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聞到父親身上的怪味懷疑父親出軌:最終母親變成了祥林嫂!

2020-08-24 佳恩的故事

1 一向溫柔疼愛我的母親,因和父親的一場吵架,母親變得冷漠起來

在我7歲以前,感覺自己就生活在一個蜜罐裡,有溫柔和藹的母親疼,高大魁梧的父親寵愛。那時雖然家裡條件不太好,但是母親總是像變戲法一樣給我做好吃的。睡覺前總是給我講著一個又一個溫暖的童話故事。

然而八歲那年的一個夏天,一切好像發生了變化,下午放學後,我和往常一樣,像個無憂無慮的小鳥蹦跳著回到家。可是還沒到門口,就聽到父親的吼聲和母親的哭叫聲。

我有些驚恐的走到正在哭泣的母親身邊,看到地面上一片狼藉。鍋碗被摔的粉碎,我抱著母親也嚇得哭了起來。父親看到我們母女倆後,一聲嘆息的搖著頭出去了。

接下來的日子,一向溫柔的母親,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總是對父親罵罵咧咧。也不在變著法做好吃的,也不在給我講故事。大部分時間,我看到母親獨自坐到床邊,一個人孤零零唉聲嘆氣的摸著眼淚。

2 原來是父親身上的肥皂味味引起了母親的懷疑

幾天後母親帶我來到姥姥家,母親邊抽泣著邊和姥姥在那裡說話,依稀聽明白了大概,原來是父親給村裡一戶人家幹活,女主人叫小花,而男主人那天沒在,父親回家後,母親聞到父親身上一股特殊的香皂味。

母親便問父親身上怎麼有股怪味啊,父親直接搪塞說,什麼味啊,哪有什麼味啊。母親一開始也沒放在心上,後來母親出去時,又碰到小花了,而母親也聞到小花身上有同樣的味道。母親說,小花見母親後還躲躲閃閃的。

於是母親回到家又去質問父親,父親被母親問煩了,於是就吼母親。從此以後,這個味道成了母親的心病。

姥姥聽了後,勸解母親,讓母親想開點,畢竟這只是母親的想像,畢竟父親對父親和孩子還是一心一意的。叫母親不要胡思亂想。

3 因為這個怪味,母親和父親吵架成了家常便飯

母親說,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想當面問清楚小花去,如果她承認做了,我也就不整天亂猜想了。從那以後,母親就像心裡著了魔一樣,和父親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父親也是個暴脾氣,母親說多了,父親砸鍋摔碗。

父親母親吵架成了家常便飯。那時八歲的我,只要看到母親哭泣,我就害怕,因為母親吵架就和父親說,你摔碗吧,順便也把我打死算了。聽到母親說這句話時,我內心充滿了恐懼,害怕母親真的死了。

於是我天天拽著鄰居家的大娘,嬸嬸到我們家來串門。因為只要外人在,母親就不會找父親吵架。他們表面最起碼是和睦的,這片刻的和睦,讓我內心有一絲小小的安慰。

4 上學住校後,慢慢不在害怕父母無休的爭吵

日子過的在這樣吵鬧中過了幾年,有次他們吵架,母親又在那裡哭哭啼啼逼父親氣味的來源。我實在受不了了,狠狠的和母親說:媽,如果你們在繼續吵架,我就死給你們看。父母當時都愣住了,他們立刻從爭吵中都沉默下來。

當時說出這話時,我自己都愣住了,不知是不是我遺傳了母親這樣的性格,竟然也把死掛在了嘴邊。

後來我上了初中,高中,大學,習慣了學校的集體生活,慢慢的不在恐懼他們吵架,但是母親依舊是見到大姨,二姨,姥姥他們,依舊對他們說一遍她的遭遇,上高中的時候母親也重複著和說了一遍。我沉默著說,媽我知道了,你別說了。

轉眼間,父母親也已經六十多歲了,我也已經結婚生子。母親有時我家來住幾天,看電視劇時,有小三的情節時,母親恨的咬牙切齒,然後又開始說起父親的往事,母親甚至還說,我現在身體有時有些胸悶,就是讓你父親給氣的,然後又說起父親年輕時身上的怪味。

