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和鹽的傳說

2020-09-12 長安驛站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人們飲食生活的必須,誰也離不開的。醋是誰發明的?鹽又有何傳說?閒聊時有些人問我,對這個天天接觸的東西,我也一時答不上來。翻閱資料,尋到一二答案,也不知是否正確或另有所出。錄來與眾共賞。


據說醋出自杜康之手。杜康是古代山西運城人,眾所周知,他是我國最早的釀酒發明家。然而也又是醋的創始人,卻鮮為人知了。相傳杜康有一次釀酒時,將酒糟浸在缸裡,到了二十一天後的酉時,當他揭開缸蓋後,一股特殊的香味撲面而來,他嘗了嘗缸中的酒糟水,只覺得酸溜溜,甜滋滋,味道怪好。待煮菜時放入一點兒,此菜及湯很可口,且令人食慾大增,當時杜康將它分送鄰居和親友家,作為湯菜調料,並叫它為「調味漿」。後來,杜康邊釀酒邊制醋,同時上市出售,但他覺得「調味漿」應該像酒一樣,有個專用名字為好。他考慮許多時候,才聯想到二十一天後的酉時,便將其合起來稱呼取名曰:「醋」。從此,醋名大振,配製技術也傳了下來,至今人們很愛食用它。

傳說從前有一家大財主,對老百姓特別狠毒,如果那家有點好東西,他都要搶來。他家僱用了很多長工,有一年春天,他叫長工海伢領幾個長工到海的南邊開荒種地。海伢和他的小夥伴划船來到南山,搭了個窩棚住下來,整天在山上開荒。一天,海伢他們上工來到山上,剛刨幾鎬,海伢在一棵樹根下刨出一個小皮球,他用小刀把小皮球一割兩半,發現裡面在一臺磨,一頭小毛驢正在磨下白花花的東西。他伸手抓了一點放到嘴裡一嘗,鹹滋滋地,他把小夥伴叫過來,大家圍過來一看,是鹽。於是海伢他們決定辦個鹽鋪,把磨下來的鹽賣了,掙幾個錢餬口。過了不久,這事不知怎麼叫財主知道了。他帶領一夥家丁,划船來到海伢們的住處,把磨和毛驢搶上了船。船離開岸邊,財主想,讓它在船上一邊磨,一邊賣,這該多好。於是,他叫家丁在船頭開磨。鹽越磨越多,堆得滿船。財主大叫:「快停下,別磨了」可毛驢不但不停,反而飛跑起來。鹽越堆越多,船終於沉入海底,財主和家丁葬身魚腹。據說,毛驢和磨始終沒有分開,現在還在海底下一天天不停地磨鹽,所以,人們就可以從海裡撈鹽了。

醋的傳說言之有理,鹽的傳說大概是人們的一種願望吧!

