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 mbed 中文官網主頁 https://www.mbed.com/zh-cn/about-mbed/,可以看到簡介,ARM 為推廣 IoT 應用專門成立了一個新部門 mbed。
mbed設備平臺用於編寫對可與雲連接的硬體進行控制的軟體。 簡單來說, mbed是專為物聯網(IoT)設備開發的一個軟體開發平臺。
使用 mbed 平臺開發的直觀感受就是: 簡單易用, 不必關心硬體底層操作, 可選的硬體平臺很多。比如下面的一個完整程序,用於產生一個 PWM 信號:
只需幾行代碼,即可設置在 PB5 引腳輸出周期 10ms,脈寬 1ms 的 PWM 信號。不需要了解任何寄存器的相關操作,關於硬體,只需要知道 PB5 引腳有 PWM 輸出功能即可。
目前已經有十幾家廠商提供的一百多種硬體平臺: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 會有越來越多的晶片廠商支持mbed開發, 目前支持mbed的廠商包括Atmel、ST、NXP、TI、美信、飛思卡爾、瑞薩、芯科、賽普拉斯等。
ARM 指定了一套接口框架 CMSIS,通過它,可以屏蔽各家晶片操作的差異。所以針對晶片廠家來說,僅需要實現這些規定的接口就可以了。而用戶基於 CMSIS 的框架接口開發,所以可以很順利地開發各種廠家的晶片(前提是相關晶片廠商已經提供了 CMSIS 的支持),不再像以前一樣更換不同廠家的晶片是件難以抉擇的事。
對嵌入式開發來說,開發環境的搭建是一個耗時耗力的過程,能成功編寫和調試第一個程序,不經過一番掙扎和摸索是很難順利完成的。而 MBED 技術是一套基於雲計算的網頁編譯工具,可以在Windows、Linux、Mac 等各種可以網頁瀏覽的設備上進行編程。所以不需要安裝調試工具,只要選好指定的開發板,就立即可以進行編程,編譯後直接生成一個 bin 文件,直接燒寫到設備即可運行。用戶只需在 PC 端安裝硬體(下載器)所需的驅動。
另外,mbed 的在線開發環境還提供了程序版本管理的功能。
當然,使用在線開發環境的一個缺點也很明顯,就是不支持調試功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mbed提供了工程導出功能,可以導出 MDK、IAR 等多種工程。
作為物聯網開發來說,你通過 AD、串口、SPI、I2C、USB、CAN 甚至是乙太網接口,用 MBED 技術很容易把各種傳感器數據採集到 Cortex-M0/M3 設備,採集完畢後,另外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數據上傳。而這一步,就是 ARM 收購的公司 Sensinode 的技術優勢所在了。mbed 對設備的連接性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此外,mbed 後續還會提供雲服務,這也是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物聯網是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學會使用 mbed 開發 IoT 設備無疑是電子工程師一項極具價值的技能。
完整筆記下載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o9nrdkI
密碼:weg4