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年間一個真實故事,看完陷入了深思

2020-11-14 每日優質文章分享

江蘇的賈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闆信任。

端午節前,老闆派他去城南一帶收欠款,他帶上皮袋子就出發了。

事情進展的還算順利,到中午,共收得銀洋一千八百多塊。

賈先生走了半天,說了半天,早已是口乾舌燥,疲憊不堪。

正好來到「十六鋪」的茶樓,進去匆忙喝了點茶就急忙趕回去交差,以便好好休息一下。

賈先生回到商行才發現皮袋子不見了,頓時如雷轟頂、大汗淋漓、嚇懵了,慌亂中更加說不清道不明。

老闆看他神色慌張、張口結舌,語無倫次,認為其中有詐。

於是厲聲斥責他辜負了東家的信任,並說如不趕快歸還就送他見官。

一千八百多銀元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阿,如果不亂花,足夠一個人用一輩子,他賈先生又如何賠得起呢,責任重大,又有口難辨,感到這輩子完了,絕望地大哭起來。

話分兩頭,另有一位浦東人,姓義,也在租界從商,因運氣不好,賠了個精光,於是買好了那天午間的船票準備渡江回鄉。因為離上船時間還早,也來到「十六鋪」茶樓,想慢慢喝著茶來消磨這段時光,也好考慮一下以後的生活怎麼辦。

恰好是在賈先生剛匆匆離去時義先生就到了。

義先生剛坐下,發現身邊的椅子上有個小皮袋子,也沒多加理會,慢慢喝起茶來。

許久仍不見有人來取,義先生疑惑起來,提了提感覺沉重,打開一看,他眼珠子差點沒驚的掉出來:竟然全是光閃閃的銀元!

義先生驚喜交加!這可真是一筆大財啊,它不但可以改變自己目前的窮困潦倒狀態,而且後半生衣食也有餘了。

但他又轉念一想:

不行,錢財是各有其主的,這錢我不能要!要是因為我把錢拿走了,失主因此而喪失名譽,甚至失掉性命,我的罪孽可就佐大了!

那個年代,一般正經人都知道「不義之財不能取」的道理。

義先生心想:既然今天讓我拾到了這些錢財,我就應該盡到責任、物歸原主。

到了吃午飯的時候,茶樓的客人只剩了八九個,看他們的神色,沒有一個象是丟了錢的,只好餓著肚子等下去。

一直等到掌燈的時分,茶客都回家去了,只剩了義先生一人,他仍然聚精會神地注視著過往的人……

突然,他看到一個人面色慘白、鋃鋃蹌蹌的朝這裡奔來。

來人正是賈先生,後面還跟著兩個人。

一進茶樓,賈先生就指著這個茶桌對那兩人說:「就是那裡,我當時就是坐在那裡的!」,三人徑直向義先生桌子走來。

義先生看得出他們就是失主,笑著對賈先生說:「你們掉了錢袋嗎?」賈先生不可置信的盯著他一個勁的點頭。「我等你們很久了」,義先生說著拿出那個皮袋子給他們看。

賈先生感激的渾身顫抖,說:「

您真是我的救命大恩人哪!沒有您,我今晚就要上吊了!」

原來,賈先生發現錢丟了時,就想返回去沿途找一遍,雖然能找回的希望渺茫,但也只有這一條路了。

可是主人怕他潛逃,不準他出門,他費盡口舌說了半天,主人才叫兩人陪他出來尋找,還囑咐陪人務必把他帶回去。

二人互報姓名後,賈先生要以五分之一作為酬謝,義先生堅決不要;又改為十分之一,義先生還是不要;再改為百分之一,義先生生氣了,嚴詞拒絕。

賈先生不知如何酬謝才好,於是說:「那我請您喝酒,好嗎?」義先生仍然堅決推辭。

最後,賈先生說:「不謝我心怎安!明天早晨在下在某某酒樓恭候,懇請恩公大駕光臨,不見不散。」說罷一揖,掉頭走了。

第二天早晨,義先生居然來了。

賈先生正要施禮再謝,義先生卻搶先道謝,說:多虧您昨天丟了錢,讓我撿回了一條命!」賈先生一頭霧水,正待細問,義先生接著說:我昨天原定渡江回鄉的,已經買好了午間一點鐘的船票,因為等您來取錢把船耽誤了,回到住處得知,那條船行駛到半途被急浪打翻,船中23人全都淹死了。

