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芳沒想到
前段時間熱播的《三十而已》中,讓很多人喜歡的是顧佳。身為「全職媽媽」的顧佳,她名校畢業,曾經在外企工作,之後跟老公一起創業,做了一家還算成功的煙花公司。
顧佳就是那種有魄力,有膽量,有勇有謀的勇士,特別是她在推銷空山茶時,那股越做越用的勁兒,真的讓人感動。
顧佳,是那種太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她三觀穩定,所以活得清醒明白。
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人活得像顧佳一樣明白,甚至比她更勝一籌。因為她一直以來,都沒有活在把孩子的媽媽,別人的妻子的套子裡,多數時間,都在為自己努力著。
她曾經說過,她希望在自己的墓志銘上寫這樣一句話:以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她就是王瀟,她是趁早效率手冊的創始人,也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對我影響最深的就是《三觀易碎》了,大概是因為生了孩子之後,總覺得有種不得志的感覺,而對比瀟灑姐,她雖然也經歷了一些波折,但最終她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三觀易碎》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她講到了一個很深刻的東西,就是三觀。正像瀟灑姐在書中說的:
一個人所有的語言、行為、成果和生活方式,都是三觀的折射。只有三觀健全,才能讓你活成一個真正有形的人,而不是一攤肉,一團混亂不堪的情緒。
情緒,真的是阻礙人進步的大敵。越長大越明白,那種肆意蔓延的負面情緒,不僅傷人,還會傷己。
我們不用活成村上春樹口中的樣子,做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但至少要有種自覺,就是不讓情緒持續太久,情緒消散了,要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做情緒化的決策。
我曾經的一個同事,特別容易情緒化,因為工作需要,跟她外出,聽到過她跟她朋友的聊天。
兩個人每一句話都在吐槽誰不好,自己多委屈,還會比慘。聽完她倆人的聊天,內心極度難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真的不喜歡吐槽了,就算偶爾會有想吐槽的欲望,另一個小人就會告訴自己,吐槽其實沒啥用,到最後還是要解決問題。
不如自己靜靜地坐下來,想想最初自己種下了什麼因,得到了現在的果。事已至此,究竟用什麼方式,才能讓事情重回正軌。
還有些朋友是階段性努力,又階段性混吃等死,仿佛情緒這東西,一段時間是積極的,過一段時間就特別喪,喪的時候,就無法調動積極性,無法工作,無法把時間投入到成長中。
本質上,都是情緒在作怪。這時候,想要解決問題,就把自己混亂的情緒寫下來。
怕也好,焦慮也好,當情緒得到釋放,你就能重新擁有旁觀者視角,觀察自己,不管是想行動,還是深度思考,就比較容易實現了。
在我看《把時間當作朋友》時,記住的最扎心的話時:無論是誰,都最終在某一刻意識到時間的珍貴,並且幾乎註定會因為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後悔。
管理時間這個概念本身就有問題,時間無法管理,它不可控,我們能做的只是管理好自己。而管理自己這件事,看起來似乎很容易實現,實際上並不是如此。
對多數人來講,上班時間都是生存時間,就是為了自己的吃穿住行努力著,那麼下班之後的時間,就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
愛因斯坦曾說過: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業餘時間生產著人才,也生產著懶漢、酒鬼、牌迷、賭徒。因此不僅使工作業績有別,也區分出高低優劣的人生境界。
可仔細算算,扣除工作必須付出的8小時,多數時候時間比這個要長,睡覺的時間,做飯吃飯,通勤,辦各種雜事的時間,一個人每天剩餘的時間,大概還有6小時。
時間花在哪裡,成果就會產出在哪裡,這個道理就像種瓜得瓜一樣,是強關聯的因果關係。
一個人哪怕用好每天業餘時間的三分之一,也就是2小時,當然這個過程中必須是專注的,全情投入的。
瀟灑姐曾經在微博發起過的活動,她本身是為了激勵自己,因為當時她正懷著自己的女兒,她不想只做個等待孩子出生的孕婦,她希望自己的時間更有價值。
在孕前期過後,她就開始寫這本《三觀易碎》,就是用每天三小時的時間完成的。
對比普通的孕婦,包括我,當時懷孕真的太矯情了,動不動就查查孩子該發育成什麼樣子了,擔心自己會勞累過度,現在想想,真的是想打臉。
儘管很多遊戲中設置有後悔藥,可現實中,後悔藥是買不到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自己之前的蠢,從現在開始,不讓自己後悔,不讓自己失望,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穩定是一種稀缺的狀態,不單指情緒,還有能力,以及日常的表現,想要擁有穩定的人格,穩定的表現,那麼一定要擁有穩定的三觀。
羅輯思維的執行長脫不花,這樣評價王瀟:
王瀟達到了一個了不起的境界,知行合一。她把自己活成了自我管理的厲害樣本,而且不靠背景、不靠運氣,只靠時間本身的力量。
在外形方面,她是典型的身體主義者,在她看來好看的皮囊,非常重要。她每天健身,花時間護膚,化妝,這些都是她自己的選擇,不是為了討好別人。
在事業方面,她的公司融到了2000萬的投資,她是解決問題的領導者,她極度理性,不會被情緒綁架,更不會在情緒來襲時,衝動決策。
在生活方面,她花大量的時間去體驗這個世界,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入手,她的人生除了奮鬥,還要好玩,還要享受。
在育兒方面,她在家的時候,會跟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和女兒的關係也是非常融洽的。
她說自己是個存在主義者,她不相信人有來生,也不想讓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這一生更多時候,她為自己而活。
我看過有人批判過她,說她照顧孩子的事情,多數都是外包,我覺得這純碎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是誰說過孩子生下來,媽媽必須犧牲自己的夢想和時間的。
在她的內在,對世界,對人生,對價值,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她想的足夠清楚,她的邏輯也足夠自洽,這就足夠了。
相比於我們普通人,很多人澄清不了自己的三觀,她已經走在前面了。人生如果除去了內耗,都在做讓自己滿意的事,這就是一種幸福。
比起擰巴,委屈,大概所有人想要的都是,在生活中能夠自己做選擇,並且對自己負責。
寫在最後:
昨天看了L先生公號的一篇的文章,決定寫下這篇書評,喜歡瀟灑姐很久了,聽課,鍛鍊,畫畫,很多都在跟著做。
之所以又拿起這本《三觀易碎》,是想通過深度思考,澄清自己的三觀,畢竟倘若只是看著一本書覺得很爽,不做任何思考和記錄的話,沒多久,這本書對我來說又會沒有意義了。
見過有些人說,瀟灑姐提供的方法論不夠實在,我只想說,再多的乾貨,都當不過不做。
我是@芳芳沒想到,一個靠閱讀充血的健身者,始終相信每個人都有變好的可能,真心希望用自己的文字,給你一點點變好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