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分鐘極簡兩晉史,跟隨星衍快速了解那個被稱為「華夏之殤」的時代!)
殷浩出山的這一天,天下人多多少少都感到震驚。
為何震驚呢?
那個被名士王蒙、謝尚評價為&34;的,隱居閉關十多年不出山的殷浩,如今被任命為中軍將軍,持假節,都督揚、豫、徐、青、兗五州諸軍事,即將準備北伐!
殷浩
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這些傢伙嘴上嚷嚷著什麼&34;的論調,但是包括東晉最高執政司馬昱心裡都清楚——殷浩不過是個平衡點而已!在面對當下桓氏一家獨大,王、庾兩族衰落的情況下,倘若司馬昱再扶植個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其將帶來的只會是無窮無盡的禍患。而倘若扶植一個類似殷浩這樣&34;,且沒什麼背景的人作為權力的平衡點,那就很好破桓溫這個局!司馬昱這樣想,其實早在342年,當時還身任重職的庾翼就已經把話說得非常清楚了:&34;
&34;
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早在石虎病逝的很多年前,甚至桓溫都還沒有立下大功之時,就已經有人打殷浩的主意了。目的就是想借其才能壯大己方實力,打破平衡。
桓溫那邊呢?
褚裒病逝之後,桓溫步步緊逼,上書要求北伐。本來最初他還擔心朝廷安排的下一位北伐大將不是自己,但當他看到司馬昱選出的人竟然是殷浩時,他竟不由得笑出了聲——
&34;
他如是肯定地說道。
為何如此肯定?答案很簡單,他和殷浩其實是髮小和同窗的關係,桓溫對於殷浩十分了解。魏晉時尚清談玄學,桓溫受當時環境影響也自然是學過玄學的,但是早年桓溫的清談能力遠遠不如殷浩,時人也都看中殷浩而冷落桓溫。而桓溫和殷浩兩人的關係也尤其微妙——他們似乎都互相看不起對方。某次桓溫問殷浩:&34;殷浩想都不想便回答:&34;面對殷浩的嘲諷,桓溫也哈哈大笑,並不把殷浩當回事。
那殷浩的北伐究竟如何呢?
此時北方的局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後趙內部持續了一年多的大混戰之後,石虎的漢人養孫冉閔脫穎而出,建立&34;,對中原胡人展開血腥屠殺式的軍事報復。而此前投奔於石虎的羌人將領姚襄秘密南下投奔東晉,被東晉接納。除此之外,之前在關中三秦地區趨於獨立的苻洪於350年自稱三秦王,不久被石虎的舊將毒殺,其子苻健迅速整清關中,自稱天王,建國號&34;,史稱前秦。
殷浩北伐前夕北方時局
殷浩此行北伐的目標,正在於這個佔有晉室舊都——長安的勢力——前秦。
殷浩出徵之後,大軍屯駐於壽陽。而殷浩似乎對直接北上並不感冒,他要使出一些非常的計策——大致是殷浩認為北方胡人沒有忠信等觀念的緣故,殷浩竟想通過離間的計策除掉當時大秦天王苻健——他秘密遣人聯繫秦臣梁安、雷弱兒,向他們許諾&34;。實際上,當梁安、雷弱兒收到了殷浩的來信之後,不由得笑出聲:&34;梁安、雷弱兒靈機一動,決定將計就計,表面上答應殷浩裡應外合。
殷浩一聽,這不就好辦了嗎!
然而,有件事情被他搞砸了。
還記得上文說的,投奔東晉的羌族將領——姚襄嗎?
就在殷浩對&34;的事深信不疑之際,姚襄那邊發生了一個突發事件——另一支歸降晉室的部隊領袖魏脫,病死之後他的弟弟魏憬上任,卻被姚襄殺死奪走部隊。全過程並沒有請示東晉中央!
於是乎,殷浩一口咬定,姚襄這傢伙是要造反了!
