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神話傳說之山西清徐東湖傳說

2020-09-14 原創精彩動漫劇

清徐東湖

東湖有蓮花王的傳說

南蠻子施術盜蓮花

相傳,在很早以前,東湖裡長滿了蓮花,其中有一紅一白兩枝蓮花又高又大,鮮豔奪目,不同一般。有時它們生在湖邊,有時它們長在湖心,有時浮出水面,有時又潛人水中,總是相伴相隨,人們稱之為「蓮花王」。

「蓮花王」的故事很快傳到了南蠻子的耳朵裡。於是,南蠻子便來到清源,住在店裡,每當夜深人靜時,他就到東湖邊,擺好供品上好香,雙膝下跪,兩手合掌,口中念念有詞,這樣日復一日,天天如此,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祈禱,兩枝蓮花相繼露出水面,逐漸向湖邊移動。紅蓮花即將靠岸,南蠻子猛一伸手,將蓮花從水中拿出,白蓮花見勢不妙,急忙回到湖中。白蓮花見了同伴便說,這裡不好了,趕快搬家。從此以後,東湖裡的蓮花再也不見了,而城裡卻出現了五六處蓮花池,且都枝繁葉茂,成為清源有名的景色之一。傳說南蠻子盜走紅蓮花後,江南出了個文狀元。又過了好多年,清源縣篙泊村出了個武狀元,這就是抱牛狀元——賈廷詔。

金牛的傳說

傳說,東湖以前有個金牛。一天從南方來嘮會商人。他聽人們說這會事情,就想把金牛引上來。於是他又問嘮一些有關金牛的事情,知道嘮金牛待見吃的東西。兀一天黑夜,南蠻子用金牛待吃的東西引它上來。眼看金牛就要上來咧,有會人咳嗽嘮一聲,金牛就受嘮驚,鑽得東湖底昂再也不出來咧。兀會南方商人也就回得咧。

清徐美食

清徐葡萄

產於太原清徐縣境內。這裡是國內著名的葡萄產區之一,素有「葡萄之鄉」的美稱。

清徐葡萄已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葡萄產地主要分布在縣城西北一帶的山定。這裡生產的葡萄品質優良、味美香甜、色澤鮮豔、含糖量高。唐朝詩人劉禹錫來并州曾寫有葡萄歌,讚美清徐葡萄。

葡萄產地的土質、陽光、氣候、水源都適宜葡萄的生長。經過多年的積累,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管理技術,養植經驗。

清徐葡萄現有五十多個品種,最著名的優質品種為白瓶兒、黑雞心、紫龍眼三種,其中白瓶兒葡萄為最好,顆粒大,每位約七、八分,直徑達三、四分。

山西清徐縣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故裡,當地栽植葡萄有兩千年的歷史。此間山麓多湧泉,平川土地肥沃,極適宜葡萄生長。清徐所產葡萄品質優良、味美香甜、色澤鮮豔、一直受人們喜愛。目前,清徐葡萄種植面積達5萬多畝,品種超過160多種,是中國著名的葡萄之鄉。每年秋日,當地都要舉行中國.清徐葡萄採摘月暨金秋鄉村遊活動。

孟封餅

孟封鎮:孟封餅。

孟封餅是清徐縣孟封村獨特的傳統名食,以香、酥、軟、甜、涼的特點久負盛名。凡品嘗過它的人,無不稱其為餅中佳品。

長期以來,不論逢年過節探親訪友,人們總是設法買些孟封餅,一來自家過節品嘗,二來可作為禮品饋贈親友,表示對人敬重。

來歷:孟封餅創製於清光緒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時南裡旺村有姓馮的一家財主,孟封村的趙晉山給他家做飯。當時臘月,馮家為歡度春節,要求每天不吃重樣飯,頓頓都要調花樣。趙廚師儘管手藝高超,幾十天的變樣已技窮藝盡。一天,偶用麵粉與油、糖炒成油性面與麵粉加水和成麵團。不料麵團過稀,無法聯餅,只好用鏟子鏟塊,放在鏊上,再扣上扣鍋烤熟,主人食之,十分可口,要求繼續燒制,這就是孟封餅的開始。

後來趙晉山回到孟封,向鵝池村的王富長借200元錢,開設餅鋪,經營「孟封鍋塊」,後來改稱孟封餅。孟封位於清源縣東南,地處汾河東岸,是糧食集散之地,聚集許多店鋪,從河北、榆次到文水、汾陽、陝西的客商絡繹不絕,孟封餅隨之而銷往各地。

