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易碎》:人,想得清楚,才能活得明白

2020-08-28 芳芳沒想到

文/芳芳沒想到

前段時間熱播的《三十而已》中,讓很多人喜歡的是顧佳。身為「全職媽媽」的顧佳,她名校畢業,曾經在外企工作,之後跟老公一起創業,做了一家還算成功的煙花公司。

顧佳就是那種有魄力,有膽量,有勇有謀的勇士,特別是她在推銷空山茶時,那股越做越用的勁兒,真的讓人感動。



顧佳,是那種太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她三觀穩定,所以活得清醒明白。

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人活得像顧佳一樣明白,甚至比她更勝一籌。因為她一直以來,都沒有活在把孩子的媽媽,別人的妻子的套子裡,多數時間,都在為自己努力著。

她曾經說過,她希望在自己的墓志銘上寫這樣一句話:以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她就是王瀟,她是趁早效率手冊的創始人,也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對我影響最深的就是《三觀易碎》了,大概是因為生了孩子之後,總覺得有種不得志的感覺,而對比瀟灑姐,她雖然也經歷了一些波折,但最終她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三觀易碎》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她講到了一個很深刻的東西,就是三觀。正像瀟灑姐在書中說的:


一個人所有的語言、行為、成果和生活方式,都是三觀的折射。只有三觀健全,才能讓你活成一個真正有形的人,而不是一攤肉,一團混亂不堪的情緒。

阻礙你的情緒,是一劑無解的毒藥

情緒,真的是阻礙人進步的大敵。越長大越明白,那種肆意蔓延的負面情緒,不僅傷人,還會傷己。

我們不用活成村上春樹口中的樣子,做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但至少要有種自覺,就是不讓情緒持續太久,情緒消散了,要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做情緒化的決策。

我曾經的一個同事,特別容易情緒化,因為工作需要,跟她外出,聽到過她跟她朋友的聊天。


兩個人每一句話都在吐槽誰不好,自己多委屈,還會比慘。聽完她倆人的聊天,內心極度難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真的不喜歡吐槽了,就算偶爾會有想吐槽的欲望,另一個小人就會告訴自己,吐槽其實沒啥用,到最後還是要解決問題。

不如自己靜靜地坐下來,想想最初自己種下了什麼因,得到了現在的果。事已至此,究竟用什麼方式,才能讓事情重回正軌。


還有些朋友是階段性努力,又階段性混吃等死,仿佛情緒這東西,一段時間是積極的,過一段時間就特別喪,喪的時候,就無法調動積極性,無法工作,無法把時間投入到成長中。

本質上,都是情緒在作怪。這時候,想要解決問題,就把自己混亂的情緒寫下來。

怕也好,焦慮也好,當情緒得到釋放,你就能重新擁有旁觀者視角,觀察自己,不管是想行動,還是深度思考,就比較容易實現了

時間不可控,要麼消費,要麼投資

在我看《把時間當作朋友》時,記住的最扎心的話時:無論是誰,都最終在某一刻意識到時間的珍貴,並且幾乎註定會因為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後悔。

管理時間這個概念本身就有問題,時間無法管理,它不可控,我們能做的只是管理好自己。而管理自己這件事,看起來似乎很容易實現,實際上並不是如此。


對多數人來講,上班時間都是生存時間,就是為了自己的吃穿住行努力著,那麼下班之後的時間,就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

愛因斯坦曾說過: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業餘時間生產著人才,也生產著懶漢、酒鬼、牌迷、賭徒。因此不僅使工作業績有別,也區分出高低優劣的人生境界。

可仔細算算,扣除工作必須付出的8小時,多數時候時間比這個要長,睡覺的時間,做飯吃飯,通勤,辦各種雜事的時間,一個人每天剩餘的時間,大概還有6小時。

時間花在哪裡,成果就會產出在哪裡,這個道理就像種瓜得瓜一樣,是強關聯的因果關係。

一個人哪怕用好每天業餘時間的三分之一,也就是2小時,當然這個過程中必須是專注的,全情投入的。


瀟灑姐曾經在微博發起過的活動,她本身是為了激勵自己,因為當時她正懷著自己的女兒,她不想只做個等待孩子出生的孕婦,她希望自己的時間更有價值。

在孕前期過後,她就開始寫這本《三觀易碎》,就是用每天三小時的時間完成的

對比普通的孕婦,包括我,當時懷孕真的太矯情了,動不動就查查孩子該發育成什麼樣子了,擔心自己會勞累過度,現在想想,真的是想打臉。

儘管很多遊戲中設置有後悔藥,可現實中,後悔藥是買不到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自己之前的蠢,從現在開始,不讓自己後悔,不讓自己失望,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擁有清晰的三觀,才能活得不擰巴

