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恩斯《檸檬桌子》:人到暮年的11種活法,向死而生,各有精彩

2020-09-03 楚汐思讀繪

文/楚汐

前幾年見過一則招聘廣告,至今印象深刻。畫面是一張大桌子,桌子後面的年輕上班族左手翻頁,右手蓋章,臉上看不出任何大起大落的神情。而日子就在他這樣重複的翻頁和蓋章中流逝,畫面上的他從青年到盛年到老年……

同一個場景,一樣的動作,時間的流逝經由他滿臉的皺紋和滿頭的白髮,隔著屏幕,訴說著日復一日的單調工作到老有多可怕。

彼時的這一幕至今還印象深刻,不曾想,最近在讀朱利安·巴恩斯的短篇小說集《檸檬桌子》時,開頭的第一篇《美發簡史》也給了我同樣的感受。哦,不,該說是更加的震撼。

在《美發簡史》裡,巴恩斯用三個重複的理髮場景,向我們展現了格雷戈裡人生中的三個時間點和截然不同的心態變化

第一個場景,還是小男孩時期的他,第一次獨自一人去理髮,面對中年理髮師,他那再明顯不過的侷促緊張和惴惴不安,恨不能讓那個中年理髮師閉嘴,不要再有話沒話找他閒聊,他只想靜靜地把頭髮給理了~ 哦,對了,彼時還是小男孩的他,是不會給理髮師小費的。

下一個場景,青年時期剛和女朋友分手後的他,帶著滿腦袋的憤世嫉俗去理髮,面對已婚 27 年的理髮師大叔,滿心滿眼地鄙視著對方平凡無奇的人生軌跡~ 哦,對了,這個時候的他,是不屑於給理髮師小費的。

最後一個場景,轉眼也已婚 28 年的他,在預約好的時間裡出現在理髮店,語無倫次地找話題和年輕理髮師凱莉閒聊著,雖然人家姑娘明顯興趣缺缺~ 哦,對了,這個時候的他,兜裡已經備足了小費,外加應急硬幣。

就這樣,三個同主題的理髮場景,濃縮了格雷戈裡的一生,當年那個局促不安的男孩,逐漸成長為憤世嫉俗的青年,再到不經意間為世俗所同化的普通老頭~ 這樣的一生固然是平淡無奇的,卻也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終將殊途同歸的歷程,即便對本書作者朱利安·巴恩斯來說,也不例外。

朱利安·巴恩斯,1946 年出生於英國的萊斯特。他的父母都是教師,哥哥是哲學教授,而他當下,則是英國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家,被譽為「用智慧徵服全歐洲的文學鬼才」

他與馬丁·艾米斯、伊恩·麥克尤恩並稱為英國「文壇三巨頭」,曾四度獲得布克獎提名,並於 2011 年以小說《終結的感覺》獲得布克獎。這是一本關於時間和記憶的書,探索的是時間會如何影響並改變我們的記憶,同時,我們的記憶又是如何反作用於時間。有些我們一直很確定的事情,也會在某一天,忽然間就讓我們產生了懷疑。細究之下也會發現,原來很多時候我們的記憶並不準確。

朱利安·巴恩斯過的就是典型的知識分子那種普通且規矩的生活。他上的是牛津大學,學的是語言學,畢業之後參與過牛津詞典的編輯工作。而後給一些雜誌出任評論員和編輯,同時開始寫小說。

在一次採訪中,巴恩斯坦言自己喜歡在作品中用反諷的手法,也自認為自己是一位「反諷作家」。他用成名作《福樓拜的鸚鵡》和《時代的噪音》兩本書,分别致敬他所崇拜的兩位偉大藝術家 — 法國作家福樓拜和蘇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巧合的是,這兩人也都是擅長反諷的高手。

除此之外,「聰明」也是很多人談及巴恩斯時,對他的一貫評價。他的創作以對歷史、現實和愛情的深入思考著稱,被看成是實驗文學、人文主義、哲性思考的獨特結合。他尤其擅長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觀察身邊的人、事、物,一如我們今天在讀的這本《檸檬桌子》。

本書是巴恩斯在他50 歲那年起開始構思,歷時八年而成的短篇小說集,出版於 2004 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妻子帕特·卡瓦納在本書出版後兩年因癌症過世。如果我們足夠細心的話,不難發現在巴恩斯的許多本小說扉頁裡都寫著「獻給帕特」。而在 2013 年出版的《生命的層級》一書,更是巴恩斯紀念亡妻的私密之作,關於愛與失去的悲歌,承載著他的深情哀思。

無疑,巴恩斯對死亡是極為敏感的,他還曾於 2008 年出版過另外一本探討死亡問題的自傳性隨筆集《沒有什麼好怕的》,一如書名所言:死亡沒什麼可怕的。

既然如此,那麼,可怕的是什麼?