這件事我都聽的耳朵快要磨成繭子了,我生氣的懟母親:你說這件事說了大半輩子,就和祥林嫂一樣,和別人說了無數遍,你自己不厭煩,我別人早就聽煩了。

離婚去吧,即使離了婚,離開我爸,你也不會幸福,猜想了一輩子的氣味,最終也不知是真是假,我爸已經不錯了,他掙的錢都上交給你,每天也按時回家。

如果他有二心,那他把掙的錢肯定也給那個小花花了,再說小花都已經不住在我們村裡十多年了,最後我大聲吼道,你身上這一身病,都是你自己造成的,怨不了任何人……

母親聽到我這些話後,沉默了好久好久。

編後語:這是一位網友的親身經歷,她說不想聽母親繼續這樣沒有意義的叨叨下去,心太累了……

不得不說,這位母親一生過的,就像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李雪蓮,執念太深。明明這一生可以有好多美好的景色可以欣賞,但是卻放不下這段不知真真假假的過錯。

執念是個很可怕的東西,讓人胡思亂想,猶如進跌入深淵,進不去出不來。執念太深,還不如一笑而過,卸下沉重的思想,給彼此一個微笑繼續前行。

倉央嘉措說:世上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生死大事你從來不曾考慮,卻執著錯誤的東西。

或許這位母親面對生命的生死,也早已坦然,但是一直糾結丈夫過去的行為,顯然是不可取的。母親活到這個年齡,只能讓她去散散心,多出去走走,或許視野就會開闊些,而不一直揪著這件事。

