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之悍婦捉姦滅大明

2020-06-24 冷先生講


故事:民間故事之悍婦捉姦滅大明

一、急著趕路的貴婦人

大明朝末年的一天清晨,天氣有些陰沉,銀川驛站的驛卒因為暫時沒有公事,都有些打不起精神。

忽然,黃土墊成的大道遠處,一輛三匹馬拉的豪華馬車挾著一團煙塵滾滾而來。從趕車人的服飾來看,車裡面的人來頭不小。驛卒們都有些猶豫,因為這樣的人都是很難應付的,鬧不好還要吃點苦頭,於是紛紛後退。只有一個叫李鴻基的人迎了上去。因為他前不久送公文運氣不好,累死了一匹馬,驛丞故意刁難他,讓他原價賠償。一匹馬的價錢對於一個每天工資僅有二分銀子的驛卒來說不啻於天文數字。伺候這樣的過路官員或者他們的家屬雖然要看些臉色,但如果討得他們高興會得些賞賜,多攢點錢賠了馬錢,就能早點回家娶媳婦了。

車夫打開車簾,裡面下來一個姿容俏麗的貴婦人,不過她柳眉倒豎,一看就不是個善茬,她的眉宇間還透露著一股怒氣,好像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貴婦人下車後,車夫讓李鴻基趕緊給他們準備一桌飯菜,並且備上三匹快馬,說夫人有急事,耽誤不得。李鴻基面露難色,猶豫一下說:「夫人,飯菜可以馬上做好,只是馬匹有些不巧,近來過銀川驛的官員和家屬較多,馬匹雖然能湊齊,但要為緊急軍情留用。」車夫剛要發作,貴婦人卻拿出一錠銀子扔在李鴻基面前,不耐煩地說:「現在國家雖然不太平,銀川哪有什麼事?快點備馬,少囉嗦!」李鴻基心中暗喜,忙不迭地接過銀子。

很快貴婦人吃飽喝足,李鴻基過來請示說:「夫人,已經備好一間上房,您是不是先休息一下。」誰知那個女人根本不領情,厲聲說:「還休息什麼,我要立刻上路,看你還算機靈,就由你送我出銀川驛吧。」李鴻基當即應承下來。

兩個驛站之間有兩百裡地,一路上快馬加鞭,貴婦人還嫌慢。李鴻基小心翼翼地說:「夫人,路面不平,跑得太快了,我怕夫人吃不消。」

「你不用管這麼多,只管趕馬就是了,哪這麼多事?」貴婦人竟有些生氣。

李鴻基只好快馬加鞭,一路顛簸,終於在天剛擦黑的時候趕到了下一個驛站。

貴婦人同樣很急促地讓人準備飯菜和馬匹,看樣子她是要連夜趕路了。李鴻基帶著滿腹的疑問和貴婦人的賞賜回了銀川驛。

回去後,李鴻基用銀子賠了馬匹的錢,琢磨再攢一些錢就回家娶個媳婦,再買幾畝地,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是多麼誘人呀!

二、驛站被撤的真相

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月,李鴻基還在做著美夢呢,突然傳來一個晴天霹靂:崇禎皇帝下令裁撤全國的驛站。這意味著李鴻基下崗了。

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北方滿族政權又不斷威脅長城安全。皇帝軍費不足,為了應付戰爭,只能裁撤各地驛站。失業的驛卒們憤怒地發著牢騷,埋怨皇帝糊塗。驛丞冷笑著說:「你們以為皇帝會想到從咱們這小地方節省銀子嗎?我聽說是個官老爺給他出了這個餿主意。」眾驛卒一聽都圍過來聽他講是怎麼回事。

原來,朝裡有個監察御史叫毛宇健,這個傢伙一肚子花花腸子,可就是不敢動手,因為他是靠了老婆家的資助才考中進士,所以表面上對老婆恭恭敬敬的,他老婆又是個悍婦,平時對他管得很緊,老婆在時他不敢輕舉妄動。過了一段時間,他老婆回家省親。毛御史終於像脫了籠的老虎自由起來,沒多久經人介紹,他就納了個如花似玉的小妾。

這天,毛宇健摟著小妾正和他任刑部侍郎的表哥劉懋在一起鬼混,突然外面一陣騷動,屋門「嘭」的一聲被人踹開了,緊接著一個女人衝了進來,直奔毛宇健。毛宇健睜開醉眼一看,嚇呆了,那個女人正是他的原配老婆溫氏。

溫氏一把揪住小妾「啪啪」就是兩個嘴巴子,緊接著又是撓又是踹。小妾哪是這個悍婦的對手,被打倒在地哭喊著讓毛宇健救命。可毛宇健垂手站在那裡,哪敢過來拉架呀!劉懋一看,抓住溫氏的袖子說:「弟妹住手,不要再打了。」溫氏一回頭看到劉懋,氣更大了,心說:「毛宇健這麼老實,肯定是你這個狐朋狗友出的主意,要不他怎麼敢納妾。」這麼想著,她假裝甩袖子,結果一把撓在了劉懋的臉上,一下子就抓出了三道血印子。