這熟悉的劇情,上次發生於大致三十年前,庾亮面對蘇峻之時。
殷浩和庾亮是一類人,除了身份其實別的方面並沒有什麼大的差別。殷浩此時便下了決心要除掉姚襄,於是瘋狂派出刺客前去刺殺姚襄。
姚襄
誰知道,那些刺客前去並未刺殺姚襄,反倒把殷浩指使自己的事情抖得一乾二淨。姚襄也接納了這些刺客的誠意——不僅厚待他們,直接當做親兄弟對待了。姚襄的寬厚一傳出去之後,諸人反倒覺得是殷浩的不是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大家都看出來了——殷浩這哪兒還有北伐的樣子!分明就是跑壽陽來和地方武裝搞權鬥了!
不過倒也不全是,前秦那邊也突然出事了——前秦天王苻健突然開始清理內部,殺死大臣,苻健的侄兒苻眉突然從洛陽離開,啟程返回長安。殷浩一看——莫非這是苻健已經被梁安、雷弱兒殺了!苻眉回去繼位?於是乎,殷浩立即下令進軍北伐。結果殷浩部隊剛剛行進到許昌時,部將張遇反叛,手下謝尚又兵敗,殷浩的北伐大軍遭遇諸多不順,只能原路返回壽陽。
這就結束了?
並沒有。
殷浩很快組織了第二次北伐!可他萬萬想不到,終結他政治生涯的,根本不是他明面上的對手前秦,而是那個被他的騷操作所激怒的地方武裝頭子——姚襄。殷浩第二次進軍北伐時,部隊行進到山桑,竟突然遭遇了姚襄的大規模襲擊!殷浩本人面對這種突然狀況,竟然不知所措,&34;丟下部眾南逃。而他的手下也多叛變歸降姚襄,剩下的孤軍奮戰的少數部將也悉數被姚襄殺死。
天塌了,東晉中央好不容易給殷浩湊出來,讓他建功立業以抗衡桓溫的七萬大軍,就此全軍覆沒。
褚裒的北伐雖然失敗,但至少就部隊和輜重而言,並沒有太多的損失,其最大的過失其實在於沒有處理好二十多萬南逃難民。但殷浩不一樣,他手上握著的七萬大軍,是東晉沒落門閥與皇族對抗如日中天的桓氏的最後一根稻草。
殷浩北伐失敗之後,桓溫立刻站出來上書:
&34;
此刻朝野的輿論都已經偏向於拿下東晉建國以來最大戰功的桓溫,司馬昱已經完全控制不住局勢了——只好將殷浩罷黜為平民。之後發生的事很好預料——桓溫終於如願以償的掌握了東晉軍事大權,即將北伐完成他的理想。
而殷浩呢?
殷浩被罷為庶人之後,平日裡看起來也沒啥大的變化,唯獨整天用手指在空中比劃中什麼。
僕從們看了好大半天,才看出來——哦!原來一直在寫&34;這四個字!
但從殷浩此前的北伐表現來看,淪落於此已經不是什麼&34;了。
那麼殷浩是真的沒有才能嗎?
恐怕也未必。桓溫在事後對殷浩有過一次評價:&34;
&34;
桓溫
從殷浩厭惡官場,擅長清談的表現來看,或許真如桓溫所言。但釀成如今這個悲劇的究竟是誰呢?
當然還是這該死的世道,該死的門閥。
事後桓溫還主動請殷浩再度出山,擔任朝中文官要職——殷浩這下便激動得不得了了,竟然翻來覆去把桓溫的邀請信看了數十遍!呵,最終最懂殷浩的,竟是殷浩一生都最瞧不起的人。
而殷浩最終的表現也不讓人滿意,他回復桓溫時因故只回復了一道空信件,桓溫以為是殷浩看不起自己,結果大怒,不再啟用殷浩。兩人的交集就此終結。
不久之後,殷浩病逝。
……
353年,殷浩北伐失敗,已經是東晉自建國以來的第五次北伐失敗了,時東晉朝野皆人心惶惶。同一年,&34;王羲之與後來的&34;謝安等人,在山陰蘭亭合著《蘭亭集》。簡而言之,這是一幫已經對現實很失望但還沒完全絕望的文人。絕望的是什麼呢?大概是晉室復興無望,桓氏權傾朝野吧?
那希望的又是什麼呢?
話說回來,此刻登上權力頂點的桓溫,又能創造奇蹟嗎?
……
(未完待續)
(點個關注不迷路,每天更新魏晉南北朝相關歷史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