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言一白(原名吳躍建),福建人,曾是從軍28年的上校政委,是當代中國軍旅小說代表作家,現任福建閃小說委員會會長,擅長軍事題材小說的創作。在我的印象裡,劍言一白只寫軍事題材,多年深耕於此,心無旁騖。如果你以為一個人只寫軍事題材,小說一定很單調,那你就錯了。在劍言一白的小說裡,你能讀到刻骨銘心的愛情、魂牽夢縈的鄉愁、氣吞山河的英雄悲歌、鏗鏘有力的反戰聲音。作為一個有思想的作家,劍言一白的小說表達了人類戰勝邪惡的勇氣和意志,表達了人類愛好和平的心聲,表達了真善美。
在眾多軍事題材小說裡,《戰爭記憶》是一篇視角獨特、思想深刻的小說。我認為這篇小說是劍言一白小說精品中的精品。
小說開門見山,極力渲染了戰爭場面。
屍體堆成了山似的掩體……呼嘯的炮彈燒紅了天空,氣浪,把山頭一層一層地往下削……
這裡的描寫簡練、準確、生動,我們仿佛正在看一部戰爭大片,讓我們想起《英雄兒女》、《上甘嶺》等戰爭場面。
雖然我們都是和平愛好者,但當我們走進電影院,看一部戰爭影片,我們期望電影拍得越逼真越好。逼真的戰爭,就是殘酷性的再現,如果場面拍得清湯寡水,我們會直呼上當。《戰爭記憶》開篇先聲奪人,引人入深,滿足了我們看戰爭片的普遍心理。
但是,我們還是上當了。
就在我們期待更大的場面出現時,筆鋒一轉。
雙方的槍炮,嘎然而止。世界,突然靜止得恐怖。
山谷中,硝煙慢慢散開;隱蔽著的月亮,慢慢露出了腦袋。
出人意料,戰爭急剎車,像一把正在彈奏的古琴,突然斷了琴弦。硝煙散開,月亮露頭,一個溫馨靜謐的鏡頭。我們心中的疑問,像月亮一樣高懸,究竟發生了什麼,使所有的槍炮都啞了。
靜中有動。此時,小說中的人物出場了。兩邊的陣地上,各站起一個人,遠遠地對峙。
左臂鮮血直流的高鼻子大兵噤若寒蟬,身軀搖晃了、一臉恐懼……
矮個子軍人動了,把流出來的腸子慢慢地塞進肚裡,紮緊腰帶。
我們的胃口又被吊起來。我們仿佛看到,兩個經過戰爭洗禮的人,早已殺紅了眼,接下來要生死肉搏了。作者卻又一次反轉了。
高鼻子大兵張開雙手、聳了聳肩用沙啞的嗓子罵了一句:該死的戰爭!說完,向對方投去崇敬的目光,立正,行了一個美式敬禮。
小個子軍人剛毅的臉上,露出了微笑,一步、一步往前走……
一罵,譴責了戰爭,一笑,走向了和平。然後,兩人互贈禮物,握手、擁抱,世界是如此美好。
這一系列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到了文章最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交戰雙方籤了停戰協定,前面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轉折,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這篇小說不像大多數戰爭小說,把重點放在描寫戰爭過程,而是抓住了戰爭停止這一特殊時間點,描寫了停戰前後戰場環境的變化,刻畫了停戰後兩個士兵心理的變化,對比強烈,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平的珍貴。
小說依託的背景是一場真實的戰爭。在真實的戰爭中,是不是有這樣兩個人物,以這樣喜劇的方式為戰爭畫上句號,我不知道。畢竟小說的真實是藝術的真實,是經過一番藝術加工和合理設計。作者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虛構兩個人,來見證重大的歷史事件,從藝術角度來說,不僅是合理的,而且是巧妙的。
戰爭轟轟烈烈,雷霆萬鈞,說停就停了,突然得讓人猝不及防,就像在電腦上操作遊戲一樣,按一個停止鍵,就戛然而止。我們可以善良地想,如果停止鍵能早按一天,一月,一年,那麼將挽救多少無辜的生命。
一場戰爭的停止,在現實中應該有一個過渡,比如槍炮聲逐漸奚落,到最後停止。小說呈現的戰爭驟然停止,是藝術的誇張,更清晰地凸顯了戰爭如遊戲一般荒謬。其實,人類歷史上,大部分戰爭都是荒謬的。
雖然戰爭是荒謬和殘酷的,但人類還是不斷地發動戰爭,歷史上真正的和平期卻非常短暫。黑格爾說:「歷史給人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們從未在歷史中吸取過任何教訓。」這或許就是小說取名《戰爭記憶》的原因——作者真心希望人類能記住戰爭,並從中汲取教訓,不再讓歷史的悲劇一再上演。
黑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