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志終難承志,兵強馬壯的崇字營為何數月覆滅

2020-09-25 吟風社

金庸的新修版小說中,碧血劍是改動最大的作品之一,這裡的改動有敗筆也有亮點,敗筆在於袁承志的感情改動,搞了一出真愛是阿九,對青青是責任的狗血瓊瑤劇情。但客觀來說,新修版碧血對結局部分的改動,在邏輯上是比較正常的,在過去的版本中袁承志是結局時看見李自成軍紀敗壞,而清軍又已然入關,一時間萬念俱灰,帶著朋友愛人遠逃海外。

這可謂是很莫名其妙了,之前袁承志一直是以承父親之志為終生所望(這裡且不論歷史上的袁崇煥,金庸是認為袁崇煥是忠臣良將),他作為七省武林盟主,又有建文帝留下的復國寶藏,完全有資本在亂世有所作為,但卻直接選擇跑路,這是很不正常的,因此在新修版碧血劍中,金庸則讓袁承志和清軍大戰,全軍覆沒後,又不願生活在清朝治下,於是選擇遠遁海外。

金蛇營

在這段劇情中,金庸算是用了他一貫的邏輯,江湖人士對朝廷大事、對軍事戰略往往一竅不通,因此袁承志手下雖可稱得上高手眾多,袁承志本人也是當代絕頂高手,卻在幾個月時間就把兩萬多軍隊搞得全軍覆沒。

崇字營這一役全軍覆沒,孫仲壽、羅大千、朱安國、倪浩等首腦盡數陣亡,而不見了主帥袁承志,大家更是焦急,見清軍退軍,青青等便忙往兩軍陣亡的屍首堆中去找尋。青青與何惕守終於在一堆清軍屍首之下,見到袁承志背中數箭,俯伏在地。

從新修版袁承志起兵到全軍覆沒的過程來說,金庸應當是有意批判自己早年寫的如陳家洛、袁承志這類不成熟的主角。我們這裡分析一下袁承志失敗的原因。

袁承志

一、不懂經營

不懂經營是袁承志失敗的根本原因,袁承志起兵後,不再用金蛇營的營號,而改名為大明崇字營,內部是說紀念袁崇煥,對外則說這個崇字是崇禎的崇。通過這種手段,袁承志收攏明朝的殘兵敗將,很快發展到了兩萬多人馬。

但是,這也就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兩萬多人的吃穿用度問題。一開始袁承志還靠著之前得到的寶藏能夠維持,但由於經營不善,只有出沒有入,最後寶藏花完,軍餉短缺,軍隊忍飢挨餓。

原來崇字各營人數大增,已擴至十營,這時已達二萬餘人,而錢財管理不善,袁承志先前所得寶藏、所劫糧餉已花用殆盡,各營數月來糧餉不繼,不但對兵卒欠餉,且口常夥食亦供應不足。

袁承志所得寶藏

二、軍隊成分複雜

袁承志的軍隊成分過於複雜,包括沙天廣、程青竹等人的盜匪、明朝的殘兵敗將,這些人平日裡往往就有打家劫舍,魚肉百姓的行徑,一開始軍餉充足袁承志還能約束,到了後來軍餉不足,這些人眼裡搶劫百姓為生簡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袁承志·

但時日一久,有許多士兵忍耐不住了,先是向附近百姓家盜牛牽羊、偷雞摸狗,到後來更提刀搶劫。崇字營加盟的兄弟,一大夥本來便是盜夥,於這「奸淫擄掠」四字乃是家常營生,上官見大夥熬得辛苦,有時便也眼開眼閉,不加禁止。

這裡連袁承志的親信洪勝海也參與了搶劫,而洪勝海是海賊出身,完全不覺得這裡有錯。試想,連袁承志的親信都如此,旁人會如何想?這一來, 袁承志的崇字營也變得跟他厭惡的明軍、李闖軍隊沒有本質差別了。

洪勝海

三、清軍戰鬥力強大

明末清初的清軍戰鬥力強大,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而袁承志的崇字營又缺糧,更進一步加大了雙方的差距,崇字營和清軍的戰鬥基本沒有贏過任何一場。而金書的設定,武林高手在陷入軍隊的浪潮中,作用往往十分有限。另外,清軍的統帥阿濟格這裡似乎也是個大高手。

一名身披金甲的清將躍馬挺槍,來刺摔在地下的羅大千,承志雙足力蹬,縱身躍起,從半空中揮劍向那將軍斬落。那將軍甚是勇悍,鋼槍橫掃,與金蛇劍一格,槍劍齊震,雙雙脫手。承志仍然撲向那將軍,雙手叉在他頸中,兩人力扭,都摔下馬來,滾在馬下,眾清兵大聲驚呼。承志只覺左肩背心劇烈疼痛,接著便即暈去,人事不知了。