溫氏一頓大鬧,事後毛宇健看起來老實多了,不過他心裡恨得痒痒的,一直納悶溫氏怎麼來得這麼快,私下裡一問,才知道溫氏利用了驛站系統飛馬來到的。他不敢對溫氏怎麼樣,就想著拿驛站出出氣。

這天早朝,崇禎皇帝對蜂擁不斷的農民起義和北方多爾袞的大軍愁眉不展,因為軍費一直籌措不到呀。毛宇健見機,大聲上奏說有一個籌措軍費的辦法,正傷腦筋的崇禎皇帝忙讓他快講。於是,毛宇健就向崇禎皇帝建議裁撤驛站,理由有二:一是撤掉驛站可以杜絕一些官員借驛站之名揩國家之油,進行公費旅遊;二是可以將裁掉的驛卒的工資和撤銷驛站的經費用在對付滿洲大軍的戰事上。崇禎皇帝有些猶豫,因為這有違祖制。這時,臉上傷痕未好的劉懋也站出來支持毛宇健的意見。崇禎皇帝一看實在沒有其他辦法了,就準了毛宇健的建議。

三、捉姦滅了大明朝

崇禎裁撤驛站得來的那點銀子根本就是杯水車薪,阻止不了農民起義的大潮。十幾年後,闖王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入了北京城,崇禎皇帝被迫在萬歲山下的一棵歪脖樹下上吊自殺了。

闖王率領眾將領登上了大殿,大將劉宗敏獻上了一個俘虜大明北京官員的花名冊。李自成隨手翻了翻,一個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下令把監察御史毛宇健押上來。眾將領有些不解,闖王放著那麼多高官不管卻要見一個品階不高的監察御史幹什麼?

毛宇健戰戰兢兢地上了大殿,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闖王看了看毛宇健,很突兀地問了句:「毛宇健,你老婆一向可好?」眾將領很納悶,闖王不是一個好色之徒呀,也沒聽說這毛宇健的老婆有陳圓圓一樣的美貌呀。毛宇健也糊塗了,只好明說:「闖王,我老婆溫氏也被大軍俘虜了,被關在女營裡面。」

李自成又命令把溫氏帶上大殿。被俘後受到驚嚇的溫氏已然沒了往日的刁悍,很順從地跪在地上。李自成讓她抬起頭來,看了看,問道:「溫氏,你可還認識本王?」溫氏看著闖王面熟,就是想不起來。毛宇健心中暗喜,他以為溫氏一定和闖王是親戚,忙小聲說:「你快想想!」溫氏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闖王說:「你可還記得十幾年前的銀川驛站?」溫氏頓時記起當時的情景,她遲疑著說:「闖王,難道你就是那個驛卒?」

闖王大笑:「沒錯,我就是當初的驛卒李鴻基,你丈夫毛宇健受了你的氣,就勸皇帝裁撤驛站,砸了我的飯碗,我沒法只好參加了農民軍,這才滅了大明江山,說起來我還要感謝你呢!」

毛宇健做夢也沒想到,老婆溫氏的捉姦竟然導致了大明的滅亡,他長嘆一聲癱倒在地。李自成哈哈一笑:「你真以為你老婆捉姦的威力有那麼大呀,就算沒有我李自成,一個腐敗透頂的王朝也撐不了幾天,早晚都會亡國的!」

