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你憑什麼能霸屏30年?

2020-08-27 鹽談

說到霸屏神劇,不得不提86央視版《西遊記》。這部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持續霸屏,特別是寒暑假,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少年成為青年再到中年的人生歷程,可謂經久不衰。

作為80後,以今天的眼光看當時的劇情,不能不說幼稚,情節簡單、服飾簡陋,特技更是慘不忍睹,用「五毛錢特效」來形容也不為過。可就是喜歡看到屏幕裡那隻猴子上躥下跳,喜歡豬八戒插科打諢,當《雲宮迅音》的主題曲響起,總覺得渾身上下一個激靈,當《敢問路在何方》的音樂傳來,又有種「行路難」的感慨。

為什麼《西遊記》能有霸屏30多年,楊潔導演的話可能會給我們答案:「因為我們在搞藝術,我們沒有為錢、沒有為名、沒有為利。」

1982年,已經53歲的楊潔導演接下了這個「搞藝術」的任務。而所謂「藝術」,其實是一種追求,對美的追求、對真的追求、對善的追求。


說到「美」,首先想到的是《西遊記》裡面的各位「美女」。至今,網上流傳著各種版本的「西遊記十大美女排行榜」,裡面的名單時有變動,到底誰能成為這「十大」,「十大」該怎麼排序,網友的爭論從沒停息過。因為,那個年代美是環肥燕瘦、各有千秋,沒有濾鏡、沒有PS,有的只是人物的契合。

且不說「女兒國國王」朱琳、「嫦娥仙子」邱佩寧、「萬聖公主」張青、「玉面狐狸」鄭益萍,這些舉足輕重的單元劇女主,就是一些配角的容貌氣質也能秒殺當下的一眾小花。

西遊記中,給嫦娥伴舞的仙女

楊潔導演為了找到符合角色氣質的演員更是煞費苦心,很多只有幾分鐘鏡頭的「配角」都是當時在各領域已經名聲大噪的「表演藝術家」。

烏雞國王后向梅

烏雞國王后向梅,不僅溫柔美麗,眼神中還透著睿智的光輝。楊潔看中向梅的時候,向梅已經接到了一個國外電影的邀約,中途回國的空當,楊潔特意派人堵在機場,硬生生爭取了5天拍攝時間。

殷小姐——馬蘭

唐僧的生母殷小姐扮演者是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她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著名作家餘秋雨的妻子。

楊潔導演覺得馬蘭的的扮相好、風度好,圓圓的臉盤,顯得豐滿,符合唐代美人的要求。但是,當時馬蘭正在合肥,就為了幾分鐘的戲,來往非常不便,一開始馬蘭是拒絕的。楊潔為了請到她心目中最合適的人選,特意包直升飛機從合肥接到了馬蘭,這才有了那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殷小姐。

白骨精——楊春霞

還有「童年噩夢」白骨精楊春霞。楊潔導演當年為了找到一位又美、又媚、又帶著狠勁兒的「白骨精」真是傷透腦筋。

不僅僅是這樣的女演員難找,還是因為在當時的文藝圈,一般演員都不願意演「反派」。在當那個年代的文藝環境下,觀眾很容易將角色和演員本身對等起來,誰接了反派,好像自己就是個「壞人」一樣。

最後,楊潔導演看中了演員楊春霞,但楊春霞死活不同意,「白骨精」啊,這種妖媚反派,誰願意接。楊春霞心儀的是「女兒國國王」,楊潔導演就騙她說,等她演完白骨精,女兒國國王也給她演,這才說服了她。一個人怎麼可能演兩個角色呢?況且都是主角,正反相差又太遠。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女兒國國王找了朱琳。為此楊春霞直呼「上當」,多年來一直耿耿於懷。