是害怕死亡之前的年老體衰嗎?是害怕日漸衰老的容顏不再嗎?是害怕老年的形單影隻嗎?是害怕青春不再後的力不從心嗎?還是害怕萬一得了老年痴呆,會忘了曾經的點滴美好?

……

不,以上這些都不盡然。

巴恩斯的《檸檬桌子》裡,收錄的11 個短篇故事,雖然各有不同,有年代和國別上的不同,有純虛構的情節,也有以屠格涅夫、西貝柳斯等歷史名人為主角來演繹的故事,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他賦予這本短篇小說集的共同主題:對於老年和死亡的探究。

可以說,讀完這 11 篇,我們也仿佛跟著巴恩斯筆下的老人經歷了關於變老的 11 種可能性

或是如開篇的《美發簡史》中,最貼近你我生命軌跡的平凡一生,哪怕年少再輕狂再憤世嫉俗,到老也終將順服於世俗的波瀾不驚。

又或是如《復活》中,60 歲的大文豪屠格涅夫,對年僅25 歲卻能將他筆下角色演繹的出神入化的女演員一見鍾情,恨不能以生命重燃最後的愛情~

更或是如《樹皮》中,61 歲的鰥夫,為了能活過另外 39名捐助人,從而得到他們死後的利息,而嚴格遵守養生之道,節食節慾……

沒有目標的人生是可怕的,可當一個人活著,只是為了比別人活得更久,這樣的理由之於你我,又當作何解呢?

再或是如《衛生》和《水果籠子》中,關於老年性愛需求的探索;《沉默》中關於晚年靈感衰竭的困擾;《學法語》中關於老年的精神訴求……

作為後現代主義作家,巴恩斯的作品裡有著明顯的不確定性和荒誕感。在本書中,那 11 種或為我們所習以為常,或為我們所匪夷所思的面對衰老的態度,人到老年的生存意義和精神訴求,關於激情、性愛、疾病、創作靈感等等話題的探討,或許初讀來讓人忍不住的滿心唏噓,但仔細思量,這樣的不確定性又何嘗不是來自生命的每一種可能性呢?

《檸檬桌子》裡的老人雖到暮年,卻依然還有著各自的活法。而此刻閱讀本書的你我,都尚年輕,何不以此為鏡,觀照一下此刻的生活呢?

