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北伐(下)——荒唐的北伐,能力的錯搭

2020-09-06 星衍史談

第十八章:殷浩北伐(下)——荒唐的北伐,能力的錯搭

(每天十分鐘極簡兩晉史,跟隨星衍快速了解那個被稱為「華夏之殤」的時代!)


殷浩出山的這一天,天下人多多少少都感到震驚。

為何震驚呢?

那個被名士王蒙、謝尚評價為&34;的,隱居閉關十多年不出山的殷浩,如今被任命為中軍將軍,持假節,都督揚、豫、徐、青、兗五州諸軍事,即將準備北伐!


殷浩

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這些傢伙嘴上嚷嚷著什麼&34;的論調,但是包括東晉最高執政司馬昱心裡都清楚——殷浩不過是個平衡點而已!在面對當下桓氏一家獨大,王、庾兩族衰落的情況下,倘若司馬昱再扶植個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其將帶來的只會是無窮無盡的禍患。而倘若扶植一個類似殷浩這樣&34;,且沒什麼背景的人作為權力的平衡點,那就很好破桓溫這個局!司馬昱這樣想,其實早在342年,當時還身任重職的庾翼就已經把話說得非常清楚了:&34;

&34;

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早在石虎病逝的很多年前,甚至桓溫都還沒有立下大功之時,就已經有人打殷浩的主意了。目的就是想借其才能壯大己方實力,打破平衡。

桓溫那邊呢?

褚裒病逝之後,桓溫步步緊逼,上書要求北伐。本來最初他還擔心朝廷安排的下一位北伐大將不是自己,但當他看到司馬昱選出的人竟然是殷浩時,他竟不由得笑出了聲——

&34;

他如是肯定地說道。

為何如此肯定?答案很簡單,他和殷浩其實是髮小和同窗的關係,桓溫對於殷浩十分了解。魏晉時尚清談玄學,桓溫受當時環境影響也自然是學過玄學的,但是早年桓溫的清談能力遠遠不如殷浩,時人也都看中殷浩而冷落桓溫。而桓溫和殷浩兩人的關係也尤其微妙——他們似乎都互相看不起對方。某次桓溫問殷浩:&34;殷浩想都不想便回答:&34;面對殷浩的嘲諷,桓溫也哈哈大笑,並不把殷浩當回事。

那殷浩的北伐究竟如何呢?

此時北方的局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後趙內部持續了一年多的大混戰之後,石虎的漢人養孫冉閔脫穎而出,建立&34;,對中原胡人展開血腥屠殺式的軍事報復。而此前投奔於石虎的羌人將領姚襄秘密南下投奔東晉,被東晉接納。除此之外,之前在關中三秦地區趨於獨立的苻洪於350年自稱三秦王,不久被石虎的舊將毒殺,其子苻健迅速清關中,自稱天王,建國號&34;,史稱前秦。

殷浩北伐前夕北方時局

殷浩此行北伐的目標,正在於這個佔有晉室舊都——長安的勢力——前秦。

殷浩出徵之後,大軍屯駐於壽陽。而殷浩似乎對直接北上並不感冒,他要使出一些非常的計策——大致是殷浩認為北方胡人沒有忠信等觀念的緣故,殷浩竟想通過離間的計策除掉當時大秦天王苻健——他秘密遣人聯繫秦臣梁安、雷弱兒,向他們許諾&34;。實際上,當梁安、雷弱兒收到了殷浩的來信之後,不由得笑出聲:&34;梁安、雷弱兒靈機一動,決定將計就計,表面上答應殷浩裡應外合。

殷浩一聽,這不就好辦了嗎!

然而,有件事情被他搞砸了。

還記得上文說的,投奔東晉的羌族將領——姚襄嗎?

就在殷浩對&34;的事深信不疑之際,姚襄那邊發生了一個突發事件——另一支歸降晉室的部隊領袖魏脫,病死之後他的弟弟魏憬上任,卻被姚襄殺死奪走部隊。全過程並沒有請示東晉中央!

於是乎,殷浩一口咬定,姚襄這傢伙是要造反了!

