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沒媽的孩子」
《以家人之名》這部劇裡,可以看到各式各樣人物的掙扎。
「後排差生」李尖尖
「尖尖」從小成績不好前途渺茫,對家人依戀極深,高考前無法面對與兩個哥哥天各一方的分別,多年重逢時心中充滿了百轉千回的失落和遺憾。
孤單的子秋
「子秋」就和他所說的那樣,「幼時被媽媽拋棄,成年時被爸爸拋棄,成熟後連「尖尖」都只選擇了「凌霄」。」人人都似乎蒙受著諸神的恩寵,卻偏偏對他施以酷刑。
凌霄目睹媽媽離開
「凌霄」小時候親眼目睹自己的妹妹被核桃噎死,媽媽把所有的罪責都歸咎在他的身上,爭吵不休的家外唯一使他遠離不安的只有樓下那道冷冷的樓梯。
還有許多孩子,齊明月、唐燦都處在支離破碎的家庭之中,以「為你好」的家人之名下,潛藏著說不盡的苦楚。
看到結局才明白,有時候就是這樣,正是因為「家人」之間不可磨滅的牽絆,那些心裡深處的矛盾與掙扎才像交聯錯結的老樹根,只有等到枝繁葉茂的時候,條理才會從泥土裡顯現出來。
只有一條根永遠在自我纏繞,最終困死在自己手裡,陳婷。
世界上所有的力量都要把每一件事推向更糟糕的境地。即使是「李海潮」這樣善良的人也是一樣,沒人能理解他的「多管閒事」、「自找苦吃」,始終被那些「養子親戚」當外人的尷尬心情;也沒有人明白他心裡住不進「慧穎」「賀梅」之外的人的堅定信念。
溫暖的「李爸」
只是他身邊的人很幸運,站在海潮身邊 ,連她的唯一親人—女兒尖尖也從未感受到一絲精神上的壓力或負擔。
而陳婷就像「凌霄」所說的那樣,陳婷是一個黑洞,黑洞的本身就是吞噬,把所有靠近她的人拉入無盡的黑暗之中。
最初的小黑洞從凌霄和妹妹被陳婷反鎖在家,妹妹被核桃噎死開始,而作為媽媽的陳婷把責任全都歸咎於凌霄:「你為什麼要給他吃核桃?」「你為什麼不和你妹妹一起去死?」。
有人說這是「道德綁架」,因為凌霄的確是在往後的生活裡充滿了負罪感,堅持「以德報怨」地對待陳婷;可是陳婷的道德感和凌霄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凌霄所有的善良在陳婷眼裡都是理所應當,「凌霄是我的兒子,孝敬母親不是天經地義?」
如果社會上認為「以德報怨」是最好的相處之道,那麼人類的文化將要承擔極大的重任,因為人類的基因是幫不上多少忙了。
—查理•芒格
在陳婷身上有極大的的壓力促使他的精神發生了扭曲,並且是最惡劣的那一種—自憐。
自憐恐怕是人所能給自己鍛造的最沉重的枷鎖,人一旦陷入自憐,就只會萬事責備於其他人,特別是身邊逆來順受的親人朋友,自己則只感嘆自己有多麼的不幸,即使像像凌霄這樣善良耐心的兒子就在身邊,陳婷也從心裡感覺沒有得到過一絲絲的溫暖,全世界似乎都欠她一筆還不清的巨債。
接著陳婷的自憐誘發了她不可扼制的偏執和懷疑心。
凌霄高三時,陳婷既不問過他爸爸,也不問李海潮,直接就跑到凌霄班級外面和他見面。後來小橙子也是直接硬塞給凌霄,跟屁蟲一樣的粘在凌霄後面,甚至直接送到海潮麵館自己就撒手不管。當然,還有十多年後,陳婷自作主張地把將要高考的小橙子帶回廈門,又悄悄的決定在凌霄住處附近定居。
黑洞邊緣的凌霄
二十多年的精神枷鎖牢牢困死了陳婷,也禍害了凌霄和小橙子。二十多歲的凌霄天天晚上只能借藥物助眠,愁眉在他臉上從未一展,每當凌霄試圖勸解媽媽時,得到的永遠是那一句「你們就是嫌棄我,嫌棄我就離我遠點」。乖戾的脾氣傳到小橙子這的時候已經毫不掩飾了,當小橙子長大後回到廈門,成了一個不講禮貌,處處惹人厭的「大小姐」。
陳婷最後的偏執觸動了凌霄最珍貴的感情—尖尖,陳婷不顧及凌霄對尖尖的愛情,固執地把凌霄女同事往家裡帶,而在凌霄心裡,真正的家人,最重要的家人—就是李尖尖。陳婷眼看無法扭轉局面,在凌霄爸爸以及各種關係的壓力下終於繃不住自己脆弱的「自憐心」,認為自己的一生到頭來不過是給家人無窮無盡的折磨,最後選擇了跳海自殺。
先是自我可憐,否定自己,然後懷疑他人,陷入偏執,重壓之下的心理扭曲成了這部劇無法挽救的絕境。
-完-
喜歡文章,記得點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