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資,在古代值多少兩銀子

2020-08-28 徐伯鴻



古代每月賺一兩銀子,十年就能買房?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硬核讀書會(ID:hardcorereadingclub),作者:楊津濤(本文系硬核讀書會x網易新人文浪潮計劃原創內容),頭圖來自:《我愛我家》劇照截圖


《水滸傳》裡,魯智深、史進、李忠三人在酒店裡閒聊,看到賣唱的金家父女。魯智深可憐他們,自己「去身邊摸出五兩來銀子」後,又對史、李二人說:「借些與俺。」


史進二話不說,「去包裹裡取出一錠十兩銀子」;李忠則摳摳搜搜地「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


「魯提轄看了,見少,便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


小小一幕,便把明朝不同階層的經濟狀況展現得一清二楚(《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北宋,但社會風貌反映的是作者生活的晚明)。


表面上看,史進豪爽,李忠小氣,高下立判。但史進家是大財主,出逃時帶了全部家當,十兩銀子不算什麼。


魯智深是中級軍官,五兩銀子也算是將近一半的月薪呢。


李忠呢,是一個打把式賣藝的平頭百姓,這二兩銀子沒準兒就是他十天半月的辛苦錢,白銀不好賺啊。


邱永志《「白銀時代」的落地:明代貨幣白銀化與銀錢並行格局的形成》,採取綜合性的貨幣史框架,分析了明代貨幣白銀化形成的歷史基礎、體制促因、展開過程和格局奠定等問題,力圖從長時段角度揭示鈔、錢、銀的變位與「白銀時代」曲折落地的問題。/豆瓣


一、白銀戰勝紙幣


白銀在晚唐初露貨幣化苗頭,到北宋成為一種通用的定價參照物,主要被用於帝王賞賜、政府開支、百姓課稅,以及對官員的賄賂。


僅就賄賂而言,很容易看到白銀的優勢。試想,你要賄賂一個官員,是推著一車銅錢好呢,還是懷揣一袋銀錠好呢?前者招搖過市,估計不是膽大包天的官員還真不敢收。


同樣,在還沒有產生錢莊的時代,一個北京的商人帶十萬貫錢到廣州做生意,真是無法想像的艱辛旅程。市場呼喚一種體積小、價值大,又不輕易貶值的貨幣,從宋朝起開採量就大增的白銀,自然脫穎而出。


白銀也有「賄賂官員」的功能。/《九品芝麻官》截圖


朱元璋當皇帝後,將北宋政府的用銀方法全部繼承,但不準民間流通,大力推廣所謂「大明寶鈔」。老百姓不是傻子,他們不會相信一張紙上寫「一貫」,就真把它當一千個銅錢。


在流通中,「一貫」的紙幣,實際購買力通常不足面值的一半。


明朝中葉,紙幣信用徹底破產,到了「新鈔一貫,時估不過十錢,舊鈔僅一二錢」的地步,以至於「積之市肆,過者不顧」。以集權著稱的帝國政府,也不得不向經濟規律低頭。


正統元年(1436),剛剛即位的明英宗,或許是出於收買人心的目的,宣布廢除祖宗之法——禁銀令。從此以後,白銀成了市場上的主幣,銅錢、紙幣降為輔幣。


黃仁宇《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對十六世紀中國明代的財政與稅收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二、一兩銀子合多少人民幣


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樣,作為貨幣的白銀,主要被鑄成「元寶」。元寶上刻有產地、重量、經手官吏、工匠姓名等,通常能有五六十字。


船形元寶便於纏在腰間,使「腰纏萬貫」的說法成為可能,如果真在腰上纏一萬貫銅錢,土豪也得累死。最為常見的50兩元寶,面額太大,平時交易只用《水滸傳》中好漢買酒的「散碎銀子」。


銀錠上傳達的信息非常重要,因市場上流通的元寶都是合金,含銀量不同。如清朝北京有松江銀,上海有二七寶銀,長沙有用項銀……全國約有100 多種銀錠。


後為方便流通,康熙時規定了作為單位的「虛兩銀」—— 紋銀,純度為935.374‰。還需要說明的是,所謂「一兩」在各地的重量也不同。通常而言,明清時一兩銀子重37.3 克。


