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老兩口推磨太累,隨便發了句牢騷,沒想到縣官賞他們一頭驢

2020-05-23 牆根故事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故事:老兩口推磨太累,隨便發了句牢騷,沒想到縣官賞他們一頭驢

周仁壽,字敬甫,江蘇溧陽縣舉人。民國三(1914)年十二月初二日上任,代理莒州知州,為民眾辦了許多好事,留有佳話。其中在石井就辦了一件善事。

話說周仁壽一連辦了幾天案子,覺著累了,就想出去走走。於是,就打扮一番,約上個僕人到南鄉私訪。來到石井街,正好逢大集,人來熙往,好一番繁榮景象。看到糕點好,就攤子上買了二斤,覺著不夠稱,沒吃就裝起來了。想了這家店號,記清店主名姓。

聽說石井的古井比莒州城還早,便過來看稀奇。突然對面院子裡有人說話。只聽老漢說:「這都民國了,聽說縣裡來了位好縣官,人們尊重他喝粥不叫喝粥,叫說喝油粉了。」只聽老媽媽說:「什麼周不粥地,關咱什麼事。他是好官,怎麼不買頭驢給咱拉磨。」說完老兩口不吱聲,繼續推磨。

周仁壽聽了,心裡不是滋味,又感動又撒急,感動地是莒州人誠實,自己剛上任便傳了個好名聲。急地是這兩口子大把年紀了還自己推磨,還怨自己不給買頭驢拉磨……

回到縣衙,周仁壽苦想了一夜,第二天點子便有了。他立即升堂派人將賣糕點的掌柜和那老兩口子傳來。三人來到大堂急忙跪下,不知犯了什麼法。

只聽周仁壽說:「兩位老人請起來說話。我問您二老昨日您幹什麼事,說什麼來著?」老漢說:「俺在家推磨烙煎餅,還沒說什麼。」「好實想想到底說什麼沒有?」「噢,我想起來了,昨日俺推磨累了,我說咱縣來了個新縣官,怎麼好怎麼好,俺可沒說您孬呀!」

老漢剛說完,老媽媽便說:「我當時累壞了,白了他個衛,說好縣官怎麼不給咱買頭驢好拉磨呢?我是累糊塗了,請大老爺饒了俺吧!」「好吧!說了就行。」轉過臉來又問:「你掌柜地,你賣糕點一斤稱幾個,幾個一斤?」掌拒地說:「一斤四個,四個一斤。」「八個是幾斤?」「八個是二斤。」「大膽,你賣糕點,四個明明十四兩,怎麼說一斤!」說畢拿出昨日買的八個糕點,當場稱了,足足少了四兩。

掌柜地一看嚇了一跳,這不是昨天買他糕點的那個人嗎,怎麼是縣官。於是連忙磕頭求饒。只聽周仁壽說:「你是認打還是認罰!」掌柜地問:「打是怎地,罰是怎麼?」「打就是少一兩打十大板,罰就是拿錢,到底怎樣快說!」「願罰,願罰。」掌柜地雖然疼錢,但想到四十大板挨下來,不死也昏,還是破錢免災吧,於是說,「願聽大老爺處置。」「好,痛快。」只見周仁壽掃視了一周說,「邢衙役,你領他到東關集上買頭上好的驢,他牽著,你騎來。」

這掌柜地只好跟著衙役到東關市口上買了頭壯實大驢,讓衙役騎回來了。

周仁壽一看挺滿意,就對掌柜地說:「沒事了,你走吧!」回頭對老漢老媽媽說:「你不是想叫我給買頭驢嗎,這不驢買來了,您二老快騎回去叫他拉磨,您好賣個小錢花花。」二老怎麼也不要。周仁壽說:「要得,要得,過後我還去找你要煎餅吃呢?」過了些日子,周仁壽果然來石井去老漢那兒吃了頓煎餅。(劉明照)

本民間文學作品由《牆根故事》團隊主創人員宋成泰、劉明照、陳金鵬等整理創作的原創民間文學作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歡迎關注「牆根故事」,莒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彩故事,與您分享。

