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向溫柔疼愛我的母親,因和父親的一場吵架,母親變得冷漠起來
在我7歲以前,感覺自己就生活在一個蜜罐裡,有溫柔和藹的母親疼,高大魁梧的父親寵愛。那時雖然家裡條件不太好,但是母親總是像變戲法一樣給我做好吃的。睡覺前總是給我講著一個又一個溫暖的童話故事。
然而八歲那年的一個夏天,一切好像發生了變化,下午放學後,我和往常一樣,像個無憂無慮的小鳥蹦跳著回到家。可是還沒到門口,就聽到父親的吼聲和母親的哭叫聲。
我有些驚恐的走到正在哭泣的母親身邊,看到地面上一片狼藉。鍋碗被摔的粉碎,我抱著母親也嚇得哭了起來。父親看到我們母女倆後,一聲嘆息的搖著頭出去了。
接下來的日子,一向溫柔的母親,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總是對父親罵罵咧咧。也不在變著法做好吃的,也不在給我講故事。大部分時間,我看到母親獨自坐到床邊,一個人孤零零唉聲嘆氣的摸著眼淚。
2 原來是父親身上的肥皂味味引起了母親的懷疑
幾天後母親帶我來到姥姥家,母親邊抽泣著邊和姥姥在那裡說話,依稀聽明白了大概,原來是父親給村裡一戶人家幹活,女主人叫小花,而男主人那天沒在,父親回家後,母親聞到父親身上一股特殊的香皂味。
母親便問父親身上怎麼有股怪味啊,父親直接搪塞說,什麼味啊,哪有什麼味啊。母親一開始也沒放在心上,後來母親出去時,又碰到小花了,而母親也聞到小花身上有同樣的味道。母親說,小花見母親後還躲躲閃閃的。
於是母親回到家又去質問父親,父親被母親問煩了,於是就吼母親。從此以後,這個味道成了母親的心病。
姥姥聽了後,勸解母親,讓母親想開點,畢竟這只是母親的想像,畢竟父親對父親和孩子還是一心一意的。叫母親不要胡思亂想。
3 因為這個怪味,母親和父親吵架成了家常便飯
母親說,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想當面問清楚小花去,如果她承認做了,我也就不整天亂猜想了。從那以後,母親就像心裡著了魔一樣,和父親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父親也是個暴脾氣,母親說多了,父親砸鍋摔碗。
父親母親吵架成了家常便飯。那時八歲的我,只要看到母親哭泣,我就害怕,因為母親吵架就和父親說,你摔碗吧,順便也把我打死算了。聽到母親說這句話時,我內心充滿了恐懼,害怕母親真的死了。
於是我天天拽著鄰居家的大娘,嬸嬸到我們家來串門。因為只要外人在,母親就不會找父親吵架。他們表面最起碼是和睦的,這片刻的和睦,讓我內心有一絲小小的安慰。
4 上學住校後,慢慢不在害怕父母無休的爭吵
日子過的在這樣吵鬧中過了幾年,有次他們吵架,母親又在那裡哭哭啼啼逼父親氣味的來源。我實在受不了了,狠狠的和母親說:媽,如果你們在繼續吵架,我就死給你們看。父母當時都愣住了,他們立刻從爭吵中都沉默下來。
當時說出這話時,我自己都愣住了,不知是不是我遺傳了母親這樣的性格,竟然也把死掛在了嘴邊。
後來我上了初中,高中,大學,習慣了學校的集體生活,慢慢的不在恐懼他們吵架,但是母親依舊是見到大姨,二姨,姥姥他們,依舊對他們說一遍她的遭遇,上高中的時候母親也重複著和說了一遍。我沉默著說,媽我知道了,你別說了。
轉眼間,父母親也已經六十多歲了,我也已經結婚生子。母親有時我家來住幾天,看電視劇時,有小三的情節時,母親恨的咬牙切齒,然後又開始說起父親的往事,母親甚至還說,我現在身體有時有些胸悶,就是讓你父親給氣的,然後又說起父親年輕時身上的怪味。
這件事我都聽的耳朵快要磨成繭子了,我生氣的懟母親:你說這件事說了大半輩子,就和祥林嫂一樣,和別人說了無數遍,你自己不厭煩,我別人早就聽煩了。
離婚去吧,即使離了婚,離開我爸,你也不會幸福,猜想了一輩子的氣味,最終也不知是真是假,我爸已經不錯了,他掙的錢都上交給你,每天也按時回家。
如果他有二心,那他把掙的錢肯定也給那個小花花了,再說小花都已經不住在我們村裡十多年了,最後我大聲吼道,你身上這一身病,都是你自己造成的,怨不了任何人……
母親聽到我這些話後,沉默了好久好久。
編後語:這是一位網友的親身經歷,她說不想聽母親繼續這樣沒有意義的叨叨下去,心太累了……
不得不說,這位母親一生過的,就像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李雪蓮,執念太深。明明這一生可以有好多美好的景色可以欣賞,但是卻放不下這段不知真真假假的過錯。
執念是個很可怕的東西,讓人胡思亂想,猶如進跌入深淵,進不去出不來。執念太深,還不如一笑而過,卸下沉重的思想,給彼此一個微笑繼續前行。
倉央嘉措說:世上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生死大事你從來不曾考慮,卻執著錯誤的東西。
或許這位母親面對生命的生死,也早已坦然,但是一直糾結丈夫過去的行為,顯然是不可取的。母親活到這個年齡,只能讓她去散散心,多出去走走,或許視野就會開闊些,而不一直揪著這件事。
人老了,就成了老小孩,做兒女的,只能是多些耐心和寬容對待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