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看過《琅琊榜》的朋友們是否會有疑惑,梅長蘇為何會如此仇恨譽王呢?我們知道他身上背負著很大的仇恨,從江湖進入朝堂,為的就是能夠向敵人復仇和洗刷冤屈。譽王雖然是心狠手辣的梟雄本性,但他好像並沒有牽扯到赤焰軍一案中。
謝玉是當時謀劃赤炎案的元兇之一,這位外表風流儒雅的一品軍侯,並沒有一顆正直公道的心。他在徹底暴露之後被捉拿下獄,根據他的交代我們不難發現,夏江是另外一位參與者,當年正是他們兩個人共同陷害,才讓梁帝的疑慮加劇,最終不得不下殺子誅友的命令。
祁王可能沒有想到,因為自己進言希望取締懸鏡司,而招來夏江瘋狂的設計和報復。林燮可能也沒有想到,自己成為了謝玉的眼中釘,理由只是因為對方想要成為軍方第一人。看來利益的糾紛,始終都是產生權力鬥爭最主要的原因。
可以直截了當地說,祁王和林燮的死,那兩個人要背負主要責任。當然最終這兩個人都沒有好下場,男主也為父親報了仇、洗了冤屈。那麼譽王又是因為什麼原因,招致男主對他的仇恨呢?一直到最終對方身敗名裂,男主依舊沒能夠有所釋懷。
當年參與謀逆案的主要兇手都在此了,雖然蕭景宣和蕭景桓都是皇子,想要上位的話,必然要對府當時如日中天的祁王蕭景禹。可是我們從這兩人的表現中可以發現,他們並不知情,而且他們當時的勢力也不像之後那般強壯,想要參加估計還不夠資格。
譽王的性格和行事雖然不討人喜,但我們不難看出,其實他也是一個比較苦命的人。他雖然是皇子,可是在梁帝的心目中,這個兒子似乎更像是一枚棋子吧。他在謀逆失敗被抓後,曾和梁帝有過一段對話,其中一句至今令我深刻「我是什麼?大棋子生下的小棋子是嗎?」
其實除了梁帝之外,男主和秦般若等人,似乎也是把他當作棋子來對待和使用。梁帝是為了權衡之道,希望他制衡太子,這屬於很典型的帝王手段,所以說這是生在帝王家的悲哀,皇子看似風光但大多不會幸福。
男主是為了能讓靖王成功上位,從而利用他來清掃道路,可悲的是他本人並沒有太多覺悟。秦般若則是為了復族,畢竟譽王是滑族公主所出,他身上有滑族的血脈。或許也是因為這方面的原因,梁帝對他才沒有多少喜愛。
譽王本質上還是一個狠辣,貪婪,無所不用其極的反派。儘管他曾經多次對男主禮賢下士,但這都只是他的偽裝,或者說這是他為了達到目的所採取的措施。同靖王相比,他們之間的差距就太明顯了。雖然他也很可憐,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的例子太多,嚴格來說他也並不值得同情。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男主才會對他毫不留情吧,即使是在對方悲慘落幕之後,男主的態度還是那麼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