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新修版小說中,碧血劍是改動最大的作品之一,這裡的改動有敗筆也有亮點,敗筆在於袁承志的感情改動,搞了一出真愛是阿九,對青青是責任的狗血瓊瑤劇情。但客觀來說,新修版碧血對結局部分的改動,在邏輯上是比較正常的,在過去的版本中袁承志是結局時看見李自成軍紀敗壞,而清軍又已然入關,一時間萬念俱灰,帶著朋友愛人遠逃海外。
這可謂是很莫名其妙了,之前袁承志一直是以承父親之志為終生所望(這裡且不論歷史上的袁崇煥,金庸是認為袁崇煥是忠臣良將),他作為七省武林盟主,又有建文帝留下的復國寶藏,完全有資本在亂世有所作為,但卻直接選擇跑路,這是很不正常的,因此在新修版碧血劍中,金庸則讓袁承志和清軍大戰,全軍覆沒後,又不願生活在清朝治下,於是選擇遠遁海外。
金蛇營
在這段劇情中,金庸算是用了他一貫的邏輯,江湖人士對朝廷大事、對軍事戰略往往一竅不通,因此袁承志手下雖可稱得上高手眾多,袁承志本人也是當代絕頂高手,卻在幾個月時間就把兩萬多軍隊搞得全軍覆沒。
崇字營這一役全軍覆沒,孫仲壽、羅大千、朱安國、倪浩等首腦盡數陣亡,而不見了主帥袁承志,大家更是焦急,見清軍退軍,青青等便忙往兩軍陣亡的屍首堆中去找尋。青青與何惕守終於在一堆清軍屍首之下,見到袁承志背中數箭,俯伏在地。
從新修版袁承志起兵到全軍覆沒的過程來說,金庸應當是有意批判自己早年寫的如陳家洛、袁承志這類不成熟的主角。我們這裡分析一下袁承志失敗的原因。
袁承志
不懂經營是袁承志失敗的根本原因,袁承志起兵後,不再用金蛇營的營號,而改名為大明崇字營,內部是說紀念袁崇煥,對外則說這個崇字是崇禎的崇。通過這種手段,袁承志收攏明朝的殘兵敗將,很快發展到了兩萬多人馬。
但是,這也就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兩萬多人的吃穿用度問題。一開始袁承志還靠著之前得到的寶藏能夠維持,但由於經營不善,只有出沒有入,最後寶藏花完,軍餉短缺,軍隊忍飢挨餓。
原來崇字各營人數大增,已擴至十營,這時已達二萬餘人,而錢財管理不善,袁承志先前所得寶藏、所劫糧餉已花用殆盡,各營數月來糧餉不繼,不但對兵卒欠餉,且口常夥食亦供應不足。
袁承志所得寶藏
袁承志的軍隊成分過於複雜,包括沙天廣、程青竹等人的盜匪、明朝的殘兵敗將,這些人平日裡往往就有打家劫舍,魚肉百姓的行徑,一開始軍餉充足袁承志還能約束,到了後來軍餉不足,這些人眼裡搶劫百姓為生簡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袁承志·
但時日一久,有許多士兵忍耐不住了,先是向附近百姓家盜牛牽羊、偷雞摸狗,到後來更提刀搶劫。崇字營加盟的兄弟,一大夥本來便是盜夥,於這「奸淫擄掠」四字乃是家常營生,上官見大夥熬得辛苦,有時便也眼開眼閉,不加禁止。
這裡連袁承志的親信洪勝海也參與了搶劫,而洪勝海是海賊出身,完全不覺得這裡有錯。試想,連袁承志的親信都如此,旁人會如何想?這一來, 袁承志的崇字營也變得跟他厭惡的明軍、李闖軍隊沒有本質差別了。
洪勝海
明末清初的清軍戰鬥力強大,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而袁承志的崇字營又缺糧,更進一步加大了雙方的差距,崇字營和清軍的戰鬥基本沒有贏過任何一場。而金書的設定,武林高手在陷入軍隊的浪潮中,作用往往十分有限。另外,清軍的統帥阿濟格這裡似乎也是個大高手。
一名身披金甲的清將躍馬挺槍,來刺摔在地下的羅大千,承志雙足力蹬,縱身躍起,從半空中揮劍向那將軍斬落。那將軍甚是勇悍,鋼槍橫掃,與金蛇劍一格,槍劍齊震,雙雙脫手。承志仍然撲向那將軍,雙手叉在他頸中,兩人力扭,都摔下馬來,滾在馬下,眾清兵大聲驚呼。承志只覺左肩背心劇烈疼痛,接著便即暈去,人事不知了。
這裡袁承志雖然事先負傷了,但拿著金蛇劍跟阿濟格的正面交鋒中竟然未佔上風,想來金庸此處設定阿濟格也是了不得的大高手。
清軍激戰崇字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