在銀元進入中國前,想要花銀子,得先驗成色,再稱重量。花起來也很複雜,破整的時候,商人們還要用大剪子剪,用小秤稱過。


將白銀換算成人民幣,通常是以米價為中介。不同時期,各個地區的米價差異頗大。


黃冕堂《中國歷代物價問題考述》中搜集的數據顯示,一石米的價格,明朝從兩三錢到一兩,清朝從五六錢到二三兩,都很常見。


明清時期1 石約合0.1 立方米,1 立方米大米約為800 千克,現在全國米價大致5 元/ 千克。如果用嘉靖年間均值0.8 兩/ 石、乾隆年間均值1.5 兩/ 石的米價來分別計算,一兩白銀在嘉靖時相當於500 元,在乾隆時相當於267 元。


這幾百年間白銀購買力跌了幾乎一半,這是隆慶開海後,南美、日本的白銀源源不斷輸入導致的。


《中國歷代物價問題考述》/黃冕堂 著/齊魯書社/2008-1


三、社會中上層的高薪


在古代,官員是高收入階層。以清朝來說,官員的俸祿包括白銀和大米,其中一品文官年俸是白銀180兩,九品文官年俸是白銀33 兩。


雍正以後,官員有「養廉銀」這一合法津貼,通常是俸祿的幾倍,乃至幾十倍。


拿「七品知縣」來說,他們的年俸是白銀45兩加大米22.5石,約合白銀80 兩。而一個知縣每年的養廉銀有600兩~2000 兩。


依照張仲禮《中國紳士的收入》一書所說,加上附加稅「火耗」等,一個知縣的年收入有白銀3 萬多兩。但這些收入很多都要用於賄賂上級,真正到手也所剩無幾。


讀書人就是當不了官,一做教書先生,工資也相當可觀。大學者到書院去做「山長」,通常一年有幾百兩收入。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後,重建了南京的鐘山書院,給予山長的待遇是年薪984 兩白銀,包括正式工資、夥食補貼,以及過節費。


曾小萍在《州縣官的銀兩》一書中深入解讀了清代「火耗歸公」財政改革的成與敗。


晚清山西士紳劉大鵬的東家也很不錯,給他開了白銀100 兩的豐厚報酬,還為他配了一個僕人。但劉大鵬並不將教書視為理想工作,自言「為餬口計耳」。


其實劉大鵬比另一個同行朋友幸運多了,那個朋友一年教五六個學生,一人交「束脩」1600 文,加在一起不過白銀10 兩左右,每個月僅靠一兩白銀養家。


清朝徽州的生員詹元相,除塾師工作外,主要投資土地當地主。如康熙四十四年(1705),詹元相「支銀四兩五錢,買賢生弟樓下埞田租六秤,田皮一秤」,第二年他再將「莊基山田皮五秤」租出去,得銀「一兩九錢五分」。


詹元相至少有11 塊這樣的土地。所謂「一秤田」,即能生產一秤(9~15 千克不等)糧食的土地。詹元相的土地名義上能有幾十兩收入,但實際很難如數拿到,因為佃農時常有抗租行為,經常還得打官司收錢。


作者在汗牛充棟的明代史料中﹐挑選出五份史料﹐全面評估明朝在1531-1602年間北方邊防部隊的兵力(士兵及牲口數目)﹑糧餉以及中央白銀撥款以倍數劇增的情形。/豆瓣


四、平頭百姓的辛苦錢


那麼耕種詹元相土地的佃農,一年忙忙碌碌,到頭來能有多少回報呢?


江南土地分散,沒有什麼大地主,「自種租田三五畝」的情況很普遍。對生產所得,佃農與地主通常是對半分。少數情況下,有的佃農能獲得全部收成的80%,有的僅能拿到15%,這是由佃戶掌握生產資料的多少決定的。


如果佃戶的農具、耕牛、種子都借自地主,又怎麼好意思在年終時多分稻穀?


詹元相的「莊基山田皮」既收1.95 兩白銀的租金,那租戶所得也大致相當。這個租戶顯然不會一年僅種這麼一小塊土地。


張履祥《補農書》說「上農夫一人止能治十畝」,而徽州畝產糧食328 斤,一個農民年產3280 斤,自己落一半,約10 石,合白銀15 兩。這還不算家庭中的婦女們通過織布等副業獲得的收入。


《大明王朝1566》劇照。


種經濟作物來錢快,古人也懂。福建南靖縣的邱雙租種了一塊甘蔗地,一年租金為白銀2.4 兩。收穫的甘蔗後來賣了番銀17元,大約合白銀14 兩。這麼一算,邱雙的地租不過是收成的17%。平均下來,一兩白銀恰是邱雙每月的收入。