穩定是一種稀缺的狀態,不單指情緒,還有能力,以及日常的表現,想要擁有穩定的人格,穩定的表現,那麼一定要擁有穩定的三觀。

羅輯思維的執行長脫不花,這樣評價王瀟:

王瀟達到了一個了不起的境界,知行合一。她把自己活成了自我管理的厲害樣本,而且不靠背景、不靠運氣,只靠時間本身的力量。



在外形方面,她是典型的身體主義者,在她看來好看的皮囊,非常重要。她每天健身,花時間護膚,化妝,這些都是她自己的選擇,不是為了討好別人。

在事業方面,她的公司融到了2000萬的投資,她是解決問題的領導者,她極度理性,不會被情緒綁架,更不會在情緒來襲時,衝動決策。

在生活方面,她花大量的時間去體驗這個世界,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入手,她的人生除了奮鬥,還要好玩,還要享受。

在育兒方面,她在家的時候,會跟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和女兒的關係也是非常融洽的。

她說自己是個存在主義者,她不相信人有來生,也不想讓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這一生更多時候,她為自己而活

我看過有人批判過她,說她照顧孩子的事情,多數都是外包,我覺得這純碎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是誰說過孩子生下來,媽媽必須犧牲自己的夢想和時間的。


在她的內在,對世界,對人生,對價值,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她想的足夠清楚,她的邏輯也足夠自洽,這就足夠了。

相比於我們普通人,很多人澄清不了自己的三觀,她已經走在前面了。人生如果除去了內耗,都在做讓自己滿意的事,這就是一種幸福。

比起擰巴,委屈,大概所有人想要的都是,在生活中能夠自己做選擇,並且對自己負責。

寫在最後:

