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小說中,寫到過盛家祖母出身高貴,是永毅侯府唯一的女兒。年少時在皇宮中教養,跟隨靜安皇后見慣了大世面。
靜安皇后在小說中是穿越回古代的現代女性,秉持女性自由戀愛和婚姻自主觀念;受她教養的盛家祖母接觸到了現代女性的一些觀念,因此她被教養的開明,仁愛,聰慧、獨立。
盛家祖母年老後,也並不迂腐,她贊成孫女們讀書長見識;教明蘭打馬球、玩雙陸,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嚴格培養明蘭學女紅,學管帳,擁有安身立命的技能;不依賴丈夫討生活,思想開明三觀正。
可就是這樣好的女子,卻因為自己一次衝動的自由戀愛,迎來一場並不幸福的婚姻。正所謂,女怕嫁錯郎,自由戀愛也需擦亮眼睛。
1.涉世未深,千金女思嫁探花郎
盛家祖母和盛老太爺二人,本來門第並不匹配。一個是侯門千金,一個只是商人之子。如果不是盛老太爺高中探花郎,大概此生他們不會有任何交集。
盛家祖母在永毅侯府做千金姑娘的時候,過著比《紅樓夢》裡賈寶玉還要尊貴的日子,她有自己獨立的院子,貼身配備管事媽媽三個,一等丫鬟五個,二等丫鬟八個,三等丫鬟八個,二門院外專門有五六個跑腿供她使喚的小么兒。還有針線、漿洗、灑掃的使喚婆子大約十個。
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被將近40名僕人眾星捧月般的伺候著,像極了《紅樓夢》裡賈敏未出嫁時候的金尊玉貴。只因為永毅侯只有這麼一個女兒,盛老太太當時在整個京城的淑女裡也是數的上的。
仗著父母這般疼愛,盛老太太的婚事也是她自己選定的,勇毅候府大小姐受皇家教養,自然受邀進宮參加了新科進士的簪花宴,盛老太爺正是那首榜的探花郎。
盛老太爺是妥妥的富二代,長得英俊,才華又好,穿戴不俗,少年得志;真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盛家祖母當年聽人家吟了兩句詩,就一見鍾情非君不嫁了。只是沒受過挫折的盛老太太不知道,才貌雙全並不等於人品貴重!
2.盛家家底殷實,探花郎看起來老實
永毅侯夫婦,對於女兒選擇商賈出身的盛老太爺,本是不同意的。
侯爺和夫人的閱歷並非尋常人家可比,眼光獨到精明,他們一來擔心追求飛黃騰達的讀書人,腹內未必全是錦繡;二來發愁門第相差太遠,商賈大族人情複雜不知根知底。
可盛老太太當時鐵了心,非嫁探花郎不可。她從小見慣了世家大公子,覺得這些勳爵人家未必有多好,有很多達官顯貴人家提過親,紈絝子弟也見過不少。她也深知,權貴人家子弟如果沒出息,前程遠不如有出息的新科進士。
既然女兒懷春勸不住,永毅侯夫婦只好重新考量盛家這個探花郎。畢竟嫁女兒,高嫁有面子,低嫁得有裡子。盛家雖然沒有地位,但卻是酉陽首富,家底殷實,盛老太公還給自己的探花郎兒子在京城買了帶花園的大宅子。盛老太太不需要遠嫁,直接在京城宅子裡做女主人,又是侯門貴女,公婆不敢拿架子。
勇毅侯府有的是兒子支撐門戶,沒必要靠高嫁女兒提升階層。既然唯一的女兒想要如意郎君,盛家家底不俗,探花郎前程遠大,永毅侯夫婦覺得也算是結了門好親。
這對於盛氏家族來說,能娶到侯府嫡女那更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探花郎前期一副深情款款之態,完全看不出他幾個心肝寶貝的通房妾室。
3.侯府千金剛烈倔強,探花郎寵妾滅妻。
盛老太太帶著足夠富貴一生的巨額嫁妝嫁給了心儀已久的探花郎,起初二人生活也算相敬如賓。但是盛老太太並沒過上她想要的幸福生活。
首先永毅侯夫婦夫妻情深,妾室如同擺設,兒女都是嫡出。探花郎卻對她這個侯府千金敬重多於恩愛;也是永毅侯夫婦百密一疏,他們父親情比金堅,卻忽略了這世上婚姻不幸、家風不正的家庭更多。
其次,盛老太太雖然知道探花郎娶親前有幾個妾室通房,卻沒放在心上,卻沒想到這些妾室通房十分難纏,她們出身卑賤,爭寵的下限極低,一來二去倔強的盛老太太吃了不少暗虧,氣得她秉雷霆手段把她們打發了出去。只剩下了一個最難纏有心機的妾室沒能打發出去。
最重要的,盛家家風就是寵妾滅妻,探花郎也不例外。他與從小伺候自己的通房丫頭感情深厚,自認為是「愛情」。盛老太太打發了其他妾室後,探花郎就與正妻漸行漸遠;他盲目寵愛自己的妾室,無論他寵愛的小妾謀害主母腹中的孩子還是毒打其他妾室庶子(盛紘和他的親娘春小娘),探花郎都置之不理,甚至讓小妾出面管家。盛家祖母一個堂堂永毅侯獨女,只能在自己的院子裡做主,甚至無法庇護年幼盛紘母子,以致春小娘被活活虐待而死。
而盛紘的探花郎父親,是真真正正的辜負了對自己痴心一片的妻子。他明明為了仕途娶了勇毅侯獨女,自己的妻子又如此大家風範,有才幹、明事理,卻非要寵妾滅妻,活生生把自己的仕途毀了,命也作沒了。
甚至對自己的孩子造成更大影響,盛紘吃過做小妾庶子的苦楚,才造就了他對林小娘偏執的寵愛,因為他覺得林小娘很像他的母親,他怕林小娘過他當年的苦日子,也因此虧待了明蘭的母親,更讓耿直厚道的王若弗得不到大娘子應有的尊重。
而盛老太太守寡時也才20歲,她少年時過的太過平安順遂,所以任性天真,不知人心險惡。她為自己一見鍾情的愛情付出了一生的代價,只可惜,那一片真心,還是錯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