我如果上了那船,豈不也一命歸西了?是您救了我的命啊!」說罷再拜。兩人互相感激的一塌糊塗。

周圍的客人們聽了都嘖嘖稱奇,紛紛舉杯向他二人祝賀,說義先生一樁善舉挽救了兩條人命。

故事到此還沒結束。

賈先生三人回去後,把事情一說,老闆也十分驚奇,感慨地說:「這麼好的人真是難找啊!」非要見見義先生不可。

結果兩人見面後非常投緣,經過一番長談後,老闆極力挽留義先生,並高薪聘請他主管帳目。

幾個月後老闆就招義先生當了上門女婿。

再以後乾脆把生意全交給了他打理。

窮困潦倒的義先生拾金不昧的故事很快傳開了,他的誠信、仁義贏得了人們的讚嘆,大小客商都紛紛找上門來與他做生意,他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後來義先生竟擁資數十萬,成為了當地的大富翁。

這個故事再次告訴我們,「善惡報應」是一點不假、一點不會錯的,關鍵時刻的善惡一念,就將決定自己的未來命運。

相關焦點

  • 朗誦:光緒年間一個真實故事(發人深省)
    光緒年間的真實故事。到了吃午飯的時候,茶樓的客人只剩下了八九個,看他們的神色,沒有一個象是丟了錢的,只好餓著肚子等下去。「我等你們很久了」,義先生說著拿出那個皮袋子給他們看。賈先生感激的渾身顫抖,說:「您真是我的救命大恩人啊!沒有您,我今晚就要上吊了!」原來,賈先生發現錢丟了時,就想返回去沿途找一遍,雖然能找回的希望渺茫,但也只有這一條路了。
  • 這個真實的故事,應該給孩子講講,值得我們深思
    今天孕兒健長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值得所有人深思。這個故事發生在光緒年間,江蘇的賈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闆信任老闆看他神色慌張、張口結舌,語無倫次,認為其中有詐。於是厲聲斥責他辜負了東家的信任,並說如不趕快歸還就送他見官。
  • 故事:光緒年間長達四年的乾旱,竟是魃妖在作怪?
    1故事開始之前,咱得先講講什麼是「打旱樁」。古時民間有一個風俗,每逢雨季碰上大旱,人們便覺得是魃鬼作祟,就要找到魃屍,將之軀體從墳冢掘出,焚裂打斷,那樣魃旱便自煙消雲散。這場大旱自光緒元年一直持續到光緒四年,燕京、關中、齊魯、中原等地尤為其甚,土地破裂、古井幹涸、草木生煙,渴死、乾死、餓死、橫屍荒野者多見不鮮,更有甚者食血解渴、分屍乏餓。天災人禍、家國亂世苦的是老百姓。
  • 民間奇聞- 清光緒年間,英法聯軍攻陷北京,銅廷冤魂
    清光緒年間,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惶惶如喪家之犬,喬裝改扮逃離京城。如此三番五次都立不穩,工匠們一個個束手無策。 監工大臣將此事奏報內宮,慈禧心中不由一驚:得罪了哪方神聖?還是選址風水不對!於是,讓人請來了一位風水先生。這位先生裝模作樣,在山上山下,山前山後轉悠了半天,才回宮復命。 他先說亭址選得倒不錯,只是山中陰氣太盛,不時有鬼魂作祟,需將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兩對童男童女,埋在銅柱底下,方保銅亭萬古長存。
  • 一個笑人又使人深思的真實故事
    這是清朝末年一位科舉狀元的真實故事,他不講沒人知道,但為了自己吃一塹讓別人長一智,他還是說了出來。看了讓人忍俊不已的同時,也明白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古人云:萬惡淫為首。古代的人都相信,一個人縱然有很好的學問,命中注定是狀元,倘若犯了淫,或是做了惡,即使沒有人知道,也逃不過上天的懲罰。那年冬天,狀元當時還是個舉子,在進京赴考途中,他住進一家客棧。年青的老闆娘剛死了丈夫,一個人支撐店面,既勞累又寂寞。
  • 一個真實的因果故事
    光緒年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江蘇的賈先生老闆看他神色慌張、張口結舌,語無倫次,認為其中有詐。於是厲聲斥責他辜負了東家的信任,並說如不趕快歸還就送他見官。一千八百多銀票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阿,如果不亂花,足夠一個人用一輩子,他賈先生又如何賠得起呢,責任重大,又有口難辨,感到這輩子完了,絕望地大哭起來。
  • 故事:善惡報應,一個真實的因果故事
