天晚上還在上班,結果半夜肚子疼,到醫務室往床上一躺,醫生說;「還檢查什麼,趕快往醫院送,這是馬上要生了!」當時送她去的工友們都蒙圈了。孩子的父親?就是那個一直坐在椅子上,一聲不吭的小夥子?他五短身材,頭髮亂得像個雞窩,皮膚黑得就像被瀝青抹了一把,黑光鋥亮,五官就像是造物主打瞌睡時的產物,眼睛眯縫著好像永遠都睜不開,酒糟鼻,厚嘴唇。任誰都不會想到,他會是孩子的父親?聽說,是一個吊兒郎當的混混,真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讓人失望透頂、大跌眼鏡。
  • 《我的前半生》?明明是爸爸去哪了。
    一開始,我以為《我的前半生》閨蜜一起鬥小三,原來是閨蜜變小三,現在想來,其實是爸爸去哪啦?羅子君、羅子了群的爸爸去哪了?白光的爸爸去哪了?平兒、凌玲的兒子的爸爸去哪了?好像,唐晶、賀函也鮮少提起自己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