-END-

我是 @楚汐思讀繪,來今日頭條,搜「免費書單」,海量小說免費讀。

相關焦點

  • 這是一部向後看的小說,人生高峰已過,誰又不在下山的途中呢?
    衰老和死亡仿佛是很可怕的話題,但英國大文豪巴恩斯告訴我們:年齡的衰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時光的流逝中放棄燃燒,躺平等死。>這是一部向後看的小說,人生高峰已過,誰又不在下山的途中呢?,但面對衰老,都不悽慘自苦,不傷春悲秋,在人生暮年之際,以睿智從容的靈魂,富有情感地回憶往昔,並怒斥光陰的消逝。
  • 換種活法,還是換個人生?
    這讓他萌生了一個想法:我不是唯一一個從這條大街走過而想要抽菸的人吧?如果我能在這條街上開間香菸鋪子,順便賣點雜貨之類的,準能賺錢吧?於是他在這條大街上終於找到了一家合適的鋪子,頂了下來開始賣起香菸、報紙、雜貨等商品。由於他的認真經營,起初的生意還是不錯的。因此他又想:如果第一家店能夠成功,那麼是不是在同樣沒有香菸鋪的大街上也能成功呢?
  • 第三章 各人頭上一方天(二)黃土莊窠裡阿娜捨命留下了種...
    記著,我要讓你給我生了一個又一個,生他個七狼八虎才叫好……柳葉急了:天吶,你不要命啦,生那麼多娃,拿啥養呢?半天了,明信才一字一頓吐出一句話:我想種百合,你說能成不?現在輪到柳葉沉默了。那包百合籽種是她帶來的。
  • 向死而生的一生,何求?
    向死而生的一生,何求?朋友很有感觸。「我來到醫院,首先想到的卻是開銷可能很大,可能這就是窮人和富人思維上的不同吧!」我笑著說。「躺在病床上時,才真正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朋友說。「人的一生總是有一堆堆的坎坎坷坷,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攪得人不得安寧。」我繼續和朋友探討生命的話題。「每個人都一樣,從生下來那一刻開始,都是向著死亡在做倒計時……」朋友說。
  • 向「死」而生
    人們習慣於貪戀生,畏懼死。對死亡敬而遠之、心生恐懼、避而不談。對於生,可以用希望、喜悅、多彩、充盈等詞彙來描述。但是對於死亡,似乎只能讓人聯想到悲傷、分離、恐懼、落寞、無助……於是,這個為往生者送行的職業——納棺夫(或入殮師),便成為一個容易遭到世俗鄙夷的職業。小說中,納棺夫遭到叔叔的痛罵:從事這樣的職業讓家族蒙羞。
  • 《柑橘與檸檬啊》:縱聲歡唱的人,會把災難和不幸嚇走
    心態樂觀的人,總是能從不幸中看到幸運,看到希望。英國作家莫波格的小說《柑橘與檸檬啊》裡,就有一位無論是歡樂、悲傷,還是難過,他都會縱聲歡唱的人。《柑橘與檸檬啊》講的是少年小託怯弱膽小,他和媽媽、兩個哥哥,還有心愛的姑娘生活在小鎮上,生活雖有悲苦和困境,但是當大家一起唱《柑橘與檸檬啊》時,所有愁雲便煙消雲散。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雨血左殤: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權傾天下,醉臥美人左殤和玄玉作為筆者在雨血和影之刃系列最為喜愛的角色,有著太多想說的了。作為棋手,玄玉和左殤實在太像了,心思縝密,設局布局入局破局,將整個武林玩弄於鼓掌之中。
  • 《神鬼千鑑》第十一章  神仙下凡的 101 種活法
    《神鬼千鑑》群書著第十一章 神仙下凡的 101 種活法萬一有什麼動物咬他怎麼辦?不行!"牛頭馬面快去追上他!""閻羅王大人,來不及了,他已經鑽到別人胎裡快出生了。看墳的老大爺看他可憐,心生憐憫,收留了他。老大爺原是文革時代的一個醫生,後來讓人害得斷了雙腳,又無兒無女,就來看墳了。一個斷腳的,一個沒手的,兩人就這樣相依為命地生活著。老頭很奇怪為何肥寒不怕鬼,不管白天還是晚上,肥寒都是在墳邊來來去去。與其說肥寒怕鬼不如說鬼怕肥寒。自從肥寒來後,這裡是一片安寧,連鬼說話都沒有。
  • 豆瓣9.4分《活著》:向死而生,是每個人都該修的死亡學分
    謀臣文種用商湯被困、文王被押、桓公逃亡,最終都成就霸業的先例,讓勾踐放棄了死戰,忍辱苟活。也才有了後來的勵志名句:「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死亡,有很多種死法,也很容易。當一個人連死都不怕的時候,還會怕活著嗎?其實,活著才是更大的勇氣。
  • 《貓的桌子》:一次成長與蛻變的盛宴