山西香醋

要提到山西,最不能忘記的是醋,山西釀醋有悠久的歷史,主要分燻醋和陳醋,分別以太原益源慶和清徐老陳醋最為有名,山西的醋有獨特的沁香和悠長的後味,絕對稱得上中國最好的醋。

山西香醋絕對稱得上中國最好的醋。

山西人善釀醋愛吃醋,素有「老醯兒」之稱。古時管醋叫醯,把釀醋的人叫「醯人」,把釀醋的醴叫「老醯」。在漢朝史遊所撰的《急就篇》中就有「蕪荑鹽豉醯酢醬」的說法,其中「醯」和「酢」指的都是醋。因此,吃醋不叫吃醋,而叫「吃醯」。由於山西人對釀醋技術的特殊貢獻,再加上山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稱山西人為「山西老醯」了。山西人和醋有著深厚的感情,山西做醋的歷史大約有4000年之久。清徐是山西老陳醋的正宗發源地,也是中華食醋的發祥地,其釀醋歷史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相傳,帝堯定都堯(今清徐縣堯城村)後,採摘瑞草「蓂莢」以釀苦酒。這裡所說的苦酒就是人類最早的酸性調味品—醋了。漢唐時期,并州晉陽一帶的制醯作坊日益興盛,從民間到官府,制醯食醯成了人們生活的一大嗜好。明清時代,山西釀醋技藝日臻精湛,並隨晉人遷徙和晉商的足跡,將山西的制醯技術和食醋習俗帶到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是謂山西名揚四海的重要媒體。

徐溝罐渣

罐渣也稱灌腸、灌掌、碗脫、官嘗。

罐渣至今己有數百年歷史。最初,有人無意中將吃蕎麵糊糊剩下的「渣渣」(徐溝人把用面和成湯狀的東西叫「渣渣」)盛在陶飯罐中蒸烤,熟後用醋蒜調味食之,另有一番風味,便命名為罐渣。後不斷改進,從用罐蒸改為用碗蒸(現存流行於一些地方的「碗脫」),後又改為用碟子蒸,並在和面等各道工序上不斷改進工藝,最後定型為今天的這種食品。

罐渣使用蕎麥麵,經過和面、掌軟、抓稀、打渣等十餘道工序精製而成,蒸出的罐渣柔而韌,配上以清徐醋為主的特製調味,吃來是精而香,是當地風味小吃中銷量最大、眾口皆宜、百吃不厭的食品。它既可下酒,亦可佐餐,當然也可以作為主食。食後不膨不脹,經久耐餓。

據徐溝民間流傳,當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西安,途經徐溝住了一宿。當時的徐溝縣令昌倔就用罐渣等當地風味小吃招待這位吃膩了山珍海味的老佛爺,吃得老佛爺滿口叫好,龍心大悅,以至後來從西安返回京城後,很快將此縣令調升為定州知州。由此可見徐溝小吃之魅力。