編後:歡迎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和見解,同時也歡迎分享您身邊的精彩故事。

相關焦點

  • 故事:一頭驢引出的醜事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1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一個饅頭曾引發過大案,這事大夥基本都知道。可是一頭驢也能牽出自家的醜事您覺得有點意思不?今兒咱準備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便關乎於此。
  • 故事:許昌真實故事:童養媳推磨
    :童養媳推磨‖老家許昌文‖魏東周 故事發生在1939年許昌縣潁河南岸柏塚寨外李村東頭李銀海家,當時社會動亂特別是夜晚推磨,李銀海夫婦說到世道動亂收成不好,推著磨的馬妮就非常擔心父母親和兩個弟弟。她有時插話問父母親來信沒有,李銀海夫婦總是好言相勸,並說他們一切都好,馬妮聽了心裡稍稍平靜。一天,李銀海外出去宋崗買糧,沒有回來,不巧的是馬氏夜晚推磨扭了腳,天明飯館要面,沒法子馬妮勸走了馬氏,單獨推磨。她推推歇歇,歇歇推推,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第一次遇到了難事。
  • 推磨的我難忘拉磨的驢
    煎餅是我們家鄉的主食,吃煎餅就得推磨。磨出糊糊還要用鏊子烙成薄薄的餅子,在摺疊成四方形或三角形才算是一張成功的煎餅。可推磨是件痛苦的事情,至少我認為是痛苦的。我的兩個姑姑出嫁後,先是由大我四歲的哥和我母親兩個推磨。
  • 聊齋故事|老虎誤吃窮奶奶兒子被押上公堂,縣官:罰你給她養老
    老奶奶直奔縣大堂,高喊殺人啦,縣官問她怎麼了,老奶奶說:「山中老虎吃了我兒,我以後怎麼活啊?」這縣官看她可憐,語重心長的給她說:「我雖是縣官,治理一方,管束一方,可也管不了山中的老虎啊。」老奶奶一聽不管,就在縣衙裡哭鬧,縣官見她如此,也不能動粗,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 故事:老管家和驢少爺
    古時候有位富豪,在當地名聲顯赫權霸一方,只因太有錢了,縣太爺也拿他沒辦法,可美中不足的是,這位富豪家中妻妾成群卻沒能給他生下個一男半女,就在他快五十歲的時候啊,一個家中的小妾突然懷孕了,激動的這位富豪開始整天給燒香拜佛,祈求祖宗保佑他的小妾能順利的給他生下個兒子。
  • 故事:民間故事:三屍兩案
    孔二收拾好屋子,又把李氏的驢拴在屋簷下,讓李氏和老爺睡在女兒的臥房,車夫在外屋隨便住下了。 第二天快到中午時,老爺和李氏還沒有從屋中出來,車夫便從門縫悄悄往裡看。這一看不要緊,只見床上兩具屍體倒在血泊之中,地上滾著兩顆人頭。跑出去一看,拴在房簷下的驢也不翼而飛。 見此情景,車夫害怕的不得了,連忙叫來孔二商議。
  • 縣太老爺審毛驢
    一天,張老歪牽著一頭母驢在村裡轉悠,轉到村西頭時,突然看見寡婦李臘梅正坐在門口做針線活。張老歪急忙湊了過去,嘻皮笑臉、閒話淡話地說了一通。李臘梅是一個正經人,知道張老歪的德性,所以不管張老歪說什麼,她都裝作沒聽見。
  • 縣官也是官
    山西宛縣,有一縣官,此君為人吝嗇刻薄,但又愛面子。有一天,此君因為公事而宴請一位同僚。上菜時,他把豐碩的藕屁股,留在廚房。而把枯瘦的藕梢拿來招待客人。這一切,恰巧被客人看在眼裡。客人不動聲色。到了吃飯時,客人夾起一塊藕梢故意感嘆道:"以前讀古人之詩,有兩句猶為不信。今日方悟出真諦了"。縣官道:"哪兩句?"。
  • 民間故事——神鵰嚇驢
    這個縣官不好當周進一肚子學問,但是家徒四壁,湊不齊上京趕考的盤纏。正在發愁時,幾名鄉黨送來了銀兩,說是要資助他。周進感恩戴德,也沒辜負眾人的期盼,考取了功名,隨後,他被分配到鶴城赴任知縣。為了報答鄉黨,他帶著他們一同上任。這麼一來,正中鄉黨們的下懷,他們「投資」周進,就是為了等周進有了一官半職後,狐假虎威,盤剝百姓。一行人走到十裡長亭,忽然看到有個美貌女子前來相送,周進有些吃驚:「秋菊妹妹!」這秋菊家和周家本是鄰居,但比周家還窮,當初沒少受周家的幫襯。
  • 民間故事|陳家女兒被拋屍牛頭嶺,村民卻被抓,縣官:他們住嶺下
    二人來到一棵柳樹下,那道士說:「此刻交給你第一個任務,你速去縣衙內看看獄中的情況,去仔細調查一下縣官是否抓到了兇手。去之時要切記,如果那縣官用官印,你一定要躲開。還有,你要潛藏在窗格上,不要太過於靠近,容易被發覺。限你辰時趕回來,若晚一刻鐘我便用針刺你一下,若晚兩刻便刺兩下,待我刺三下時,你的魂魄將會消失。」陳家女兒聽了趕緊飄然而去,不敢有片刻耽誤。
