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
您還可以搜索公眾號「D1net「選擇關注D1net旗下的各領域(包括雲計算,智慧城市,數據中心,大數據,視頻會議,視頻監控,伺服器,存儲,虛擬化,軟體等)的子公眾號。
===========================
2013年,關注ssd的網友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128gbssd取代64gbssd,主流性能的128gbssd打出399元的價格,那時的混合硬碟已經受到巨大壓力。2014年,256gbssd開始有接替128gbssd的跡象,年內第四季度大有跌破500元關口的趨勢,混合硬碟岌岌可危。
ssd降價提性能硬碟廠家如何拯救sshd?
不期而遇的是,希捷宣布它的混合硬碟出貨量超過1000萬塊。然而混合硬碟的代理商、經銷商並未受到利好消息的鼓舞,如何將庫存的混合硬碟賣掉,是它們最頭疼的事情。在過去一年時間裡,混合硬碟的價格下跌速度遠遠沒有ssd那麼快,並且ssd如同打了雞血,入門級和中高端的128gb、256gbssd的性能提升迅猛。
此長彼消之間,混合硬碟的日子沒以前那麼好過。機械硬碟降價,基於機械硬碟盤體的混合硬碟幾乎不為所動;快閃記憶體晶片降價,擁有快閃記憶體模塊的混合硬碟的價格仍舊堅挺。
論性能,混合硬碟技不如人。論價格,混合硬碟沒有ssd降價那麼快。橫豎看,混合硬碟怕是要給ssd幹掉的份,它能否殺出一條血路,求得生機?
在混合硬碟領域,希捷的市場份額和銷量最多,但混合硬碟並非只有希捷在做。目前機械硬碟的四大巨頭--希捷、西數、hgst、東芝均涉足混合硬碟。其中希捷和西數的混合硬碟面向消費級零售市場,hgst、東芝主要面向oem領域。
混合硬碟不是玄乎的天頂星科技,它的主體基於機械硬碟,快閃記憶體模塊負責數據運算、傳輸,兩者通過先進的算法結合在一起。它不是固態硬碟,全名叫「sshd固態混合硬碟」,擁有部分固態硬碟的特性,主要在軟體、遊戲、系統等實際應用上體現。
下面筆者就消費級零售市場的兩大廠家的混合硬碟進行盤點:
1、希捷混合硬碟
希捷臺式機混合硬碟(左)、筆記本混合硬碟(右)
希捷最早研發和生產混合硬碟,目前繁衍三代產品,涉及2.5英寸筆記本電腦、3.5英寸臺式機電腦系列。①希捷2.5英寸筆記本混合硬碟的最大容量達到1tb;②3.5英寸臺式機混合硬碟達到4tb,它們均具有8gb快閃記憶體模塊。
2、西數混合硬碟
拆解後的西數混合硬碟:左為1tbhdd、右為120gbssd
西數是最後推出混合硬碟的廠家,它的常規混合硬碟類似希捷的架構,具有特殊接口,主要供應oem領域。面向消費級零售市場的主要是一款2.5英寸、9.5mm厚度的「1tbhdd+120gbssd」混合硬碟,兩者相對獨立。
簡單點說,120gbssd類似一塊主硬碟,1tbhdd相當於倉庫盤。優點是一個筆記本硬碟位就可以搞定「2件事情」,它的不菲代價卻達到1999元(註:希捷1tb筆記本混合硬碟為699元)。
混合硬碟的快閃記憶體模塊,我們簡單點說它是「具備記憶識別功能的緩存」,按照它現在的運行原理,即使翻倍擴大快閃記憶體容量,對它的性能提高不甚明顯。要想提高混合硬碟的性能,需要對它的快閃記憶體模塊進行新的定義,顯然目前的混合硬碟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價格:「做利潤」導致畸形
臺式機混合硬碟的快閃記憶體模塊:ssd模塊主控+東芝8gb快閃記憶體
目前64gbssd基本在200-300元之間,具備8gb快閃記憶體模塊的混合硬碟較之同等容量的機械硬碟,貴200元以上。恰恰這個快閃記憶體模塊,和ssd具有類似的主控和快閃記憶體結構,我們不難看出混合硬碟的「零售價格」高出「製造成本」不少,業內管這個叫「做利潤」。
■性能:「坐以待斃」的節奏
混合硬碟目前以500gb(2.5英寸)、1tb(3.5英寸)起步,其售價500元以上。此價格顯然不是和64gbssd相比,而是和主流的128gbssd,甚至個別品牌的256gbssd。混合硬碟的快閃記憶體模塊,需要用戶對同一軟體、遊戲、系統運行3次以上,才能起到識別、記憶作用,將熱數據導入快閃記憶體模塊。
主流的128gbssd動輒超過500mb/秒的讀取速度,200-300/秒的寫入速度,數萬級別的隨機讀寫iops。這種巨大的性能差距鴻溝,加上快閃記憶體製造成本不斷下降,ssd的容量/價格比相應提高,混合硬碟幾乎是在「坐以待斃」。
混合硬碟早期賣出高價,原因在於它沒有量產,隨後經過一定幅度的降價調整。如果沒有ssd的強勢崛起,我們或許不會感覺它的性能和價格不協調。如今混合硬碟出貨超過1000萬塊,量產不再制約降價,為何混合硬碟的價格仍舊居高不下?
