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傑出的語言大師,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先生出生在舊北京一個平民家庭,從小在大雜院中長大,接觸、熟悉底層平民,在《駱駝祥子》中創造性地應用了大量的北京口語方言,還有老北京風土人情的描寫,使這部小說讀來親切自然,朗朗上口。1936年小說一經發表,瞬間轟動了全國。之後又被譯成英、俄、日等26種文字,是一部享譽世界的文學巨著。直到今天,依然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
小說內容梗概是:破產農民祥子,來到北京做人力車夫。他苦幹三年,買了第一輛車不想卻被軍閥混戰時的大兵搶走了。第二次買車的錢還沒攢夠又被孫偵探敲詐走了。第三次是在與虎妞結婚後,用虎妞的錢買了車,不久虎妞難產而死,祥子只好賣掉車安葬虎妞。經歷了這樣的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終淪為自暴自棄的行屍走肉。
祥子生活在20世紀20年代的舊社會,他的悲劇是那個黑暗舊社會的產物,然而也有著他作為底層平民的性格局限性,下面,我們就祥子的人生經歷來分析下他的悲情人生!
祥子18歲時失去父母和幾畝薄田後,來到北平城謀生。他認定拉車是最好掙錢的活兒,咬牙苦幹了三年,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一輛車。他感到無限希望,甚至把買車的日子訂作自己的生日,他覺得這是自己重生的日子,「簡直沒什麼不可以把人與車算在一塊的地方」。祥子躊躇滿志,盲目的自信,忽略了身邊兵荒馬亂的社會氛圍,因為別人的一句「大個子」不忍拒絕,善良、愛面子和金錢的誘惑使他對危險存在著僥倖心理,「還沒拉到便道上,祥子和光頭的矮子連人帶車被十來個兵捉了去」!祥子滿心委屈、悲涼,甚至寧願死去。
戰爭的消息和謠言祥子不往心裡聽,只認拉車,他覺得自己憑力氣吃飯,是天下最有骨氣的事。即使不幸趕上,自己個大力氣大吃不大虧。可是,怎麼能和抗槍的兵比呢!如果祥子能對時事、戰事危險信息的感知敏感一點,如果不是軍閥混戰、黑暗混亂的年代威脅的人們的生命財產,祥子的夢想就不會破滅。「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的人,其實雨並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上」。
祥子趁亂逃出軍營,牽走了部隊丟下的三匹駱駝,也因此得了個「駱駝祥子」的綽號,他用駱駝換了35塊錢,想著攢著再第二次買車,祥子缺乏文化,固執的只相信自己攢錢的辦法,他不敢去做高媽說的把錢放出去讓錢生錢的事,他對郵局、銀行事務也一無所知,而且也完全不相信銀行「把錢交進去,人家在折上畫上幾個字,打上個小印,他覺得這不是騙局,也得是騙局!」。思想上的落後導致手裡的錢最終被跟蹤曹先生的孫偵探敲詐走,祥子第二次買車的願望落空了。
人不會掙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也同樣不敢相信、不會去做自己認知以外的事。黑暗封建的社會造就了祥子性格中愚昧、保守的一面。「經驗是生活中的肥料,有什麼樣的經驗便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曹先生一家離開了北平,祥子只得回到人和車廠,車廠老闆劉四唯一的女兒虎妞,潑辣能幹,被自私自利的父親耽擱了青春。虎妞喜歡上了吃苦耐勞的祥子,誘騙了他並用計要挾,虎妞又老又醜,還騙了他,祥子並不喜歡她,討厭甚至恨她,但是祥子規矩,體面,責任心的驅使還是讓祥子屈從了這場婚姻。
這是一場註定不會幸福的婚姻,兩人階層出身不同、價值觀不同,祥子只認拉車聽不進虎妞說的做點買賣去。虎妞又有私心只給祥子買了一輛車,覺得錢在自己手裡,勢在自己手裡。剝削階段的劉四對自己的女兒又不管不顧,自私冷血。最終虎妞難產而死。祥子不得不變賣車子,生活又回到了原點!所以老舍先生說「愚蠢與殘忍是這裡的一些現象,所以愚蠢,所以殘忍,卻另有原因」。
富人家要把女兒留在家裡,窮人家卻要把女兒往外推。鄰居二強子的女兒小福子被父親賣給軍官又遭拋棄。她也喜歡祥子,在虎妞死後才敢表露出來,「人間的真話本來不多,一個女子的臉紅勝過一大片話」。在祥子眼裡,小福子是最美的人,年輕要強,美在骨子裡。如果再娶,小福子是最理想的人。但是他負不起養育她兩個弟弟和醉爸爸的責任。在真正的愛情面前,祥子退卻了。
魯迅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妥協和屈服只會換來更加悲慘的人生。其實二強子本可以自己掙飯吃,她的弟弟也可以逐漸自食其力,如果祥子能勇敢的和小福子攜手,共同面對生活的艱辛,即使艱難困苦,也總好過一個人。在人生的又一次希望面前,屢遭生活磨難的祥子放手了。小福子絕望自盡,祥子失去了精神上唯一的依賴和支柱,徹夜垮了,他再也鼓不起勇氣去追隨信奉「社會主義」的曹先生,自暴自棄,走向墮落!
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裡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祥子的墮落是一個精神漸變的過程,是那個封建舊社會的苦果,他的悲劇,他的無奈,他的遺憾是必然的。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如果總是難以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成為「祥子」。史學家司馬遷在遭遇社會不公後,依然自強不息,忍辱完成史記;音樂家貝多芬雙耳失聰,仍然扼住命運的咽喉,創作出《命運交響曲》,一生堅韌不拔的人畢竟是少數。追求本身是一個艱難的,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複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消極衰敗,甚至墮落。
這本書極強的生命力在於,讀者可以虛化時代背景,從而讀出自己的影子。與祥子不同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社會文明進步,科技飛速發展,這個社會越來越認同個人價值的存在。農民歌手朱之文,京東CEO劉強東,網絡名人李子柒,他(她)們都出身草根,但是堅守夢想,不懈努力,最終達到了人生高峰。所以我們一定不能否認個人奮鬥的重要性,奮鬥是必須的,只要清醒認識,冷靜面對,進可攻,退可守,便會活得相對安逸,失望不會太大,甚至總有希望接近或達到理想。
《駱駝祥子》是一部悲劇作品。悲劇總是呼喚人們來共同正視生活的殘酷和鬥爭的艱巨,正視人們精神上的各種痛苦,同時嚴肅地表達了作者向令人憐憫和恐懼的一切告別的願望,期待著他們早日成為歷史上的陳跡。即使作品所描寫的一切災難、苦難和失誤等真的過去了,也能繼續給人以激勵和啟迪。這些作品不僅記載於文學的史冊上,也銘刻在人們的心靈中。
文/芳菲 圖/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