人老了,就成了老小孩,做兒女的,只能是多些耐心和寬容對待他們了。

相關焦點

  • 小說:和母親通話後我連夜回家,到家後,父親:你母親死了7天了
    平時和父親交流都是微信或者電話。我和父親的關係不是特別好,甚至是勢如水火,但是原因已經不記得了,可能是因為一句爭吵,一聲謾罵,或者一個動作,憤怒的情緒愈演愈烈,高中就已經搬到學校裡了,大半年不回一次家。現在看來倒像是當時的叛逆期,選擇了這麼幼稚的辦法來對抗父親。記得每次母親都會想辦法緩和我和父親的關係,母親很溫柔。
  • 故事:我的父親母親
    初春晴朗的日子,在河岸半黃半綠的草地上把父親給我買來的經人工塗抹的紅色、黃色、綠色的毛絨絨的小雞從紙箱子裡放出來,坐在藍藍的天空下一邊玩一邊看小雞顫巍巍跑來跑去,暖暖的陽光照在身上舒服極了。因母親多病,父親幹了許多本該母親幹的活毫無怨言:早上早早起來灑掃做飯,然後叫母親和我起床吃飯;晚上睡前總是把餅乾或蘋果放到一個茶缸裡,放到母親伸手可及的地方以備母親夜裡不舒服時可以食用。冬天,父親總會在睡覺前把熱水袋灌好熱水放到母親的腳頭。
  • 父親與母親的愛情
    當我們把母親從急診科的病床上抬至普通病床上時,之前一直昏睡的母親此時醒了過來,並笨拙地轉著腦袋,開始四處找尋父親的身影,當看到父親在離她不遠的床邊站著時,母親使勁伸長胳膊試圖去夠父親扶著床塌的手 而此時的父親正凝神細聽著主治大夫交代的各項事宜,並未注意到母親的這個小動作,一直在母親身旁照看的我趕緊推了推父親,並指了指母親,父親很快就明白了母親的意圖,趕緊伸出手抓住了母親正欲縮回的手,此時再看母親,原本晦澀的雙眸瞬間明亮起來,隨即抿嘴莞爾一笑,竟然有種少女般的嬌羞之態,我不禁看得出了神。
  • 母親圍著父親轉了一輩子,臨終遺言卻是與父親分冢而葬
    以前在生產隊的時候,全家人在一起,全家人都是母親伺候的對象。後來分家了,父親變成了母親的中心,母親無論做什麼都圍著他轉。剛開始家裡窮,饅頭是分開蒸,有純小麥的,有摻了玉米面的。餐桌上,父親的手從來不會伸向兩摻饅頭。家裡的雞蛋和羊奶基本上也都是父親的。母親跟我們說父親是家裡唯一的勞力,所以要把好吃的給他吃。那時候誰家都缺吃少穿,父親吃獨食,真沒有覺得什麼。
  • 母親意外走了,突然我聞到一股惡臭,打開母親的床頭櫃,我哭成淚人
    我叫林志,我家裡非常的困難,父親在我小的時候就走了,丟下我們母子兩,母親一個人當爹又當媽的把我拉扯大非常的不容易。每次我都看到母親累的根本不能說話的樣子。我暗暗發誓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賺很多很多給母親用。
  • 父親病危,母親說要借命給他,再陪他3年,父親奇蹟般又活了3年
    醫生當時判斷是吸菸引起的病變,懷疑是肺癌。最終的檢查結果也驗證了醫生的判斷。父親在重症監護室裡呆著,只能靠呼吸機和升壓藥等設備與藥物維持生命。我們家屬每天只能進入重症監護室探視一次。每次探視,父親拉著我們的手,說話已經不利索了,一時糊塗,一時明白。總是鬧著要出院,要拔掉呼吸機的管子與輸液的管子。
  • 廈門18歲女孩出庭作證父親出軌
    小小說,母親難以單獨撫養她,加上想給她一個完整的家,所以與父親復婚了。但是萬萬沒想到,後來吳某某會帶著兒子上門,和父親一起住在主臥,而母親和她只能住在另一個房間。男方否認婚內出軌稱是閃婚同意離婚支付補償305萬元陳女士表示丈夫的婚內出軌給她和女兒
  • 懷念我的父親---父親和母親
    父親和母親相識相戀的時候二十三歲,母親二十四歲,兩個人都是人生的朝陽,又都長的俊美,在外人眼裡真正是一對金童玉女。父親當時的樣貌按現在的標準講絕對是男神級,我見過他當年的照片,客觀的講,不亞於王心剛。父親那時身手還好,這大概是由於父親打小沒爹,是家裡唯一的男子漢,不得不早早就剛強起來的緣故吧。
  • 母親的離世!居然讓她和父親成了永遠的仇人
    父親是一個公務員,母親在家裡務農,幹起了養殖業?最近幾年可能掙了一大筆錢。父親對母親沒有一點愛意,平時沒事,一般很少說話。她和母親的感情比較好,所以母親有什麼話都對她說!後來她出嫁了,但經常回來跟母親聊天!父親可能因為婚姻的問題,經常夜醉不歸……讓母親更加厭惡他!
  • 我的父親 連載三 初識母親
    母親年輕的時候脾氣還沒有現在這麼火爆眼睛大大的,扎著一對粗黑靚麗的麻花辮,煞是好看。引來了鄉裡鄉外很多人來前來提親不過她都沒有答應外公有些著急了我外公編的一手好竹子,圓圓的竹子在他手裡可以變成好多精美實用的物件,諸如簸箕,
  • 長大後我成了母親的閨蜜,父親的兄弟