這熟悉的劇情,上次發生於大致三十年前,庾亮面對蘇峻之時。

殷浩和庾亮是一類人,除了身份其實別的方面並沒有什麼大的差別。殷浩此時便下了決心要除掉姚襄,於是瘋狂派出刺客前去刺殺姚襄。

姚襄

誰知道,那些刺客前去並未刺殺姚襄,反倒把殷浩指使自己的事情抖得一乾二淨。姚襄也接納了這些刺客的誠意——不僅厚待他們,直接當做親兄弟對待了。姚襄的寬厚一傳出去之後,諸人反倒覺得是殷浩的不是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大家都看出來了——殷浩這哪兒還有北伐的樣子!分明就是跑壽陽來和地方武裝搞權鬥了!

不過倒也不全是,前秦那邊也突然出事了——前秦天王苻健突然開始清理內部,殺死大臣,苻健的侄兒苻眉突然從洛陽離開,啟程返回長安。殷浩一看——莫非這是苻健已經被梁安、雷弱兒殺了!苻眉回去繼位?於是乎,殷浩立即下令進軍北伐。結果殷浩部隊剛剛行進到許昌時,部將張遇反叛,手下謝尚又兵敗,殷浩的北伐大軍遭遇諸多不順,只能原路返回壽陽。

這就結束了?

並沒有。

殷浩很快組織了第二次北伐!可他萬萬想不到,終結他政治生涯的,根本不是他明面上的對手前秦,而是那個被他的騷操作所激怒的地方武裝頭子——姚襄。殷浩第二次進軍北伐時,部隊行進到山桑,竟突然遭遇了姚襄的大規模襲擊!殷浩本人面對這種突然狀況,竟然不知所措,&34;丟下部眾南逃。而他的手下也多叛變歸降姚襄,剩下的孤軍奮戰的少數部將也悉數被姚襄殺死。

天塌了,東晉中央好不容易給殷浩湊出來,讓他建功立業以抗衡桓溫的七萬大軍,就此全軍覆沒。

褚裒的北伐雖然失敗,但至少就部隊和輜重而言,並沒有太多的損失,其最大的過失其實在於沒有處理好二十多萬南逃難民。但殷浩不一樣,他手上握著的七萬大軍,是東晉沒落門閥與皇族對抗如日中天的桓氏的最後一根稻草。

殷浩北伐失敗之後,桓溫立刻站出來上書:

&34;

此刻朝野的輿論都已經偏向於拿下東晉建國以來最大戰功的桓溫,司馬昱已經完全控制不住局勢了——只好將殷浩罷黜為平民。之後發生的事很好預料——桓溫終於如願以償的掌握了東晉軍事大權,即將北伐完成他的理想。

而殷浩呢?

殷浩被罷為庶人之後,平日裡看起來也沒啥大的變化,唯獨整天用手指在空中比劃中什麼。

僕從們看了好大半天,才看出來——哦!原來一直在寫&34;這四個字!

但從殷浩此前的北伐表現來看,淪落於此已經不是什麼&34;了。

那麼殷浩是真的沒有才能嗎?

恐怕也未必。桓溫在事後對殷浩有過一次評價:&34;

&34;


桓溫

從殷浩厭惡官場,擅長清談的表現來看,或許真如桓溫所言。但釀成如今這個悲劇的究竟是誰呢?

當然還是這該死的世道,該死的門閥。

事後桓溫還主動請殷浩再度出山,擔任朝中文官要職——殷浩這下便激動得不得了了,竟然翻來覆去把桓溫的邀請信看了數十遍!呵,最終最懂殷浩的,竟是殷浩一生都最瞧不起的人。

而殷浩最終的表現也不讓人滿意,他回復桓溫時因故只回復了一道空信件,桓溫以為是殷浩看不起自己,結果大怒,不再啟用殷浩。兩人的交集就此終結。

不久之後,殷浩病逝。

……

353年,殷浩北伐失敗,已經是東晉自建國以來的第五次北伐失敗了,時東晉朝野皆人心惶惶。同一年,&34;王羲之與後來的&34;謝安等人,在山陰蘭亭合著《蘭亭集》。簡而言之,這是一幫已經對現實很失望但還沒完全絕望的文人。絕望的是什麼呢?大概是晉室復興無望,桓氏權傾朝野吧?

那希望的又是什麼呢?

