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嫁的小姨

2020-08-28 嶺上居士杏花君

雞鳴三次天剛蒙蒙亮,小山村籠罩在寂靜的薄霧中。我就被舅爺吵醒了,我們得起來坐車送小姨遠嫁,初三年級的我,還沒去過縣城,更別說出山外,到別的省。我有點小興奮,但是又捨不得小姨遠嫁。可是我小姨願意,我們也無可厚非。

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吃了點東西。幾十個鄰居親戚在院子裡忙前忙後,小姨正在化妝,是不讓人見的,我也閒的沒事,到處溜達。

路過上房裡屋時,我大吃一驚,舅婆竟還躺著,「我們馬上就要走了,舅婆沒起來?」

我喊:「舅婆,快起來啊!」舅婆背過去說:「我不想去了,在家看門。」

我看見舅婆眼淚汪汪的,我也出門了,出去問舅爺:「舅婆,為啥不去了」。舅爺說:「你舅婆嫌你小姨嫁的太遠了。放心不下,還以後見不到了,正鬧心著呢!

在我記憶中結婚是一件喜事,鞭炮齊鳴,人聲鼎沸,人人臉上全喜氣,有好吃的,有封子錢(紅包)。孩子成雙入對了,舅婆竟然難受!

我們這的習俗,我奶奶和舅爺是姐弟,我就稱舅爺舅婆,舅爺的小女,就是我最小的姨了。我小時候,舅爺的兒子我們稱叔叔的,他和小姨常來我家,幫我家種地,放牛,哄我和姐姐。後來她上學了,來還教我事,我記得最清的就是《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還有其它詩,我都大約忘了。

正在擔心舅婆的時候,小姨終於出來了,化了濃濃的妝,我都認不出啦!小姨比我大七八歲,記得小時候小姨就很漂亮,我寧願小姨哄我,都不讓二姨哄我。今天才知道她分明就是我們家庭裡的小鳳凰。

今天我不能誇小姨很漂亮,或者好看的很,因為我都十五六的男子漢了,得尊敬從小哄我的小姨。我只叫了一聲「姨。」她就笑了,眼睛迷成縫。說:「杏兒,姨以後走了,再沒人哄你了」。我堅定的說「那我就找你去」。正說著就給我一個大封子,裡面有十塊錢。這也太多了吧,當時一塊錢我能在學校生活一周。她說:「姨給你錢,不要亂花,買文具,書本用。」我喃喃的答應。

七點鐘大班車來接我們,小姨哄好了舅婆,我們五六十人,就浩浩蕩蕩的從家裡出發,走到坡下幾百米,才能上車。新姨夫也來了,他打扮的很利正,就是皮膚有點黑,和我姨就是白加黑,正暗自發心笑,姨夫又是紅包,又是瓜子糖,母親說「快叫姨夫」。我挺不樂意的叫了聲「姨夫」。他用一口山西話說:「跟姨夫去山西帶你去遊玩買好吃的」。我才高興起來。

或許天下母親的心胸都很小,自己心愛的女兒遠走了,滿腹委屈,卻也只能一步一步送著,含著淚也很無奈。

婚車出了村莊,越走越遠。我回頭看看車上的舅婆,她心情也好點了,和周圍親戚聊天。

車一路向北,進了秦嶺大山,不一會我就睡著了,醒來已經不知走了多久,姨夫家的人在路邊給我們買了點吃的,花了盡街道的十倍的價錢,我們吃了點,就已經傍晚了,有住下來。夜裡好多人擠一起,很吵也很難受,一夜都迷迷糊糊。

第二天一早就出發,繼續走,也不知多了多少彎,多少溝,新姨夫說過了這個山就到了。我們高興起來。果真一會就聽見了有音樂響的村子,掛的紅布彩布。遠遠就有人接我們。

我們一下車,路上的人夾道歡迎,我走在人群裡,能看見小姨在最前面,被他們攙扶著,蒙著蓋頭,特別的風光照人。拜完天地,吃完飯,新姨夫家,又給孩子們發紅包,水果,糖果,等等。我們看看轉轉,覺得嫁對了人,怪不得小姨一心願意,地方美,物產豐富,待人熱情。

不一會,太陽壓西,車隊的人就打算要回去了。他們哪裡讓家人照相,留念,我舅婆硬是沒照,人家都笑,只有她眼汪汪的。我們一起就先上車,離開的時候,我們都看著小姨,小姨都一一問好,直到車出發,小姨才哭了叫「媽,你不回去了,多住幾天。」舅婆還是讓司機快走。就這樣出村轉彎,不見了小姨,只有前面的山路十八彎!

