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與荒謬:解讀《戰爭記憶》

2020-08-27 遇見外星人

劍言一白(原名吳躍建),福建人,曾是從軍28年的上校政委,是當代中國軍旅小說代表作家,現任福建閃小說委員會會長,擅長軍事題材小說的創作。在我的印象裡,劍言一白只寫軍事題材,多年深耕於此,心無旁騖。如果你以為一個人只寫軍事題材,小說一定很單調,那你就錯了。在劍言一白的小說裡,你能讀到刻骨銘心的愛情、魂牽夢縈的鄉愁、氣吞山河的英雄悲歌、鏗鏘有力的反戰聲音。作為一個有思想的作家,劍言一白的小說表達了人類戰勝邪惡的勇氣和意志,表達了人類愛好和平的心聲,表達了真善美。


在眾多軍事題材小說裡,《戰爭記憶》是一篇視角獨特、思想深刻的小說。我認為這篇小說是劍言一白小說精品中的精品。



1殘酷的戰爭開場


小說開門見山,極力渲染了戰爭場面。


屍體堆成了山似的掩體……呼嘯的炮彈燒紅了天空,氣浪,把山頭一層一層地往下削……


這裡的描寫簡練、準確、生動,我們仿佛正在看一部戰爭大片,讓我們想起《英雄兒女》、《上甘嶺》等戰爭場面。


雖然我們都是和平愛好者,但當我們走進電影院,看一部戰爭影片,我們期望電影拍得越逼真越好。逼真的戰爭,就是殘酷性的再現,如果場面拍得清湯寡水,我們會直呼上當。《戰爭記憶》開篇先聲奪人,引人入深,滿足了我們看戰爭片的普遍心理。


但是,我們還是上當了。


2戲劇性的兩次轉折


就在我們期待更大的場面出現時,筆鋒一轉。


雙方的槍炮,嘎然而止。世界,突然靜止得恐怖。

山谷中,硝煙慢慢散開;隱蔽著的月亮,慢慢露出了腦袋。


出人意料,戰爭急剎車,像一把正在彈奏的古琴,突然斷了琴弦。硝煙散開,月亮露頭,一個溫馨靜謐的鏡頭。我們心中的疑問,像月亮一樣高懸,究竟發生了什麼,使所有的槍炮都啞了。


靜中有動。此時,小說中的人物出場了。兩邊的陣地上,各站起一個人,遠遠地對峙。


左臂鮮血直流的高鼻子大兵噤若寒蟬,身軀搖晃了、一臉恐懼……

矮個子軍人動了,把流出來的腸子慢慢地塞進肚裡,紮緊腰帶。


我們的胃口又被吊起來。我們仿佛看到,兩個經過戰爭洗禮的人,早已殺紅了眼,接下來要生死肉搏了。作者卻又一次反轉了。


高鼻子大兵張開雙手、聳了聳肩用沙啞的嗓子罵了一句:該死的戰爭!說完,向對方投去崇敬的目光,立正,行了一個美式敬禮。

小個子軍人剛毅的臉上,露出了微笑,一步、一步往前走……


一罵,譴責了戰爭,一笑,走向了和平。然後,兩人互贈禮物,握手、擁抱,世界是如此美好。



這一系列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到了文章最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交戰雙方籤了停戰協定,前面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轉折,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3小說的藝術手法和思想


這篇小說不像大多數戰爭小說,把重點放在描寫戰爭過程,而是抓住了戰爭停止這一特殊時間點,描寫了停戰前後戰場環境的變化,刻畫了停戰後兩個士兵心理的變化,對比強烈,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平的珍貴。


小說依託的背景是一場真實的戰爭。在真實的戰爭中,是不是有這樣兩個人物,以這樣喜劇的方式為戰爭畫上句號,我不知道。畢竟小說的真實是藝術的真實,是經過一番藝術加工和合理設計。作者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虛構兩個人,來見證重大的歷史事件,從藝術角度來說,不僅是合理的,而且是巧妙的。