人美景亦美

86版《西遊記》可能是中國電視史上跨地域最多的一部戲了吧。歷時6年,跨越了中國近30個省以及泰國,可以說是「前無古人」,估計也「後無來者」。

為了追求「美」與「真」結合的效果,楊潔導演和她的團隊可以說走遍千山萬水,隨便說幾個取景點都是A級風景區。

北戴河

《西遊記》片頭,猴王出世的畫面,取景自著名風景區——北戴河。

黃果樹

花果山水簾洞,其實是我國最大的瀑布群——黃果樹。

九寨溝

片尾,師徒四人跋山涉水的鏡頭,取景地是著名風景區——九寨溝。

青城山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孫悟空授業之地,菩提祖師道場,其實是我國著名道教聖地——青城山。

沒錯,就是那個「青城山下白素貞」那個青城山,也是金庸小說《笑傲江湖》餘滄海的青城山。

泰國大皇宮

最後,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的「大雷音寺」取景地,則是泰國的「大皇宮」。也就是,現在我們去泰國旅遊必打卡的「大皇宮」。不知道當時劇組是如何說服泰國將皇宮借給劇組拍攝電視劇的,真真厲害啊!

其實,還有很多:桂林七星巖、北京戒臺寺、蘇州園林、新疆吐魯番......幾乎祖國大江南北都有劇組留下的腳印。

美,從來不是楊導唯一的追求,甚至都不是主追求,她更在意的是「真」。

在接到拍攝《西遊記》任務的時候,市場上已經有多個版本的《西遊記》了,可是改編之誇張,與吳承恩原著相去之大,令人咋舌。日本的西遊記更是將唐僧改編成了女人,如來佛祖也是女人,而觀音菩薩則成了男人。楊導立志要拍攝一部尊重原著,傳承中國古典文化的電視劇。「求真」就成了楊潔導演心中的「基石」。

要求真,首先得有個「最真」是孫悟空。眾所周知,孫悟空是集神性、人性、猴性與一體的人物。要演好這麼一個「複雜」的角色,既要做到形似猴,神似人,又得演出從自由散漫、天生天養的神猴到九九歸一、修成正果的鬥戰勝佛的變化。六小齡童做到了,可最初選擇他的時候,楊潔導演是並不滿意的。

你能看出這眼神有高度近視+散光嗎

六小齡童的父親是南猴王-章宗義,可謂家學淵源,六小齡童扮起猴來雖有模有樣,但總覺得缺了點什麼?原來,六小齡童有600度的高度近視外加200度散光,形似之後神卻稍遜一籌。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六小齡童白天盯著快速移動的桌球練眼神的速度,晚上點上香,盯著香頭練專注。劇組還特許六小齡童養猴,觀察猴子的神態動作,《西遊記》拍了6年,六小齡童就養了6年的猴子。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六小齡童老師演的孫悟空,成為了後人難以超越的經典。

大家都知道,唐僧的扮演者有三位,最深入人心的是第二位徐少華。可剛進組的徐少華也遭到了楊導的「嫌棄」,理由是太瘦。「唐僧要白白胖胖才好看啊,珠圓玉潤的,女妖怪才會喜歡。」無奈,劇組只能給徐少華「開小灶」,一天一個豬肘子,半個月時間迅速催肥。

1986年,國內影視行業只是剛破土的小樹苗,而《西遊記》卻是一部要求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神劇」。怎麼做到的呢?

為了求真,劇組想盡辦法。

各種拍攝手法

為了上天,劇組試過跳彈簧床高矮凳錯位拍攝,這些都做不到,只能「吊威亞」。那個時候「威亞」還不叫「威亞」,國內沒人嘗試過,劇組聽說香港有這個技術,就派人去香港的片場偷師。可這「偷來」的技術,並不成熟,只學了個形似,那時候他們把它叫做「吊鋼絲」。技術是有了,但被拉的人卻著實成了「走鋼索」的人。很多演員都摔過,上天入地的齊天大聖則是那個被摔得最慘的人,第一次「上天」就送3米多摔下來,豬八戒、沙和尚都摔過,有幾次差點砸到攝像師王崇秋

