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甄嬛在得知自己是純元的替身後,徹底崩潰了。她開始質疑宮中一切對她好的人——都是出自純元皇后的緣故。包括太后、端妃、皇帝、甚至崔槿汐。
甄嬛被禁足在碎玉軒,絕望地問崔槿汐:「你效忠於我,是因為我像去了的純元皇后是不是?」
槿汐緩緩點頭,又搖頭,道:「娘娘與純元皇后並不十分相像。三分的相似,五分的性情,足以讓皇上情動了。」
甄嬛愴然微笑,自嘲道:「三分容貌?五分性情?也足以讓你為我效忠——不,你真正忠心的是純元皇后。」
槿汐恭謹地跪著,懇切說道:「奴婢並無福氣得以侍奉先皇后,只是因緣際會曾得過先皇后一次垂憐。娘娘穿上先皇后的衣衫才有真切的幾份肖像。
先皇后心地太過純良,而娘娘雖然心軟,卻也有決斷。槿汐效忠娘娘,是有先皇后仁慈的緣故,更是為娘娘自己。」
那麼,崔槿汐到底得到過純元的「什麼垂憐呢?」以至於純元死後,她還來效忠於她的替身。哪怕甄嬛到天涯海角,她也要誓死追隨?
1、權衡下的抉擇
甄嬛要去甘露寺修行,崔槿汐原本可以不走的,但她卻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追隨。僅僅因為她的忠心?其實,也不盡然。
崔槿汐深切地明白:在宜修眼裡,自己亦是純元皇后的「餘孽」,她留在宮裡,宜修不會善待她的。宜修歹毒腹黑,可以不動聲色的就把嬪妃們的性命消弭於無形,更何況是對付她這樣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宮女?
甄嬛因酷似純元才得寵,而崔槿汐又曾是侍奉過甄嬛的人,宜修每每看到崔槿汐就會聯想起她曾與甄嬛曾朝夕相處、形影不離……難免會觸景生情遷怒於她。
與其留在宮中被宜修排斥算計,還不如一起與甄嬛出去躲個清淨,根據崔槿汐多年來的經驗判斷:皇帝對甄嬛餘情未了。
按常規慣例,甄嬛惹的皇帝如此震怒,早被皇帝下令賜死或打入冷宮了。而甄嬛卻非常例外地活了下來,還能被特準出宮修行。可見皇帝心裡還是非常不捨得。
因而,崔槿汐預測:甄嬛東山再起、捲土重來不是沒可能。皇帝原本是個薄情的人,可一旦動了真情,也不是會那麼輕易忘記的。
尤其是他對純元情深義重,只要他還愛著純元,就很難忘記甄嬛。甄嬛因為酷似純元而獲罪,卻也會因酷似純元令人刻骨銘心。
所以,對於崔槿汐來說,甄嬛才是自己此生唯一的依仗與指望。何況,如今拋棄舊主投奔別人已經來不及了,索性孤注一擲,投注未來。因此,她堅定選擇了甄嬛這隻潛力股。最壞的結局無非是一起崩盤。但崩盤的機率遠遠低於日後爆發的機率,所以勝算比較大。
於是,崔槿汐跟了出來。並在甘露寺幫甄嬛分析了甄嬛獲罪的內因。
甄嬛對於宜修的構陷一萬個想不通,道:&34;
槿汐道:&34;
崔槿汐分析得很透徹:甄嬛就是第二個「華妃」,甚至比華妃更難對付,因為華妃張揚跋扈,不得人心,皇帝也頗為忌憚。而甄嬛不同,甄嬛本來就得寵,又比華妃聰明內斂有城府,懂得籠絡人心。對於宜修的威脅更大了。
況且,更令宜修恨之入骨、惶恐不安的是——甄嬛「酷似純元」。純元是宜修親手害死的,而如今甄嬛整日晃蕩在眼前,竟如同陰魂不散的姐姐前來復仇一般。
所以,宜修無論如何不能容她。以前對她好,試圖借她之手除掉華妃,如今,華妃已除,是再沒理由留著的了。
甘露寺的冬天。
甄嬛、崔槿汐,浣碧三人齊齊凍瘡發作。浣碧苦中作樂,有時玩笑,&34;
槿汐撫摸著自己手上的凍瘡,輕聲道:&34;
要知道,內務府的總管都是一些拜高踩低、見風使舵的小人,見純元如此眷顧一位小宮女,還以為崔槿汐是純元格外喜歡的人。所以,才會為崔槿汐安排舒適體面的差事,並逐漸提拔了她。
總而言之,是純元的那一句話起到了關鍵作用,讓崔槿汐這個普通小宮女,逐漸提升為六品順人。對於崔槿汐來說,純元的那句話如同改變她命運的佛旨論音,她感恩戴德,思圖回報。
怎奈,純元早逝,崔槿汐這份報恩回報無門了。恰好甄嬛出現,崔槿汐隱約覺得,這是純元冥冥之中在給她機會——讓她得償所願。因此,她才對甄嬛赤膽忠心,誓死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