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路》:為什麼我們一邊掙脫世俗束縛,一邊卻在拒絕自由?

2020-11-14 情感研習所

《革命之路》是理察·耶茨的處女座。

這本小說後來被改編成電影,男女主角是《鐵達尼號》裡Jack和Rose的扮演者。

但這一次,Jack和Rose的愛情,卻沒那麼浪漫……

《革命之路》裡的主人公弗蘭克,和一見鍾情的愛波相戀、結婚。

29歲那年,他們搬進了革命路的小別墅,一處中產階級聚集的地方。

有房、有車、有一雙兒女、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他們過上了「標準」的中產階級式的幸福生活。

或許這就是很大多人大半輩子都在追求的事情。

然而,他們看似完美的生活卻一步步走向崩塌,打敗他們的不是其他,而是日常的瑣碎和平庸……

讀《革命之路》時,總有種不寒而慄,因為它裡面的諸多細節,都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但常常在逃避的真實人生:

  • 我們要如何面對生活的平庸?
  • 我們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 我們又為什麼不敢追逐自己理想的生活?

01 出現裂痕:敗給平庸的中產生活

年輕時,弗蘭克跟著軍隊去巴黎,繁華的巴黎,給了他極大的衝擊,他立志不要像父輩一樣平庸。

但與愛波結婚後,為了賺錢養家,他進入了父親工作的公司。

婚後不久,弗蘭克事業逐漸穩定,買房買車、生兒育女,過上了標準的中產生活。

從此,和大多數人一樣,他開始了日復一日地平庸生活:

弗蘭克每天要坐火車到公司上班,他覺得「坐在那裡,就像經受著一場非常緩慢、毫無痛苦的死亡」。

而弗蘭克能想到的唯一好處,是上班時可以放空,沒有人能知道自己的大腦有沒有運轉。

和大多數家庭主婦一樣,愛波的日常社交是和鄰居們聊八卦。

但想成為舞臺劇演員的她,並不甘心過這樣家長裡短的生活。

在一次失敗的舞臺劇表演後,她和弗蘭克大吵一架。

平日裡壓抑的情緒,瞬間爆發。

圖片來源:電影《革命之路》

弗蘭克也受夠了這樣的生活,他開始勾搭公司的同事。

雖然弗蘭克曾說她不是個漂亮的女孩,但他還是出軌了。

一見鍾情的愛情,最終輸給了一夜情。

為什麼我會這樣?

在《幸福的陷阱》裡,作者路斯·哈裡斯提到經驗性逃避。

他認為,大多數人都會試圖去迴避、改變、消除那些我們抗拒的想法,雖然這樣做毫無益處甚至損失慘重。

而弗蘭克正是在通過出軌,迴避那些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

女同事在他眼中,或許和酒精、尼古丁無異,只不過是麻痺神經,讓他短暫逃離現實的工具而已。

而弗蘭克也知道,出軌除了給婚姻添亂,沒有任何幫助。

但他還是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為了這短暫的逃避,付出沉重的代價。

02 重現生機:衝破單向度社會的巴黎夢

從女同事家離開後,弗蘭克和往常一樣,坐上了回家的列車。

打開家門,愛波一轉前幾日的冷漠,興奮地說:「我們去巴黎吧!」

愛波從弗蘭克年輕時的照片中,記起了他的巴黎夢。

她認為弗蘭克是為了自己,才不得不忍受這些愚蠢的工作。

所以她決定,一起搬去巴黎。

她去政府做文秘工作養活家人,而弗蘭克可以去做任意他想做的事情。

弗蘭克覺得這不切實際。

但在愛波的勸說下,他漸漸動心。

弗蘭克的婚姻,出現了久違的生機。

但他們身邊的人,卻難以接受。

愛波和房產經紀人說要賣房搬去巴黎,她一邊道喜,一邊卻轉頭就和丈夫說,愛波太讓她失望:

「現在所有結了婚的年輕夫婦的生活理應更加穩定,尤其是在我們這樣的社區裡。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以前我聽到的都是年輕夫婦千方百計想要在這裡安頓下來……」