這並不是六小齡童最「可怕」的經歷,最可怕的還是「大戰紅孩兒」。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是假的,但燒在六小齡童身上的火可是真的。「當身上的固體燃料一點燃,唰一下,火苗就竄上來,睫毛一下子就沒了。人燒死之前是什麼感覺,我可算是知道了。」

袈裟,我的寶貝袈裟!沒想到您是這麼盡職的老院主

為了「求真」,貪財的觀音院院主程之老師,在自己臉上沾滿膠水三天不卸妝,只為體現「滿臉褶子、老態龍鍾」;為了「求真」,太上老君站在乾冰製造的雲霧仙境幾個小時,凍得雙腿麻木,仍堅持拍攝;為了「求真」在第一次播出「鬥法降三怪」後,1988年特意請原班人馬補拍了一個「一口鐘」的鏡頭,只因有觀眾指出「一口鐘」指的應該是一件「不開叉的外衣」,而不是敲鐘的鐘。

現在的電視劇,誰能做到播了還去補個鏡頭的?


很多「美」和「真」,其實都源於全體劇組人員的「善」。

因為經費有限,拍攝條件惡劣,幾乎所有演職人員都身兼數職。扮演「沙僧」的閆懷禮老師,就一個人演過:牛魔王 (第2集)、 西海龍王 、 太上老君 (第12集)、 千裡眼 、和尚、 御馬監監丞、老者、 捲簾大將等十幾個角色;「大男主」六小齡童扮演過長安茶客,總鑽風,白無常以等多個人物,還在空擋期間做過「兼職」攝影;飾演玉兔精母親的於虹其實是劇組的場記。飾演最多的是一個叫李建成的配角,他演過伶俐鬼、阿難、黑無常、奔波兒灞、小太監等20多個小角色,可謂「配角之王」

「配角之王」——李建成

為了「打配合」,全劇組的男演員慢慢達成了一種默契,所有人都是「光頭」,為了方便隨時「上像」。

在這個劇組裡,沒有「大腕兒」沒有明星,他們一起扛行李、一起搬設備,他們拿著差不多的片酬,演著各種需要他們演的角色。他們每人每頓飯只有5毛錢的配額,而當時一份餃子的價格都要2毛5。男主角六小齡童拍了6年戲,總共拿了不到2000塊的片酬。這樣的事情,在之後的演藝圈估計是無法想像了吧。

可就是這樣的「善」還要遭人質疑。甚至有聲音說:「劇組是拿著國家的錢,遊山玩水,哪有一部電視劇要拍這麼久的,繡花都繡出來了。」 這話有沒有人信?有!央視為此還專門派出了一個調查組到拍攝現場調查。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古辣

結果,讓調查組大呼意外。

因為攝製組的條件實在是太艱苦了,從頭到尾只有一個攝像機,而且攝像機和錄像機還是分體的。拍孫悟空被緊箍咒折磨得「天旋地轉」的場景,得需要兩個人用梯子抬著攝像師旋轉,而六小齡童則需要躺在地上反向旋轉。就這麼一個鏡頭拍完,所有人都轉暈了。調查組回去前感慨萬分,說一定向組織如實匯報情況,爭取再批一臺攝影機。

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面。

西遊記拍了15集的時候,劇組的資金已經用完了。

可「取經」之路才走了一半,孫悟空剛打完紅孩兒。怎麼辦?當時,劇組人員都不願意在這個檔口上「撂挑子」,發動各自的力量到處找錢,有人甚至想著自掏腰包,「眾籌」拍攝。

如果沒有他,你只能看到走了「半道兒」的西遊記

最後,扮演蜈蚣精的李鴻昌,找中鐵十一局以「投資」的方式又找到了300萬。這才有了相對完整的25集西遊記。這也是為什麼片尾除了央視之外,還有非常「突兀」的中鐵十一局的名字。

