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吐槽我變得不文雅了,文章被抄襲了幾十篇,我直接在官方舉報信中寫「抄襲狗」;有人沒事嘴碎、多管閒事,我會直接問候對方全家。
如來佛也會做獅子吼,你一定要承認這世上有很多莫名其妙的人,會莫名其妙噴你一身惡意,你的溫良恭儉讓變成猙獰畢露後,他們才會對你有分寸感跟一點忌憚之心。
重溫了一遍古典文學《鏡花緣》原著跟動畫,發現嫦娥在《鏡花緣》中的人設顛覆了之前所有高雅清冷、冰清玉潔的神仙形象,她在這部作品的人設就是一個十足陰險的小人。
西王母誕辰,群仙賀壽,有歌舞美酒助興,嫦娥突然向百花仙子提出了一個很突兀的提議,她想讓百花仙子號令群芳一起綻放,為王母誕辰錦上添花。
百花仙子還算客氣,坦言各種花卉綻放次序不同,皆要提前去天帝之處呈冊、等待批准,因此不敢造次。這話非但得不到理解,反而馬上引來風神的故意刁難。
在百花仙子有理有據反駁後,嫦娥在旁邊譏諷冷笑,說百花仙子「花言巧語、拿腔作勢,未免太過分了。」
後來心月狐下界投胎為武則天前,嫦娥記恨百花仙子,便慫恿心月狐做了帝王后要號令百花齊放,才可以彰顯帝王之「錦繡乾坤」。
心月狐果然照做,於是就有了武則天號令群芳一夜開放的事。
偏巧百花仙子那天出遊,群芳不敢違抗武則天,於是一夜之間百花開盡。
百花仙子因此受到譴罰、需下凡經歷浩劫,嫦娥又故意派奴婢前去叫百花仙子為她的廣寒宮掃落花,意在施加心理壓力、讓百花仙子去給她賠罪。
百花仙子寧願下界也不給嫦娥低頭,她下凡後篤定自我,完成遊歷跟功名,最後重歸仙山。
在《鏡花緣》中,可以看到非常有意思的文學現象。自古來嫦娥在普遍可見的作品中莫不是正面的文學符號。但在清代李汝珍所寫的《鏡花緣》中,嫦娥卻是一個十分反面的設定。
我覺得作者李汝珍的思想非常前衛,也很主張個性化創作。他沒有雷同前人對於嫦娥的固有審美,而是大膽地把嫦娥拉下神壇,給嫦娥塑造了讓人顛覆認知的一面。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話對於嫦娥或許也適用,她本就是人間臆造出來的一個存在,而人又是千面千心的,所以,每個人心中的嫦娥也不一樣,這有助於讓文學打破模板、推陳出新。
但是另一面,李汝珍筆下的這個嫦娥也帶給我們很多跟現實社會相關的思考。
正所謂小鬼難纏,這《鏡花緣》中,這個嫦娥一點也不討喜,像極了生活當中的小人,出其不意地就直接絆你一腳。說話做事都隨心所欲,而且一切以自己的喜好、利益為中心。
試想一下,假如在職場上你負責保管公物,但有同事為了討老闆歡心,故意在聚會上提議讓你把公物私下挪用,你拒絕後對方還給你背後來陰的、當面來羞辱,你有什麼感受?
這世界固然有美好向上的一面,但無可否認,很多人的心就像暗無天日的角落跟地牢,把他們自己鎖得死死的,讓他們扭曲變形,於是他們也見不得別人正常。
在公共場合無緣無故被罵,買東西時被收銀員毫無道理地針對,明明佔道理卻被對方先咬人,在網絡上被人攻擊等等,這些情況在周圍並不少見。
馬未都在《圓桌派》上說過一件事,社會上有些人就喜歡沒事為難你一下,這樣做他得到什麼好處嗎?其實什麼好處也沒有得到,但他心裡難為你,他就覺得高興。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危機感,這些危機感來源於每個人內心的壓力,比如收入、感情、健康等方面,所有這些都匯聚成每個人心底的一種很隱藏的怨氣。
一旦碰上某些恰當的時機,他們就會把內心這種壓力或者怨氣以某種方式釋放出去,為難別人其實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最起碼,他們會覺得解壓。
但是,別人也有壓力,憑什麼別人要為你的壓力買單?為什麼要無端承受你的施壓?
我去年問過一個工作了十幾年的朋友:「你身邊有難纏的人嗎?」
她馬上表情誇張又很真實地回答:「多到你想不到。嫉妒你的、算計你的、等著落井下石的,沒有鐵膽混不下去。」
我堅信,她如今已經「百毒不侵」,因為什麼人都領教過,算是見過風浪了。
《鏡花緣》曾經被上美製作成為動畫片,成為一代人的共同回憶,省略掉了原著當中神仙這些片段,但是從原著思想去看,沒有嫦娥的發難跟推動,就沒有百花仙子下凡為人的後續劇情,所以這個開頭還是比較值得重視。
在現代社會,遇到《鏡花緣》中嫦娥一樣的小人,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對這樣無事生非的人,你迴避或者不理不睬,對方會得寸進尺,你反而越來越被動。
當對方開始刁難你、針對你的時候,你不妨也不客氣地刁難、針對對方一下,以牙還牙。
許多人覺得只要我不理會、裝看不見聽不見,就不會受影響。恕我直言,會無故針對別人的,自己臉皮也很厚,所以你忍讓,對方就會習慣成自然,常常找上你。
建議你可以這樣想:我只是以一還一,沒有十倍還回去,所以我還是善良的。
季羨林老先生說過一段話:有毒的植物是不知自己有毒的,它只覺得自己正常。
那麼,當我們被有毒植物纏上,需要適當亮出你的底線,好叫對方懂得廉恥、能適可而止。
其次,不要活在別人的看法中。
這一點,《鏡花緣》中的百花仙子做得很好。她堅持自己的原則跟準則,不畏懼嫦娥跟其他神仙的眼光,也堅持不給嫦娥低頭,有一種傲骨跟自信。她自信自己就算被貶下界,早晚也會成仙回來,而且果然做到了。
這給到我們很大的鼓舞,我們終其一生是為了自己而活,不要讓別人的別有用心動搖你腳下的路跟心中的目標。不討好、不盲從、不扎堆,是一種做人的態度。
群居不倚,獨處不懼。
我們不要害怕因為得不到別人的認同而失去一個圈子,而應該要慶幸自己遠離了某些人。
就算只有自己獨來獨往,也不要喪失了努力向上的那份堅韌,當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就不會害怕慌張,也不會覺得孤單。
更加重要的是,你要一直清醒地知道自己這輩子想要追求的是什麼。你心中有了清晰的追求之後,心臟會變得強大,你會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活出自我。
那時候,一切小人、一切風波,不過是你成功路上的插曲,你回頭再看的時候,完全可以是蔑視的眼神。
最後,要記住這世界總有想拉你下陰溝的人,你無法完美一一避開,我們雖然逃不出這個社會,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在這個社會中給自己一種真空的保護。
讓別人就算可以看得見你,也不能輕易去傷害你。
《鏡花緣》的遊歷情節,在我看來精彩堪比《西遊記》,但是《鏡花緣》更加注重的是講述個人自我提升,是提倡一種人格和精神的磨鍊。
還是那句話,一時的冷言冷語、小磨小難你跨不過,很可能一生都困阻原地,自我否認、久久不前。
但只要你頑強頂破了人心的壓迫,就會發現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片地,可天地之間的你已經完全蛻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