昨天看了L先生公號的一篇的文章,決定寫下這篇書評,喜歡瀟灑姐很久了,聽課,鍛鍊,畫畫,很多都在跟著做。

之所以又拿起這本《三觀易碎》,是想通過深度思考,澄清自己的三觀,畢竟倘若只是看著一本書覺得很爽,不做任何思考和記錄的話,沒多久,這本書對我來說又會沒有意義了。

見過有些人說,瀟灑姐提供的方法論不夠實在,我只想說,再多的乾貨,都當不過不做。

我是@芳芳沒想到,一個靠閱讀充血的健身者,始終相信每個人都有變好的可能,真心希望用自己的文字,給你一點點變好的能量。

相關焦點

  • 這本書的結局讓我明白:人,得為自己而活,沒什麼值得你委曲求全
    默爾索感覺到,檢察官幾乎是認定他殺人是有預謀的犯罪:歷數了默爾索的冷漠、葬禮後的戀愛細節、雷蒙情婦的事情,甚至清楚地描述了默爾索是如何沉著、穩定地朝著阿拉伯人開槍,斷定默爾索當時意識清醒,而且非常聰明,善於應付各種問話,更是指責默爾索從來沒有為殺人感到悔恨,壓根沒有靈魂,沒有人性,沒有道德可言。
  • 活得明白的女人,不是都貪圖那短暫的快感
    出差時,宋朵帶助理的同時,也會把身邊的女同事帶上,能和上司一起出差,並且閒暇時仿若好姐妹一樣逛逛街,是每個女同事的夢想,所以,每次她都能抓到人。宋朵做這些,無非就是為了避嫌。再說,公司的事情這麼忙,哪有時間想別的事情,而且,自從做了這個副總之後,她經常忙到自己心煩。
  • 《春日宴》告訴男人們怎樣才能抱得美人歸
    本文無法界定這三個男人是不是代表了愛情中所有的男人,然而,這本書卻讓我讀懂了,男人要怎樣才能抱得美人歸:那就是愛要大聲說出來、善待眼前人和誤會就要說清楚。 哪成想,江深一次太不把妻子當人的神操作——在妻子最脆弱的時候在妻子房間裡當著妻子的面與小妾恩愛,終於將妻子成功氣走再也不回頭。 江深總以為只要自己回頭了,妻子就會回到自己身邊,結果卻發現,錯過了就是錯過了,當年屬於自己的美玉因為自己的愚蠢成為了別人的。
  • 活得長些。
    說起來也是奇怪才三十來歲我媳婦兒老是擔心我活得沒她長怕將來我先去了留下她一個人沒人陪著她她不習慣不過我從小就有大部分人說我這種比較賤像的人一般還是會怏得比較長壽身體著實是著比不得有些人的五大三粗可能偏巧是因為這樣的身體在沒有元氣全開馬力消耗的情況下
  • 《三十而已》涅槃才能重生:婚,該離還是得離
    陳嶼出差的時候不回娘家,陳嶼在的時候也不回娘家,那麼,何時才能回娘家?不回娘家確實讓陳嶼高興了,可是她的父母呢?之前陳嶼一出差,鍾曉芹就回娘家,可以寓意著她還沒斷了父母的依賴。但是,後來鍾曉芹想明白了,也成熟了不少,這個時候和回家,和之前的回家含義一定是不同的。何以如此死板?對於這個結局,我感覺不是很完美。
  • 為什麼出身卑微、中人之姿的白蕊姬活得最灑脫?
    她還知道後宮嬪妃大多家世顯赫,出身高貴,可這是她們的優點也是缺點,皇帝娶她們又能有多少真心,更多的便是制衡前朝,而自己不同,自己雖身世卑微常被人看不起,但皇帝可以放心寵愛,不用顧忌其中利害關係。她清楚自己是誰,她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 你我標榜的人生,也許只是霧裡看花,還沒活的明白就得面對死亡
    《金瓶梅》裡的性愛描寫確實精彩,難為蘭陵笑笑生能把那麼無聊的幾個動作描述得如此花樣別出,如果他活在今天一定可以是個很好的愛情動作片導演。如今再看《金瓶梅》時,已然沒有了年少時心跳加速渾身發熱的感覺。卻滿滿的都是人情世故與人生百態。
  • 人活得越通透,越耐得住寂寞
    其實,一個人活得越是通透,就越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擁有長久的幸福安定。她更願意跟一群人出去揮霍時間。我說:「那你有沒有想過,你現在的行為會對你的未來很不利嗎?」她搖了搖頭:「我不想那麼長遠的事情,我過好現在就行。」
  • 亦舒:人到中年,只有明白4個道理,才會越活越有福氣
    無論是《喜寶》還是《我的前半生》,亦舒想要傳達的思想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女人只有靠自己,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不要妄圖走捷徑,因為命運饋贈的禮物,都有價格,這種價格太昂貴了,你未必負擔得起。如果你已人到中年,更應該讀一讀亦舒的作品,因為你會漸漸發現,亦舒這個人活得到底有多通透,她的每一句話都在向我們傳達:一個人想要越活越好,越活越有福氣,首先要明白很多道理,尤其是以下四句。
  • 收留「墮落」少女的他,被女孩稱為紳士,好人,他活得很明白
    而他之所以成為一名老師,也只是想去引導像他這樣的孩子,希望更多理解他們,幫助他們。他說:「我知道這些事的重要性,後天的引導以及一個幫助你,理解你所生存的世界的複雜性的人。在我的童年裡並不存在這樣的人,我孤獨地長大。」
  • 故事:能看清自己的人生,就能活得明白