    光緒年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江蘇的賈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闆信任。老闆看他神色慌張、張口結舌,語無倫次,認為其中有詐。於是厲聲斥責他辜負了東家的信任,並說如不趕快歸還就送他見官。一千八百多銀元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啊,如果不亂花,足夠一個人用一輩子,他賈先生又如何賠得起呢,責任重大,又有口難辨,感到這輩子完了,絕望地大哭起來。
  • 善惡報應,一個真實的因果故事
    光緒年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江蘇的賈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闆信任。老闆看他神色慌張、張口結舌,語無倫次,認為其中有詐。於是厲聲斥責他辜負了東家的信任,並說如不趕快歸還就送他見官。一千八百多銀元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阿,如果不亂花,足夠一個人用一輩子,他賈先生又如何賠得起呢,責任重大,又有口難辨,感到這輩子完了,絕望地大哭起來。
  • 善惡報應,一個真實的因果故事!
    光緒年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老闆看他神色慌張、張口結舌,語無倫次,認為其中有詐。於是厲聲斥責他辜負了東家的信任,並說如不趕快歸還就送他見官。一千八百多銀元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阿,如果不亂花,足夠一個人用一輩子,他賈先生又如何賠得起呢,責任重大,又有口難辨,感到這輩子完了,絕望地大哭起來。
  • 善惡報應 一個真實的因果故事
    光緒年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江蘇的賈先生老闆看他神色慌張、張口結舌,語無倫次,認為其中有詐。於是厲聲斥責他辜負了東家的信任,並說如不趕快歸還就送他見官。一千八百多銀票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阿,如果不亂花,足夠一個人用一輩子,他賈先生又如何賠得起呢,責任重大,又有口難辨,感到這輩子完了,絕望地大哭起來。
  • 善惡有報,一個真實的因果故事
    光緒年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江蘇的賈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闆信任。端午節前,老闆派他去城南一帶收欠款,他帶上皮袋子就出發了。老闆看他神色慌張、張口結舌,語無倫次,認為其中有詐。於是厲聲斥責他辜負了東家的信任,並說如不趕快歸還就送他見官。一千八百多銀元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阿,如果不亂花,足夠一個人用一輩子,他賈先生又如何賠得起呢,責任重大,又有口難辨,感到這輩子完了,絕望地大哭起來。話分兩頭,另有一位浦東人,姓義,也在租界從商,因運氣不好,賠了個精光,於是買好了那天午間的船票準備渡江回鄉。
  • 影響我一生的真實故事,看完絕對受益
    今天我和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影響我一生的故事,因為看了這個故事我的心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希望你們花一分鐘時間把它看完,對您一定會有幫助,受益匪淺!德大師沉默片刻「你送我回火車站吧,這房子的風水不用看了。」這次輪到富豪訝然了「大師何出此言?」大師說「是的先生,有您在的地方都是風水吉地。」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其實人的行為就是風水,也是命運,沒有格局自私自利的人,再怎麼勤奮努力奔波也許只是徒勞,一個人能否成大事,與才華和能力沒有多大關係,跟一個人做事的眼界和格局有關。
  • 善惡報應,一個真實的因果故事(此文無價!)