戰爭轟轟烈烈,雷霆萬鈞,說停就停了,突然得讓人猝不及防,就像在電腦上操作遊戲一樣,按一個停止鍵,就戛然而止。我們可以善良地想,如果停止鍵能早按一天,一月,一年,那麼將挽救多少無辜的生命。


一場戰爭的停止,在現實中應該有一個過渡,比如槍炮聲逐漸奚落,到最後停止。小說呈現的戰爭驟然停止,是藝術的誇張,更清晰地凸顯了戰爭如遊戲一般荒謬。其實,人類歷史上,大部分戰爭都是荒謬的。


雖然戰爭是荒謬和殘酷的,但人類還是不斷地發動戰爭,歷史上真正的和平期卻非常短暫。黑格爾說:「歷史給人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們從未在歷史中吸取過任何教訓。」這或許就是小說取名《戰爭記憶》的原因——作者真心希望人類能記住戰爭,並從中汲取教訓,不再讓歷史的悲劇一再上演。


黑格爾

相關焦點

  • 《靈犬雪莉》在殘酷戰爭面前,兇惡嘴臉背後閃耀的人性光輝
    惡犬有靈,惡人有度,動物和人都一樣,沒有誰是天生兇殘《靈犬雪莉》在殘酷戰爭面前,兇惡嘴臉背後閃耀的人性光輝2013年,一部法國電影《靈犬雪莉(Belle et Sébastien)》上映,並斬獲了多項大獎——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兒童評審團獎、西雅圖國際電影節青年評審團獎、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情節獎。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以心靈純淨的孩子去批判戰爭的殘酷!
    ,同時也讓我們讀者從布魯諾的問題中,也能夠直接批判當時戰爭的殘酷性。畢竟他在搬去新家時,也為布魯諾和姐姐找了老師去輔導他們的學習,同時也在布魯諾不見的情況下,努力尋找,這也看出了當時社會的殘酷,使他不得不這樣去做!同時當布魯諾父親知道了中尉告知他妻子的「有關勞動營的事」時,他就以中尉父親可能叛變的情況去發難於中尉。
  • 《別亦難》:被家暴35年後為貓弒夫,荒謬表象下隱藏殘酷現實
    在我看來,《別亦難》的故事頗具特色,正如作者所說,在紛亂的現實下面,隱藏著人性深處的幽暗,和生命本身具有的荒謬底色。然而作者既然要直搗人性幽暗,又怎能在一個殘酷的故事中安置一個天使?她用看似最漫不經心的筆觸,平靜地告訴讀者,陶小小是個賊。陶小小扣留別人丟的貓,撕掉尋貓啟事,還用偷來的塑料繩做成貓繩,一頭做頸圈,一頭拴在張博仁的摺疊床腿上。也許你會說,這小偷小摸跟張博仁的殘暴比起來算得了什麼,豈能相提並論?
  • 底層士兵,他們不過是《戰爭》裡消極的參與者
    我們時常能在文學作品中讀到戰爭的榮光:士兵英勇無畏、衝鋒陷陣或悲壯激昂。那麼在我們看不見的背後,戰爭裡還有什麼呢?士兵在戰壕裡的恐懼和緊張,補給短缺時的饑寒交迫,藥品匱乏的野戰醫院,在皮膚上繁衍生息的蝨子等等,這些都是紀實小說《戰爭》中赤裸裸的描寫。
  • 騎士的戰爭:戰爭場面描寫最好的一部作品,真正的硬漢文學
    而夜摩.QD的《騎士的戰爭》無疑是這其中的翹楚。這是作者唯一一本完本的網絡小說,全書僅僅五十餘萬字,然而短短的篇幅卻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波瀾壯闊的史詩畫卷,殘酷寫實的戰爭場面》和《天行健》類似,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向我們展現了戰爭的殘酷;以小人物成長史撐起整個故事脈絡。
  • 撿拾白樺林中的記憶
    一晃而過的白樺樹,迷惑了雙眼,也將心兒帶去了遠方:對於白樺林,最初是從一首首蘇聯歌曲中得知的:白樺林見證過一對對有情人的幸福美好;白樺林更承載過戰爭歲月的殘酷與無情。一開始只能聽歌,無任何圖像,後來又找到了相關視頻資料,對白樺林有了具象的認識。
  • 《永別了,武器》:戰爭與愛情的悲劇作品,「迷惘的一代」之傑作