相關焦點

  • 故事:王財主家的悍婦
    從前有個大戶人家姓王,大家都叫他王財主,家中的夫人卻是個悍婦,力大無窮,為人又狠毒潑辣,進門十餘年沒能為王家生下一男半女,雖說自己沒有子女,王財主為了傳宗接代娶進門的小妾和婢女,卻都被她因妒害死的不計其數,而且每次的手段都不一樣,王財主也無可奈何。
  • 故事:民間故事:小夥夜遇一位白衣姑娘,好心送她回了家,卻差點賠了命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23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民間小故事。故事聽起來比較不可思議。不過看完這則民間小故事之後,也希望各位看官能有所啟發。故事大體講的是:一個下夜班回家的小夥子,走到半路後卻遇到了一個白衣女子搭車。小夥子心善也沒多想,便將那陌生女子送到了家。
  • 《大明文魁》:大明朝唯一連中三元者,先帝託孤之人,終成文魁
    十裡御街打馬過,人稱大明狀元郎。這是一個現代人在明朝好好讀書,天天向上的故事,已有兩本兩百萬字作品完本,人品保證!【黃金五章】第一章,少年和媳婦。主角林延潮因救人,身體開始患病,久病難醫,家裡也沒有錢財,只能靠童養媳林淺淺織席換錢。大伯母家看中他母親留下的金釵,想要典當換錢,林淺淺堅決不從。
  • 聊齋:閻王審悍婦
    嚇得悍婦痛哭流涕,一個勁兒的說,我再也不敢了。過一會兒後,病竟然好了。從此,嫂子再也不嫉妒了,變成了人人稱讚的賢婦。而小妾再生孩子的時候,腸子又跟著出來了,把針取下來之後,也不再疼了。蒲松齡說:「我有朋友和我說,天底下的悍婦數不勝數,真恨她們不都得報應。我說不一定,可能是在陰間地府受報應,我們不知道罷了。」
  • 《大明之五好青年》:超越榜單的作品,精緻的文筆,叫好不叫座
    《大明之五好青年【簡介】萬曆四十七年,當薩爾滸之戰的悲歌落幕,一頭怪獸踏上了戰爭的天平……我們是害蟲!我們是害蟲!呃,錯了。我們是正義的五好青年,我們要用正義的鐵拳砸碎舊世界!【黃金五章】第一章,開局一個要飯碗。
  • 《大明最後一個狠人》:歷史收藏榜排名15,大明天武大帝朱慈烺
    》,大明第一帥,5級作者。【簡介】魂穿越到大明最後一個皇太子朱慈烺的身上,以一個狠字貫穿一生。滅流寇,斬貪官,開海禁,揚國威。這個太子很兇殘,打仗比女真還可怕,剿匪比流寇還折騰,摟銀子比貪官還徹底。我大明,將士鐵骨錚錚,文人傲骨長存!
  • 故事:民間故事:虎鬼求醫
    嶺南李靈子,郎中,善於醫治刀兵之傷,祖傳金創良藥,有奇效。某夜,李靈子臥床將息,忽聞門外有語道,李靈子,出來相見!如此數聲。李靈子開門一看,見門外立一青衣人,約有三四十歲。遂問其事。青衣人說,我家大王中了流矢,傷甚重,祈求你前去醫治!李靈子聞言道,待我取藥。遂與青衣人同去,一路行於叢林,人跡罕至之處。青衣人途中問,藥都帶齊了嗎?
  • 故事:民間故事|天鵝真君
    民間故事|天鵝真君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隱龍村有個叫於松的男子。他妻子三年前病亡後,就一人獨居。於松完全傻了眼,這可是聞所未聞之事。但轉念一想,又感到非常驚喜,這孩子,難道是上天看他沒兒子,賜給他的?顧不上其他,於松連忙將這個小人兒捧起來,用熱水幫他洗了身子,再用棉布剪成片,將他包了起來。
  • 《大明風華》朱瞻基和孫若微的愛情故事,讓你思考「情為何物」
    若此句用於正在熱播的《大明風華》中朱瞻基和孫若微的愛情故事,那或許可以說,世間情為何物,可以棄幹戈,泯世仇,化恨為愛,變敵為友。在《大明風華》中,朱瞻基是朱棣皇帝寵愛的皇孫,而孫若微是「靖難遺孤「,視朱棣為殺父仇人,兩人分屬不同階層,勢同你死我活,這樣的土壤能長出愛情之花嗎?
  • 故事:民間故事:安樂公主
    又問憬之家世,憬一一應之。幾番交談,公主眼波脈迷意屬劉憬,而憬迷戀之意更甚之!公主此時便對其言道,我想邀君入宮玩樂,君許否?憬回答說,這也是我之所願啊!遂入宮,每日山珍海味,與公主歡愛快樂,不知歲月幾何!忽有一日,那公主神情黯然,對劉憬言道,快樂的時間總是非常短暫,現在你的父母找人尋你,所託之人就在宮外,該怎麼辦才好呢!
  • 赫哲族民間故事:火神的來歷
    說起火神,在赫哲人中還口口相傳著一個很有意思的民間故事。話說很早很早以前,地球上剛剛有了人類,人們冬天披獸皮,夏天圍魚皮,日子過得很艱苦。因為沒有工具,他們打到的獵物叉到的魚鱉數量很有限。每次捕獵歸來,不管捕到的獵物數量多少,都按人頭進行分配,夠一口就分一口,夠一堆就分一堆。因為當時還沒有火,分到的東西都是生吞活咽下去的。