相關焦點

  • 醋的傳說一一
    · 醋的傳說· 醋的傳說· 醋的傳說人有姓,物有名,黃水成了調味品,杜少康想給它取個名字,他想起了夢裡老神仙說過的話,所以他就用「二十一日酉」這幾個字組成了「醋」字。就這樣醋流傳至今
  • 山西神話傳說之山西清徐東湖傳說
    傳說南蠻子盜走紅蓮花後,江南出了個文狀元。又過了好多年,清源縣篙泊村出了個武狀元,這就是抱牛狀元——賈廷詔。金牛的傳說傳說,東湖以前有個金牛。一天從南方來嘮會商人。他聽人們說這會事情,就想把金牛引上來。於是他又問嘮一些有關金牛的事情,知道嘮金牛待見吃的東西。兀一天黑夜,南蠻子用金牛待吃的東西引它上來。
  • 死海故事和著名「死海不死"的傳說
    死海故事和著名「死海不死"的傳說死海其實不是海,而是位於遠東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之間的一個內陸鹹水湖。因死海海水的含鹽量為普通海水的6倍,致使生物不能存活而被稱為死海。死海的含鹽分高,浮力大,任何人掉入死海,都會被海水的浮力託住。即使再優秀的潛水員,想在死海裡沉入湖底都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 笨人吃鹽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笨人,到朋友家裡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飯,他嫌菜沒有味道,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鹽,他吃起來味道就覺得很好了。笨人心裡想∶『菜的味道好是從鹽中得來,不多的鹽就已這樣好吃,那麼多吃些鹽,味道一定格外好了。』
  • 陳情令中的醋王
    1.陳情令-藍忘機最無法忍受的醋-綿綿魏嬰在山洞被燙傷,綿綿傷心的哭起來了,這時候藍忘機,一臉的嫌棄和不滿,本寶寶都沒哭,小綿綿怎麼哭起來了。雨夜中的藍忘機最無奈的醋-江澄看著魏無羨和江澄在一起勾肩搭背,摟摟抱抱的,便是幾個犀利的眼神,冷言冷語不開心,魏無羨還好死不死的看不出來,一副憑本事單身的態度,也不看看藍湛的眼神。
  • 《怪物怕鹽》
    《怪物怕鹽》丁憲榮為山東諸城人。他曾經講述一個故事:山東省諸城外殷家村附近多存古墳。相傳墓地中怪物甚多。此怪如人但是無軀體,只是黑氣一團。看起來大約一丈多高。此怪經常夜裡出沒。 出沒之時遇到人,間隔一箭之遠(大約200米)就發出炸雷一般的呼嘯!
  • 感悟小故事8:鹽一樣的智慧
    有這麼一個故事:老族長帶領村民日夜兼程,要把鹽運送到某地換成過冬的大麥。有一天晚上,他們露宿於荒野,星空燦爛。長者依然用祖先世代遺傳下來的方法,去除三塊鹽投入篝火中,佔卜山間天氣的變化......大家都在等待長者的「天氣預報」:若聽到火中鹽塊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那就是好天氣的預兆;若是毫無聲息,那就象徵天氣即將變壞,風雨隨時會來臨。長者神情嚴肅,因為鹽塊在火中毫無聲息。
  • 地鐵上吃飛醋!
    (只說自己的故事,只解剖自己)地鐵上,一位年輕帥氣的父親,細心、專注、溫柔地彎著腰為四、五歲的女兒整理衣服和餵吃的,我看到後,卻吃醋了。我吃一個小女孩的醋,我也是不明白這奇葩的基因到底要幹什麼?我一上來就注意到了這位男士,長相就夠吸引人,我動了凡心,就暗暗地關注他。他在我斜對面,旁邊還站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
  • 榆次民間故事9——「灌腸」的幾種傳說
    最初,有人無意中將吃蕎麵糊糊剩下的「渣渣」(榆次人把用面和成湯狀的東西叫「渣渣」)盛在陶飯罐中蒸烤,熟後用醋蒜調味食之,另有一番風味,便命名為罐渣。後不斷改進,從用罐蒸改為用碗蒸, 後又改為用碟子蒸,並在和面等各道工序上不斷改進工藝,最後定型為今天的這種食品。
  • 銅鼓嶺的民間傳說丨出龍洞
    圖為:出龍洞 出龍洞 符策精 很久很久以前,銅鼓嶺鹽菜肚的地方,有一個洞,叫作出龍洞,這洞,據傳是通於抱陵港的,意為古代,此嶺是有二個出龍洞,一個鹽菜肚,一個抱陵港。可是抱陵港出的是東海龍王敖廣,鹽菜肚出的是西南北海三位龍王。 東海龍王出洞是為登樓踩雲梯上天,或到龍王谷枕石沐日聽鳴礁,或上賜福廟賜福。從鹽菜肚洞出多為助東海龍王神附賜福廟之神塑像賜福之工。其實帝後,長孫皇后,他們是很少見到的。
  • 《陳情令》藍湛:喝過的醋必須變本加厲的討回