這裡袁承志雖然事先負傷了,但拿著金蛇劍跟阿濟格的正面交鋒中竟然未佔上風,想來金庸此處設定阿濟格也是了不得的大高手。

清軍激戰崇字營

相關焦點

  • 矯矯金蛇劍,翩翩美少年:袁承志武功定位
    第一階段為何選取這一時期為第一階段呢?當然,這裡還有一個疑問,既然碧血歸辛樹內力只是稍勝袁承志,為何到了鹿鼎,袁承志內力還是不及歸辛樹,這裡從幾個角度分析:歸辛樹呼的一拳,向袁承志迎面擊來。袁承志伸左臂格開,心下暗驚,覺得自去年在盛京交手以來,【這惡道的拳法內勁,均已大進】,當下全心專注,運起師傳破玉拳還擊。
  • 袁承志流亡海外,突然派何鐵手來中原做什麼?與一人一事有關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袁承志在國外過得好好的,那他為何要突然派何鐵手來中原呢?後來拜袁承志為師,改名為何惕守。明亡後她隨同袁承志遠赴海外,那一年奉師命來中原辦事,無意中救了莊家三少奶等一群寡婦,傳了她們一些武藝。而我認為,這裡所謂的奉命來中原辦事,應當與一人一事有關。
  • 真相恐怕只有一個,百年後被袁承志發現
    那麼令狐衝的去向與百餘年後《碧血劍》中的袁承志有何聯繫呢?有,因為一幅畫。三、《碧血劍》中一幅極有深意的畫袁承志乃華山弟子,當他拜在穆人清門下後那老人點了香燭,對著畫像恭恭敬敬的磕了頭,對袁承志道:「這是咱們華山派的開山祖師風祖師爺,你過來磕頭。」
  • 《碧血劍》袁承志:指揮不了千軍萬馬,那就仗劍天涯……
    但是,袁承志就是袁承志,縱使無法指揮千軍萬馬,那就仗劍天涯吧。在袁崇煥被冤殺後,小小的袁承志被父親的舊部朱安國等人的幫助和養育下,才得以成長。在袁承志可以分辨事非時,朱安國等人把袁崇煥被崇禎帝下令腰斬於市的慘烈場景講給袁承志聽,血氣方剛的袁承志憤怒不已。
  • 女媧被紂王褻瀆,為何不直接覆滅商朝?只因忌憚商朝的這件東西
    大圖模式看過《封神演義》的人都知道,整本小說的起始矛盾就是:紂王因為褻瀆女媧,女媧派遣三個妖怪前去禍亂朝綱,助武周覆滅商湯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女媧在發覺紂王褻瀆自己時,作為上古正神的她,為何不直接覆滅商朝,反而會派遣三個妖怪去禍亂朝綱呢?其實很顯然,商朝有一件東西,是連女媧都要忌憚的。
  • 想當令狐衝一樣的人,卻往袁承志的方向發展,結果成了大武小武
    我們藉助父輩打下的基礎,上學讀書,在學校裡修行直到大學畢業,考取證書,進入社會工作……這種約定俗成的人生路線倒有點像袁承志。我不喜歡這個古板無趣的人,但回想自己這一二十年的學習工作,好像不知不覺變得跟他一樣了。
  • 碧血劍時代有兩大隱藏高手,武功不在袁承志之下,卻雙雙被人害死
    在《碧血劍》裡面江湖第一高手是華山派的穆人清,他的三個弟子,黃真、歸辛樹還有袁承志都是江湖上的頂尖高手。書中能與他們媲美的只有鐵劍門的木桑道人和師弟玉真子,好像書中的其他名門正派在此時完全沉寂。在最後袁承志已經隱隱約約是天下第一高手,其他人都略遜一籌。其實這個時代還隱藏著兩個絕世高手,武功之高恐怕不在袁承志之下。這個人就是胡一刀的祖先飛天狐狸和他的兒子。
  • 鹿鼎記:何鐵手為何要與歸辛樹為難?或是逼袁承志出山
    何鐵手自從跟了袁承志,算是改邪歸正了。歸辛樹是袁承志的二師哥,也就是何鐵手的二師伯。何鐵手嘴上說不能得罪二師伯,但是最後還是置身事外,任由歸辛樹一家子被天地會處置。無怨無仇,又是同屬華山派,何鐵手為何要跟歸辛樹為難呢?
  • 莊家為何要將雙兒送給韋小寶?解析莊家遺孀背後的神秘力量
