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諸葛亮北伐的執念太深,只為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

2020-09-11 當時我就醒了

電視劇《三國演義》,看到諸葛亮去世這集還挺傷感的。

一代將星隕落,可嘆!

前半場,諸葛亮幫劉備爭天下的時候,

只覺得諸葛亮非常智慧。

真是超一流的人才,非常佩服。

看到下半部分的時候,覺得其行為並沒有他自己說的那麼高大上。



北伐的執念太深,害死很多人

諸葛亮一直以統一天下,匡復漢室為己任。

但是,以諸葛亮之才,難道不知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憑什麼天下一定要姓劉呢?

誰能治理好天下,誰就可以做天子。

劉阿鬥能嗎?顯然不能啊!

何必明知不可為而強為呢?


尤其是劉備死後,諸葛亮非常執著於北伐。

國家一有錢就要拿去伐魏,

連阿鬥都覺得很勞民傷財了,

唯有諸葛亮義正言辭的要北伐。

上奏必言先帝知遇之恩,

上奏必言先帝遺願。

阿鬥大概都沒把他爹遺願放在心上!


戰爭肯定要死人,六次北伐,無功而返。

蜀軍死傷無數,魏軍也死傷無數。

苦的是老百姓啊!

諸葛亮殺殺殺的時候,

就沒想過魏兵蜀兵都是天下蒼生啊!


諸葛亮其實心裡都明白,

看到魏軍慘死,他也表現出悲傷的樣子,

也知道,自己殺戮太多要折壽。

但是,他還是堅持要北伐,為什麼呢?



為了完成他自己的政治理想

諸葛亮沒出山的時候就志向遠大,

立意要投一明主,共圖大業。

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諸葛亮就把這個理想跟劉備說了。

正合劉備的心意,大話說出去了,就看行動了。


諸葛亮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的,

三分天下的目標很快完成。

後面就是要三分歸一,一統江湖了。

然而,這些只是他們這些高層政治家們你爭我奪的事。

蜀國的老百姓真的願意連年徵戰嗎?


打仗打的是錢啊,都要老百姓買單的。

蜀兵真的願意遠徵伐魏嗎?

剛過幾天安穩日子,就被諸葛亮拉出去北伐。

蜀兵內心估計也是很崩潰的!

如果是魏兵來犯,保家衛國那是義不容辭,理所當然的。

然而,諸葛亮伐魏可以說是侵略戰爭了吧。


六次都是他主動出擊,妄圖吞了魏國。

蜀國內部,上到君臣,下到黎民都是頗有怨言的。

老百姓只想安居樂業,

至于姓劉還是姓魏,他們不是很關心。

事實上,魏國的老百姓過的不好嗎?

需要你諸葛亮去討伐解救?

人家過得好好的,你要去找事情,

搞的大家都沒好日子過


魏蜀吳雖然都有相互吞了對方的意圖,

但是,整部劇看下來,諸葛亮主動出擊的次數最多。

劉備死後,諸葛亮沒死之前,魏吳幾乎都沒有主動打過蜀。

至少諸葛亮在的時候,是能夠保持一段和平時光的。

但是諸葛亮為了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

執著北伐,先滅魏,再滅吳……


出師表雖然寫的很感人,但也只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罷了!

於天下蒼生並無益處。

諸葛亮之所以那麼執著北伐,可能也知道,

自己死後,蜀國可能不保,早晚被魏給吞了。

但是,天命不可違,何必強求呢?

反而帶累了蜀魏兩地的百姓。

還不如,自己在的時候,好好教教阿鬥怎麼守業呢!

就阿鬥那個才能,就是天下統一了,他也守不住啊!