    含光君的醋究竟能吃多久?有據可考的是近二十年,沒據可查的估計甚至能醋一輩子。魏嬰重生後,與藍湛一起追查無頭屍身,循著線索來到清河聶氏。藍湛發現背後散播謠言的人正是聶懷桑,於是把他抓回客棧。回顧一下,在吃人堡分開時,藍湛和魏嬰就說好在客棧匯合。
  • 三生三世枕上書:吃自己的醋,讓別人無醋可吃,帝君太可愛了
    吃自己的醋,讓別人無醋可吃,這樣的帝君竟然有點可愛 三生三世枕上書正在熱播,習慣了前面冷淡風的帝君,突然轉到人間片段,畫風突變太快,竟然有點意外之喜。
  • 膽道蛔蟲,痛得地上打滾,醋立大功
    醋 根據這個情況,考慮到患者是膽道蛔蟲症,突發性鑽頂樣劇烈性疼痛,發作時間不等,間歇期如正常人等特徵 基於當時的條件,且赤腳醫生連654-2、阿託品等藥都沒有,他配備的藥物品種很少,我只好問家裡有醋不?山民家裡有半瓶陳醋,而同院長的人家裡剛好買了一瓶老陳醋,還沒有打開。 我讓赤腳醫生把輸液的液體換成維生素C,3克,配製到500毫升生理鹽水當中滴注。
  • 《地球之鹽》,寫給上帝的情書,寫給人類的悲書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而人類的幹涉使得這一現象急劇加速進行。大約450萬年前,人和猿開始分化,如今,我們似乎已經站在了這個地球食物鏈的頂端,似乎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來阻擋我們。(來自地球之鹽)戰亂,似乎已經和敘利亞這個國家捆綁在了一起。雖然說戰爭總有一天會以某種方式結束,不管哪一方最終贏得這場戰爭,最大的輸家,永遠是無辜的平民。」戰爭所帶來的,不只是冷冰冰的傷亡數字。
  • 《家裡醋缸又翻了》《且聽無常說》《我和侯爺的日常》
    小可愛們,小仙女們,大家好吖,又來給大家安利啦,喜歡的收藏和點讚喲!!!一、《家裡醋缸又翻了》作者:倪多喜黑無常和白無常的辦公室戀情男主比較悶騷。雖然有鬼但是不恐怖。三、《我和侯爺的日常》作者:長安街的藥鋪閱讀指南
  • 八面城鎮老爺廟,美麗的神話傳說
    說起老爺廟周邊二十左右裡路的村莊都知道八面城最有名的古建築要數老爺廟,老爺廟二殿是奉供關公的殿堂,牆壁上畫著全套三國圖像,特別是二殿前邊還接了一層房簷,這個房簷是具有特色風格的房簷,全完是用小小的木料和木塊挌在一起,看起來非常別致美觀,尤其是二殿明柱上有一個用二分鑿子鑿的透眼,在一般人眼中這些都是常人很難做到的,當地所有木匠參觀後都感到莫名其妙,除了祖師爺魯班別人都是望穿雙眼也無能無力,看式很簡單但誰也鑿不出這樣的透眼
  • 《陳情令》姑蘇醋王藍湛這些年吃過的醋(一)
    看過《陳情令》的集美們都知道對藍湛姑蘇醋王的名號都耳熟能詳,都說男人在吃醋的時候最可愛,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下藍湛這些年吃過的醋,讓我們看看這顆小白菜,是如何掉進醋罈子的?活活將自己醃成了酸菜。要說讓藍湛吃的最多醋的要數江澄了,江澄與魏無羨從小一起長大,兄弟情誼自然深厚,整天混在一起,自然常讓藍湛醋意大發。寒潭洞出來,抹額還綁著藍湛和魏嬰的手,魏嬰壓在藍湛身上。
  • 民間故事:鹽神的傳說
    傳說有一天,有個老牧人帶著他的兒女,來到劍川彌沙河邊的象鼻山上。老牧人的女兒名叫谷女,長得聰明美麗,從小喜歡跟山裡的梅花鹿交朋友,養成了一副勤勞善良的好品行。老牧人的兒子名叫山娃,相貌倒也長得周正,可就是性情刁怪,從小喜歡跟山裡的老野豬交朋友,學來了一副好吃懶做、蠻不講理的壞習氣。
  • 隴上傳說(107)丨敦煌「新店子」的來歷原來這麼精彩(上)
    傳說很早以前,這兒叫乾井子,後來怎樣變成鹽池的呢?有這樣一個精彩的故事。也不知那一年,從內地來了母子倆打算逃荒到敦煌來謀生。碰巧,有個鹽販趕著馱子,也在此地落了腳。大牛媽一路上生病發燒,到這裡更嚴重了。不時地喊著要水喝。大牛背的水葫蘆早就空了,乾井子又幹得冒火,那裡有水?他只好拿著破碗向鹽販子討水。
  • 聖誕節品嘗鹽的代價
    鹽的代價電影《卡羅爾》根據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1921-1995)於1952年匿名發表的中篇女同小說《鹽的代價》(The Price of Salt)改編,很多地方解釋「之所以叫『鹽的代價』,因為在17世紀『鹽』還有另一個意思表示女性的情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