弗蘭克也忍不住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同事。

同事無法想像弗蘭克每天無所事事,而她的妻子擠著地鐵去辦公樓的場景,於是問他去巴黎的打算。

弗蘭克討厭這個問題。

但有一瞬間,這種憎惡又變成了憐憫,憐憫同事永遠無法自由。

弗蘭克突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優越感和自由感。

或許,每個人的圈子中,都有一套生存準則。

比如弗蘭克所在的中產階級圈裡,就覺得結婚後就應該穩定下來,不要亂折騰;覺得男人就該賺錢,女人該待在家裡。

如果不按這套法則來,周圍的人會覺得他們是異類。

赫伯特·馬爾庫把這樣的社會,稱為「單向度的社會」。

在單向度的社會裡,只存在這單一的價值取向、單一的評判標準,人們過著標註化的生活,以此來獲得世俗的成功。

而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是「單向度」的人。

他們只會一味認同現實,「不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像與現實生活不同的另一種生活。」

弗蘭克的同事、鄰居,都是如此。

所以巴黎的計劃,似乎從誕生之初,就阻力重重……

03 巴黎夢碎:一邊追求自由,一邊卻在逃避自由

果然天意弄人。

搬家前夕,弗蘭克升職,愛波意外懷孕。

弗蘭克不想放棄升職的機會,他以孩子為由,安慰愛波過幾年再去巴黎也可以。

他們為此又大吵一架。

愛波,似乎看清了弗蘭克。

她知道,不會有以後,他們永遠也不可能去巴黎了。

痛苦至極的愛波,選擇偷偷打掉孩子,卻因流血過多,離開了人世。

為什麼弗蘭克明明迫不及待地想要逃離這無聊的生活,卻在關鍵時刻退縮,最後釀成悲劇?

是因為升職加薪嗎?

我想,這只是一個藉口罷了,他內心或許壓根就不想去巴黎。

理察·耶茨在書裡這樣形容弗蘭克:

「他選擇了一份無聊至極、毫無前途的工作,不過是為了證明自己跟任何一個有家的男人一樣可以負起責任;

搬進一間價格過高的高檔公寓,是為了證明自己信奉有序和健康的生活;

要了第二個孩子,證明第一個孩子不是個錯誤;

在郊區買下一處房子,因為那是一般人生活軌跡裡下一步應該採取的行動,而他則證明了自己也有能力這樣去做。」

所以,本質上弗蘭克和他的鄰居、同事一樣,也是個單向度的人。

他並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樣的,只是因為大家都擁有這些,所以也努力追求。

只是愛波的鼓勵,給了他一絲衝破平庸的勇氣。

但最終,他還是在自由和平庸中,選擇了後者。

心理學家埃裡希·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書裡寫道:

自由可以讓人擺脫精神的束縛,但它卻會讓人失去原先的安全感,從而感到孤獨和無能為力。

弗蘭克以前的生活,雖然無聊、壓抑,但公司、革命路上的人,都是這樣生活,至少他還能找到歸屬感。

但是當弗蘭克要掙脫這樣的生活,追尋自由時,他就和這些人都變得不一樣。

而唯一能理解他們這個決定的,是房產經紀人的兒子——一個精神病人。

所有「正常人」都不理解他們,只有一個「精神病人」懂他,或許在常人眼中,他和「精神病人」沒有區別。

弗蘭克為此感到惶恐、孤獨。

埃裡希·弗洛姆說,當人們無法忍受這種不被理解的孤獨時,一種人會向前

他們會發展內心的力量和創造力,完善自我人格,實現以獨一無二的自我為基礎的自由,並在這個基礎上和世界建立新的關係。

我想,愛波是屬於這一種。

而另一種人會選擇後退,其中一種後退方式是「機械趨同」

也就是把自己變得和大多數人一樣,一樣的品味、一樣的看法、一樣的夢想。

當自己和周圍的人都一樣,也就不會有孤獨和焦慮了。

而弗蘭克,恐怕就屬於這一種。

追尋自由時的差異,也直接讓愛波和弗蘭克的婚姻,結出了苦果。

04 為什麼我們還要重讀《革命之路》?