寫在最後

《西遊記》播出後萬人空巷,對民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扮演觀音菩薩的左大玢有一次下鄉演出,看到村民家裡掛的「觀音像」竟然是自己的樣子。這部劇在東南亞各國播出後,有人專門寫信要「活如來」的照片,「如來」的扮演者朱龍廣寄出了自己1000多張劇照。

三十多年來,《西遊記》被無數次翻拍,可再怎麼改、怎麼拍,觀眾最喜歡的還是86央視版。

有人說,那是因為那個年代娛樂資源比較匱乏,能看的劇翻來覆去就那幾個劇。可到了娛樂資源大爆炸的今天,一句「俺老孫來也!」還是能讓人熱血沸騰。猴年春晚,因為央視沒有請六小齡童表演,觀眾還和央視鬧了一陣子「脾氣」,直呼:這不是我們要的春晚!

有人說,人就是喜歡懷舊的,就像喜歡自己已逝的青春一樣。多年過去了,不管當時的特技有多粗糙,劇情有多單一,都在「時光濾鏡」下都變得美好起來。可我更相信歲月就像是一條長河,時光能沉澱下來的都是自身有「分量」的東西。而這部《西遊記》沉澱的是那些年、那些人對藝術的執著追求,那個時候沒有「娛樂」只有「藝術」,那個時候的那些人,真的可以做到不求名、不求利,只為完成自己的信仰。

致敬,每一個有信仰的人;致敬,每一個為信仰奮鬥的人!