相關焦點

  • 三晉史話|盤點《三國演義》中的那些山西人
    它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那你知道,在《三國演義》中有哪些人物是咱山西人嗎?貂蟬貂蟬(生卒年不詳),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貂蟬,在古籍上雖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在《三國演義》中,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自己,完成了王允的連環計,成功除掉了董卓。
  • 關於山西的神話故事篇一: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古人頌揚善良願望和鍥而不捨精神的神話故事。傳說女媧治住了逞兇肆虐的洪水,但發鳩山顛下卻形成了波濤洶湧的汪洋大海。炎帝的女兒女媧嬉遊東海,不慎溺水而亡。但女娃魂魄卻絕不善罷甘休,發誓要填平東海,造福她的同胞。於是,她化成了精衛鳥,用尖細的小嘴一次又一次地銜叼著發鳩山的細木碎石,扔到海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完沒了。
  • 《遙遠的鄉愁》:都說「山西好風光」,但小時只知「山西煤炭多」
    《遙遠的鄉愁》之三十四所有的突然牛逼,背後都是玩命的死磕!四季的輪迴中,其實,太陽一直都在,它就在那裡,只是不斷有雲層遮擋了它的光芒,讓我們經常感覺不到它的溫暖。在人生的輪迴中,其實,又何嘗不是一樣呢!機會、幸福和成功也一直都在,只是我們被心中的雲層遮擋了實現。
  • 神話傳說「鎖龍井」之謎
    相傳明初年間,有一條老龍盤踞在北京城附近,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朱棣,在1421年遷都北京,聲勢浩大,不小心驚呆了這條老龍,而老龍則是一個暴脾氣,它立刻就引水淹城,於是朱棣請了精通道家法門和佛法的姚廣孝,姚廣孝拿出了「紫金腰帶」往天上拋去,腰帶化為一條鎖鏈,將老龍鎖住,當老龍被鎖進海眼之前,就問姚廣孝,「我什麼時候能出來?」
  • 山西介休綿山叫花子在灌雲大伊山巖洞中娶濟寧府女尼姑
    頭條小說《明朝神話故事傳說》選段位於古海州地區的大伊山,來自山西的晉商也在此有所發展,大量的綾羅綢緞、鐵木瓷器、藥材香料、日用百貨、茶葉菸草等物品,被運到大伊山銷售。隨著在此地的貿易規模越做越大,擁有山西籍貫經濟實力較強的商賈,在此集資興建擁有高大門樓、廳堂豪華,可容納近二百人,食宿的聚會場所,也就是後來被當地百姓仰慕的建築:「山西會館」。
  • 神話傳說:忘川河孟婆湯的傳說
    中國的古代神話傳說裡,孟婆是地府中主要負責把生魂抹去記憶的陰使,關於孟婆的由來,民間流傳最多的通常有三種說法:後來她的舉動感動了上天,上天就免了她的輪迴之苦。讓她在奈何橋畔繼續熬製孟婆湯,給進入輪迴的陰魂們喝,也好讓陰魂們忘記前世的一切。
  • 老韓講故事:山西陋食
    四不爛子(本名拌子)也稱撥爛子,是山西的一種傳統麵食。在山西方言裡把「拌」這個字拆成bú和làn兩個音來讀,諧音就成了「不爛子」。而不爛子則是將蔬菜拌入麵粉,攪拌均勻後上籠蒸熟。每年春末可以用榆錢、槐花做為食材。另外,白菜葉子也可以用來做不爛子,但不需要蒸煮,直接翻炒即可。
  • 唱響脫貧攻堅主旋律 山西上演民族歌劇《三把鎖》
    繼去年12月在青年宮演藝中心完成首演之後,經過近10個月的修改、打磨,9月5日至6日,山西省歌舞劇院原創民族歌劇《三把鎖》登上山西大劇院的舞臺,這也是復工後該劇的首次亮相。圖為民族歌劇《三把鎖》首次登陸山西大劇院舞臺 安志義攝
  • 我山西太谷老家的巧娃姐
    父親坐的火車時開時停,在陝西和河南交界的一個小站徹底不能走了,只能下車找尋別的方式回山西。父親步行回鄉的路途上,發現在路邊眾多的要飯人群中,有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領著一個十歲左右的女孩,女孩跪在地上,背後插著一個草標(草標表示出賣)。兩人瘦骨伶仃,男子嘴裡一直有氣無力地向路人念叨著:老爺!太太!給點飯吃,她娘餓死了,那位能行行好,發發善心,她能給你們幹活,給她一條活路吧。
  • 上古神話傳說:30篇
    古神話傳說,太陽乘坐六龍牽拉、由羲和駕御的車,每日在天上行走。現以「羲和馭日」借指日月旋轉,循環往復,亦喻韶光易逝。12.太康身後,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實權操作於后羿之手。但后羿只管四處打獵,後來被心腹「寒浞」所殺。神話傳說「后羿」是「嫦娥」的老公。后羿在的時分,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后羿為了救大眾,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成長。他又射殺死了猛獸毒蛇,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