在紳士、自耕農以外,明清兩朝還有工資日結、月結的短工,一幹一年的長工。


清朝時,東三省禁止內地移民,人口較少,用工成本最高,通常一年需白銀9~15 兩。


內地工資以經濟發達的江浙地區為最高,平均一年6~8 兩,陝西、山東、湖北等大多數地區為4~6 兩,待遇最差的是甘肅、廣西、貴州,一個長工幹一年只能得到1~3兩。


這就是說,清朝一個長工要賺一兩白銀,最少要一個月,最多幾乎一年。


短工雜役的薪水比長工多不少。萬曆年間,宛平縣縣令沈榜的《宛署雜記》記錄了縣政府的收支。他說,僱用沒有技術的雜役,比如「打掃夫、短夫」,日薪是白銀0.03~0.04 兩;有技術的,如「油漆匠、裝訂匠」, 能有0.05~0.07 兩的日薪。


至於醫生,西門慶家請大夫看病,少則給白銀二錢,多則有三五兩。看來醫生在什麼時代都是高收入者。


明清時普通工人的平均月薪都在一兩白銀左右,但因白銀實際購買力發生變化,清朝工人的生活水準較明朝有所下降。


晚明江南地區的商業文明一度很發達。/卜正民《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卜正民 》


五、衣食住行真不貴


錢是掙了,一兩銀子能做些什麼呢?一生用度,無非衣食住行,侯會在《食貨金瓶梅》裡搜羅了不少實例,展示了晚明社會的生活百態。


先說「衣」。《金瓶梅》裡的常峙節窮困潦倒時,西門慶資助了他一筆銀子。常峙節給妻子買「一領青杭絹女襖、一條綠綢裙子、月白雲綢衫兒、紅綾襖子兒、白綢子裙兒」,為自己買「鵝黃綾襖子、丁香色綢直身兒」,這7 件私人定製服裝,再加上「幾件布草衣服」,一共花去「 六兩五錢銀子」。


對於這次消費,常峙節老婆說:「雖沒的便宜,卻直這些銀子。」這麼算下來的話,一件比較好的衣服,大約也要1 兩銀子,也就是今天的500 元。《金瓶梅》中真正昂貴的衣服,還要數李瓶兒那件貂鼠皮襖,值白銀60 兩,也就是3 萬元人民幣。


古人買件好衣服也得花不少銀子。/水滸傳截圖


再說「食」。《宛署雜記》中記錄說,豬肉每斤白銀0.02 兩,牛羊肉每斤0.015 兩,一隻活雞0.04 兩,5斤重大鯉魚0.1 兩,燒酒每瓶0.05 兩等。當時1 斤約相當於600 克。


在這種物價標準下,《金瓶梅》裡下飯館都極便宜。侯林兒與陳敬濟在酒館裡點了「四盤四碟,兩大坐壺時興橄欖酒」,以及「兩三碗溫面」,總共花了「一錢三分半銀子」,也就是0.135 兩白銀,不到100 塊人民幣。


再說「住」。房子讓當代人操碎了心,在古代卻不是個事。網上曾流傳一個段子,說賣炊餅的武大郎都住得起兩層小樓。其實真相是,潘金蓮把釵子賣了十幾兩銀子,「典」下了「縣門前樓上下兩層四間房屋居住,第二層是樓,兩個小小院落,甚是乾淨」。


所謂「典」,就是從房主那裡獲得使用權,房主保留產權,可在一定期限內贖回房產。雖不是買,但幾千塊就能在縣城裡幾乎無限期地住上獨立小樓房,那是相當划算。


巫仁恕的《優遊坊廂》以消費為切入點,以江南城市為案例,探討明清城市內休閒消費活動如何改變了城市的空間結構,進而分析其背後所反映的社會關係與權力糾結。/豆瓣


那時的「商品房」也不會讓工薪階層望而生畏。西門慶幫常峙節買的「前後四間」房,只花白銀35 兩。用明朝工人每月1 兩的平均工資算,節衣縮食幾年,也能全款買房了。當然了,陽穀只是山東一個小縣城,房價相對京城這樣的大都市,一定是便宜不少的。


最後說「行」。轎子是老爺們出行的必備行頭,潘姥姥到西門慶家給潘金蓮賀壽時,租了一頂轎子。潘姥姥進門找女兒要6分銀子,付轎子錢。


潘金蓮聽了怒道:「我那得銀子來?人家來,不帶轎子錢兒走!」吵吵半天,最後孟玉樓「向袖中拿出一錢銀子來」,才把轎夫打發走。潘金蓮還不肯罷休,數落老娘:「你沒轎子錢,誰教你來了?」


其實6 分銀子不過30塊人民幣,明朝「打的」實在不貴。


森正夫《明代江南土地制度研究》論述了14—18世紀江南官田的形成、變化、消亡的過程。/豆瓣


六、古人消費多奢侈?