相關焦點

  • 浙江學生指出西遊記漏洞,老教授:確實無法反駁!一般人真沒想到
    ,要說現代社會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小學兒童都知道並且都看過的一部電視劇,應該就是楊潔導演執導的86版《西遊記》了,截至目前86版《西遊記》儼然霸屏了多達3000多次,翻盤成多部衍生品亦或者復刻。其中也有很多細心的觀眾發現了《西遊記》中發現了一些常識性的錯誤,更是被一個尚在讀書的杭州小學生指出來了西遊記中的兩處不符合邏輯的地方。要知道《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出生在大約在1500年,出生在淮安市淮安區。幼年十分聰慧,博覽群書,對神話故事十分熱衷,因為文學出眾的原因,在當時成為了鄉裡尊崇,但是在科場上卻屢試不中。
  • 被「騙」去拍西遊記,領30元工資的楊春霞,至今仍恨透楊潔
    《西遊記》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的代表性文學作品之一,它拍攝的影視作品也是好幾代人的童年。在眾多版本的《西遊記》中,86版的西遊記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每一年暑假,都會有電視臺重播這一版的《西遊記》。許多人長大後都會感慨,這部劇中的美女那麼多,當初怎麼就只看猴了呢?
  • 重看《西遊記》,我笑出8塊腹肌!彈幕也能為老劇注入新的生命力
    1986年播出的《西遊記》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回憶,小時候看到孫悟空大鬧天宮,雖然不懂得什麼反叛精神,也還沒有什麼「燃到爆」的形容詞,但就是覺得這隻猴子帥到不行。你這樣說很危險你知道嗎?前邊大鬧蟠桃會就是因為七仙女嘲笑他是弼馬溫你忘了?
  • 《西遊記後傳》九大美女,大家都認識誰?
    ——《相思》童年時曾經霸屏的電視劇《西遊記後傳》,讓人們深深的記住了這首歌,寫出了靈兒,白蓮花,碧遊仙子之間的愛情糾葛、糾結、不舍、留戀、放下。90後的小夥伴大概都會記得這樣一部神劇《西遊記後傳》,該劇改編自原著《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取經成功三百年後,魔頭無天突然降臨
  • 蕭遠山30年前能輕易殺了慕容博,為何30年後卻只能打個平手?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蕭遠山從30年前能輕鬆殺死慕容博,而30年後只能跟慕容博打個平手呢?喬峰30歲上下就能幾乎天下第一;蕭遠山也能在30歲左右時稱冠大遼。而掃地僧也提到過,每種武學都有其特有的武學障,都有其對應的化解法門;習好了化解法門,就能突破瓶頸,再登巔峰;破不了武學障就容易像玄澄那樣,一夜之間武功盡廢。
  • 《西遊記後傳》,孫悟空曾被無天打的吐血,他最後為何能戰勝無天
    《西遊記後傳》剪輯版據說早就出來了,是後傳中孫悟空的扮演者曹榮親自剪輯的,但是在網上卻找不到完整版的後傳剪輯版。但是30集的後傳雖然播出20年了,但是在重溫這部劇時,除了老版《西遊記》外,仍然覺得很精彩。
  • 今天,這篇文章霸屏了!
    走出那個讓人心酸的院落,我給那個女孩留下了一句話:「開學來學校報到,老師保證幫你讀完大學!」也許,那是我做教師以來最堅決和最豪邁的「豪言壯語」了。看著她一天天消瘦,一天天魂不守舍的樣子,我便在每個周末,買一些饃饃通過別人帶到她家裡,也希望她每個周末能在學校裡擠時間學習。後來,石同學找我時哭了,哭得很傷心。她說,之所以掙扎地活著,就是覺著心不甘。她也有夢想,但太脆弱,也不敢想,害怕被殘酷的現實撞得支離破碎。
  • 你看過1927年版《西遊記》嗎?剛播就被禁!放在現在也播不了
    1927年版《西遊記》,剛播出便被禁播,這些鏡頭現在也不能播引言:《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小說的經典之作,後被改編為電視劇後,深受觀眾喜愛,師徒四人的形象也牢牢刻在了觀眾的心中。大多數的觀眾最愛看的還是86版的《西遊記》,也以為這是我國拍攝最早的《西遊記》。其實不然,我國最早拍攝的《西遊記》是在1927年。
  • 不是每一部西遊記背後,都有個不認輸的女人
    80年代,那個時候祖國的技術還是電影中的特效幾乎為零,是什麼樣的人能執導出一部這麼激動人心的神話故事。楊潔1929年生於湖北省麻城市,祖籍是四川營山。1945年,楊潔被父親楊伯愷送到延安,後來轉赴張家口華北聯合大學學習。1947年,楊潔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後被分配到文工團當一名演員。
