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五背鼓一一不沉(重)

2020-10-13 民俗文化研究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口口相傳,故事主人翁「寇五」成了多少代百姓擬喻某些紈絝子弟的口頭語(或比照者)。


據傳,寇五的祖上具有萬貫家產,父親功不可沒,而其父卻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對唯一的兒子,嬌生慣養。所謂「攥在手裡怕灑了,含在口裡怕化了」從小就要心不敢給肺,要星星不敢給月亮。一次母親不小把個碗掉在地上打了個粉碎,並發出了強烈的碎碴撞擊地面聲音,三歲的寇五站在坑沿邊上哈哈大笑,媽為了取悅兒子歡心,專門又打了一個碗試探兒子反應,寇五更是笑得前仰後合。事不過三,當他媽又打碗時,寇五表現出了漫不經心的樣子,媽媽見寇五不悅,便抱起寇五來到碗廚前,試試寇五如何表現,結果一摞碗被三歲的寇五掰下地去,發出更強烈的響聲,寇五便更加歡樂開心,……當媽抱著兒子離開廚櫃時,寇五鬧活著沒完,媽只好又抱到廚櫃前打了另一摞碗才罷手。媽媽也表現出因為得到孩子的滿足而很開心的樣子。


待到寇五長大成人後,吃、喝、嫖、賭、吸本領俱全,就是懶得不做營生,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有人掏耳朵提醒他父母:「那可不行,父母是半世人,你們能包涵他到什麼時候,得讓他學會自食其力」,他母親則說:「閒吃蘿蔔,淡操心。我家銀錢孫子手也花不完」!其父似乎有點預見,自己深知自己的兒子不成器,往後不會有好出息,但他反過來又想:必定自己就這一根孤苗兒子,有這麼多家業,足夠他享用一輩子的!他首先想得是怎樣能讓兒子慢慢享用、細水長流,不能十年八載揮霍殆盡,於是在大興土木為兒子打牢基礎的出發點上,瞞著兒子把金磚鋪在屋內地下,用普通方磚又覆蓋在上面,一為藍色方磚鋪地大眾化不惹眼,二為兒子折騰若干年後方磚壞了重鋪地時便會發現方磚下層的金磚滿地,好讓他困難時享用度日;他把金銀珠寶(多數是銀元),一塊塊銀元壓在瓦房上的塊塊瓦底,一件件銀元寶壓在貓頭滴水之下。以至每個飛頭簷下都藏有銀元。最後連銀甕帶甕中的銀兩都垛在大門墩子下面。

時光飛轉,寇五的父親漸漸體衰年老,燈盞中的油快要點完,於是把寇五叫到眼前:「兒子,為父活不了幾天了,我把後事給你交代一下吧:這是為父最後的遺囑,你可要切記呀!我下世之後,把我裝在棺木裡,必須要走大門,咱家那大門窄修門時為講究聚財專門放小了尺寸,棺材肯定出不去,你要把大門埻子拆了,再往出抬,以後這個家就成你的了,你要節儉,儘管爹留給你的東西估計在你手上足夠享用了,但也要學會計算。尤其咱家地下的地磚磨爛時你要親自拆掉上層,不用重新鋪,那舊磚下面有二層已經為你鋪好了留給你,一拆舊磚你會知道;再往後你過不下去了,賣房上的東西時,要從貓頭滴水賣起,再賣瓦,進而賣飛頭,拆椽,檁柱梁。你要自己動手拆,一件件拆著賣,細水長流,一個瓦一個瓦拆著賣,親自過手,千萬不能把房子一次賣掉!」


父親走後,寇五往出抬棺材,懶得拆門墩子,僱了些膘型大漢直接從牆頂抬了出去。接下來的生活寇五更是花天酒地、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串門成癮,被這家兩口訛一圪蛋,那家女人不讓他了,不論誰人說合怎麼了結,最後還不是銀子遭殃。沒過幾年時間他就把家的浮產敗光了,他早已把父親說過得話忘得一乾二淨了,磚地未磨破光滑的面面,不到重鋪地時候,開始賣房,賣房子時不用說親自拆椽揭瓦,就連腰也不想彎一下,怎麼願意一片一片瓦、一根一根椽拆下來去賣,一下整體廉價競把一個院子帶房賣給了別人。有契約為證:我小無能,無法生活,願將祖上遺產房屋一處,連同院落(其中金木水土樹株相連),賣於本村xxx名下永遠為業。雙方同意,又經中間人證明,空口無憑,立此買賣契約為證。三方言明,立此約,立筆寫約,臥筆買方一次性現交賣方銀元共計ⅩⅩX元整。三方言明留東耳房一間,供寇五本人生前居住,入土為安後為限。立約人xxx(賣方籤字),(買房人籤字丨,(中間人)籤字,(書約人)籤字。就這樣一紙契約,一式兩份,幾個參與人,寇五的祖上遺宅就改名換姓了,寇五由主家淪落為租房客。