《革命之路》是上世紀五十年年代的作品,為什麼現在還值得一讀?

美國作家諾曼梅勒,曾經這樣形容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社會:

「一股恐懼的臭氣從美國生活的每一個毛孔中冒出來,我們患了集體精神崩淸病。人們沒有勇氣,不敢保持自己的個性,不敢用自己的聲音說話。」

細細品來,這又何嘗不是我們所處的環境呢?

比如最近頻繁曝出來的996,沒有人想要,卻少有人敢反抗。

如同奇葩說裡薛兆豐教授說的一樣,「你不願意996,有的是人願意996,你不996,你談886的時候也沒有議價權。」

於是我們一邊想要掙脫,一邊卻機械地工作著,成為單向度人中的一員。

最後被世俗的眼光束縛,活成了別人認為的「成功」模樣。

這,不就是一個又一個在單向度社會中逃避自由的弗蘭克嗎?

而那些深夜還在追劇、玩遊戲的年輕人,或許不是有多熱愛。

而是白天高壓的生活,讓他們報復性熬夜,以此來逃避現實,取得片刻的歡愉而已。

這,不就是一個又一個,在「經驗性逃避」的弗蘭克嗎?

我們熬壞了身體、熬空了錢包,卻對當下的生活,沒有任何改變。

也許,時間久了,你會告訴自己,「這樣的生活,有什麼不好呢?」

但,這真的是我們的追求?還是一種無法掙脫後的自我麻痺?