    《貓的桌子》就是麥可·翁達傑以自己11歲時的人生經歷為藍本,改編而成的小說。一個11歲男孩麥可,第一次獨自踏上一段21天的海上之旅,在這艘巨大的遠洋船上,他收穫了友誼,見證了平凡和偉大,甚至死亡與蛻變的心路歷程。貓的桌子就是他所坐的離船長餐桌相去甚遠,在餐廳的另一端的桌子。「在這個看似夢幻般的世界裡,我脫胎換骨。」
  • 裝臺原著小說各人物結局是什麼?裝臺刁順子蔡素芬結局是好是壞?
    劇版《裝臺》改編自陳彥創作的長篇小說,故事圍繞著裝臺人刁大順的生活展開,蔡素芬是他的第三任妻子,這部劇中人物有很多,各有特點。那麼《裝臺》小說各人物大結局是什麼?《裝臺》每個人的結局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 餘華《活著》,生而喧譁,生而孤獨,三感讓你看懂真正的人生
    看餘華的小說《活著》,第一感會讓人生出一種悲涼感,內心裡久久不能平復;第二感是在這種悲涼過後,有深深的苦痛感和絕望感,讓人心生彷徨;然而第三感,則是一切殆盡後的淡定和平和,讓人大徹大悟,有雨過留虹的感覺。
  • 從電影《活著》讀懂人生的「生與死」
    電影《活著》是著名導演張藝謀根據餘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活著》演繹著福貴的人生苦難,記錄了福貴從年輕到老中間經歷過的種種,電影中更令人為之動容的是用「死」來折射「生」。本文從生與死的角度上去探討電影《活著》傳遞出來的思想。
  • 向死而生因為大義擔當
    羨慕那些演員可以代替逝去的英雄體驗為國捐軀的決絕,向死而生的信念。這種紀念方式讓人動容,逝去的英烈他們用血肉之軀扛起一個民族的尊嚴。從1950年10月入朝,到1953年7月中旬中朝軍隊發起以金城戰役為主的第三次進攻作戰,迫使「聯合國軍」坐在談判桌前停戰。敵我雙方力量武器懸殊,電影中,美軍飛機一次次轟炸屠殺。我方鏖戰金剛川的炮手、架橋的工兵連無一人身還,唯一的目標就是讓進攻的大部隊安然過江,決戰金城。當影片再現戰士們被敵軍火燒之後,依然保持戰鬥扛橋的形象時,撲天蓋地的慘烈悲壯激發起後來者更大的勇氣。
  • 盤點11本真香打臉文!強推《水族館冷豔火》清冷少年×臭屁少女
    這個文特別適合夏天看,全文都散發著檸檬味兒,少男少女的戀愛太好了!!2.《一時衝動七世不祥》九鷺非香男女主因為毀了月老的紅線被懲罰下凡歷劫,經歷了七生七世,有甜有虐3.《半城風月》十四郎清冷神君和他的傲嬌龍公主,也是必看的一本仙俠文~男主愛上女主後超級深情4.
  • 虐文:「喬少,夫人懷孕了」他欣喜若狂:通知醫生,琳琳藥引有了
    第一本:《愛上你是我的劫》作者:月初精彩節選優先:「你別忘了你剛失戀。」蘇檸檬情急之下突然地喊道。韓子墨的臉一下子冷了下來,就那麼死死地盯著她。蘇檸檬感覺自己是在找死,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那個,我不是有意的。」
  • 盤點武俠劇中含有一字的11種武功絕學。
    在武俠劇中創出了許多帶有數字的武功絕學,從一到萬都有,每一套都是頂尖上乘的武學,練成之後都成為絕頂或一流高手。本期盤點武俠劇中含有一字的11種武功絕學,這些含有一字的絕學分別是:一陽指,一指禪,一葦渡江,一字電劍,一劍隔世,飄香一劍,擎天一劍,驚豔一槍,靈犀一指,殺神一刀斬,一拍兩散掌。
  • 《甄嬛傳》:淳貴人,後宮哪兒有傻白甜?只有生和死
    便有什麼煩心事,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書上常說心思恪純,大抵就是說你這樣性子的人吧。」今天的明星們,也很愛立「吃貨」人設。我分析了一下,大概有三個原因:第一、技術含量低。張嘴吃就行,不像「才女」、「學霸」那麼容易翻車。第二、親民接地氣。食慾能激發最廣範圍的共鳴,在某種程度上拉近距離。第三、天然無害。據說愛吃的人,都有一顆柔軟的心,好感度能直線飆升。
  • 《重生》:向死而生,死而無憾
    這部雖然同是《白夜追兇》編劇指紋的作品,除了延續《白夜追兇》其快節奏、強情節的敘事方式和刑偵色彩之外,《重生》更是在向我們詮釋都市人的生存狀態:失去信仰和親人後的彷徨和迷失。是啊,他的兄弟永遠不可能是馬元安,他的兄弟是那些為他沒了生命的人。心理醫生夏雨瞳曾問他,以後有這樣的任務還會接嗎,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他說過,他為的從來都是那些沒了的人。外表剛毅,玩世不㳟的他,卻依舊有著溫暖的一面,可愛又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