日月如梭,又過沒幾年,寇五把賣房院(金石水木土相連)的錢也花完了,只有沿街乞討,以前他在一當地有名稍麥鋪常吃稍麥,每個稍麥咬一口就全部剩下了,店老闆看不慣說:「這小子怎麼這樣造孽,遲早要討吃的!」於是把他每次吃剩的稍麥就給他曬乾,保存了起來。果不其然,沒幾年他討飯時來到了這個稍麥店,店老闆就把他以前吃剩曬乾的碎燒麥拿給他吃,他邊吃邊問「這是什麼東西?咋這麼好吃!」老闆如實告訴他:「這都是你以前糟踐過吃剩下的稍麥,我把它曬乾存放起來了,知道你一定會有今天,這不是給你留著」!

再後來寇五又跟上了一家鼓匠房,從小不學無術,靠給人家背鼓混碗飯吃,一次他背著鼓跟著鼓匠們走在路上,被他親姑姑碰上了,姑姑不耐煩地走上前細問他說:「侄兒子,你父親給你留下了沈萬山的光景,你咋就落到這步境地?」寇五雖有感慨,但一時無法解答,後他想出一句:「姑姑你不要不好活,也不要不耐煩,我的這鼓是空的,幹大不沉,一點也不累!每天飽茶餾飯。」


從此,人們就把這個巜寇五背鼓一一幹大不沉》的故事流傳下來了。

尤其是現在的官二代,富家子弟,如沒有良好教育,多不成器,甚至會走向犯罪道路。偉人毛早在一九五八年就對官後代有兩個預言:第一,一些領導幹部的子女活在漢獻帝、阿鬥那樣的環境中養尊處優,相互攀比老爸,這讓人擔心會不會培養出一批貴族少爺?第二,髙級幹部的子女管不好,總有一天要犯罪的。現在看來,這預言是如此的準確。而毛主席對自己子女的教育是非常嚴格的,決不允許他們享受各種特殊待遇。長子毛岸英從蘇聯回國後,便就送到「勞動大學」改造;抗美援朝,讓兒子帶頭參軍上前線。在全國面臨經濟困難時期,毛主席不允許女兒李納搞特殊,讓他在學校食堂和其他學生一樣吃飯。他的女兒放假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吃的。而毛主席只能把自己的一份讓給女兒,而他自己只能餓這一頓。


縱觀歷史,凡達宮貴人之家,總有部分子孫逐漸驕奢淫逸,過不了三代,便門第沒落。什麼「富不過三代,一輩當官三輩打磚」說法流傳甚廣,雖有點以點概面,但給人們警示作用還是意義深刻重大的。試看曾國藩兄弟一大家的家庭,訖今一百九十多年間,近兩個世紀,綿延至第八代孫,每一代都人才輩出,有名望的人才逾四十餘人,他們絕大多數留學英美等國的各牌大學,學貫中西,成就卓著,為國家教育界、科技界、藝術界的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此典型家族,古今中外稀有,地球之上罕見,曾氏家族之所以人才輩出,與曾國藩良好的家風,嚴謹的對後代的教育和豐富的家庭藏書、重視讀書密不可分。凡知書達理之家多備有曾氏家書、家訓,教育子孫奮發上進,有所作為。

曾國藩身為高官要職,但他要求子孫必須「半耕半讀、勤儉持家」。個個要親自參加家中日常勞動農事,培養良好愛勞動習慣,鍛鍊吃苦耐勞品質,不許兒女們仗勢欺人,不懶不賴。他曾寫信給九弟曾國荃「傲為兇德,惰為衰氣,二者皆為敗家之道,富貴人家,不可不牢記此語也。」


曾國藩曾寫過這樣的一副對聯:「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所以,學做聖人,辛苦耕耘是他畢生的志向。