看看《革命之路》吧,也許你會更理解,此刻的你。

相關焦點

  • 《阿甘正傳》:於非理想國中掙脫束縛,於命定中觀望未知
    「run」掙脫束縛:阿甘命運的轉折點是從「run」開始的。降生伊始,他先天智障,腿腳殘疾,比常人更多重束縛。後來,他通過「run」逐漸掙脫了層層束縛。兒時,阿甘和珍妮並肩行走在林蔭道上,三個男孩對他一邊丟石頭一邊惡語相向,阿甘奮力逃跑,他們騎上自行車趕來欺辱,對比戴有腳撐行走尚且艱難的阿甘明顯佔據上風。
  • 誰不是一邊被詛咒,一邊在努力呢?
    因為始終沒有等到她,綠光充滿著怨念,於是把所有走進這座森林裡的我們,都關在了這座森林裡,不準我們從這裡踏出一步,3綠光的束縛為什麼?為什麼要對我這麼殘忍?大家不是都會犯錯嗎?為什麼?為什麼我不能被原諒一次?為什麼?
  •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勇於衝破束縛的枷鎖,擁抱屬於我們的藍天
    但今天,我們為什麼仍要把這樣一部影片拿出來分析呢?這是因為,這部影片所講述的內容並非流於表面。它就像一杯清新的綠茶,初入口時味同白水,可當我們回過神來,方才嗅到茶的甘飴與香濃。我看過許多人分析過這部片子,大多是從故事情節出發,帶著我們回顧了一遍露西與喬治的戀愛歷程,但我認為,影片中所想要表達的絕不僅僅是衝破階級限制的愛情這麼簡單。
  • 張愛玲:我們與母親總是,一邊相愛又一邊相殺
    終其一生,母親一邊勞神費財地替女兒謀劃未來,一邊又時常脫口而出的刻薄言語,敏銳的張愛玲在不理解中「委曲求全」般依賴著母親。即便母女間茲生了情感裂痕,也磨滅不了彼此內心深處的愛。張愛玲與母親一路走來,在恩恩怨怨的情感裡磕磕絆絆,一邊相愛又一邊相殺。
  • 萬震山殺死了吳坎,為什麼壞人一邊結夥,一邊卻又想著散夥?
    我們很生氣,但有時又頗感無奈。畢竟,他們人多勢眾,我們勢單力薄。有時想想,就忍了吧。但是,他們真的鐵板一塊嗎?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黑社會內部看似團結,實際上也是爾虞我詐,都想輪流著做老大,於是江湖上永遠都是腥風血雨。不僅黑社會,就是廟堂裡面,邪惡勢力內部,也是相互提防,彼此之間互不信任。是的,他們確實不是鐵板一塊。
  • 《革命之路》:如果鐵達尼號沒沉沒,這就是傑克蘿絲的婚後生活
    文|淺月小島電影《革命之路我猜也許我們心上都有一個缺口,呼呼往靈魂裡灌著寒風。我們急切需要一個正好形狀的心來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陽一樣完美的正圓形,可是我心裡的缺口或許恰恰是個歪歪扭扭的鋸齒形,你填不了。」
  • 健全人格通往自由人生之路
    整個情節隱藏完善人格這一過程這條線索,將整個人小說變得生動,情節跌宕起伏,主人公阿米爾友誼 背叛 懺悔 贖罪,以完善人格得以解脫,終於獲得自由人生的過程。人物是小說中的靈魂,由於各種各樣的人物性格,與小說的環境契合,發生精彩動人的故事;人物的人格,成為成功塑造人物的關鍵了,今天我們以完善人格角度去探討這部小說。
  • 幸福婚姻真相:一邊相互嫌棄,一邊相伴餘生
    我們認識了將近三十年,米先生愛睡懶覺,人人皆知。我們沒覺得有疑,可從十二點等到一點多,米先生還是沒出現。給他打電話,兩個手機都沒人接。又等了一會兒,快兩點了,米先生還是人影不見。我們問:「是不是有什麼事,不能來了?」米小姐說:「臨走時好好的,說洗個澡就來啊。」
  • 《平凡的世界》扎心細節:誰不是一邊哭泣,一邊勇往直前?
    一邊哭泣的同時,一邊努力去繼續生活。也許正是這樣,孫少安才有了後來的秀蓮,生活有時就是生活,我們得從中學會長大,學會成熟,學會在哭泣後依舊勇往直前。02誰不是一邊哭泣,一邊又重新振作。她擔心少平會有壓力,會拒絕她。
  • 《面紗》基蒂:痛苦令人覺醒,自由勇敢才是通往安寧之路
    但是在那裡,她遇到了從來沒有見過之事,自我開始覺醒,走向了自我成長之路。 02 湄潭府之行,自我覺醒開始 跟著沃爾特去湄潭府是一條危險之路,也是一條自我覺醒之路,基蒂在那裡看到了從未見過的事物,也遇見了未知的自己。
  • 西部世界S3E8:一場機會主義者的安那齊革命