  • 石門山的傳說
    話說明朝末年群雄四起,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玉皇大帝即委派八仙之一鐵拐李隨帶新皇玉璽及文房四寶送至百丈潭下的石門山莊,鐵拐李得令後帶上玉璽及文房四寶至石門山對面的白砂埂上遇雲遊至此的師傅呂洞賓,師邀其下棋,二人即在山腰的棋盤石(至今白砂埂半山腰還有兩塊疊起10來平方的石頭,當地人稱其石)上下起棋來,真是棋逢高手,師徒兩個殺得雲天霧地難分勝負,此時雄雞叫了,天己破曉時鐵拐李才想起來玉皇委派之事,便告別師傅,提起玉璽及文房四寶奔石門山莊而來,慌亂中將一切物品丟在離石門山800米開外的苦竹潭邊(苦竹潭邊河中現布的文房四寶造型各異的石頭因修百丈水庫時炸了做渠道
  • 東山形勝之八寶臥虎山的美麗傳說
    在山西臨汾城東三十裡處,有一座酷似一隻老虎臥著的山巒,海拔約九百多米,歷來被人們稱為 「臥虎山」。傳說當年,堯王與鹿仙女婚後雙雙別離仙洞,同回平陽堯宮居住。千百年來,臥虎山流傳了很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神奇的有以下 「六奇」。
  • 山西老農誤入山洞,發現穿越三國古人,回到家中離奇死亡
    這些故事中不僅包含了光怪陸離的神話,也有離奇詭異的民間軼事。民間軼事並沒有神話般恢弘的結構,但卻更貼近百姓日常生活,也更能勾起人們的好奇心,今天就來講述一個「好奇心害死人」的故事。20世紀80年代的某一年農閒時期,山西平順地區有一位老漢閒著無事
  • 他如何能利用山西的戰略位置給晉朝造成致命打擊?
    你也許還有印象,知道晉朝的滅亡是由於八王之亂,可是除了八王之亂這個名詞你對於這段歷史我相信是了解不多的。 晉朝是在三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雖然在此之前漢朝作為一個統一的中央國家已經統治了中原地區幾百年,但是經過東漢末年的大分裂之後,整個社會已經出現了一個實質性的變化。
  • 免費小說,特種兵之神話傳說(第一章)
    此刻全連人員臉上頓時出現一抹嘲諷之色。「就這傻貨,如果不是他的小姨龍小雲,他早就是被勸退了,還讓他在高隊長面前表演射擊,只怕要丟了咱們夜老虎連的臉了!」「這就是命啊,去年咱們夜老虎連就是被高隊長踢了場子,今年看來又是要被這個小子丟沒了!」「你說說他,什麼時候不打噴嚏,偏偏這個時候打噴嚏,真是晦氣!」
  • 醋和鹽的傳說
    鹽又有何傳說?閒聊時有些人問我,對這個天天接觸的東西,我也一時答不上來。翻閱資料,尋到一二答案,也不知是否正確或另有所出。錄來與眾共賞。杜康是古代山西運城人,眾所周知,他是我國最早的釀酒發明家。然而也又是醋的創始人,卻鮮為人知了。相傳杜康有一次釀酒時,將酒糟浸在缸裡,到了二十一天後的酉時,當他揭開缸蓋後,一股特殊的香味撲面而來,他嘗了嘗缸中的酒糟水,只覺得酸溜溜,甜滋滋,味道怪好。待煮菜時放入一點兒,此菜及湯很可口,且令人食慾大增,當時杜康將它分送鄰居和親友家,作為湯菜調料,並叫它為「調味漿」。
  • 錫伯族的神話傳說故事
    這裡收集幾則有趣的錫伯族神話傳說,與大家分享。(一)龍馬的傳說(流傳於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龍馬的傳說講述了清代錫伯營寨牛錄繁殖龍馬的神奇故事。
  • 免費小說:特種兵之神話傳說
    積分可以開啟神話傳說任務,完成神話傳說任務,可以獲得大禮包。比如說,剛剛獲得的火眼金睛!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個特種兵,成為一個特種兵的前提,那就是要靠實力說話。很明顯的,雷子就是在故意的挑戰他,如果自己退縮了,一定會讓高隊長十分的失望。狗頭老高就站在一邊,一句話也是不說。
  • 神話傳說:滄海月明珠有淚
    其實,除了西方,在我國的神話傳說中,得淚珠,則鮫人所泣之珠也 ,亦曰泣珠 。」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紗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 。」這裡則是側重描述了鮫人所產紡織品的特點 。從 「其 價百餘金 」「入水不濡 」兩句可知 :鮫人的紡織物不同於一般的紡織品 。
  • 巨鹿傳說——王家莊「鳳凰眼」的傳說
    山西大槐樹下王姓小夥移民巨鹿傳說,很早很早以前,巨鹿王莊村一帶還沒有人煙,儘是白茫茫的鹽鹼荒灘。後來,朝廷從山西遷移人口到河北一帶居住。其中一伙人結隊來到巨鹿王家莊一帶,但所到之處全是鹽鹼、荒灘,還有含有大量滷鹽的水窪。這地方甭說長莊稼,就是渴了喝口水也又苦又澀,咋能住人呀!從山西過來的人誰也不願意在這兒安家,紛紛轉移到其他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