小姨回娘家住了幾個月,再後來過年過節了回來幾個月,我在學校忙,一直沒見過。過了一年多小姨有了孩子,很少回來,她的消息就越來越少。

慢慢的舅婆身體越來越不好,每每都念叨念叨她的女兒,直到她把身體累垮,半身不遂(偏癱了)還用微弱的聲音,半邊口齒叫我小姨名字「芳,我娃回來吃飯。」回來了後,她狀態還好,走了就神情恍惚。不多久,舅婆就離世了

記得人常說兒女是爹娘的心頭肉,對啊,人沒有心,怎麼能活著,舅婆太愛自己的女兒了!

時間過的很快,一眨眼十多年過去了,每回見到舅爺,他總說我姨給他打錢了,給他買東西了,還買了個手機,想念了就打電話,可方便了,一來電話我舅爺就跑到高處信號好的地方接電話,不來電話就守在電話邊,周星馳電影裡說:你看那人,孤零零的像條狗。我一下子心酸起來,「可憐天下父母心。」

舅爺問我還不著急找女朋友,我說我得找個離咱家近的。要不然人家爸媽能哭死!舅爺說:現在高速方便,想來就來想去就去,還怕啥!

我說:「現在高速再好,你也不是擔心我姨受委屈,沒有依靠。她還不是常常想看到你,想看你笑,想我舅婆疼她的小時候。」舅爺哀聲道

「我娃說的對,我把你姨,嫁得太遠了!」

父母都希望孩子們過得好,成家立業,有所作為。但是在父母心裡,最柔軟的還是離不開孩子,在你到結婚成家時,多聽聽父母的話

「姑娘,別嫁的離爸媽太遠!