  • 隴上傳說(88)丨「黑驢漩」的傳說
    就在這冰凍三尺、寒風凜冽的時候,靖遠到蘭州的冰河上每天有一頭毛色黑得發亮、四蹄銀白的黑驢子來回奔跑,有時還放聲嘶叫幾聲,聲音驚天動地,常將夢中的人們驚醒。起初人們以為是誰家丟了毛驢,可是日子久了也沒人來找。
  • 民間故事——縣官和裁縫
    南方人的口音北方人聽不清,於是就出了這麼個笑話:「新任的縣官讓衙役找個才子來,衙役聽錯了,找來個裁縫。  縣官問:「你是才子嗎?」  裁縫回答:「我是裁縫。」  「三綱五常都懂嗎?」  「懂,老爺,三丈五丈都夠料。」  縣官一聽,三綱五常跑出這些話來,就說:「你是跟老爺我這兒胡說吧?」
  • 故事:窮人行善獲石頭聚寶盆,縣官貪心佔為己有,卻多了99個爹
    ,人倒是很勤快,就是一直發不了家,沒辦法。急舀急漲,隨便咋個都舀都舀不完。縣官也是我貪心不足的人,心頭想:你給我包袱再多,總有用完的時候,要是得了這寶缸,要啥子有啥子,要好多有好多,那才安逸。他對員外說:「這麼好的缸子,只有皇宮才有,定是你去偷來的。」員外怕吃官司,嚇得沒得法,急說:「不關我的事,是他弄來的,不信你去問周圍四鄰嘛。」縣官問那窮好人:「是你偷來的嗎?」那窮好人老老實實地把咋個得到缸子的經過說給縣官聽。
  • 驢是怎樣開始自救的?
    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起驢自救的一個故事。大人們說,驢是非常聰明的動物,千萬不要讓驢知道事情的真相。大人們講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老體弱的驢,因為不小心掉在山坡下,因那天下雨坡滑,加之天黑,驢一時沒有爬上來。
  • 故事:縣官審奇案(民間故事)
    許多農民,走投無路,拖兒帶女,四散逃荒………海南島瓊中縣境內,山地很多,而且土肥水足,易於播種五穀。所以,鄰縣許多窮苦的農民,來到這裡開荒種糧,謀生度日。一年春天,有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名叫張佐,他單身從鄰縣來到這裡開荒,在一座小山頭上,選了一塊向陽坡地,開出了幾畝田,種上了西瓜。張佐還在瓜園中蓋起一間草棚,在這裡住著看瓜。
  • 經典小說:一頭去上班的驢,太精闢了
    你是否只做一樣工作動物們要舉行一場聯誼會,領導秘書狐狸對驢說驢說:「我不去,我唱得很難聽。」狐狸說:「那你去嘗試一下做主持人吧。」驢說:「我不去,我的形象不好。」狐狸說:「那你幹什麼?」驢說:「我只拉磨。」狐狸說:「好,你就去拉磨吧。」
  • 故事:縣官兒子掉進冰窟窿,當天乞丐女孩被抓走,縣官:洗乾淨,捆好
    最近在看關於晚清時期的書,突然腦海裡浮現了這樣一個故事。當然與歷史無關,只是發現,無論曾經的時代多麼黑暗,總有些光輝透過烏雲,照在冰冷靈魂上,或許就是這道光,最終讓一個時代溫暖起來。「今天又沒要到?晚上餓著吧!」老王頭對著地上一個髒兮兮的小孩子,惡狠狠地說。說完,砰的一聲關上了茅屋的破門,一瘸一拐地離去。
  • 故事:縣官愛給屬下起外號,把兩個當差的氣壞了,看看他倆咋報復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過去有一個縣官,喜歡給人起綽號。他的屬下大都被他起上了諢名,別的人還無所謂,苦就苦了王跋和吳貴二聽差:一個被封為「王八」,一個被封為「烏龜」。
  • 民間故事:縣官夫人,寺廟之中上香,結果被識破真身
    縣官似乎是出於同情,乾脆大包大攬,將身後事給操持了,而且很快找到了謀害之人,直接繩之以法。成親之後數月,倒是風平浪靜,但是一日,睡醒的縣官卻是在枕頭上發現了一根白髮,足足兩尺長,有些詫異。不過就在這時,縣官帶著衙役,出現在了不遠處,看到這一幕,縣官的眼中,有著溼潤,臉色極為難看。片刻之後,一隻渾身白毛,多尾的怪物,出現在了原地。
  • 故事:民間傳奇:縣官拉犁
    清乾隆年間,清遠縣知縣牛仁傑清正愛民,為表明他的為官之道和時時警示自己,他親筆書寫了一副對聯貼在大堂左右廊柱上:官貪官廉公堂明鏡高照,是虎是牛百姓口中有碑。  這位牛知縣為體察民情經常獨自一個人微服私訪,這天,他扮成一位讀書人的模樣來到大街上,正走著,見前面有幾個人談得很熱鬧,牛知縣便走過去,在一旁默默地聽他們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