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要從大陸撤到印度去。
郭臺銘表示今年將會把蘋果主要生產線轉移至印度,投資50億美元在印度建廠。一方面,蘋果希望開拓印度市場;另一方面,印度人工廉價,無需繳納20%的進口稅。去年傳言計劃裁員34萬人,縮減開支510億元人民幣。
郭說「中美貿易摩擦下,鴻海計劃將深圳、天津部分生產線移高雄「,臺灣搞未來高階網通、伺服器設備。他認為美中貿易的轉接口過去是香港,而現在看來日本、韓國、新加玻都不可能,唯落臺灣。
郭稱:「商人無祖國,市場就是我的祖國」。
啊啊啊。
的確,我們高估了郭臺銘的「大陸之心、故土之情」。
但是,富士康撤離我們,大可不必驚慌。
因為華為、藍思、比亞迪等深圳、長沙大量的「世界工廠」都可以取而代之。
這種世界工廠需要三東西:
第1就是獲取大客戶訂單的能力。
用老話講,就是「把客戶當上帝」。這一點,華為、藍思、騰訊等都做得特別好。
用華為任正非的辦法:客戶部=科工部,像搞科研一樣研究、接待大客戶。
其實,這就是要發揚儒家的精神。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第2點就是絕對要講誠信。
郭臺銘、周群飛都拜關公,因為關公就是世界各地有廟的誠信大神。美國人對此感同身受。
第3就是要有工匠精神,如付勝龍說的「工匠精神,創造造美好生活」。
過去40年,中國崛起了大量的「世界工廠」。
這其中,當然有郭臺銘的富士康集團開先河的功勞。其實在這一點上,也得感謝郭臺銘客觀上的培訓。前前後後有近千萬人在他那裡面工作過,據老梁的「富友會」的組織前後有22萬多人出來創業,他們或多或少學到了它的精髓。
現在,中國重新高舉「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的旗幟,清華北大中科院等看齊美國,以清華為例,一直堅持「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弘毅奮起,研究基礎科學,相信中國會一個個突破那些「緊箍咒」。
現在,中國也在加強「大國工匠」的傳承培訓,直接對標德國日本前進。比如明年新舉辦世界工匠大賽就在長沙舉辦,未來必定360行都會倡導工匠精神,「萬般皆上品,行行出狀元」。
其實我們也得體諒郭臺銘。他參加臺灣競選也是不得不為,否則會被臺當局民進黨壓著追打。現在有了大量政治粉絲成為了一股政治力量,可以坐下來談了。這也是很划算的。
值得重視的是:臺商是「中國對外貿易500強」裡的常客,2018年前5強中有3家,前50強中有15家。
另外,印度、東南亞工資很低很低很低。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市場競爭不能靠喊口號、溜須拍馬,靠的是科學技術、工匠精神,靠的是血汗,靠的是誠信,靠的是每一個公民發自內心的努力。
希望富士康裡面走出更多的高手在大陸創業,實業興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