    從現實主義的角度看,毫無疑問戰爭將導致愛情的悲劇性,而愛情的悲劇又凸顯了戰爭的殘酷。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即在於,將戰爭與愛情緊密交織在一起。經歷了真實戰爭的殘酷,主人公亨利對於戰爭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什麼神聖、光榮、犧牲、徒勞之類的字眼,我一聽到就害臊。
  • 老年間對於「水井」的記憶
    在懵懵懂懂的童年記憶裡,村中那古樸的水井就是一處神秘的所在,就是一個神奇的故事、一個彩幻的夢、一則猜不透的謎。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水井的認知就有了進一步的拓寬,並不斷更新著對古樸水井厚重內涵的解讀。 那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課文,讓我知道了瑞金,記住了瑞金城外那個叫沙洲壩的小村子,並用幼稚的的思維,將領袖——水井——小村莊等一系列概念勾畫並串聯起來,在老師的引導下,啟蒙著關於水井與百姓——戰爭與革命
  • 瞬間永恆一一攝影記者與抗美援朝戰爭,紀實文學連載(一)
    然而,時間又像一縷飄忽不定的煙雲和緩緩流動的逝水,它可以淹沒許多動人的故事和滄桑的記憶。韓戰爆發已經半個世紀,它像煙雲,像逝水,撲朔迷離而又意味深遠,過去的沒有過去,應該忘記的沒有忘記,不管時間怎麼遙遠,不管世事如何變幻,這場戰爭還是被永恆的時間之手保留下來。這場戰爭爆發時,正是新中國建立之初。那時候,中國人民對和平的到來是怎樣的歡欣鼓舞?
  • 解讀《陳情令之忘羨心動》:維繫感情的,到底是記憶還是人本身?
    「魏嬰會不會找回從前的記憶呢?」「藍湛好可憐,快點讓魏嬰找回記憶,讓他記起藍湛吧。」……面對這些問題,我都會統一回覆:記憶?不存在的。而藍湛之所以會有記憶,是一個特例,而且我們在前面的篇章裡面已經多次交代過,他之所以能保留記憶,並不是「神」的眷顧,而是一種懲罰。既然是懲罰,就不是什麼美好篇章的開始,所以就不要執意要讓魏嬰記起來了吧,否則就太殘酷了,我們滿足的僅僅是自己的期盼,而不是角色的意願與幸福。
  • 盤點幾部國產優秀戰爭電視劇
    該劇以四個不同的青年男子的合作和友誼為主線,描寫了他們經歷靈魂煉獄般的殘酷青春成長故事,講述了一段情義無價的平民抗戰傳奇。一九三八年徐州會戰後期,日軍奇襲沽寧港,此舉被潛伏多年的地下黨員歐陽山川識破,無奈他勢單力薄無法阻止,沽寧城終被佔領。在身份特殊的城市無產者四道風的帶領下,歐陽山川組建抗日組織「四道風」。這個極具個性化色彩和浪漫主義情懷的抗日組織包涵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各種力量。
  • 自我的信仰之旅——博爾赫斯《環形廢墟》的臆想解讀
    博爾赫斯,拉美文學的代表人物,《建構新型宇宙》是殘雪寫的一部關於博爾赫斯短篇小說解讀的書,書名很精準的概括了其小說獨特的魅力。《環形廢墟》是博爾赫斯全集中《小徑分叉的花園》分集中的一篇短篇小說,不到十頁,卻創建了一個讓人浮想聯翩,念念不忘的結構體系。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今天,我就從薩特的存在主義角度來解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探究關於人性與精神方面的問題。存在的迷茫——美好願望和荒誕現實的巨大反差 存在主義認為, 世界是荒謬的, 是由不可理解的偶然性構成的一片混亂, 既無規律, 又無理性。薩特認為客觀世界是純粹的、無條件的存在著, 從根本上說, 它是偶然的、不可思議的、荒誕的存在。客觀世界的存在是一個巨大的虛無, 沒有存在的原因、目的和必然性, 也不會刻意迎合任何合乎人的想像和期待。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之下,沒有無辜