所以,諸葛亮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執著北伐,勞民傷財,實不可取。

相關焦點

  • 有人說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神化的人,看三國志對諸葛亮評價如何
    很多人對諸葛亮的評價來自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因為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神化成一個神機妙算、無所不知,時不時拿出幾個錦囊妙計就能輕易擊破百萬大軍的神仙一樣的人物,所以當大多數人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時,就完全否定了三國演義中神化的諸葛亮,這個理論叫:諸葛亮的厲害是三國演義神話出來的,歷史上的諸葛亮治國能力一流,軍事能力一般,而且還不懂得用人,一人獨攬大權,第一次北伐用馬謖的這樣的庸才是用為培養親信勢力
  • 《三國演義》諸葛亮琴音嚇退司馬懿如果遇到司馬懿不懂音律咋辦?
    司馬懿有一句話叫做時勢造英雄,諸葛亮多次北伐,讓曹魏陣營寢食難安,所以必須有人站出來對抗諸葛亮。所以諸葛亮每一次都無功而返。等到蜀軍退兵,魏國立刻罷免司馬懿的兵權。由於從曹操活著的時候開始,司馬懿就一直被排擠,無論是曹操,還是後來的曹丕,都知道司馬懿有能耐,所以都是留一手防著他。全靠諸葛亮不斷地北伐,魏國才不得不留著司馬懿,這叫人盡其用,但是司馬懿很明白,自己非常危險。雖然每一次抵抗諸葛亮都是大功一件,但是這樣更加增進了曹魏對他的提防。
  • 為何《三國演義》中智多近妖的諸葛亮所在蜀國是第一個亡國的?
    《三國演義》的存在讓我們知道了諸葛亮這智多近妖的存在,有人就很好奇,明明擁有著這樣的人才存在,但為什麼蜀國卻是最先滅亡的?對於這一點,只能說現實不同於小說,在現實之中沒有人能夠十全十美的,諸葛亮自身也有許多缺點,並不能做到真正的算無遺策。
  • 「三國演義」中近乎「神人」的諸葛亮為何殺不了司馬懿?
    但到了後期卻屢屢失利,演義中諸葛亮有七次北伐,但幾乎都沒打過去,有各種因素使得他不得不退兵從長計議。但在諸葛亮七次北伐中遇到了他一生最強大的對手「司馬懿」。司馬懿出生於權貴之家,司馬家族在漢末時期可謂是朝廷重臣,其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期的徵西將軍。祖父司馬儁是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更是京兆尹,可謂世代漢臣。這樣的環境下,司馬懿從小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幼聰明好學,足智多謀。
  • 三國演義黑化周瑜,為的是烘託諸葛亮,美化修飾都圍繞主角
    周瑜嫉恨諸葛亮的原因諸葛亮初入東吳的時候,周瑜便讓諸葛瑾去勸誘孔明離開劉備,一起輔佐孫權,結果沒能成功,孔明反而勸說兄長一起輔佐漢室。周瑜眼看諸葛亮身懷濟世之才,卻不能和自己一起輔佐吳侯,於是心生恨意。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大的兩件功勞,歷史上卻並不是他所為
    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無所不能的,他像神一樣,使了的計謀似乎從未失敗過。在他身上,不但可以草船借箭,還發明了木牛流馬,最讓人拍案稱奇的是空城記。小說中安插在諸葛亮身上的事情,有真有假,有些事情甚至在歷史上和他毫無關係。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根據現有史料分析可以得出,有兩件事情並非發生在諸葛亮身上,一件是草船借箭,一件是空城記。
  • 《三國演義》最被低估的名將,正史中他不亞諸葛亮,遠勝司馬懿。
    如決定三國走勢的《官渡之戰》,通過曹操與袁紹的終極PK,最終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完成了北方的初步統一。比如,《三國演義》中寫的溫酒斬華雄,為的就是突出關羽的武功高強,豈不知在《三國志》等正史中,華雄是被孫堅所殺。
  • 諸葛亮唱空城計,司馬懿故意「放水」,成年人的交往是心照不宣
    首次北伐,失守街亭,唱空城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公元228年春天,蜀漢做好北伐曹魏的準備。此次北伐的路線是從祁山出發,先後攻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後,與羌人會合,再一舉拿下涼州。現實與理想,總是不太遂人願。有個人不想讓他悠哉地生活下去,一封徵召令打亂他的人生規劃。此人便是梟雄曹操,曹操雖然有禮賢下士的美名,但曹操也有著另一重目的。他徵召賢人來許昌的目的,一則是為自己所用,二則是防止為他人所用。
  • 有人說諸葛亮的能力是小說虛構,真是這樣嗎?看看三國志是如何評價
    我們對諸葛亮的評價大多都是來自《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幾,料事如神,以弱勝強,幾乎就無所不能,但《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而不能把它當做歷史,所以就有人否定諸葛亮,說諸葛亮完全是被小說神話的這麼厲害,真實的諸葛亮雖治國不錯,但軍事能不行,數次北伐,而無攻。並且還獨攬大權,用人為親。
  • 《三國演義》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非要伐吳?只為了給關羽報仇?
    電視劇《三國演義》劉備興兵伐吳這一段,劉備不顧諸葛亮勸阻,非要興兵伐吳,哭著說要給關羽報仇。結果兵敗夷陵,病逝在白帝城。先吞吳,再滅魏,這應該是劉備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僅僅為了給關羽報仇。當然實現自己家國理想的同時,也給關羽報了仇,一舉兩得,還落個夠義氣的好名聲。劉備很聰明!
  • 從「陰謀論」角度看《三國演義》最強謀士排名,諸葛亮僅排第四
