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周仁壽,字敬甫,江蘇溧陽縣舉人。民國三(1914)年十二月初二日上任,代理莒州知州,為民眾辦了許多好事,留有佳話。其中在石井就辦了一件善事。
話說周仁壽一連辦了幾天案子,覺著累了,就想出去走走。於是,就打扮一番,約上個僕人到南鄉私訪。來到石井街,正好逢大集,人來熙往,好一番繁榮景象。看到糕點好,就攤子上買了二斤,覺著不夠稱,沒吃就裝起來了。想了這家店號,記清店主名姓。
聽說石井的古井比莒州城還早,便過來看稀奇。突然對面院子裡有人說話。只聽老漢說:「這都民國了,聽說縣裡來了位好縣官,人們尊重他喝粥不叫喝粥,叫說喝油粉了。」只聽老媽媽說:「什麼周不粥地,關咱什麼事。他是好官,怎麼不買頭驢給咱拉磨。」說完老兩口不吱聲,繼續推磨。
周仁壽聽了,心裡不是滋味,又感動又撒急,感動地是莒州人誠實,自己剛上任便傳了個好名聲。急地是這兩口子大把年紀了還自己推磨,還怨自己不給買頭驢拉磨……
回到縣衙,周仁壽苦想了一夜,第二天點子便有了。他立即升堂派人將賣糕點的掌柜和那老兩口子傳來。三人來到大堂急忙跪下,不知犯了什麼法。
只聽周仁壽說:「兩位老人請起來說話。我問您二老昨日您幹什麼事,說什麼來著?」老漢說:「俺在家推磨烙煎餅,還沒說什麼。」「好實想想到底說什麼沒有?」「噢,我想起來了,昨日俺推磨累了,我說咱縣來了個新縣官,怎麼好怎麼好,俺可沒說您孬呀!」
老漢剛說完,老媽媽便說:「我當時累壞了,白了他個衛,說好縣官怎麼不給咱買頭驢好拉磨呢?我是累糊塗了,請大老爺饒了俺吧!」「好吧!說了就行。」轉過臉來又問:「你掌柜地,你賣糕點一斤稱幾個,幾個一斤?」掌拒地說:「一斤四個,四個一斤。」「八個是幾斤?」「八個是二斤。」「大膽,你賣糕點,四個明明十四兩,怎麼說一斤!」說畢拿出昨日買的八個糕點,當場稱了,足足少了四兩。
掌柜地一看嚇了一跳,這不是昨天買他糕點的那個人嗎,怎麼是縣官。於是連忙磕頭求饒。只聽周仁壽說:「你是認打還是認罰!」掌柜地問:「打是怎地,罰是怎麼?」「打就是少一兩打十大板,罰就是拿錢,到底怎樣快說!」「願罰,願罰。」掌柜地雖然疼錢,但想到四十大板挨下來,不死也昏,還是破錢免災吧,於是說,「願聽大老爺處置。」「好,痛快。」只見周仁壽掃視了一周說,「邢衙役,你領他到東關集上買頭上好的驢,他牽著,你騎來。」
這掌柜地只好跟著衙役到東關市口上買了頭壯實大驢,讓衙役騎回來了。
周仁壽一看挺滿意,就對掌柜地說:「沒事了,你走吧!」回頭對老漢老媽媽說:「你不是想叫我給買頭驢嗎,這不驢買來了,您二老快騎回去叫他拉磨,您好賣個小錢花花。」二老怎麼也不要。周仁壽說:「要得,要得,過後我還去找你要煎餅吃呢?」過了些日子,周仁壽果然來石井去老漢那兒吃了頓煎餅。(劉明照)
本民間文學作品由《牆根故事》團隊主創人員宋成泰、劉明照、陳金鵬等整理創作的原創民間文學作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歡迎關注「牆根故事」,莒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彩故事,與您分享。
編後:歡迎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和見解,同時也歡迎分享您身邊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