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傳奇家世(第二十一章)父母篇

2020-10-17 盛世之人

《新時期》

(父母退休時在老家的留影)

(以下僅小弟在讀書,其他哥姐都成家)

時至一九七六年的十月金秋,舉國歡騰百廢待興祖國進入新時期,我們家與祖國同步,在科教興國的呼聲中也步入了新篇章:父親已於七三年調回中心小學,每個寒暑假都忙著培訓教師,父親尤其擅長小學數學的難題一一追及應用題的演算,因為這種演算不允許用代數方式,這就難到了很多小學數學教師,父親就成了這方面的專家。母親也回到會計崗位,廠子更大了,併入了拖拉機站,每天也是一個忙,曾連續幾年被選為區人大代表。不過他們倆剛剛四十多歲正值年富力強。尤其讓父母意外驚喜開心的是我居然被調回白楊高中任教。別說父母詫異,我當時看到調令時,都不相信自已的眼睛。我的最高學歷是白楊首屆文革高中畢業生。而這所高中的前身是解放初的施南簡易師範,文革前為縣六中。在這所學校任教的教師清一色的文革前老牌大學生,他們均為我的老師。我雖然自卑,但是慶幸生命中有這樣的眷顧。記得讀高中時區裡年年搞匯演,高中總是輸給鎮中(初中),於是不蒸饅頭爭口氣,教師們齊心協力組成了近二十人的樂隊,不會樂器的老師畫布景做道具放煙火,演員自然是我們這些首屆高中生啦。不做則罷,做就做大,師生們加班加點地排出了革命樣板戲《沙家浜》,一經演出自然無敵啦。這些老師好些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如畢業於南開的鄧老師高大帥氣如俄羅斯大漢,用美聲高唱《國際歌》時,激情爆發掙斷皮斷的場景我至今不忘。反正一進學校我就覺得我希釋了這所學校的濃度,但老師們對我的熱情和期望鼓勵了我的信心,我定下心來跟著他們邊學邊幹。直到他們陸陸續續或調進高一級的大學或調回異地老家,我已然讀完了沒有高校通知書也沒國家畢業證的我人生的第一所大學。在此基礎上我順利地通過轉幹、專科、本科考試,畢業後先進市內高中,再因大學擴招而進入高校,讓健在的父母得到了一點精神回報。

(改革開放後的五兄妹五小家)

(以下是小我十六歲的小弟夫妻)

(以上按序排為六家,母親沒見到小孫女)

(以下全家福包括小姑媽獨生女兒的一小家)

同年國家恢復了高考,我底氣不足,最主要是缺乏緊迫感,於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積極支持大弟大妹投入複習。母親在家裡把兩張課桌並在一起讓大妹大弟曰夜複習,還給破例地做夜宵。讓我去給還在當知青的弟妹倆報名,兩人都報考大專,可臨近考試時又叫我去教育站(站長是我鄉下中學的校長,後進市裡做黨校校長)給大妹改志願,父親說大妹自尊心強考不上大專的話怕她會憂鬱。首次高考是當年的十一月,次年春季入學,所以以後都稱第一年高考的為七七屆了。

(我和大妹陪我哥在武漢腫瘤醫院看病治病,哥逝於當年,多次獲州級中學優秀英語教師,優秀班主任稱號,校志上有記載)

我所在的高中是一個考場,監考教師異地交換,我作廣播員播報時間,那種莊嚴肅穆真是前所未見。省裡的巡視員對我所在校園讚嘆不已,不僅規劃好而且面積大綠化也好,至今我都甚是懷念。

(進城後三姐妹陪剛剛六十歲的父母在房後老機場留影)

公榜結果是弟妹雙雙錄取,可謂我們家破天荒的喜事,尤其我大弟是全區考上大學而且是本科的唯一,父母非但不沾沾自喜,反而對大弟更加嚴厲,說要防止他滋生嬌驕二氣。這時我更進一步認識了父母的穩沉低調。記得大妹大弟複習時,母親總是抽時間對他倆說:「詩書當大丘,不種自然收;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心想:母親真不愧為地主出身,這些信條簡直簡直爛熟於心啊!