因之,人只要講道德,即使財富少點,地位低點,是較安全的,會一切皆有;如德行差而即使鑽營到一定財富,權位也上去過,那是危險的,這就叫德不配位,或者說上去也不牢靠,會有牢獄之災殃;唯有,權位高,而德行大,才能保住權祿,這叫「厚德載物」,人的德行是福報的基礎,厚德才能承載福報,否則,德報不行必有禍端。


電視劇巜大盛魁》中,主人公王湘卿之師傅讓其對了一副對聯教給他為商之道:「貪心惹禍,十分仍不滿足,乃人生大病;舍利招財,一味就學吃虧,處世良方。」這也是警世名言,做人之道,他終生以此為信條,創建了大清第一商號,而且這商號雄距塞外三百年,橫跨歐亞九千裡。


追根溯源,德行第一,教育後代是人之成功的第一要務!

  個人簡歷:趙釗(筆名:寄遠/致遠)乳名:趙計虎。山西省原平市大牛店鎮西營村人,畢業於忻州師範學校。曾在原平市上陽武中學、上陽武社辦高中、大牛店學校、本村、神山四隊學校等任教(當過四校校長)。八六年在職進修,(假期集中面授,平時自學作業)山西教育學院《教育管理學》專業,8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89年改行行政,在神山堡鄉、長梁溝鎮政府工作。2O14年4月退休至今。