相關焦點

  • 記憶中小姨
    小姨記憶中的小姨,高高的個子,勻稱的身材,圓潤的臉膛,是我母親姊妹幾人中最好看的一個,年輕的時候也是村中最靚的一個女子。小時候上學,我常在姥姥家裡吃飯,那時候小姨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姥姥便張羅著給她找人家,就找到了現在的姨夫,當時好像小姨在學校已有了意中人,為此小姨經常和姥姥吵,也沒少挨姥姥的打,姥姥是裹著小腳,打起小姨來是脫了鞋朝臉上和背上猛扇,打的小姨口角流血,我那時候嚇壞了,現在想起來還是後怕。
  • 苦盡甘來話小姨
    姥姥共生育了八個孩子,小姨是老末,不知是那個年代太窮還是什麼原因,小姨身高一米五,體重八十斤,人長得瘦小模樣普通,人老實不傻但腦子不靈光,正是這些原因註定了小姨的苦命。小姨十八歲嫁給了姨夫,媒人是我娘,確切地說是我爺爺,奶奶和姨夫的母親是兩姨姐妹,說起來沾老親,是爺爺做主讓小姨嫁過去的,娘不同意,一個村的都知道小姨夫這人不好,好吃懶做,家徒四壁,窮的要命,也因此張羅不下人。
  • 小姨的愛情(上)
    看著乖巧的小姨,其實很倔強。任憑姐姐們怎麼勸說,她鐵了心相中了那個當兵的。誰都不知道,那個穿綠軍裝的小夥子給小姨許下了什麼樣的諾言,讓她那麼死心塌地的想把自己託付與他。周圍的姐妹們一個個出嫁,甚至抱上了孩子,小姨還在望眼欲穿的守候遠方。還好有那一封封信慰籍著她有點焦急不安的心,讀著那些溫情脈脈的文字,小姨心裡的花總能綻放在臉上。第五個春節,當兵的沒有回家過年。小姨還是像以往過年一樣,給他的父母拜了年。回家後,她不愛說話了,愛笑的她笑容明顯的少了。
  • 微小說:小姨的秘密
    文|果果張明十五歲那年,出國留學的小姨回來探親,給他帶了最新款的溜冰鞋,張明順手接了過來,臉上一絲不經意的不屑被小姨看在眼裡。「怎麼,不喜歡嗎?我看好多年輕人都喜歡玩這個,以為你也會喜歡。」小姨細聲細語的聲音如春雨般灌進張明的耳朵裡。他尷尬地笑了笑,不置可否。
  • 兒子小姨的趣事
    繼續寫兒子的趣事平臺不容易通過了,所以今天開始為大家講述兒子小姨的趣事。兒子的小姨,長得不是很漂亮,最大的特點眼睛小。上大學的時候,宿舍裡的同學們從外面回來了,都說小聲點兒,小恩睡著了。其實只不過是電視掛在了門口兒,兒子小姨耷拉著眼皮兒看電視而已。
  • 小姨的愛情(下)
    小姨時而肆無忌憚的狂喊亂叫,時而無所顧忌的放聲哭笑,有時跑著跳著罵人,有時一副惡狠狠兇模樣見人就打……瘋了的小姨,像是被厲鬼附體,完全沒有了她本來的樣子。小姨被送進了精神病醫院。吃過藥打了針,睡著了小姨才有一點點以前的模樣。最殘忍的是電療,被電擊的小姨,渾身抽動,面部嚴重變形。
  • 故事:我小姨的婚姻生活
    我外祖母一共生了九個閨女,我母親最大,小姨最小,排行為老九。我是我母親最大的孩子,比小姨說是小了一歲,實際上只小了六個月(小姨是頭一年後半年,我是第二年前半年)。因為我和小姨同是女性,年齡相仿,我和小姨說是外甥女和姨姨的關係,更像是閨蜜、姐妹關係,無話不談。記得小時候我和小姨開玩笑說過,我怎麼稱呼你呢?要是叫你姨,你就是我小姨;要是叫你姐,你就是我大姐。
  • 婆婆不願帶孩子,反而讓小姨養老,但不吃小姨做的飯,說怕被下毒
    說完,媽媽放下電話,趕緊穿衣服,騎著電動車往小姨家裡趕。小姨家離我們家並不是太遠,二十分鐘左右,媽媽到了小姨家。看到媽媽後的小姨,抱著媽媽淚流不止。媽媽問:「你們為什麼吵架?」小姨抽噎地說姨夫打她,而姨夫說小姨罵姨夫的媽媽,小姨聽了跳了起來,說如果你媽媽不罵我,我怎麼可能罵她。說完又嗚嗚地哭起來。
  • 小姨的愛情(中)
    小姨出嫁了。沒有喜慶的婚禮場面,就穿了一身姐姐們給她挑選的新衣服,跟著媒人介紹的那個攬工漢進城了。我媽說從部隊回來,小姨非要找一個類似要飯的人把自己嫁了。媒人把男方的條件說得越好,她就見也不見,最後就選了那個看著老實甚至有點懦弱的攬工漢。全家人心裡的石頭落地了,以為小姨的新生活開始了,她心裡的傷就會慢慢的癒合。
  • 「記憶碎片」認識小姨
    ,他們從小到大一直是同班的同學,為此他們班的男同學都不叫小姨的名字,一概叫她小阿姨;而班上的女同學則一概讓我大哥喊她們小姨,大哥當時是班長,每天點名的時候,還沒叫小姨的名字全班就一起叫起了小阿姨。 大哥和小姨的故事都是聽他們後來講給我聽的,我都不知道他們怎麼在一個班級讀了那麼多年的書,每次輪到小姨值日她都逃跑,全是哥哥為她代勞,小姨在學校是個賴皮鬼。 認識小姨時我已經9歲,之前我對小姨一點印象都沒有,真是很奇怪,問過很多次小姨,為什麼以前我不認識她,她說不知道,還說我小時候她也有抱過我。小姨一定是貪玩,所以我9歲前不認識她。
  • 我的小姨你還好嗎(一)
    昨晚夢見小姨了,又是好幾年沒有消息不知道過的怎麼樣?生出兒子沒有? 小姨,並非我的親小姨,是五姥爺家的閨女,比我還小一歲!因為我小時候一直住姥姥家所以和小姨是一起長大的,那時候也從來不叫她小姨,而是直呼其名。但小姨從來不生氣,而且什麼都讓著我! 小姨是屬兔的,標準的八零後,八零後的都知道,我們小時候雖然沒有現在的條件好可也不缺吃不缺穿的!