當然,古人也有娛樂生活。


明末大臣陸文衡在他的《嗇庵隨筆》裡說,萬曆年間,藝人演一場才「一兩零八分」,後「漸加至三四兩、五六兩」。有一次,陸文衡請人搭臺唱戲,已經是「價至十二兩」,如果有女藝人參演,要另加「纏頭之費」。折算成人民幣,6000 多元就能請幾個小明星到家裡開演唱會。


如果僱人唱不過癮,還能把人直接買到家裡來,想什麼時候聽就什麼時候聽。


潘金蓮9 歲時被賣到王招宣府裡,十二三歲就會「描眉畫眼,傅粉施朱,品竹彈絲,女工針指」。要買這麼一個才藝雙全的少女,只要30 兩銀子。在大明朝,15000 元就能領一個「潘金蓮」級別的美少女回家。


《水滸傳》中,潘金蓮登場的一幕。


在古人所有消費中,買官恐怕是最貴的。《紅樓夢》裡,寧國府的賈珍想給兒子賈蓉「捐個前程」,拿1200 兩銀子賄賂太監戴權,買了「五品龍禁尉」。


戴公公與賈家關係向來不錯,這還是友情價,那「襄陽侯的兄弟」花了1500 兩銀子才當上同樣的官。書中交代,這「龍禁尉」共有「三百員」,是個不大不小的虛職,月薪一兩的老百姓如果要買,得不吃不喝一百年。


在流通白銀的明清時期,城市中的一個普通人大約每月能賺到一兩銀子,可以買大約100 千克大米或25 千克豬肉,或者一件私人定製時裝。在一個普通城市,省吃儉用存上十年八年銀子,也能買房,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硬核讀書會(ID:hardcorereadingclub),作者:楊津濤(本文系硬核讀書會x網易新人文浪潮計劃原創內容)