    光緒年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江蘇的賈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闆信任。端午節前,老闆派他去城南一帶收欠款,他帶上皮袋子就出發了。事情進展的還算順利,到中午,共收得銀洋一千八百多塊。賈先生走了半天,說了半天,早已是口乾舌燥,疲憊不堪。正好來到「十六鋪」的茶樓,進去匆忙喝了點茶就急忙趕回去交差,以便好好休息一下。
  • 《三言二拍》裡一則荒唐故事,這條生命通道給大唐續命一百多年
    乍一看,這就是一個明朝小說家寫的「唐朝買官」故事,實際上深究這個故事,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細節——郭大刺史去上任的遙遠路程的「交通」問題,所透露出來的本質,是個關乎唐代國運的大事兒。而到了盛唐年間,經過唐王朝的多次拓通和改革,曾開創天寶三年運糧400萬石的唐代最高紀錄,改革效果非常明顯。這也就意味著,江淮漕運的運輸量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當然,在繁榮的盛唐時期,經濟富足,不缺糧食,「江淮漕運」這條水運線路大多用來運輸供宮廷消費的奢侈品。
  • 看完這個故事你全明白了
    雖然老闆非常捨不得,但是看他去意已決就不再挽留,最後只能答應他的請辭,但是老闆請求老李在離開之前為自己再做最後一座房子。老李不好推辭,就答應了老闆的請求。但是蔡李一心想著回家,已經無心幹活。於是他放鬆了自己對造房子時材料和工藝的要求。而做出來的房子設計和施工質量已經大不如從前,老闆看在眼裡,卻什麼也沒說。房子終於做好了,當老李想把鑰匙交給老闆的時候,老闆卻笑著說,它是屬於你的。
  • 真實故事,一位母親的偉大放棄,含淚看完
    真實故事,一位母親的偉大放棄,含淚看完西西育兒道這是一個真實的現代故事,河南穗華縣文化村寡婦胡娟的兒子在大連上大學,因出車禍身亡。湘兒是寡婦周琴這輩子最大的驕傲……在周琴去料理兒子後事時,正是這位母親的放棄,讓一個悲劇有了昂揚的走向,才有了讓人感動,讓人欽佩,有了出人意料的後來。
  • 沙縣火燒茶行故事:一把火,帶走了一座城茶業的繁華
    清朝時期,沙縣茶業十分繁榮,琅口茶市一帶茶莊盛行時有百多家,可後來,沙縣的茶葉慢慢衰弱,民間流傳著一個火燒茶行的故事,這把火燒滅了沙縣茶業。民間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清光緒年間,琅口茶行中最大的茶行名為祥盛茶行,老闆是永安人,他有一個十八九歲的兒子
  • 一個把男孩女孩都看哭了的真實故事,請耐心看完
    曾經把我感動到哭的故事,現在分享給大家,請花幾分鐘看完,你會明白什麼是責任走出工作室,看見大門口蹲坐著一個熟悉的身影,走過去一看,是晴晴。她起身要回去,我拉著她的手「先別走,我帶你認識一下我的同事」我把她帶進了我的工作室,我的同事們見到她都好奇極了,因為我雖然有很多女孩子追求,但主動帶一個女孩亮相,是第一次,同事們都小嫂子的稱呼她,搞到她臉通紅我心裡明白,我是真的愛上她了QQ上,我問她,嫁給我好嗎
  • 光緒學練八卦掌(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10期■周濤光緒皇帝登基後,英姿勃發,不忍國況愈下,憤于洋虜逞威,決心重振朝綱。尹福聽了,打一個揖,脫掉紫長衫,露出蔥綠衣褲,「唰、唰、唰」走起了八卦步,只見他行拳如行雲流水,滔滔不絕;忽如白鶴穿林,大蟒疾行,大鵬展翅,燕子入雲;忽如惡虎撲食,黑熊反背,野馬奔騰,怪獅擺頭……看得光緒帝眼花繚亂,連聲贊絕。一會兒,尹公又表演輕功。他一個「蒼鷹旋飛」,躍過瓊池漣漣水面,走一個來回,只見短靴未溼,手中握著一尾活蹦亂跳的金鯉魚。光緒帝接過金鯉魚,龍顏大悅,當下正式拜尹公為師。
  • 《蝸居》、好劇、深思(原創)
    如果《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給你愛情的美好,《父母愛情》給人婚姻的豔羨,那麼《蝸居》給人以深思,不僅僅是愛情、婚姻,還有房子、孩子、位子其他方面作為女性,這情感戲,讓我們深思:愛情是什麼,是兩個人從無到有共同奮鬥,如郭海藻和小貝,還是你寵我如父如兄保護我天真如初,如郭海藻和宋思明。作為女性,這情感戲,讓我們深思:婚姻是什麼,是郭海萍和蘇淳那般為柴米油鹽,雞飛狗跳,郭海萍多次提到「我知道,蘇淳是指望不上」;還是姜淼淼和宋思明,陪他走過艱難歲月,盼到功成名就,卻成為他的墊腳石,人到中年的他卻需要一根強心針,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