  神山是我的第二故鄉,老娘、姑姑、姨姨、姐姐均在此村成家立業。

  神山又是我高小上學的「母校」。

  神山與西營村一依帶水,是西營村人出門走外的必經之地,也有上下村之說。

  我對神山有特殊的情結,故了如指掌,情有獨鍾。有著和西營村差不多的思念與嚮往。所以常寫點關於神山情結的文章詩詞,以文託情,聊補想念與親恩。

相關焦點

  • 《第一眼心動》:你在我心裡可沉了,比世界都重
    溫曦玥剛和大佬同桌時,神經時刻緊繃著,只是這作業寫著寫著,手肘就不自覺的挪到了顧沉瑜的桌子上,自己發現後,一臉驚恐的看著自己的手。而且每次驚嚇的表情都被顧沉瑜看見,顧沉瑜被逗的眉眼開懷,故意伸出拳頭嚇小姑娘:「再過線,小心我揍你哦。」說是這樣說,午休小姑娘睡覺不安分,睡著睡著就不小心佔了同桌的大片江山。
  • 遙遠的記憶一一(六)夢回姥姥家
    遙遠的記憶一一(六)夢回姥姥家作者:張溫 我姥姥家就在張屯莊村西頭,張家是大戶,我老爺那一輩都是叔伯,是按出生年月的先後取乳名的。我老爺最大,取名榮光,下面就按自然數排列,二的,三的,直到十的,十以上如排行十三,就叫小三。如我的六老爺和三老爺是親兄弟,但明明是六老爺年紀大而是六,三老爺小卻是三,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問我老爺才知道是這麼回事。
  •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沉的是什麼寶貝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個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杜十娘這個出淤泥而不染如一株青蓮般亭亭玉立的奇女子,用她那絕命一跳,震撼且警醒了重利輕義的碌碌世人。雖然杜十娘見李甲手頭愈短,卻心頭愈熱,但老鴇卻越來越不滿意了。李甲手頭沒銀子,卻還整天霸佔著杜十娘,這耽誤生意啊!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盡而疏」。早先對有錢的李甲殷勤相待的老鴇,現在看窮光蛋李甲,恨不得馬上把他趕出去。這李甲既捨不得離開溫柔鄉裡的美人兒,又害怕家中老爹發怒。所以也就賴在教坊司和杜十娘廝混,就是不回家。
  • 重看老譯製片(作者:劉偉馨)
    重看老譯製片(作者:劉偉馨)這些「文革」期間和改革開放初期放映的老譯製片,畫面不很清晰,音質不甚理想,但其中相當一部分電影,都是當年我在電影院裡觀看過。漆黑的影院、夢想的源頭、孤單的童年、青澀的少年、懵懂的情愛、真摯的友誼……遙遠的記憶,像風吹過樹林,像雨落入池塘,在心頭引發顫動,泛起漣漪。
  • 三疑重(民間故事)
    只因他力氣大,拿捏分寸好,抬了多少次重,從沒出過半分差池,人們就送他個外號叫「送終神」。所謂抬重,就是出殯時抬棺材。這事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口棺材,那可都是用五分厚的硬木打造的,生生要用掉兩棵大樹,再加上死人入殮時家裡人還要放進棺材裡許多陪葬,整個重量可想而知,故而叫做抬重。抬重時,要用繩索把棺材從底上兜起來,上面挽上扣,插進木槓,前後共用四道繩索,八個人來抬。
  • 東平縣接山鎮:一一五師後方醫院舊址
    一一五師後方醫院舊址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接山鎮山神廟村,共前後兩個院落,有一個穿堂門。前面三間,石頭牆體保持完好,房頂修葺過,內部保持原貌。後面為一處三合院,三間堂屋,東屋、西屋各兩間,內部基本保持原貌。
  • 離亂憂愁之歌一一我的離騷(一)
    取我名叫做"平"啊一一希望我執行公正的法則。表我字喚作"原"啊一一引導我熱愛美麗的沃野。我有這麼尊敬又驕傲的父親啊,又具備許多內在的美德。我很重視學習和涵養啊,本領和才能也日趨長見。早晨我爬上陡峭的山坡,去拔取去皮不死的木蓮。傍晚我跑到河邊的沙灘上,去採摘遇冬不枯的蘇葉。因為我是祖國的青年,必須在勤勉的砥礪中進德修業。只有鍛鍊成堅強不屈的性格,才能戰勝強暴與艱險。
  • 鄉村花季(一一九)
    第四十八章陽曆三月十五號(農曆二月二十三日),正是星期天,民師雍方從自留地回來,感到右腿有點麻木,怕要舊病復發,便去找範淑鳳為他診斷一下。天已過午三點,剛走到村頭的岔路上,遇到劉七從市場歸來,便問道:「雍老師,你要到哪兒去?」「我去找範醫生給我診斷一下病情。」「她哪裡有暇為你看病?」劉七慢條斯理的說起來。「怎麼?
  • 翻過這重山(二十一)
    (二十一) 獨自來夜店消遣人的並不多,他們不是為情所困就是被事業所惱,像老餘這種既為情又為事業所羈絆和焦躁的並不多,貞醇雖然之前也為感情所困擾,但相比老餘這種困惑還是微不足道的,她和大軍之間遠沒達到分開的裂縫,再說他們之間還有孩子,他們不可能因為這點事情而選擇一別兩寬的生活,求求怎麼辦,她想到這些,不禁寒顫了一下。
  • 故事:空函認義劉元普(連載之一)
    可是,人世間自有那身在青雲之上,拔人於淤泥之中,重捐己資,曲全婚配之人。恁般樣人,實是從前寡見,近世罕聞。冥冥之中,天公自然照察。如今牽說前代一個公卿,把幾個他州外族之人,認做至親骨肉,撮合了才子佳人,保全了孤兒寡婦,又安葬了朽骨枯骸。如此陰德,又不止是完人夫婦了。所以後來受天之報,非同小可。