最為可喜的是八零年父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我很詫異,父親怎麼會申請入黨的呢?我自當民辦教師時才入團,估計入黨是翼想天開,就從未做過這種白日夢。父親的心真大,所以多年來他認真改造積極工作以洗刷原罪。做人是要有信念的,父親是一個大寫的人,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信念,不畏坎坷矢志不渝。最近三姑媽的女兒蓮子告訴我,父親入黨後寫信給她爸報喜,他爸也沒想到我父親能入黨。由此我聯想到國民黨一號戰犯杜聿明是怎樣被共產黨折服了並進而積極做對臺廣播的。八三年父親被任命為白楊區中心小學校長一直做到九二年退休。退休後和母親進城定居,每天是迎來送往,樂此不疲。真正是談笑有親朋,往來皆後人,開心得對孫子輩一律不吝笑容,一改往日的嚴厲古板,在孫子們心目中他成了慈祥的爺爺,和藹的外公。

(父親怉小孫女的模樣,真是個慈祥的爺爺呀)

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我哥於四十八歲那年患淋巴癌不幸早逝。幼年喪父青年喪兄中年喪母老年喪子的母親次年就緊隨兄長走了,年僅六十九歲。父親與母親相濡以沫,砥礪前行一生。終歸抵不住痛失長子,愛妻先行的打擊,於七十三歲時與我們長辭。所以我奉勸後人:敬孝要早而不是出名要早,否則會在「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苦中走完餘生。

為減輕這種痛苦,我才含淚寫完這些已故之事的,唯如此,

方能贖未孝之罪,解緬懷之思!

(我身旁依次為小弟小妹大弟大妹,五兄妹中,其中我和大弟小妹均為高級職稱,大妹銀行會計師,小弟醫藥公司經理)