    一邊在看大結局時,一邊收到了 「第三季結尾算不算爛尾了」 的回答邀請。我仔細想了想,如果以 HBO 拍過《權力的遊戲》大結局來看,這一季算不得爛尾。 雖然編劇的立意差強人意,但劇情質量沒有達到觀眾的期待,遠不如第二季,更遑論第一季了。
  • 村上《多崎作》:從集體束縛和個人認同看自我發展中的桎梏與掙脫
    集體賦予了我們每個人歸屬感和存在感,但於此同時,對集體自我犧牲式的依附,會束縛我們自身的發展,抹殺我們的天性。主人翁高中時期所在小團體的成立,源於一次暑期夏令營的義工活動。5名不同性格各異的高中生,彼此之間陌生而好奇,同時又能互相袒露心聲,暢所欲言,他們很快變得親密無間。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在正確的場合,結交了正確的朋友。
  • 陳情令趣事65:藍湛母親重獲自由,再也沒有人能束縛她了
    因為青衡夫人年紀輕輕就因為家族覆滅而走上了復仇之路,好不容易大仇得報,卻又被藍湛父親搶去成婚,最後一輩子被囚禁在姑蘇。不管是哪一種說法,反正失去自由的青衡夫人一定是活得不開心的,否則也不會那麼早就鬱鬱而終。青衡夫人走的時候,藍曦臣8歲,藍忘機6歲。那時候他們太小了,以至於小藍忘機甚至不知道「什麼是不在了」。小時候,那個倔強的孩子在雪天,硬是跪著等母親開門。
  • 9.10純愛《時空管理員被迫養崽》輕鬆甜文一邊養崽一邊談戀愛
    林書白應聘上時空管理員之後,因得罪上司被發配去各個世界中養崽,拯救被無良穿越人士留下的命途多舛的小崽子,讓他們避免走上黑化之路林書白:一邊耐心養娃,一邊手把手教娃爹,兒子爸爸一起抓!某天終於父子相認,邵瀾動容地看著林書白:謝謝你給我生了孩子。林書白:????
  • 小說:一邊是新婚妻子,一邊是親生小妹,男子心痛欲絕
    楊笙看著氧氣罩裡時不時升起的霧氣和一邊有節奏波動的心率儀屏幕,全身都放鬆了下來,後背的襯衫都被冷汗浸透了,黏膩地貼在肌膚上。秦世歡可以痛苦,可以傷心,但就是不能輕易的死。楊笙回到車上,看著被自己帶的滿是血液的方向盤和座椅,暴戾地一拳打在上面,乾涸的猩紅顏色時刻提醒著他,秦世歡倒在血泊中的慘狀。
  • 一邊是要死要活的老人,一邊是油鹽不進的固執孩子,該怎麼辦
    一邊是要死要活的老人,一邊是油鹽不進的固執孩子,各位朋友不知道你們對小美這個情況有什麼看法?你們能有什麼好的辦法來幫助小美嗎?謝謝大家的關注,期待大家都能能發表意見。一邊是要死要活的老人,一邊是油鹽不進的固執孩子,該怎麼辦
  • 散淡書:逃出牢籠的鳥兒,怎麼才能掙脫心靈束縛?
    「媽媽,它的頭偏過來偏過去,在找能蹭幹羽毛的地方,我們拿張毛巾給它好不好?」「可不可以拿張毛巾給它呀?媽媽,你不要只是『嗯嗯嗯……』,有沒有聽我說話?」我抬起盯著手機的眼睛,不耐煩地說:「你拿毛巾給它,要把它嚇飛!你呀,別管了,等會兒它羽毛幹了,自己會飛走。呵,拿毛巾,還不如拿電吹風給它吹呢。」
  • 治癒被生活束縛的你,「再見」自由
    自然賦予了海蒂最初的自由,讓她擁有了不被束縛的靈魂。在離開法蘭克福歸家之時,將手中的小鷹轉交給克拉拉,也將追求自由的精神饋贈與她。完全的自由實在稀有,或者說是全然不存在的。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被局限被束縛,自由因此顯得可貴。繁瑣的洋裝是對海蒂的束縛,對於一個喜愛奔跑攀爬的孩子來說,這無疑是最大的約束。每次上山,海蒂都會在半途中脫掉她的洋裙,這是她最好的自在。
  • 《亮劍》知識分子革命的典型--趙剛
    趙剛首先是一個知識分子,他有著對中國社會問題,革命,革命的目的的清醒認知,如果說李雲龍革命是反抗切身能夠感觸到不公正,剝削和壓迫,那麼趙剛反抗的則是帶來這種不公正,剝削,壓迫的制度和社會土壤,他革命的目的不是反抗自身遭遇的不公,而是反抗他認識到,理解的不公正的社會制度,以個人自由和尊嚴的名義。
  • 《琉璃》:讓我拋棄香蜜的「初遇」cp真是一邊上頭一邊心肝疼
    這又甜又虐的劇情,真是讓莫名菌一邊上頭一邊心肝疼。好了,言歸正傳。講述了天生「六識」殘缺的少女褚璇璣和離澤宮弟子禹司鳳,因緣際會一同踏上歷練道路。好不容易兩人明白彼此心意,卻又遭遇各方阻攔,經歷生生死死,分分合合,我們就只能不斷在玻璃渣裡面找糖,一邊上頭又一邊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