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小說,閒話西遊。
接著聊西遊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這一回的內容,大家都太熟悉了:猴王跟太白金星到了天庭,玉帝封了他「弼馬溫」。
過段時間,孫悟空弄明白了弼馬溫是個「未入流」的小官,一氣之下,回去了。
然後託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等人來捉拿這個妖猴。孫悟空先後擊敗了巨靈神和哪吒,天兵敗退。玉帝再次聽從太白金星的建議,封了孫悟空「齊天大聖」。
這一段劇情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了,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大鬧天宮」的第一場戲。
但是再熟悉,翻開原著,仍然能找到比較有趣的點,我們一一說來:
這一點其實很多真正了解西遊記的人都知道,玉帝可不是央視版電視劇裡躲在桌子下的窩囊廢,他是個高高在上的三界主宰,怎麼可能會怕孫悟空?
你看他的態度。
孫悟空到了,玉帝先問「哪個是妖仙?」
呵呵,猴子就在下邊,剛進來,你看不見嗎?這句話明顯是為了彰顯玉帝尊貴的身份。
孫悟空不懂禮數,直接說「老孫便是。」你看眾仙反應是什麼?大驚失色!
為什麼大驚失色,可能是出於對玉帝權勢的畏懼,也可能是害怕玉帝本身的力量,不管哪種,都說明玉帝在眾仙心中是真的高高在上。
但玉帝不在意,一個鄉間野猴子,不懂禮貌,何必跟他一般見識。他問人事部門,還有哪兒缺人?人家一看職工名單,好像也不缺,不過御馬監少個管事。
玉帝是怎麼說的?「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輕描淡寫,沒有徵求過孫悟空的意見,給你個官做,就是抬舉你了。你還得謝恩!
這就是玉帝,高高在上的主宰。
這也是作者對於現實中強權的影射。
插一句,這裡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孫悟空特別喜歡「唱個喏」,這說明什麼?說明「喏」這個字不光在唐朝用,明朝也還一直用著(吳承恩是明朝的)。
其實不管是弼馬溫這一段,到下邊封「齊天大聖」也一樣,玉帝說:「那孫悟空過來,今宣你做個齊天大聖,官品極矣,但切不可胡為。」
給你個齊天大聖,官已經夠大了,別鬧了。其實這官大嗎?當然不是,這就是個沒有實質內容的閒職,只不過名號聽起來好聽罷了。
現在有些領導,熬到一定年限,手裡沒啥權,但也給個處級、廳級待遇,這也是閒職,但是人家至少有相應的待遇。孫悟空呢,只有個「齊天大聖」的名號,連俸祿都沒有。齊天大聖府裡只設了「安靜司」和「寧神司」,玉帝賜了他兩瓶酒和十朵金花,別的就沒了。
也就是猴子這種對名聲非常偏愛的人才當回事。
剛說猴子對名聲非常偏愛,這一點在書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來,這種偏愛,說他「要面子」也完全沒問題。
孫悟空愛錢嗎?不,他從來沒有為錢發愁過,錢財這種東西不被他放在眼裡。
他貪權嗎?也沒有,弼馬溫不管人,只是養馬,孫悟空沒說啥;齊天大聖府裡只有安靜和凝神兩個司,很顯然玉帝讓他老老實實待著就行,孫悟空也沒啥意見。
孫悟空,就是好個名,要讓人看得起。當他知道弼馬溫的級別是「未入流」,他就怒了,老孫就這麼被人看不起?而他聽說玉帝願意封他「齊天大聖」,他又開開心心跟著太白金星跑到了天庭受封。
孫悟空從一開始就想過鬧天宮嗎?沒有!
因為嫌棄弼馬溫官小,他就把官服一脫,跑了,這時候他根本沒想過什麼造反,只是心裡不爽。
回去之後,就聽那個不知道哪兒來的獨角鬼王建議,自己立了個「齊天大聖」的旗子。
但是天庭也覺得這猴子說走就走,太不給面子,就要去教訓他,結果還沒打過。
哎,都是面子惹的禍啊!
孫悟空這時候的訴求,就一點,讓玉帝承認他這個「齊天大聖」的名號。
「你看我這旌旗上字號,若依此字號升官,我就不動刀兵,自然的天地清泰;如若不依,時間就打上靈霄寶殿,教他龍床定坐不成!」
「你只看我旌旗上是甚麼字號,拜上玉帝:是這般官銜,再也不須動眾,我自皈依,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靈霄寶殿。」
瞧瞧,你承認我是齊天大聖,我就聽你的,你要不願意,那我就打你。
真打得過嗎?也許是說大話,也許是猴子真覺得自己本事夠大,反正他的訴求就是要做齊天大聖。
玉帝經太白金星提醒,也反應過來,原來就是圖個名啊,沒問題,給你!
於是,風平浪靜。
本回最後,再多說一句,猴子那六個拜把子兄弟,真是塑料情,打的時候沒看見他們,等打完了,發現猴子贏了,他們都跑來祝賀了,還一個個給自己封了「大聖」的名號。
這特麼不就是一群酒肉朋友嗎?
哦對了,還有一點,我發現原文有這麼一句。
我擦嘞,原來我們打遊戲常說「你演我」是有由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