相關焦點

  • 我的傳奇家世(第十九章)父母篇
    從五三年到六六年這十三年是父母一生相對穩定生活的一段日子。這期間父親於我出生的那一年(五四年)參加工作了。解放初期有文化的人大多出身不好,但新中國積貧積弱的現象急待解決,教育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父親被安排到離家很近的村小教書,母親帶著我和哥仍做針線活。母親告訴我:「你小時嘴巴最乖,見人就伸出兩隻手不停地喊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老想別人抱,不願成天待在木桶裡。你哥兩三歲就能幫我做小事。
  • 我的傳奇家世(第二十章)父母篇
    每周父親回家,母親都會派我去找她的不是很親的侄兒打酒買油渣,我稱呼他表哥,在食品站工作。父親很嚴厲,我成家後都常常被他在夢中打罵以至哭醒(小弟說他也做過這樣的夢)。記得大妹曾說:「爸,我們現在養一個孩子都覺得費神煩心,您們是怎麼過來的呀,養我們六兄妹。」父親笑著說:「鐵的紀律!」父親高度概括了他對我們的教育,我一生都記得他警告我們的兩個成語:逆來順受,先禮後賓。
  • 我的傳奇家世(第十七章)父母篇
    《土改中》(這是父母婚後七年前後都參加工作後拍的被視為結婚照的照片)一九四九年,在中國歷史上翻開了暫新的一頁,自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告母親餓得頭昏眼花,找到父親的二嫂,請她介紹個地方找點事做,二嫂邊嗑瓜子邊說:「我從沒做過事,都是你二哥掙錢,我還真不知道哪裡有事做哎!」(她也是地主家小姐嫁給二伯的,一輩子嫌棄二伯)母親邁出大門挨家挨戶地去打聽,終於找到了給人倒穗殼的事,就是紡棉花時的繞棉線的模子,然後就是做小孩虎頭帽虎頭靴這些針線活。母親每天也能賺回自己的生活費了。眼看冬天要到了,不能老睡在苞米葉上啊!
  • 我的傳奇家世(第十八章)父母篇
    經商也確實要一定的天賦的,我父親家祖輩經商,他做這事真是無師自通,生意比他二哥做得好,老搶風頭。他二哥每天早出晚歸,而我父親中午就收工,兩人一起出攤,賣起布來,我就覺得父親酷似《林家鋪子》裡的林老闆 ,那可真是巧舌如簧,滔滔似河。為什麼呢?母親退休後。在家也開了個小店,可一到周末生意就好了,因為父親幫著他站店。我目睹過父親對顧客的態度,用今天的話來說顧客就是上帝。
  • 我的傳奇家世(第六章)
    (改革開放後,三連襟行走頻繁,均在崗位都還沒退休,大舅小舅缺席土改時鎮壓,大姨病故。)《掛名鄉長小舅》改革開放後,我們兄妹幾個相繼工作了,父母已然沒有經濟負擔了,於是他們用自己微薄的積蓄居然在他們破舊的老房子宅地上修起了一座80平米的兩層磚牆木製小樓房。這期間寒暑假我都會帶著孩子回去度假,母親早已病退在家,原本她就是個集體所有制單位,所以退後不久她的單位就解散了。母親邊工作邊生養我們兄妹六個,居家後基本是父親照顧她。
  • 我的傳奇家世(第十二章)
    這張照片是三姑媽的女兒陳敏君提供的,這是五七年二姑父打成「右派」勞動改造去了,二姑媽攜三女一男四個孩子謀生時拍的)二姑媽緒英生於1918年,比我父親大十四歲,相當一代人。文革期間二姑媽帶上大女兒(我大表姐)興萍來施南探親時,四伯的姐夫(酉姑的丈夫)見到萍姐姐時說:「興萍,我還抱過你的耶!你那時才兩歲,我是為你爸看門開車的人哎「!可見那時祖父已認可二姑的婚姻了,否則不會派他親侄女婿去上海幫傭女兒的。
  • 小小說我的家世
    (第一章奶奶的家世):我的奶奶名叫嬌姐姓韋,出生在清朝末年,聽我母親講,我的爺爺是被招進來做的到插門女婿,我爺爺家很窮,他姓狐名叫三,那是因為他排行老三父親到了結婚的年齡了,阿奶託人給他介紹了一個姑娘,而這個姑娘就是我的母親名字叫魏敏。我母親是一個文化人,她在她們那個地方可是漂亮的女孩,很多男人都特別喜歡我的母親。(第三章成雙成對)父母只見過一面,就把日子給定了下來。父母兩個人終於結婚了,每天都成雙成對的我給阿奶去請安。後來只到有了我和我的妹妹,兩個人可真是隔三差五的吵,我叫狐舒愷,妹妹叫舒寧。
  • 《我的傳奇家世》(第十五章)
    成天不是把我哥(她比我哥大十歲)抱出去玩,就是去看哪裡在開批鬥會或者去看槍斃人,她覺得很好玩兒。比如她跟我說:「你倆個舅舅一起槍斃的耶!你大舅肚子裡的米飯都從腸子裡打出來了,你小舅口袋裡還揣著米粑粑也打掉出來了,可能是買給他兒子的吧……」於此她津津樂道。我在想:她真是個沒心沒肺的人,她才會活得這樣輕鬆,她給我講述這些時都六十多了。
  • 我的傳奇家世(第七章)
    《悲摧的大姨》(這是她不到六十就滿嘴無牙的照片)大姨竹芳解放前就由外婆作主給她招了上門女婿,外婆一直不大待見大姨(我上高中時她就給做過一件漂亮的棉衣,畢業時同學們還爭著穿上照相呢!)大姨憑著好手藝每天早出晚歸 ,然後回家途中討些土豆紅薯給孩子們吃,可最小的老三每天見不著媽就整天哭以至哭瞎了一隻眼,他叫大毛,所以背後人叫他大毛瞎子。幾年後政府充許她一家下山了,於是在山腳下蓋了所茅草房,這房子直住到改革開放。下山後又生下了小毛和小妹,可自然災害時姨父又餓死了。