原文連結:https://www.huxiu.com/article/375586.html

相關焦點

  • 你的朋友值多少錢呢?
    我們自從上一年畢業,就沒再見過面了,這次你來北京我請你吃飯啊。」我和小萌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著,聊了很多,我順便還幫她做了遊玩攻略。第一天要去故宮,頤和園。第二天要去長城……小萌也在認真的聽著,又突然說話。
  •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王夫人為何豪甩100兩銀子?
    縱賞銀子,不過一百兩金子,才值了一千兩銀子。」,那麼王夫人的輩分和地位都低於賈母,所以送給劉姥姥的銀子就應該比賈母低一些,所以給一百兩是比較合適,也很能顯示王夫人的身份和地位。如果沒有賈母給的東西的參照物價格,那麼王夫人很有可能給不了那麼多的銀子,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這個一百兩銀子的禮節還是遠遠超出了劉姥姥身份的所應該得到賞賜。
  •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命就只值十兩銀子
    人命有時候是很不值錢的,這取決於你當時所處的環境和你的身份。林衝有很多跟別人類似的經歷。你這廝可知在東京做出事來,見我還是大刺刺的。我看這賊配軍滿臉都是餓文,一世也不發跡。打不死、拷不殺的頑囚,你這把賊骨頭好歹落在我手裡,教你粉身碎骨,少間叫你便見功效。」給了銀子以後,(差撥)看著林衝笑道:「林教頭,我也聞你的好名字,端的是個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雖然目下暫時受苦,久後必然發跡。
  • 看看他的職務,你就明白了
    銀子也不是一兩一兩的碎銀子,而是一錠一錠的整銀子。起步就是5兩。刺配江州時,宋江還是個戴罪之身,出手就給了薛永5兩銀子。薛永是什麼人?街頭賣藝的。清朝時,縣令一年的俸祿才45兩銀子,5兩銀子,相當於縣令一個半月的工資。
  • 平兒:劉姥姥,太太給你100兩銀子,以後別再投親靠友了
    平兒:劉姥姥,太太給你100兩銀子,以後別再投親靠友了這個時候平兒幫劉姥姥收拾帶走的東西,其中有王夫人的100兩銀子,這份禮金足夠劉姥姥一家子生活的。只是平兒在轉述王夫人的話時,婉轉地告訴她以後不要再來了,想來劉姥姥也是聽懂了王夫人的這層意思,一直到八十回結束劉姥姥沒有再來榮國府。這一包是八兩銀子。這都是我們奶奶給的。
  • 武松出家六合寺被賜10萬貫,這10萬貫相當於多少人民幣?你不信
    武松出家六合寺被賜10萬貫,這10萬貫相當於多少人民幣?說了你別不信!「武松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他武藝高強。不僅能一人打虎,而且在梁山上也是名列前茅。他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他對腐敗政權、貪官汙吏認識深刻,不抱幻想。」
  • 書生借宿時得知女主人一個秘密,賺了100兩銀子,惹上殺身之禍
    董書生啞然失笑,說:我不是你的好姐姐。到了寺廟,董書生把扇子給了高僧看,和尚一見扇子立刻明白了什麼事,支開所有人,下跪求饒,送了董書生一個包袱,他回家打開一看,裡面有100兩銀子。生起,取几上扇視之,其上有《小倉山房寄粱山舟侍講》一詩,款稱「某大和尚慧鑑」,蓋即山舟先生所書也。心竊喜。次日早起,易衣冠,袖其扇出錢塘門。往來湖上,詢其人,知某和尚為昭慶主席僧。
  • 故事:情感故事:愛值多少錢
    這次應聘韓文是做了精心準備的,他正琢磨李菲會問些什麼問題,一個剛剛面試過的老兄氣憤地回到休息室,對韓文等人說:「這人真他媽有病,聘總經理又不是找情人,我剛回答了一句她就把我打發了,告訴各位,她提的問題是——愛值多少錢!」  這個問題實在出乎大家的意料,韓文心裡也直打鼓。
  • 晴雯工作六年能留下二三百兩銀子的遺產,襲人為什麼月月缺錢花呢
    平兒道:「你又說沒良心的話。你難道還少錢使?」襲人道:「我雖不少,只是我也沒地方使去,就只預備我們那一個。」平兒道:「你倘若有要緊的事用錢使時,我那裡還有幾兩銀子,你先拿來使,明兒我扣下你的就是了。」襲人道:「此時也用不著,怕一時要用起來不夠了,我打發人去取就是了。」
  • 劉姥姥一進賈府,王熙鳳為何給20兩銀子?你看她走後鳳姐幹了啥
    王熙鳳給劉姥姥20兩銀子,或許是為了讓劉姥姥不到外面亂說這種有失規矩的事情。但是即便如此,王熙鳳給劉姥姥20兩銀子也顯得很蹊蹺,因為劉姥姥二進賈府,在賈府裡呆了兩三天,處處配合王熙鳳,走時王熙鳳也僅僅給了8兩銀子而已。所以王熙鳳第一次見到劉姥姥,伸手給20兩銀子絕對事出有因。一個人什麼時候會樂善好施?除了本性善良,更多的時候是心情高興時才會這樣!
  • 林黛玉一個月才2兩銀子,為何卻像個富豪一樣,隨手賞人