    然而他對當時政治卻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謀士,並表示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得天下。事實上,諸葛亮很清楚他只能幫助劉備促成「三國鼎立」,而無法實現一統中原。水鏡先生與諸葛亮熟識,平時必然不少討論天下大事與格局走向,對諸葛亮的大勢分析定是瞭然於胸。那為何司馬徽明知諸葛亮無法幫助劉備取得天下霸業,卻還要幫助劉備獲得諸葛亮呢?因為他在等待一個時機!
  • 三國:為什麼趙雲死了諸葛亮只是哭,而張苞死了,諸葛亮卻吐血?
    劉備為報仇,決意伐吳,最終兵敗而命喪白帝城。此時的蜀漢國土面積小,人口少,又失去了關羽這樣勇猛的戰將,甚至還沒了主公的領導,只留不懂政事的小主公。一時間,蜀漢的處境岌岌可危。三、病疾纏身,眼看國家衰落眾所周知,劉備病逝伐吳途中,於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諸葛亮面對如此信任自己的主公,自然是萬分感動加滿滿的責任感。故而諸葛亮在晚年時堅持北伐大業,六出祁山,便是為了兌現自己對於劉備的承諾。
  • 諸葛亮被「黑」了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其中的諸葛亮,英姿颯爽,足智多謀,無論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他的英雄形象早已經深入人心,任誰也無法改變。然而,近日就有一位「網紅老師」,將我們廣為熟知的「諸葛英雄」給盯上了,狠狠「黑」了他一番。這位「網紅老師」在視頻中說道:「諸葛亮身高不到一米七,黑黑的,很猥瑣。」「北伐實際上是諸葛亮想要奪兵權。」
  • 三晉史話|盤點《三國演義》中的那些山西人
    在《三國演義》中,王允韜光養誨,積蓄力量,利用矛盾,最終計誅董卓,完成了他一生最具聲色的壯舉。但也因為處置董卓舊部失策而被殺。貂蟬,在古籍上雖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在《三國演義》中,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自己,完成了王允的連環計,成功除掉了董卓。
  • 他被楊儀陷害而死,諸葛亮有責任嗎?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劉備在拿下長沙後,諸葛亮要求殺掉魏延,並給出了自己的理由:&34;到諸葛亮北伐時,元老派中有影響力的只剩下趙雲和魏延了,趙雲死後,魏延就是碩果僅存的元老了。他還是漢中太守,諸葛亮要想安安穩穩的北伐,必須要有魏延的配合,否則沒法打仗,北伐的前進基地漢中就是人家魏延的地盤。
  • 諸葛亮臨終前,為何嘴裡要含著7粒米?司馬懿:天下奇才啊
    在整個《三國演義》中,羅貫中他老人家把諸葛亮塑造的近乎完人,不僅是智商碾壓一眾謀士,而且心胸豁達,不慕名利,為了報答知遇之恩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一個有才有德之人,難怪能夠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羅貫中他老人家對諸葛亮是偏愛的,但其他人就沒能這麼幸運了,都不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就像是上帝為你打開了一扇天窗,總要讓你失去點什麼。下面我們就來嘮叨嘮叨《三國演義》中那些厲害的智商擔當。
  • 《三國演義》趙雲年齡BUG之謎,羅貫中:我把自己都搞不明白
    趙雲作為《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之一,在中國可謂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長坂坡七進七出的故事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然而,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看來,單騎救主時的趙雲年齡已經在五十歲左右了,這與大家印象中那個白甲白馬的少年形象區別甚大,而到了被敕封為五虎上將時,趙雲已年過花甲…這一系列的問題根源只是因為正史上的趙雲年齡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正因如此,以至於到了《三國演義》
  • 三國志11手機版,諸葛亮舌戰群儒,真能贏得很輕鬆麼?
    說起三國演義中最有名的片段,談來談去總是繞不開最為經典的諸葛亮舌戰群儒,舌戰群儒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雖然諸葛亮很輕鬆的擊敗了所謂的「江東豪傑」但要是在三國志11中,還會有這麼容易嗎?
  • 殷浩北伐(下)——荒唐的北伐,能力的錯搭
    那個被名士王蒙、謝尚評價為&34;的,隱居閉關十多年不出山的殷浩,如今被任命為中軍將軍,持假節,都督揚、豫、徐、青、兗五州諸軍事,即將準備北伐!褚裒病逝之後,桓溫步步緊逼,上書要求北伐。本來最初他還擔心朝廷安排的下一位北伐大將不是自己,但當他看到司馬昱選出的人竟然是殷浩時,他竟不由得笑出了聲——&34;他如是肯定地說道。為何如此肯定?
  • 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神話?赤壁之戰諸葛亮在打醬油,卻得後人歌頌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可以說是我國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歷史小說,不僅如此這本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尤其是《三國演義》中神仙般存在的諸葛亮,相信任何人聊起諸葛亮都能掰扯大半天的時間!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諸葛亮在這本小說中真的是太神了,不僅僅描述的相貌似神仙,就連所做的事情都像是一個神仙,用&34;來形容完全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