  • 王士嘉巧破王府失竊案(三)
    紅垣溢彩,碧瓦流光,高高的圍牆把王府與外界隔為兩重天地。朱桂面色一沉。「是!」守衛諾諾應承著,躬著身子把朱桂三人引入院內。「小的給王爺請安!」剛進院門,新任監領李義慌忙從東廂房內迎了出來。見過禮後,李義躬著身子把三人引到府庫門前。
  • 翻過這重山(十四)
    (十四)人性的可怕就在冷漠和不關心,本來預料中的冰釋前嫌結果抵不過一句突然的冷言冷語創始人對合伙人要求嚴格,畢竟這涉及到他們利益的轉讓,經理人對過於嚴格的考核也有看法,認為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就沒有促進作用,不能讓合伙人製成為噱頭,如果這樣,這種制度下既留不住人又招募不到合適的人才,貞醇從底層做起,儘管她作為服務頭牌是公司上下認可的靈魂人物,但她對於利益的分配和爭取,顯得如此淡定和低調,她進公司不到一年,雖然每個月經她手的流水很高,她都認為是平臺給她的賜予,如果沒有平臺,她現在什麼都不是
  • 陳玉光(教授/作家):《退休》(小小說)
    《位置》(小小說)退休(小小說)作者:陳玉光(教授/作家)猛然從局長的位置上退下來,鄭局長很不適應。說多說少、說輕說重都不好,你已經退位了還對別人指手畫腳,且不說別人喜歡不喜歡聽,就是喜歡聽,你說多了還讓別人的工作怎麼幹?回到自己小區的樓下,他一個人站在院子裡的樹下抽了兩支悶煙。
  • 無端一瞬靈簫動,卻又沉曲嘆素弦。(連載之六)
    黎陽風物誌(連載之六)5.土匪來了,聖榮坊倒了肖鴻銘碰了個軟釘子,但他並沒有感到沮喪和灰心,畢竟這些困難和挫折他都提前考慮到了,如果一說就成的事兒,那麼老頭兒羅世英也不會來讓他出面援助的。他想過兩天還須要與萬宜品見個面,探探萬宜品的口風,然後再找羅世英商量下一步的對策。
  •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中)
    (3)貝貝是每天下午四點左右去室外溜達的,一般情況下都是姜先生帶出去的,偶爾姜先生工作忙或者出差在外幾天不回,也有小妮子溜貝貝的。,鼻子,耳朵,牙齒,嘴巴都一一擦過),然後擦身,擦屁股。(4).貝貝都記住了,乖乖的都一一做到了,旅途雖然勞累,但也沒有出什麼岔子。
  • 《童養媳》之卷二十二:希望重燃(下)(原創作品)
    《童養媳》___萍常心卷二十二:希望重燃(下)東洋鬼子的投降和小兒子的降生,讓大先生有撥開雲霧重見天日的激動。心中燃起希望之火,恍惚間,竟覺得自己年輕了幾歲,有大展拳腳,把這麼多年的頹廢憋屈,一掃而光的衝動。在臘月到來的前一個星期,大先生已把親家林生收集來的各種筍製品及蘿蔔乾等土產盡數用大粗布袋子一個個裝填好。
  • 閃光人物一一汪美仁(冉崇君)
    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我差點認不出來了。」汪美仁是何時出現在石橋鎮的,我們這些娃娃兒們是不知道的,我有記憶時他就出現了。他的出現就是一個閃光出現。汪美仁在春夏秋季,手裡常拿一把可以又合又展的洋紙扇,展開時,時而慢時而快向身上撲拉扇起,收扇時,如身邊有人手會在空中來個旋轉「啪」的一聲將扇合攏,瞅都不瞅周圍的人就闊步往前。對比起汪美仁的跳水遊泳絕活來,以上閃光點也算不上什麼了。
  • 我的傳奇家世(第二十一章)父母篇
    《新時期》(父母退休時在老家的留影)(以下僅小弟在讀書,其他哥姐都成家)記得讀高中時區裡年年搞匯演,高中總是輸給鎮中(初中),於是不蒸饅頭爭口氣,教師們齊心協力組成了近二十人的樂隊,不會樂器的老師畫布景做道具放煙火,演員自然是我們這些首屆高中生啦。不做則罷,做就做大,師生們加班加點地排出了革命樣板戲《沙家浜》,一經演出自然無敵啦。這些老師好些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如畢業於南開的鄧老師高大帥氣如俄羅斯大漢,用美聲高唱《國際歌》時,激情爆發掙斷皮斷的場景我至今不忘。
  • 與死神擦肩而過(二)
    與死神擦肩而過(二) 死神在獰笑 爆炸終發生 當時370採煤工作面有一個班(據技術員說) 筆者當班被臨時改派到離爆炸點2000多米遠的地方工作,僥倖躲過一劫。如不臨時改派,恐怕今天就不可能在網上上發文了。爆炸發生後,濃煙滾滾經久不息,嗆得個個咳嗽連聲。我和我隊副隊長正在南山抽水,副隊長一看濃煙滾滾沒完沒了的灌,就說一定是那出事了。老工人就是老工人,還是有一定的經驗的。事後經專家分析,爆炸不是一次而是多次,爆炸點多處,符合煤塵爆炸的特點。
  • 瞬間永恆一一攝影記者與抗美援朝戰爭,紀實文學連載(一)
    瞬間永恆一一攝影記者與抗美援朝戰爭紀實文學連載(一)如果韓戰僅限於朝鮮半島一個國家兩種勢力的內部戰爭,這與中國沒有大的干係,中國完全可以不理睬,但是,偏偏是美國人插手了這場戰爭。中國確實不想戰,也不好戰,但是,隨著半島上戰爭事態的擴大,中國人發現,這個插手朝鮮問題的山姆大叔包藏著不小的禍心。人們不難想起,當初,在幫助東方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同時,這個山姆大叔就意欲取代日本帝國主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