  • 【我的小姨】一個令人驚奇的女人【六章】
    【34】號拉著三輪車走到小姨身旁說:上車吧我拉你去新興大街【由於小姨河北人內蒙古人聽著不太懂,同樣是小姨也聽不太懂他的方言,愣愣的看著他不做聲】三輪車夫向小姨伸出兩根手指……當三輪車上的鈴聲叮叮噹噹響起來的時候小姨開始思索下一步,見了俊田姨會是什麼樣的情況?每一步都思考好了之後,【34】號三輪車夫把車慢了下來,到了姑娘。
  • 【我的小姨】一個令人驚奇的女人【五章】
    小姨背著大包袱急急的走著,卻是滿頭大汗。頭腦中浮現出無數個不好的念頭。咋還不到北京木才廠?五裡地咋這麼遠?如果找不到大姐夫怎麼辦?【備註1958年的北京,出了永定門火車站奔南來就進入當今的洋橋,馬家堡,角門,西馬場地帶,然後順馬路向東來才到小姨要找的北京木才廠】可那時這地帶都是農村,隨然也都是馬路可那些年的馬路怎能與現在比,也就跟現在,穿村而過的小油漆路一樣。突然小姨覺得不能這樣盲目的瞎走亂撞。
  • 【我的小姨】一個令人驚奇的女人【七章】
    就是她吧,就把小姨安排到了招待所,暫時負責臨時招待全國來618廠開會的領導們。一個月過去了,小姨也認識幾個和自己不錯的年輕人,大家在一起就難免聊聊她們的走向,有個姑娘就說聽說等開完會就把咱們留在招待所了,小姨就說:哪兒都行,這兒也挺好的,她們就說:聽說出徒以後,這兒的一級工比廠裡的一級工少很多錢呢,這兒一級工每月三十一塊錢,在廠裡一級工每月三十九塊錢,少很多呢。
  • 遠嫁的姐姐被婆婆逼著生兒子,卻客死他鄉,我含恨使計幫她報了仇
    她怯怯地叫了聲小姨後說,爸爸說他工作忙,我做完作業要把家務都做了。我點點頭說,以後小姨每年都會幫你過生日。我走到客廳時,姐夫才問,你怎麼突然就來了?我說,不突然啊,我在這邊上班呢。 姐夫像是驚到了,露出非常意外的表情說,都沒聽你說。我心想,一份工作和一套房子比起來不算大事吧,也沒聽你說搬了新家啊。
  • 【我的小姨】一個令人驚奇的女人【四章】
    【接上三章】十月三日,家裡的老座鐘剛剛敲了兩下姥姥一家就都起來了,簡單的梳洗了一下就背起給小姨準備的大包袱,裡面包裹著一床薄薄的棉被,還有兩身袷衣。連早飯都沒吃,【吃不下去啊,長這麼大頭一次隻身去這麼遠的地方也害怕呀】出了門,一行三人,姥姥和二姨倒替著給小姨拿包袱娘仨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前走。高高的上玄月已經西沉,好明亮的月牙兒,它好像知道三妮子要遠行?
  • 故事:因果故事:小姨不幸的婚姻,看待人生輪迴之苦
    在十五那天,姐姐回家時,剛巧遇到小姨,兩人坐下來聊了許久,說著說著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從小姨的半生來看,真是個苦命的女性。在七八十年代,母親嫁到了安徽,通過別人介紹,小姨也跟著嫁了過來,在那個貧窮僅夠溫飽的年代,姨父的三間磚瓦房、倘大的院落,也是條件可佳的首選。
  • 遠嫁的女兒
    也是因為自己放心不下家裡的父母,總有點半睡半醒,下周準備回老家一趟…… 我出生在農村,是家裡老小,家裡父母就生了兩個女兒,我是妹妹,在外面總被別人認錯為姐姐,從小父母就灌輸我們不能遠嫁生我的,我生的都能顧上……… 現在我很想很想回家找份工作陪著父母,帶著娃,如果我回老家了可是另一半他就自由了,我在身邊呆著都不安份,如果回去了那就得說拜拜了,一個人帶兩個娃又得上班,還想管好父母怕是難上加難,所以啊人走錯路想回頭都回不了,一條黑路走到底,跪著爬著也得走完…… 我想說的很多很多,但這都是自己的生活自己選擇的路,既然已成這樣我是想告訴大家,條件一般的還是不要遠嫁
  • 我來講講和姐姐遠嫁的故事
    作為一名從山東「遠嫁」到武漢的女婿,看了今天的這篇文章後,立馬給老家的老父親買了火車票。人到中年,老和小全都近在身邊,才是莫大的幸福!當時滿心歡喜的遠嫁,如今才明白這樣的婚姻需要付出額外的代價,其中最大的代價便是對父母的殘忍!可是,我爸卻獨自咽下了這份他可以預見的殘忍,還是猛地扔掉菸蒂,塞給我十萬塊錢的嫁妝,同意我遠嫁。他說,我們的工作都在蘭州,不能耽誤,好好過日子就行。
  • 小姨說,等等呀,我還在參加一隻鴨子的葬禮!
    小姨約我3點見面,結果到4點還沒有過來,我只好給她打電話。她說,馬上來,馬上來,「別提了,我剛才參加了一隻鴨子的葬禮!」小表妹初三了,鴨子是她的新寵,剛買來一個星期,她給鴨子起名字、餵食、噓寒問暖,照顧有加:有時候作業寫著寫著,就跑過去給鴨子餵個水;有時候英語念著念著,就跑過去給鴨子加個衣服;還讓小姨父去鄉下找了稻草,幫鴨子做了個窩;讓小姨給鴨子織了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