    母親剛打開門就被父親關上。「我晚上要去莉莉(母親閨蜜)家睡!」「你給我走開!」「放手!」父親任憑母親怎麼說,只是默默地拉著手,低頭不語,像極了一個做錯事的男生面對著自己的女朋友。母親越說越委屈,越說越生氣,而父親卻如木頭樁子一樣,站著一動不動,只是緊緊拉著母親的手。「快上去抱住她啊!」我在內心呼喚了無數次,可能是由於我們父子關係還沒能達到心有靈犀的程度,最終並沒有傳到父親的心裡。
  • 小說:母親打電話有急事,我連夜趕回家,父親悲痛:你媽死了八天
    平時和父親交流都是微信或者電話。我和父親的關係不是特別好,甚至是勢如水火,但是原因已經不記得了,可能是因為一句爭吵,一聲謾罵,或者一個動作,憤怒的情緒愈演愈烈,高中就已經搬到學校裡了,大半年不回一次家。現在看來倒像是當時的叛逆期,選擇了這麼幼稚的辦法來對抗父親。記得每次母親都會想辦法緩和我和父親的關係,母親很溫柔。
  • 小說:母親打電話有急事,我連夜趕回家,父親悲痛:你媽死了七天
    平時和父親對話都是語音或者電話。我和父親的關係不是特別好,但是原因已經不記得了,可能是因為一句爭吵,一聲謾罵,或者一個動作,憤怒的情緒愈演愈烈,高中就已經搬到學校裡了,大半年不回一次家。現在看來倒像是當時的叛逆期,選擇了這麼幼稚的辦法來對抗父親。記得每次母親都會想辦法緩和我們之間的關係,母親很溫柔。
  • 真實故事臺 | 父親出軌後的七年
    電話裡出現的陌生人名都是我二十一載象牙塔生活所不知道的,我忽然把我面前這個身材矮小、腰臀肥厚的母親和電話那頭語氣暴躁的父親同小時候固定思維裡的「大人」聯繫在了一起,那種當面恭維背後潑黑,帶著匪氣的大人。
  • 小說:母親離奇死亡,父親卻開心不已,得知原因,我很心疼我父親
    我的母親死了,父親卻絲毫不傷心。他有事沒事就往鄰居家跑。鄰居家是個三十多歲的寡婦,風韻猶存,帶著十幾歲的小女兒生活。父親在她家一待就是大半天,入夜了還不回家。我覺得不對勁,委婉的勸他:「爸,媽屍骨未寒,你老是往隔壁鄰居家跑,村上的人都在說閒話呢。」父親頓了頓,嘆了一口氣,絲毫不覺得心虛:「村裡人就是這樣,看什麼都要說閒話。
  • 母親事事依賴父親,父親生病住院我們陪護,母親的表現太出乎意料
    母親對父親的依賴比起大舅媽和大舅有過之而無不及。以前父親偶爾出去喝個酒,母親都會不停給我打電話。她從不說她一個人在家害怕,而是會一個人坐在客廳,不敢看電視,一直望著院子門口,等父親回來。和我在電話裡一直聊,直到父親進門,她會說你爹來了,怕掛斷電話。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為什麼會變成一個母親都畏懼的「惡童」?
    她怕孩子敏感,不敢在孩子成年前公開談戀愛;但實際上她又是個內心缺乏安全感、渴望得到愛的女人,前夫的拋棄讓她一直心生怨恨,最終變成了一個經常洩憤在孩子身上,控制欲極強的母親。朱朝陽努力維持著自己乖孩子的形象,一方面,他是為了得到父親更多的愛;而另一方面,他是在母親這種令人窒息的愛下,從反感到疲於應付,再到日漸妥協,所以隱藏起自己內心,沒有再和母親進行交心的溝通,自顧自地的扮演好「好孩子」的角色。
  • 小說:母親打電話說有急事,我連夜趕回,父親含淚:今天你媽頭7
    平時和父親交流都是微信或者電話。我和父親的關係不是特別好,甚至是勢如水火,但是原因已經不記得了,可能是因為一句爭吵,一聲謾罵,或者一個動作,憤怒的情緒愈演愈烈,高中就已經搬到學校裡了,大半年不回一次家。現在看來倒像是當時的叛逆期,選擇了這麼幼稚的辦法來對抗父親。記得每次母親都會想辦法緩和我和父親的關係,母親很溫柔。
  • 小說:母親打電話有急事,我連夜趕回家,父親悲痛:你媽死了3天
    平時和父親交流都是微信或者電話。我和父親的關係不是特別好,甚至是勢如水火,但是原因已經不記得了,可能是因為一句爭吵,一聲謾罵,或者一個動作,憤怒的情緒愈演愈烈,高中就已經搬到學校裡了,大半年不回一次家。現在看來倒像是當時的叛逆期,選擇了這麼幼稚的辦法來對抗父親。記得每次母親都會想辦法緩和我和父親的關係,母親很溫柔。
  • 故事:當年,父親吹著口琴,迎娶了母親
    父親走的時候,正是春寒料峭乍暖還寒的季節,細雨打在身上涼到牙齒發顫,身體發抖,送葬的人依舊耐心細緻的為父親修繕這個新家,生怕他和母親睡得不舒服父親不會吹口琴,他是地道的農村人,在生產隊趕大馬車,一生都從沒走出家鄉這片黃土地,對城裡的洋玩意他不懂,也沒見過。但父親願意聽,每次母親吹口琴時,父親就遠遠的站著,聽得如痴如醉。就是因為這把口琴,母親和父親談戀愛了,為此,父親總說,他和母親是一琴訂終身,後來,母親教會了父親吹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