  •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但是西遊記中也有一些BUG,比如以下這幾個:1.貞觀十三年:第一回陳光蕊被害、陳玄奘出生都是貞觀13年,唐僧一出生就20多歲了?西遊記讀了好多遍,還真沒太注意過。舊書不厭百回讀,通過再次的仔細閱讀,發現至少還有以下幾處硬性BUG,就算吳承恩復生也無法自圓其說。按書中的描述,師徒四人取經從出發到完成,發生在大唐貞觀十三年至二十七年,即公元640-654年(實際上貞觀年號一共只有二十三年,即627-649年,唐僧師徒回長安時,李世民已經死了5年了。
  • 1927年版《西遊記》為何被禁播?看看蜘蛛精你秒懂
    很多人覺得其實最經典的一版西遊記應該是86版六小齡童老師出演的吧。而很多人也更認為這是最老的一版西遊記。但是實際上在這之前就已經有人拍過了哦。只不過那時大家可能都還沒有出生,所以就對這部作品不熟知了早在1927年的時候,
  • 《西遊記》紅孩兒如今資產上億,身材卻變樣判若兩人
    前兩天,西外君看到了一則《西遊記》的特效視頻的消息:解密你所不知道的《西遊記》拍攝花絮,這引起了西外君對這一代經典之作的回憶。恰巧,第二天我在某平臺看到有人發視頻說:還記得那個被當做妖怪貢品,長得水靈靈的小孩嗎?現在我長這樣。
  • 有「鬼畜鼻祖」之稱的《西遊記後傳》,能滿足你對腦洞的全部要求
    《西遊記》這部經典小說,被無數次翻拍成影視作品,最經典的無疑是六小齡童那版,但是在芸芸「西遊軍團」之中,有一部很不走尋常路的「奇葩劇」——那就是,《西遊記後傳》!不過看到後面居然慢慢習慣了本劇無處不可『鬼畜』的特色:出門也好,打架也好,騰雲也好,說話也好,處處可以鬼畜,保證你看到的時候會發出「這也能鬼畜?」的感嘆呢。
  • 你以為《西遊記》是經典?楊潔導演:我恨不得《西遊記》不成功
    你還記得最經典的那一版《西遊記》嗎?》一般都指的是1986年楊潔導演拍攝的《西遊記》。結果楊潔的態度就是「央視用我也不會用」就這樣一個前前後後跑了幾年的馬德華就這麼被踢了出去。你對於《西遊記》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 《西遊記後傳》,無天最後是能不死的,因為孫悟空當時說過9個字
    《西遊記後傳》這部劇是在2000年2月15日第一次播出的,到現在已經有近20年的時間了。可以說在西遊的題材裡,算是比較早的一部劇。這部劇在翻拍的西遊系列電視劇中,可以說無論在劇情上,還是演員的角色安排上,都是不錯的。
  • 偷偷愛你的人,有千萬種佩奇
    前幾天,一夜之間,一個叫做《啥是佩奇》的預告片在朋友圈「霸屏」。「你告訴爺爺你需要什麼東西呀,爺爺給你準備,佩奇,什麼是佩奇呀?」...這是一個發生在大山裡的故事,但故事的情節所有人都不會陌生。往後餘生,能和家人長輩在一起的時間,真的不多了。越長大,走得越遠,卻不知不覺離家的距離也更遠了,甚至有些是離家也回不去。自從出來參加工作後,回家的次數也少了,每年基本都是春節回家一次。記得以前有一次老家蓋了新房,父母為此操勞了不少,回家看到他們兩老頭上的白髮也不少。父母在家漸漸老去,後來乾脆把媽媽也接上城裡。
  • 《西遊記後傳》到底有多牛掰
    童年神劇《西遊記後傳》要在B站重剪播出啦!「我還沒出力,你就倒了」在我腦海裡又不斷複製黏貼這引發了我的一個世紀迷思——《西遊記後傳》的鬼畜明明很雷但兒時的我們為什麼還屁顛兒屁顛兒追著看?除了鬼畜,這部劇還講了什麼?
  • 20本多年霸榜的網絡小說巔峰之作,全部看過的絕對是老書蟲
    今天給大家推薦20本多年霸榜的網絡小說巔峰之作,全部看過的絕對是老書蟲!第一名 辰東《神墓》東哥用巨大而繁茂的想像力,在作品當中為我們拓展出了一個廣闊無限的虛擬空間。第三名 今何在《悟空傳》作者以現代詩人的角度,重新解讀了《西遊記》當中的一些情節,通篇瀰漫的都是思考!第四名 蕭鼎《誅仙》這本書創作至今已經17年了,但仍舊受到無數讀者的追捧。
  • 是日本人將西遊記推向了全世界?
    比如,2001年的美版西遊記《The Lost Empire(失落的帝國之猴王)》,還有2012年金炳萬主演的韓版《西遊記:美猴王歸來》,以及2018年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合拍的《新猴王傳奇》,等等。但是,外國人心中的經典版本不是我們的86版西遊記,而是日本78版西遊記。
  • 孫悟空「面癱」,佛祖談戀愛,《西遊記後傳》憑啥能成為經典?
    》已經過去了20年。但到最後觀眾所能記住的,除了央視版的《西遊記》外,大概也沒有其他的了。》的故事無關,卻讓人奉為經典的,大概也只有《西遊記》後傳了。》必然能成為經典。,亦能稱之為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