    換言之,包括雙兒在內的一大幫明史案的遺孀,本應深處寧古塔才是,為何會集體出現在莊家鬼屋呢?何鐵手本該跟隨袁承志在海外的一處小島上安享太平,為何會突然回到中原,且好巧不巧的遇上了莊家人,顯然這背後有其目的。按照原著的描述,何和鐵手回到中原,主要是奉了袁承志的命令來辦一件大事,當中寫道:明亡後,她隨同袁承志遠赴海外,那一年奉師命來中原辦事,無意中救了莊家三少奶奶等一群寡婦,傳了她們一些武藝。那麼這件事是什麼事?為何袁承志不來,而單單要派何鐵手前來呢?
  • 讀古龍|君子覆滅記
    江湖六君子,都沒有趟過這條路,集體覆滅。他們逐漸在江湖消失,或死或隱匿,或不再有君子之稱。自己妻子被這大盜虜劫數月,生死不明、清白不知,做丈夫的難免心中泛酸泛苦,偶生殺賊之心,這有錯嗎?至於徐青藤、朱白水、楊開泰,昔日行走江湖,捨生忘死,行俠仗義所為,至今日亦不曾有惡行惡舉。不過,或好奢華美食、或厭棄俗世、或生性節儉吝嗇,因這些所行,而覺得他們不配君子之名。可否?
  • 種田:重生貧窮農家,農田中救了全身滾燙的他,數月後她肚子大了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種田:重生貧窮農家,農田中救了全身滾燙的他,數月後她肚子大了第三本:《農家福妻》 作者:長青《種田:重生貧窮農家,農田中救了全身滾燙的他,數月後她肚子大了》精彩節選優先:「你為何要相親!
  • 《封神演義》中如果沒有蘇妲己商朝是不是就不會覆滅?
    對於這部劇,可以說是年代久遠了,也有人說妲己是禍國殃民的代表,因此很多人就說如果沒有蘇妲己的出現,商朝還不至於覆滅。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而到了進香這天,紂王見女媧神像婀娜多姿,便起了歹心,於是賦詩一首,大意是說女媧貌美,身姿妖嬈,想要娶回長樂宮,侍奉君王左右,而這便是為商湯覆滅奠定了基礎。
  • 怎麼我才走了數月,你就這副樣子了?
    (二)數月後,小少爺的學校要考試了,他也終於該回去上學了,辭別父親和嫂嫂,便提著行李走了。他這一去,顧川一就病了,請了好些大夫卻都不見起色,家裡人都說是大少爺要帶他走了,可顧川一自己清楚,他是心事太重,壓抑太久了。小少爺回來的時候,顧川一正在病床上躺著,身體好些的時候還會起來畫畫,可不好的時候居多,都躺在床上。
  • 甄嬛傳:這才是玉嬈真正實力,僅僅說一句話,祺貴人便全族覆滅
    導語:甄嬛傳:這才是玉嬈真正實力,僅僅說一句話,祺貴人便全族覆滅千萬別被她外邊欺騙了,這才是玉嬈真正的勢力,僅僅說了一句話,祺貴人便全族覆滅。於是他終於是對瓜爾佳氏動手了,祺貴人全族也因此就覆滅了。
  • 小說:大明帝國覆滅前的最後24小時:崇禎皇帝如何坦然走向死亡?
    公元1644年3月18日,大明帝國覆滅前的最後一晚,同時也是這個帝國最後一位統治者崇禎皇帝朱由檢,生命終章的最後一段哀歌。今天就讓我們看看在大明帝國覆滅前的最後24小時:崇禎皇帝是如何坦然走向死亡的?那天夜裡戌時,在位多年的崇禎皇帝,突然名人喚來了自己的孩子,他想在生命的最後,以父親的身份好好和自己的三個孩子說說話。
  • 武動乾坤:林家好歹是林氏宗族的分支,為何在青陽鎮受盡欺壓
    林氏宗族乃是家族內的龐然大物,分家雖然不能藉助宗族的名頭作威作福,可這個頭銜乃是一個保命符,那麼為何青陽鎮林家在青陽鎮沒有絲毫的威懾力?這也直接導致了很多勢力認為,青陽鎮林家不過是林氏宗族的棄子而已,就算是真的將其覆滅,林氏宗族也不會追究。
  • 《錦繡南歌》:沈家覆滅,最大的受益者不是王勉,而是不露面的他
    從表面上來看,劇中幕後最大的BOSS是王勉,沈家的覆滅、彭城王的倒臺,收益最大的是他,其實不然,沈家覆滅,收益最大並不是王勉,而是那個一直以來從未露面的皇上,因為:所以,王勉也只是皇上手中的一顆棋子,沈家覆滅,獲利最大的是當今的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