    而當我看過《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之後,我發現戰爭的殘酷和黑暗不通過血腥也能夠表現的淋漓盡致,深入人心。這部電影不同於以往的戰爭片,它是從一個八歲男孩的視角講述奧斯維辛集中營,以孩子的童真反襯戰爭的殘酷。 電影剛開始便出現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真理被黑暗吞噬之前,童年由聽覺、味覺和視覺主宰。
  • 《局外人》陽光意象的荒謬:因陽光而殺人,卻受到倫理道德審判
    看似不合理的情節,荒謬的行為,卻在法律的操控下,默爾索被迫接受道德審判,送上斷頭臺。作品的偉大之處在於被世俗認為冷漠無情,麻木不仁,思想頹廢的默爾索,卻是一個「懷有一種執著而深沉的激情,對於絕對和真實的激情的人。」默爾索只是不願違背自己的心願,拒絕說謊,只想做真實的自己,他敢用一己之力對抗荒誕的社會,縱使身死,也不向世俗低頭,去迎合社會遊戲規則。
  • 《白鹿原》| 解讀白嘉軒身上的農民思維,探尋社會變革的民族秘史
    陳忠實在《白鹿原》裡塑造了白嘉軒這個人物,在宗法社會裡,他也算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在很久之前,他們這一家人就被指定為族長,能一代一代的進行世襲,他也算做好了這個族長,修祠堂,開學館,帶著村民抵制苛捐雜稅,積極為坐牢的鄉鄰奔走,堅守鄉村道德,用殘酷的手段維護鄉村社會秩序
  • 黃金時代:以性愛做為對殘酷歲月的宣戰,王朔:王小波比我牛
    在這段話的背後其實是王小波對那個荒誕殘酷的歲月宣戰王二以性愛領域作為最後的抗爭陣地,分別在《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這三個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情境下和幾位女性演繹出一幕幕不無放縱又不失純美的驚心動魄的性愛故事,針對荒誕歲月裡的荒謬和苦難進行最徹底的反諷和最決絕的反叛,以價值層面上的勝利來燭照慘澹歲月所遮蔽不住的青春、熱情和智慧,從而最終以瑰麗的卓絕的飛翔姿態完成了對於苦難、荒謬的永恆超越,對於生命自身的美麗飛升和對於生命本真的虔誠皈依。
  • 《星の夢》我們該深刻反思的戰爭行為!
    本劇通過描繪一個由於人類爭奪資源發動的世界大戰後導致的環境被汙染,人口大量消失的悲涼故事反映給我們應該珍惜和平生活,殘酷的戰爭不會造福任何一個人類,相反當戰爭降臨時沒有一個人能倖免!戰爭只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星空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沒有誰去破壞它,生活也是如此!
  • 《亮劍》新解讀
    《亮劍》新解讀 文/辛榮禎《亮劍》無疑是中國十年來影響最大的一部小說《亮劍》是一部將戰爭藝術和傳奇色彩融會貫通的好作品,小說改變了以往假大空的英雄寫法,改變了無性不成小說的糜爛之風,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亮劍」精神,這對當下中國無精神時代,無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這個了不起。
  • 《存在與荒謬--中國地下性產業考察》——個人讀書報告
    章首語《存在與荒謬--中國地下性產業考察》分別對南方小鎮,湘黔以及東北某鎮的嫖客和性工作者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其過程不僅僅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更對性工作者本身進行了辯證的分析。本書作者為潘綏銘教授。本次的連載來自於本人讀後的一些感想和對內容的總結。暫定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