  • 《我的傳奇家世》(第十三章)
    那時的施南城(現在叫老城)很小,中心就在大十街小十街一帶,祖父家的商鋪就在大十街。(解放後他么叔就住在那,而且隨他母親的姓,成份也隨他母親佃農)當晚姐弟倆就共在一間臥房住下,因為弟弟小而且在家嬌養慣了的,怕他想家,於是三姑帶父親到十二歲才分住兩臥房的。
  • 長篇小說《實騰騰的大山》(第二十一章)
    文/文欽第二十一章 「大家聽著,上級會議精神。近期有一批流竄犯,他們偷竊打砸,還有什麼姦淫,不許窩藏,不許包庇,也不許為他們通風報信,如有發現立即上報。還有誰家的什麼東西丟了,來我這裡進行登記匯總。大家聽著……」劉宏發拿著好久已經沒用過的那個紙喇叭,站在他家院門外,一遍又一遍地喊著上面的話,喊累了的時候,也沒有忘記說一句:「我喊累了,不給你們喊了,聽清了的一家一家向下傳,如沒有聽明白的,還想聽的,可以來我家裡,我再單獨給你們傳達。」
  • 熱血傳奇:十大經典Boss(第三篇)
    沙巴克是《傳奇》裡邊的一個小城市,遊戲中的各種行會以攻佔該城市為最高榮譽。攻佔該城市的行會大佬能夠獲得該城每天的稅款(金幣),與此同時全部行會隊員姓名後邊都帶著(沙巴克)標誌,以顯王者之風範。沙巴克是每一個《傳奇》行會會長的嚮往,而挑戰祖瑪教主,獲得它的塑像,是僅有的1個佔領沙巴克條件的物件 。
  • 我的傳奇家世(第十一章
    《善於經營的祖父》(父親居然還存有他父親的照片,這是我從父親的像冊夾縫裡發現的,父親為我們留下了四大冊照片)祖父經商有方治家有術母親的一個表姐在施南城與美國人合夥開了施南第一家照相館,(就是現在的東風照相館),技術相當不錯,我工作後表姨幫我照過。記得父親家的全家福兩房所有人全出鏡了,男的均為長袍馬褂兼瓜皮帽;女的一律祺袍,母親沒在裡面,因為母親一到父親家就解放了。照片上的祖父還真像《祝福》裡的魯四老爺呢!
  • 《靈女》第二十一章,離開施思部落,喇嘛的秘密
    第二十一章離開施思部落在流泯河邊,喇嘛告訴了靈女一些前世的事情,殺了解耦全家,不單單是為了保護靈女,也是因為前世的恩怨,璽等了這麼多年,終於報了當年滅族之仇。喇嘛雖然能夠事先預料到要發生的事情,但是,從內心來說,他也是希望滅了解耦全族的,所以,他沒有阻攔璽,這也是他在璽五歲那年答應過璽的。
  • 她從我的天空划過(第二十章)
    她的美麗,她的可愛,她的純潔,她的生活,她的人生,需要我陪伴,陪伴她一生,一生陪伴她。。。。。。我感覺好開心,好快樂,好幸福。我倆都是北方人,來自山西,都喜歡吃麵食,在廣東,在廣州,在佛山,吃碗麵真的不方便,特別是家鄉的正宗的北方麵食,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四章)
    (第四章)天津回家篇回家篇,對於故事來說,是人物命運的轉折點,由於矛盾,形勢因素,引起的衝突碾壓著朝震這個人物生存空間,使其安放自我初衷未遂如願。不得不的原因,離津出走河南與我們生存空間產生貼合,成為溯源故事路口,引發筆者我,我對我這個家脈前世今生的探想,挖掘出血脈中的共性,來告誡自己,以此安放好自己,拯救靈魂上的羸弱。
  • 香港漫畫玄幻武俠類《天子傳奇》之——三國驕皇篇
    今天叨叨一下《天子傳奇》7——三國驕皇篇,共52章。劉備的出場還算正常,和關羽張飛的相遇也是很是精彩,劉備在寄身於酒壺中的漢高祖劉邦靈魂的指點下,修成了「橡膠人」的本事(沒錯就是路飛的看家本領)並收服了關張二人。
  • 臥虎藏龍 |《漂泊英雄傳》:古龍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一部
    一、前面的話那些年,那些掛名古龍的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一部:《漂泊英雄傳》正式登場王度廬(1909年-1977年),滿族,原名王葆祥(後改名葆翔),字霄羽,以「鶴鐵五部曲」(即《鶴驚崑崙》、《寶劍金釵》、《劍氣珠光》、《臥虎藏龍》、《鐵騎銀瓶》)名揚武林。
  • 長篇小說:遼河傳奇:水連鎮(二十)海濱詩人(著)(謝剛攝影)
    長篇小說:遼河傳奇:水連鎮(二十)海濱詩人(著)(謝剛攝影)二十由於超市效益發展好了,呂娜和王槐商量了一下,決定買一臺轎車和一臺貨車。田野說,娜姐,我一定,開好這輛車。超市的員工,都跑出來,這摸摸,哪看看。這可是咱們自己的車呀。大家歡天喜地的樣子,的確讓呂娜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如果說,搞不好買賣,那就誰也對不起了,呂娜想到了這一點。這天,呂娜坐著車,來娘家接妮妮,妮妮樂得蹦了起來說,媽,你真行,你真了不起。呂娜的父母看見女兒自己買的車,也跑出來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