話說回來,此刻登上權力頂點的桓溫,又能創造奇蹟嗎?

……

(未完待續)

(點個關注不迷路,每天更新魏晉南北朝相關歷史講解~)

相關焦點

  • 玩《三國志11》戰報48,宦官黃皓和丞相費禕反對姜維北伐
    玩《三國志11》戰報呈送,奸臣黃皓丞相費禕反對姜維北伐上次遊戲暫停時間點停留在246年1月21日,如今再度開啟遊戲時間。在上一篇戰報呈送上,談及了20年過去曹魏被削弱,吳蜀兩國變強。如今在遊戲裡,武力值統率力魅力值都是個位數,智力值政治不過20的黃皓,也是取得了蜀帝劉禪的信任,官居尚書令,如今卻在挑撥離間,跟劉禪說姜維北伐表面是為了蜀國,實屬個人好功。
  • 《三國演義》諸葛亮北伐的執念太深,只為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
    看到下半部分的時候,覺得其行為並沒有他自己說的那麼高大上。國家一有錢就要拿去伐魏,連阿鬥都覺得很勞民傷財了,唯有諸葛亮義正言辭的要北伐。上奏必言先帝知遇之恩,上奏必言先帝遺願。阿鬥大概都沒把他爹遺願放在心上!
  • 良臣的離世,是英雄衰落的開始(下)
    甚至還有人說,劉穆之不死,劉裕的北伐就不會失敗。,中原地區淪喪於胡人之手,天下有識之士,均以北伐中原、規復失土為己任。所以在劉裕之前,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溫、謝安等人主持北伐,劉裕之後,又有宋文帝、蕭宏、陳慶之、吳明徹等人持續北伐。
  • 有人說諸葛亮的能力是小說虛構,真是這樣嗎?看看三國志是如何評價
    我們對諸葛亮的評價大多都是來自《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幾,料事如神,以弱勝強,幾乎就無所不能,但《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而不能把它當做歷史,所以就有人否定諸葛亮,說諸葛亮完全是被小說神話的這麼厲害,真實的諸葛亮雖治國不錯,但軍事能不行,數次北伐,而無攻。並且還獨攬大權,用人為親。
  • 曹操軍團:陣亡錄(3)完結篇
    1:典韋(?-197)護曹操逃跑被張繡斬於宛城。原歸張邈,後降曹操。相貌魁梧,膂力勇猛過人。3:李典(?-215)亡於疫情。徵爭河北,荊州,涼州,屢建軍功。不與人爭功,官至破虜將軍。5:蔡瑁(?-208)被曹操斬於赤壁。
  • 中醫傳奇——本草春秋的故事(八)
    且不說醫學史上大有名頭的皇甫謐、葛洪、陶弘景等人,連將軍都多有精於歧黃者,如東晉時曾兩次主持北伐的殷浩便是其中高手,「妙解經脈」,有次居然只用一劑便治癒了一個百歲老人的痼疾。 但殷浩打仗卻不如用藥那麼在行,北伐慘敗,耗盡了朝廷多年積累的器械軍儲,被廢為庶人。
  • MATIMBA馬蹄吧編年史(三)
    第三章 北伐之戰一2011年1月,Nduna帶領部分兄弟,企圖再次擴張領地的Matimba聯盟北上Timbavati圈地.最終碰上了他們的生父,也就是佔據Orpen和部分Ngala區域的老被子聯盟。強壯的老被子聯盟由3頭高大魁梧的雄獅組成。
  • 《亮劍》草莽英雄李雲龍(上)
    在戰爭年代他和他所帶的隊伍受到多方面的倚重和高看一眼,不管是他的對手日軍方面的筱冢義男,還是國民黨方面的楚雲飛,還是他的上級旅長(陳庚),犧牲的八路軍副總參(左權),還是二野總指揮(粟裕),包括他的好搭檔趙剛的肯定和讚許。
  • 東晉北府一丘八(起點小說)主角的起點南兗州京口鎮
    晉明帝太寧三年(325),僑置兗州於廣陵(江蘇揚州市區)。晉成帝時,兗州改稱南兗州,治所於京口(江蘇鎮江市區)。時代不同其治所、轄境也不同。(1)東晉元帝僑立兗州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市)。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改名南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