  • 故事:民間故事:天王之怒
    王生回答道,是有這麼回事,但並非有行竊的本意,只是自己貪圖玩樂,一時作出的糊塗之舉罷了。官員聞言呵斥他道,你若是一般人,也還罷了,既然是飽讀詩書之人,怎麼不懂聖人教導的道理呢!你的行為就猶如那些貪官汙吏,知法犯法,應該罪加一等,簡直不可寬恕。王生聞言大懼,磕頭請求饒恕。
  • 壯族民間故事之「嚯嚯鳥」
    其妻,悍婦也。趁其不在家時,至塘邊撈螞蝗來代豬腸炒給其母吃,而其妻則偷偷把豬腸炒來吃了。其母因雙眼已瞎而不知。一日,其妻餵豬時罵其母,情至激處操餵豬食之瓢擊其母頭,其母僕地,頭破而爬出一地之螞蝗。出殯當日,其母棺下葬入墳穴將填埋時,其母化為厲鬼,將其妻推下墳穴,又化作一鳥於樹上「嚯嚯」鳴叫。「嚯嚯」,壯語意思為用鋤頭挖。其母意思是告訴人們,用鋤頭挖泥埋掉此無良妻也。
  • 故事:民間故事:鬼新娘
    當然了因為我們今天說的這個故事也和新娘有關的!所以拿來推薦一下!好了!言歸正傳啦!話說這個村子裡有個財主,雖不是家財萬貫,但在村子裡也是大富大貴之家!平日裡就垂涎著竹青的美色,這次竹青心儀的人走了!於是財主便使錢給媒人,要媒人拿著厚禮去竹青家說這樁親事!竹青同樣強烈反對!但是竹青的父母認為家裡還有個兒子,女兒早晚也嫁人的!況且還能有這麼多的錢!就答應了下來!
  • 聊齋故事:悍婦誕妖
    其妻潘氏也是個遠近聞名,喜歡搬弄是非的悍婦,人們都甚是厭惡他們夫妻倆。一日,潘虎至賭坊賭博,運氣不好,輸個精光,心煩氣躁的歸家。方才你教訓它們一頓,也算解我心頭之恨!」潘虎聽罷,餘怒未消道:「這些雞再敢來,我便把它們剁了吃肉!」鄰居老嫗林氏膝下沒有兒女,丈夫前幾年離世,只剩下她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居住,便養了些雞鴨鵝狗,有了它們的陪伴,自己不再寂寞孤獨。
  • 假如武大郎現場捉姦成功,按明代法律該如何處置潘金蓮和西門慶?
    誕生於《水滸傳》又被《金瓶梅》改編的「武大郎之死」已經成為明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很多人疑惑:事發當日,不知羞恥的西門慶和潘金蓮為什麼當時如此理直氣壯,西門慶還敢對武大郎動武?事實上,很少有人從明朝刑事案件的角度對此事進行分析,當武大郎來到捉姦現場,潘金蓮和西門慶不得不表現的理直氣壯,因為他們不這樣做,就會有生命危險。為什麼這麼說呢?
  • 民間故事之寡婦劉三秀再嫁成王妃
    不久,當地民間謠言四起,說是大明一帝派太監出京,來江浙一帶採選宮女。百姓有女者紛紛送至夫家。嫁娶之事,一夕數百。正巧這時劉三秀的長兄應幕外出,二哥貪圖黃家金銀,乘機將三秀嫁給了黃亮功。三秀在黃家鬱鬱不樂,次年生下一女,視為掌上明珠。這才安心地與黃財主做了八年夫妻。黃亮功死後,她掌管家業,扶養兒女成人。劉三秀所處的時代、社會動蕩,烽煙四起。
  • 三欺大學士(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8期■魏煒他還會再來,你先想好了,到時候定要先揭穿他,滅了他的威風。」張三忙著點頭應了。幾天之後,小販又在外面叫賣。張居正和張三一道來到門外,叫住了小販。小販又笑嘻嘻地來到他們面前。這回,張居正可不敢大意了,親自挑起了花生。所謂再一再二不能再三,若是三次都栽在這個小販手裡,他可就太沒面子了。
  • 民間故事:剃頭匠
    獵人們這時突然想起了他們村子裡流傳著的一個很古老的傳說:傳聞他們這附近的群山之中住著一尊從很久很久以前就來到這裡的神靈,這尊神靈的頭上被他的死對頭下了詛咒,頭髮變成了不滅的黑色蛆蟲啃咬他的頭皮,只有讓人間的剃頭匠用特殊的刀具才能割斷這些蟲子的身體,這便是剃頭匠的由來。
  • 《天下無毒》:發生在大明王朝的緝毒故事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在《錦衣之下》中見識了他親兒子的本事,那麼在這本《天下無毒》中,一起來瞧一瞧他另一位兒子所經歷的的故事。可像《天下無毒》這樣,通過古代懸疑小說來講述禁毒故事的,還是第一次見到。其實若是仔細的查閱中國古代歷史,會發現使人成癮的「藥品」早在魏晉時期就曾經流行過,《甄嬛傳》中提之色變的「五石散」便是。許多長期服食者都因中毒而喪命,名醫孫思邈就曾經呼籲世人「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可見意識到「毒品」的危害。以及對其的抵制,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