    "流浪之人。"楊偉華的孫子楊曄總是這麼說他。因為他的一生只有一個兒子,還是妻子用命換來的,他為了忠貞妻子,許諾自己一生不會再取,並安心把孩子養大。兒子成家立業之後,他的負擔卸下,帶著自己妻子僅有的一張相片,又許諾她,'要帶她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自此楊老爺子的後半生基本都在路上,同時這一路上也結識了很多知心朋友。
  • 哥,首先你得是個大牌才能耍吧
    「我說森哥,咱們跟車裡等著人來叫就行了,幹嘛非得在外面這麼晾著,兩條凍鹹魚似的。」「死小子,小心點說話,人家全在外面忙活我進車裡等著那不是耍大牌麼。」「哥,首先你得是個大牌才能耍吧。」「抽你!丫!的!信不信。」周森佯裝起身抬手,捧著的咖啡灑了些。豆子撇撇嘴,從兜裡掏出一包面巾紙幫周森擦了擦衣服後繼續窩回他這小板凳上。
  • 《三十而已》:想活成顧佳的人,最後都活成了許放炮
    明明可以做職場女強人,顧佳卻選擇了顧全家中大局,安心留在家裡做全職太太,培養出了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中國好兒子許子言。像顧佳這種「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相夫教子第一名的完人,叫人如何不想成為她呢?只可惜,想成為顧佳的人,最後都會變成許放炮。為什麼這樣說呢?
  • 再看《知否》,終於知道,為什麼盛長楓活得最愜意
    就是這樣的盛長楓,在故事的結尾卻過得最為幸福。一直以為,盛長楓之所以結局美滿,是因為"是個男丁",再看的時候發現:盛長楓能生活幸福,多虧他的處世哲學。02 不從不幫,不做手腳 劇情中的林小娘,夥同自己的親女兒盛墨蘭,做下了不少讓人厭惡的事情
  • 《知否》:有「歸零心態」的人,走得更遠
    一個善於把榮譽歸零,一個善於把感情歸零,這樣的兩個人結合在一起,才能走得更好、更遠。1、顧廷燁:敢於把曾經獲得的榮譽歸零 《知否》裡面有個孫秀才,娶了明蘭的堂姐淑蘭,明明是高攀,卻仗著自己12歲那年中了秀才,拽得不行,不僅不要臉地吃軟飯,家裡吃喝拉撒全靠淑蘭的娘家養活,還拽出了一副自以為是、看不起人的性格脾氣。
  • 要想在原上活人,心裡得插得下刀子——白鹿原
    「要想在原上活人,心裡得能插得下刀子。。。」歲月這一把把刀子插得白嘉軒挺直的腰杆不在,雙目已盲;而鹿子霖,三年的牢獄之災也打折了他的「腰」。他的「腰」,在於他從前眼睛裡隨時閃爍的世故,精明,圓滑,精於算計。三年之囚,摧殘了一切。最後倆人再同桌共飲,同樣的白髮婆娑,皺紋深沉,但咀嚼到的,卻是不一樣的人生。
  • 《琉璃》之烏童:我們都走得太快,對自己的真心卻明白得太晚
    二簪那次,宮主去拿石髓,元朗去搶靈匙,這兩方人馬剛剛得手,烏童就帶人殺到了點睛谷,本以為烏童的出現是多餘的,後來才明白,他之所以會回來,就是想在混亂中搶走褚玲瓏。「這麼久沒見了,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嗎,你想不想我。」「別怕,你知道我是不會傷害你的。」面對烏童的騷擾,褚玲瓏使出了最原始的招數,一口咬住了烏童的手。
  • 他是賈府唯一挑大梁的人,卻活得越來越麻木
    縱觀浩大的寧榮兩府,上上下下幾百號人,到了賈寶玉這一代的時候,竟然沒有幾個能挑大梁和承擔家族重任的人。寧府裡的賈珍和賈蓉,沆瀣一氣、男盜女娼,一個比一個不爭氣。雖然寧榮兩府的男丁一代不如一代,後面的人都不如祖輩們有出息。但是在這些人中,有一個人就顯得格外的與眾不同,那就是賈璉。賈璉這個人在仕途上沒有多大進展,捐了一個同知的官兒,雖然看著沒有多大出息,但是賈府裡的幾件大事卻都是他操辦的。
  • 那些到哪兒都吃得開的人,從小就明白這兩個道理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這樣,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一直活在各種「指導」中。你應該有女孩子/男孩子的樣子你應該考到大城市的學校你應該不斷進修你應該進入大平臺工作你應該以家庭為重你應該做得更好我們無時無刻不被告知自己「應該做什麼」,卻很少有時間仔細想想自己的感受。
  • 故事:他的擔心落空了,感動得想哭,他想出了另一個賺錢的妙招
    她馬上明白了,她說了一句愚不可及的話。親愛的柳哥生氣了,真的生氣了。柳哥是什麼樣的人,你難道不清楚。當初借四萬元,他猶豫過沒有,問過沒有,要你還沒有,沒有啊,你說這樣的話就是對人家人格上最大的侮辱!知心朋友真的不需要解釋。羅春苗紅著臉,輕輕地說:「柳哥,對不起啊,我的家很窮,我從小到大就不習慣受人恩惠。得到一點點心裡總是誠惶誠恐,所以自然不自然就這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