某大廠的混合硬碟目前為香港某總代所獨家代理,上遊廠家並沒有對其有銷量任務要求,允許其「做利潤」。沒有銷量要求、缺乏其它總代競爭的混合硬碟,難言降價普及。縱使廠家的實際製造成本下降,也因為獨家代理的「做利潤」,消費用戶得不到實惠。
■混合硬碟到底值什麼價?
4tb臺式機混合硬碟
混合硬碟的快閃記憶體模塊研發製造、算法設計成本在數十元,綜合製造成本在量產之後進一步降低。從混合硬碟的價值、利於推廣的角度來看,混合硬碟比之同等容量的機械硬碟貴百元以內,能獲得消費者認同。
雖然廠家、總代的單塊混合硬碟利潤減少,得益薄利多銷,它的整體利潤影響不大,甚至依靠走量而獲得更多盈利。
■混合硬碟能否殺出血路?
1tb筆記本混合硬碟
混合硬碟通過降價,的確能殺出一條血路。然而要長遠立足和ssd競爭,快閃記憶體模塊的架構調整也是在所難免,除了保持現有、製造成本不高的混合硬碟,還需要開發「具有加速作用的大容量快閃記憶體模塊」的新款混合硬碟。
寫在最後:2011年8月10日,希捷出貨100萬塊混合硬碟。時隔3年多時間,這一數字達到1000萬塊,其中oem渠道吸納大部分的希捷混合硬碟,這反映市場對混合硬碟的強勁需求。我們希望廠家、總代能在消費用戶之間,找到混合硬碟的價格和性能銜接點,三方互贏,真正推動混合硬碟的普及。
與其現在賣高價,混合硬碟積壓庫存,最終仍難逃降價清倉的被動局面。誠然現在主流的混合硬碟性能不如純粹的ssd,只要價格定位得好,依靠高性價比打動消費者的心。
混合硬碟主要在內部機械結構和普通機械硬碟沒有區別,區分主要是混合硬碟的pcb基板,它集成了ssd快閃記憶體部分,諸如快閃記憶體和主控晶片,因此它的pcb基板面積更大,顯得電子元件更為密集。
工作方式一:ssd緩存加速技術
混合硬碟有兩種工作方式,第一種工作方式將獨立的ssd作為緩存。這個緩存相當於降低速度的內存,網友們用起來相當過癮,整個機械硬碟擁有固態硬碟的速度。
混合硬碟的兩種工作方式
比如我們見過的英特爾智能加速技術、ssd廠家生產的ssd緩存檔均採用此項技術。它們將ssd依附在機械硬碟,用戶手動或者程序自動把ssd建立一個加速緩衝區,為主體的機械硬碟提供緩存加速服務。
但是這種技術有兩個要命的地方,1、數據的穩定可靠性,ssd緩存全盤接收活動數據,而且需要快速擦寫退出那些不用的數據,對ssdp/e壽命值快速消耗;2、它和內存一樣關機之後數據消失。
工作方式二:緩存記憶技術
混合硬碟的另一種工作方式ssd緩存記憶技術,它把ssd作為記憶緩存,並非全盤接收全部活動的數據,而是有選擇性的預存數據,因此它的使用壽命更長,更加安全。
它的工作原理是把頻繁使用的各種應用、數據預存到ssd緩存,這個緩存具備學習和記憶功能,它預存的數據不會因為關機而消失。
希捷3.5英寸混合硬碟的內部拆解
希捷最早把ssd緩存記憶技術應用在混合硬碟,至今已三年有餘。最新一代的希捷3.5英寸混合硬碟的架構和工作原理不變,硬碟容量擴大到1tb/2tb/4tb等三種規格。下面我們分析3.5英寸混合硬碟的內部構造和相關工作原理。
●8gb的nand晶片工作原理
希捷的3.5英寸盤體和普通硬碟基本一致,主要是背部的pcb板,我們從上圖可以看到它多出了一個東芝8gbslc快閃記憶體和主控晶片。
8gb的slc快閃記憶體晶片主要是通過adaptivememory技術實現自我學習,這項技術實際一種自學習算法,它使最常用的應用程式和文件能夠提供類似ssd的響應。adaptivememory選擇性地拷貝最頻繁讀取的數據,以及檢索至快閃記憶體比較費時間的數據,協助快閃記憶體和機械硬碟之間的通信與數據智能。
8gbmlc東芝快閃記憶體
希捷的另一個關鍵技術--「fastfactor快閃記憶體管理」通過主控晶片可無縫集成硬體、固件和高速nand快閃記憶體,同時能夠在各種各樣的配置條件下,通過任意作業系統和任意驅動程序,維護任意系統中的數據,實現快速的應用加載和類似ssd的總體系統響應速度。
希捷將fastfactor和adaptivememory兩種技術相結合,能夠創建即時響應、即時啟動和即時滿意的用戶體驗。
另外,即使用戶關機,保存在混合硬碟快閃記憶體中的數據也不會丟失,除非進行格式化或碎片整理。和傳統硬碟一樣,用戶仍然需要進行磁碟碎片整理,但這會讓快閃記憶體中通過「學習」保存下來的緩存清零,因此對於這樣的硬碟用戶最好降低碎片整理的頻率。
(摘自:中關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