    林家的帳本帶回來,動產、不動產怎麼處理,賈敏帶出去的嫁妝還剩下來多少,一定會要匯報給長輩的,況且,賈母也肯定不會容忍賈璉貪了親女兒的家產。林黛玉召集瀟湘館中眾多丫頭婆子們分錢,佳蕙碰巧趕上,林黛玉隨手抓了兩大把給她。這裡的錢又明確說是賈母給林黛玉的。因此林黛玉每月至少是收到兩份月錢的,一份是鳳姐的,一份是賈母的。鳳姐每月的二兩銀子不用說,賈母對林黛玉是溺愛至極,衣食住行樣樣精心,甚至比三個親孫女兒還要親,林黛玉作為賈母最寵愛的外孫女,賈母自然是要體己送給外孫女零花錢的。
  • 聊齋異聞錄-庫官:消失的銀子
    "張華東一愣,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財物需要這個老頭看管,而且也從來沒見過這個老頭,心中疑慮,又問:"我有多少庫存在你那裡?現藏何處?"老漢回答:"現有銀子二萬三千五百兩。"張華東一聽有這麼多銀子,心中大驚,不知這銀子是否是自己的,又考慮自己有要事在身,擔心帶這麼多銀子是個累贅,於是跟老頭說等自己辦完事情回來後,再盤點處理。
  • 傻小子郭靖追黃蓉到底花了多少錢?算完我就哭了
    追黃蓉一共花了多少錢?「人傻錢多」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表現?初次相遇請吃飯大家還記得郭靖第一次見到黃蓉,請她吃飯時黃蓉點的是什麼菜麼?「玫瑰金橘、香藥葡萄、糖霜桃條、梨肉好郎君……」總之都是高端5星級酒店的水準。花了多少錢呢?「一會結帳,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那麼問題來了,南宋19兩7錢4分擱現在是多少錢呢?
  • 愛情故事:愛值多少錢(短篇愛情故事)
    韓文很是納悶,王主任解釋說:「我們董事長聽說你是科班出身,而且有多年的管理經驗,因此對你特別重視!」韓文聽了暗暗得意,看來自己在行業裡還有點知名度。來到「勿忘我」,休息室裡早坐滿了前來面試的人,王主任客氣地對韓文說:「你還得按程序排隊面試,祝你馬到成功!」韓文排在了最後一位,他剛在沙發上坐下,第一個面試的人便沮喪地出來了,隨後幾位臉上的表情同樣如此,面試結束便直接打道回府了!
  • 賈雨村得了五十兩銀子 為何要冒雨連夜啟程?
    賈雨村在《紅樓夢》中貫穿首尾,他的發跡之路便源於甄士隱資助的五十兩銀子。甄士隱也正是看出賈雨村並非久居人下之人,才願出資五十兩資助其買船西上考取功名。按常理說,得到如此巨款的資助,賈雨村應該鄭重向甄老爺道謝後,方可啟程離開。但賈雨村沒有,他選擇了連夜冒雨離開。這樣做正是說明了賈雨村不懂感恩,心中只有仕途榮耀第一位,禮儀道德是無足掛齒的。
  • 賈府各位少主辦婚事要花多少錢?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什麼叫有錢
    在古代長大成人的一個標誌就是成家立業,所以,他們都不免到要被家人想到婚事的時候了。那麼他們幾位的婚事在辦理的時候到底可以花多少錢呢?不看不知道什麼叫富貴,一看才知道賈府是真有錢。賈府的三位小姐,她們每個人能夠花費的出嫁錢數最少是10000兩,這錢可不是只等於現在的1萬塊,在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大概等於150——220塊,那麼她們的一次婚禮打給就要花費150萬到220萬之間。
  • 王婆的十兩銀子
    水滸裡寫銀子的地方太多了。教給史進一身本事的王進離開史家莊時,史太公送紋銀百兩。萍水相逢,魯達相幫金翠蓮父女紋銀十五兩。林衝棒打洪教頭,得銀二十五兩,臨行,柴進又贈林衝紋銀二十五兩。王倫託出五十兩銀子婉拒林衝入夥。吳用的智取生辰綱,得到的是十萬貫金珠寶貝。晁蓋用百兩黃金答謝宋江報信之恩。
  • 武松在六和寺出家,皇帝給了他十萬貫,折合如今有多少錢?
    當時吳用掏錢給他們去買菜,給了阮小七一兩銀子,阮小二買來了很多的菜。吳用取出一兩銀子,付與阮小七,就問主人家沽了一甕酒,借個大甕盛了,買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阮小二道:「我的酒錢一發還你。」可以看出,買了20斤生熟牛肉,放在今日最少值七八百塊吧。然後還有一甕酒,2隻大雞,粗略的估計,一兩銀子最少折算今日可以換1500塊錢左右,阮小二還有欠的酒錢,可能會在這個數字上多一些,大體差不多。
  • 嫣紅姑娘是何來歷,能讓賈赦花八百兩買回來當丫鬟?
    賈赦作為賈府的大老爺,他執意要強娶鴛鴦,鴛鴦大鬧了一場之後賈母堅決不答應她嫁給賈赦,可是這件事賈赦還沒有算完,他又去花八百兩銀子買回來一個叫嫣紅姑娘做小妾。在當時的社會下,物價很低,買一個丫頭不過幾兩銀子或幾十兩銀子,賈母和王夫人等貴太太的月例銀子不過20兩銀子,這20兩銀子甚至都夠劉姥姥等平常人家過一年了,這嫣紅姑娘到底是什麼來歷,能夠讓賈赦花八百兩銀子買回來當丫頭呢?第一,紅樓夢眾多的小妾們,身價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